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犹如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组成这张大网的是感情的丝线,拥有一个好的人缘,便是为自己搭建了走向成功的阶梯。聪明的人为人处世犹如神助,他们有“和若春风”的智慧,更有洞察世态之功,懂得人生机巧之妙。

好人缘是一笔财富

好人缘是一张最有效的通行证,它使你到处受到欢迎,而且事事能够办得顺心如意。好人缘是人生中的一笔无形资产,我们应当好好保护并使其增值。

多一分人缘,少一分烦恼。好人缘是成大事者的因素之一,因为人缘越好,事情就越好办。某些成大事者总能够与别人相处得特别好,这到底有什么秘诀?

在我们认识的朋友当中,有人会特别吸引朋友与顾客。对于这样的人,你不禁感叹地说:“他把人吸引到自己身边了!”

这真是一句妙语,一语中的。

人缘,说到底是个人与众人的关系。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无论身处偏僻的山村,还是繁华的都市,无论是在工厂、企业、公司,还是学校、医院、商店,都免不了人与人的交往。这个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处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的人也是各种各样的,他们性格不一,志趣相异,他们或者由于工作需要,或者为了某种目的,发生着或大或小、或亲或疏的关系,由此形成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群体、组织、团体等。当你孤身一人首次来到一个陌生的都市,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上,看着一个个擦肩而过的匆匆过客,你是否会为如何在此生存而迷惘?当你学成毕业或者工作调动,来到一个新的单位工作时,面对一张张新的面孔,你也许会为能不能跟这些人和睦相处而惆怅。当你刚进校园,渴望找到一些知心朋友时,怎么办?当你无意间说错了话伤了别人时,你会怎么办?当你初次与恋人约会,是否紧张、羞怯,甚至支支吾吾,话都说不出来?当你发现与某人格格不入时,怎样调整自己?在生活中,我们都曾遇到过。不过,不必害怕、不必担心、不必忧愁,生活就是这样,五光十色而又充满矛盾,也许正因为这样,才有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才有了人生百味,也许只尝到生活甘甜而未知其苦咸的人生,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所以就有了品味孤独,享受寂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做人最怕的不是有太多的烦恼,而是不能及时摆脱烦恼。

好的人缘,犹如一种向心力,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你吸引过去。人并非是强迫他喜欢谁,他就会喜欢谁。

山姆史特威特是个很优秀的人,他拥有超人的才华,良好的气质与修养,但是我们不见得会选他做朋友。如果要问理由,那只有一个:他不是一个能够填饱我们饥饿精神状态的男人。我们和山姆在一起觉得不自在。因为他所散发出来的优秀气势,让我们感到自卑。即便山姆这个人如何杰出,作为朋友,人们也会对他敬而远之。

凡特立伯任纽约市银行总裁时,他在雇用任何一位高级职员时,第一步要探听的便是这人是否有为人称道的人缘。

吉福特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店员,后来任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总经理,他常常对人说,他认为人缘是成大事者的主要因素,人缘在一切事业里极其重要。

有些人生来具有过人的人缘,他们无论对人对己都非常自然,并不费力地便能获得他人的注意和喜爱。而我们大部分人,就要为建立一个好人缘而付出努力。

一个人如果能够容纳别人,能够承认别人,他的周围就一定会聚集起许多的朋友,这也正是那些具有好人缘的人与人相处之道。

多一分人缘,少一分烦恼。生活是个大舞台,你我他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又不停地变换着角色,各个角色之间时刻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人际交往。一个好的人缘就是一张广大而伸缩自如的关系网,用这张网你可以活得轻松自在、潇洒自如,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生。

莫洛是美国摩根银行股东兼总经理,当时他的年薪高达一百万美元,忽然有一天,他放弃了这个人人钦羡的职务,而改任驻墨西哥大使,并因此震惊了全美国。

这位莫洛先生,最初不过是一个法院的书记,后来缘何有如此惊人的成就呢?

莫洛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他被摩根银行的董事们相中,一跃而成为全国商业巨子,登上摩根银行总经理的宝座。据说摩根银行的董事们选择莫洛担当此重任,不仅因为他在企业界享有盛名,还因为他具有极佳的人缘。

“人缘”,这真是一个奇妙的名词啊!

