四、互相批评不留情面

批评是人们对他人思想行为的分析、评判和建议,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对人和事进行分析。如,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批评省长张庆伟:庆伟同志听取意见不耐心,看似性格脾气问题,实质是一种官僚架子。不改,危害很大,容易造成决策失误。这就是分析评判;二是评判人和事的缺点错误。如周本顺批评赵勇:最大特点是干事有激情、有思路、有办法,但急于求成、注重规模声势和形式也是一个明显缺点。这就指出了缺点错误。三是提出改进缺点错误的意见建议。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批评河北省省长张庆伟时说:庆伟省长我也批评了他,就是希望他能强化群众观点,现在这个大气污染问题成了河北干部群众的一块心病,河北人走出去现在都抬不起头。这就包含着建议。

批评的根基在于人们认识和实践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们的认识水平、历史经验、立场、方法、兴趣爱好、努力程度等不同,人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就会产生思想的交锋,即批评。

相互批评是人们之间思想的相互交流和碰撞。这种交流和碰撞,可以克服个人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达到对事物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升认识水平。这正是相互批评的积极作用,也是倡导在民主生活会开展相互批评的重要原因。

根据经验,开展好民主生活会的相互批评,必须抛开情面,做到相互批评不留情面。所谓不留情面,是指不留虚假的情面。人是有感情的动物,爱面

子是人类的重要特点。但感情有真假,情面也有真伪。见同志已经站在悬崖之边,不大喝一声,对同志的缺点错误,不是进行大胆的批评,而是包庇和怂恿,这样的感情就是虚情假意,这样的情面就是虚伪的情面。真正的感情,是对同志缺点错误毫无保留地批评。真正的情面,是敢于批评,揭去伪装的情面。

不留情面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相互批评。在现实生活中,感情与理智往往交织在一起,如果感情超越理智,人们往往会迷失方向。相互批评虽然包含着感情,但更多的是理智的分析、评判,如果太讲情面,就难以达到批评的效果。所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关于提高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相互批评要打破情面。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的《关于河南省兰考县委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的通报》赞赏:真刀真枪,批评和自我批评有辣味。

那么,怎样的相互批评才算不留情面,也就是不留虚伪情面呢?2014年6月16日上午,湖北随县县委常委班子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常委班子的其他成员批评县委书记陈德贵:“你急于求成、出政绩,在开发区建设上,急于满园,导致招商引资饥不择食,只关注数量、没有关注质量。”“你在干部管理上宽容有余、严管不足,导致干部‘走读’盛行,老百姓说新县城是一座空城,对随县发展缺乏信心。”“你对会议召开把关不严,几乎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曾经一天召开6个全县性会议,甚至部分单位要‘借人’开会。”

这给不留情面的批评提供了一个参考。

做到相互批评不留情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坚持党性。党性是克服虚伪情面的法宝。对党员干部来说,在这个世界上,再大的情面不会大于党性。同时,坚持党性,坚持无产阶级有组织、有纪律、大公无私的先进性,批评者就不会有什么话不敢说,有什么问题不敢讲,正所谓心底无私胆如天;被批评者,就不会有什么话是听不进的,有什么毛病是不愿意改正的,也就是心底无私胸怀宽。

其次,坚持真理。真理是虚伪情面的克星。对真正的共产党人,真理大于情面。同时,真理与虚伪相矛盾,有真就不会有假,就不会有虚伪。在相互批评过程中,坚持真理,就会我爱同志、更爱真理,就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同志的缺点错误进行毫无保留的批评,就不会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就不会“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自我批评放空炮”,给同志和自己留下虚伪的情面。

再次,坚持原则。原则是破除虚伪情面的利剑。原则大于情面,更不用说虚伪的情面。科学的原则,代表的是规矩和规律,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的背后是组织、党和国力的强制力。原则就是底气,原则就是力量。原则高于情面。坚持原则的批评,就不会有人不能批,有错误不敢批,“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给虚伪情面留下空间,因为没有人会大于组织、党和国家,更没有人个人的情面能够大于组织、党和国家的情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