要想拥有好的人缘,必须有容纳别人的气度,同时还要去认可别人。有资料证明,能接受任性、粗暴的人往往具有带动他人向上的最大力量。而一个原本脾气暴躁、动作粗鲁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却变成了一个和善、可靠的市民,问及原因,他回答说:“我的太太信赖我。她从不责备我,只是一味地相信我,使我不好意思不改变。”

心理学家说:要改变一个任性或粗暴的人,除了对他表示好意,让他自己改变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

很多优秀的人,往往能影响本性善良的人,接受他们,使他们更好。但是对于任性、粗暴的人,他们往往束手无策。为什么呢?因为优秀的那群人根本不能接受粗暴的人,并对其避之不及,在感情上疏远对方。

一位有名的精神科医生谈到人际关系中的容纳问题说:“如果大家都有容纳的量,那我们就失业了!精神病治疗的真谛,在于医生们找出病人的优点,接受它们,也让病人们自己接受自己。医生们静静地听患者的心声,他们不会以惊讶、反感的道德式的说教来批判。所以患者敢把自己的一切讲出来,包括他们自己感到羞耻的事与自己的缺点。当他觉得有人能容纳、接受他时,他就会接受自己,有勇气迈向美好的人生大道。”

苏格拉底说:真正的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助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一个拥有良好人缘的人,定是一个会把自己身边的各种资料优化配置的人。

好的人缘是你成功的助力。当你遇到各种问题,那时你的脑海中可用的资料便也信手拈来,此时,你将变得比任何人都强大,到那时,没有什么问题能够阻碍你实现成功的梦想,因为,好人缘是一笔财富,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银行户头。

左右逢源路好开

“圆”即“圆融”。就是说为人处世要通巧机变,善于运用处世的方法谋略,以期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圆是通融,是弧线,是润滑。它要求人能适应,会变通,左右逢源。圆不会伤人,也不会伤自己。

苏丹梦到自己所有的牙齿都掉光了。于是,一觉醒来,他召来一位智者为他解梦。智者说:“陛下,您很不幸,只要掉一颗牙,就预示着您会失去一个亲人。”

苏丹非常生气:“你这个大胆的狂徒,竟然敢在这里胡说八道,重打100大板!”

然后,苏丹又下令找来另一位智者,智者听完苏丹的诉说后说:“高贵的陛下,您真幸福啊!您做的梦非常吉利,意味着您的寿命比您亲人的寿命还要长。”

苏丹非常高兴,令人奖赏这位智者100个金币。

这位智者走出宫殿的时候,一位礼宾官很不解,问他说:“真没想到,同样是对一个梦的解说,为什么他受到惩罚,而你却得到奖赏呢?”

第二位智者语重心长地说:“道理非常简单,所有的事物都是由表达方式决定的。”

很多时候,幸福和不幸,做人和处世可以说都是在一句话之间。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要说出实话,但为人处世说出真相也要圆滑。在有些时候,做人太真诚会引起严重的问题。

比如你对邻居说:“我家有一盆花,你帮我修剪一下吧?”对方一定会想:“哼,你可真会指派人,要我给你卖体力。”但如果你换一种说法:“我发现你家的花修剪得特别漂亮,你在这方面造诣很高。哎,我家有一盆花,你能不能教教我,看怎么剪才漂亮?”对方一定会高高兴兴地帮你剪花,并把它当做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同样一件事情,说话的方法不同,导致的结果就截然不同。这就是技巧的作用。

做人和处世就像是同样一块宝石,如果拿起来扔到别人的脸上,就会造成伤害;但是,如果诚心诚意地奉上,对方肯定会很高兴地接受。

在人生的每一个路口,对于每次的选择都会有切肤的疼痛,因为曾经的汗水与泪水都溶进了这一段路程当中,岁月不会因为你的留恋而停止它匆忙的脚步,跨越过去,面带笑容面对你的将来,选择是人生的必然。

认真的审视那些没有了棱角的巨石,感受着一种搏击过后的成熟,坚硬在心永不改变的刚强毅力,给我们的心灵一个启示:一个人既要拥有自己的个性,又要保持做人的灵活性,从而免受所有没有必要的干扰和伤害。

香港著名歌星邝美云,曾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第三名。在竞选期间,记者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你读书时成绩不好,你是否很笨?”这个问题的确棘手,可邝美云的回答却发人深思。邝美云说:“你们注意到没有,读书时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干什么?可能当工程师、律师、医生;而成绩二流中很多人却当了那些工程师、律师、医生的老板。”

我们不妨观察一下周围的人。那些成功的经理、厂长,甚至专业性很强的工程师、律师、医生,他们成功是否因为他们的专业技术都是最好的呢?其实未必,他们的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善于为人处世,会有效说话,推销自己。也就是说,他们熟练地掌握了“圆”的艺术。正如幸福的家庭并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潇洒,幸福的家庭正在于双方彼此尊重体谅,关系融洽和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章。”一个人,如果对社会上的事都明白了,那就是学问;处理人情世故干练而通达,那就是章。人的一生无非是做人与处世。做事要方,做人要圆,是它的准则。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也就是说,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的时候,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当政治黑暗天下纷乱的时候,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当国家行将衰亡的末世时期,待人接物就要刚直与圆滑联合起来运用。

人生要面临众多的选择,当我们在抉择时就应当像波涛中的巨石,用内心的坚韧以及顽强抵挡强烈的冲击,以成熟的圆滑让这凶悍的震荡全部消失而去,坚守着一份执著。不要以自己的棱角伤害内心的坚强,悲壮的牺牲是不可能换回该有的人生价值;圆滑的处世是一种变通,快乐幸福的人生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关于人际关系一词的说法始于1924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团在芝加哥某厂做“如何提高生产率”的实验时,首次发现人际关系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由此提出“人际关系”一词。自此以后,人们普遍认识到个人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生活快乐都与人际关系有着密切联系。中国人对此历来尤加重视,待人接物能不能“圆”,直接关系着我们的事业成功与否,家庭幸福与否、生活快乐与否。处世圆融,懂得人际关系的技巧能使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如鱼得水,是每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拼搏、奋争的有力武器。所以,追求人生成功者,“圆”之道,不可不知,不可不察,不可不用!

多施恩惠,善结人缘

乐于助人,多聚人情,得道者自然多助。因此,人生在世,要善于结缘,多聚人情。人情好比账户里的存款,你只有不断地储蓄,才能在困难的时刻带利支取。

“人情世故”总是夹杂着真诚与虚伪的成分,虽然是一种形式,但却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可缺少的,因此,除非离群索居,遗世独立,否则任何人都无法摆脱“人情世故”的纠缠。也许你不喜欢这种形式上的东西,但既然身处社会,此事就万万不能疏忽。

人情世事虽然不一定会为你立即带来多少好处,但多施恩泽,助人为乐,或无意随手帮的忙,都有可能在今后的日子里得到回报。

钱钟书先生困居上海写《围城》的时候,日子过得相当窘迫。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钱老的学术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排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铭记在心,多年后还报。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只有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债券。这就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习惯,这甚至会让他的子孙后代得到好处,正所谓前世修来福分。黄佐临导演在当时不会想得那么远、那么功利。但后世之事却给了他作为好施之人一个不小的回报。

你送朋友一个人情,朋友便欠了你一个人情,他日索要,他一定会回报的,因为“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当然人情需要储蓄,它就像你在银行里的存款,存的越多,存的越久,红利便越多。

曹操是一个很会笼络人心的人。当初为了挽留关羽,虽然被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也没有怪罪于他,算是卖给了关羽一个大人情。等到曹操赤壁兵败,在华容道几乎束手就擒之时,说起这段往事,在曹操和张辽的苦苦哀求下,为了还这段人情,关羽不惜违背当初在诸葛亮面前立的军令状,终于把曹操放走了。可见人情之重要。而曹操这个人情也真是用在了最关键、最危急的时候,靠它才挽回了一条性命,逃回了北方。可见,人情对于中国人是多么重要,而人情的把握有时甚至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握着这枚铜板忍一下极度的饥饿和困苦,或许还能干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

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说不定他看到有人遇到难处时,他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回忆中汲取勇气和仁慈。其实,人在旅途,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人就是积善。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叫司马子期的人,因没有喝到羊肉羹而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无限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国矣。”也就是说,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这段话道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

吃亏是福,潇洒处世

每个人都不愿吃亏,这是人之常情。但在一些利益的割让上,处于大局的考虑,我们却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并且心甘情愿地让别人得到好处,这就是一种吃亏的精神。这种“亏”其实是另一种方式的“给”,它必然会以另一种更好的方式在你以后的日子里补偿给你,那就是人缘。

吃亏是福,因为人都有趋利的本性,你吃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你的事业兴旺发达。

但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实在太少,这并不仅仅因为人性的弱点,很难拒绝摆在面前本来就该你拿的那一份,也不仅仅因为大多数人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能舍眼前小利而争取长远大利。

吃亏是福,但并不是说要你一味吃亏,因为吃亏也是有技巧的,会吃亏的人,亏吃在明处,便宜占在暗处,让你占了便宜别人还对你感激不尽,这是做人的智慧,也是经商的计谋。但要想理解和做到却很难。世上有多少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不吃亏,少吃亏,或为了多占他人便宜而演出一幕幕你争我夺的人间闹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俗语说的真是入木三分,岂不知吃亏与占便宜,正如祸和福一样,可以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在职场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面对领导分配下来的工作,尽管没有便宜可占,大部分人都避而远之或表现出极度的不情愿。而你却主动地争取去做,并完成得相当出色,领导当然对你加倍感激,并将你的这份情谊牢牢地记挂在心上,以后无论是升迁还是自主创业,他都有可能先想到你,也会真诚地帮助你,这对你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大有帮助。最重要的是,你涉猎的范围更广泛,也可以锤炼自己做事的能力和耐力,这样一来,你不但懂得比别人多,也进步得比别人快,这是一种无形资产,是用更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

其实,有些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有点吃亏时,如果抱着一种“吃亏说不定就能占到便宜”的想法,就会让自己心里觉得踏实,并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做事,最终将达到自己渴望的目标。相反,如果你凡事总计较会不会吃亏,做起事情来就会放不开手脚,让自己的能力无法充分施展出来,更重要的是合作的人会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小气的人,难以产生一种愉快合作的气氛,这样是很难把工作完成得接近于完美的。

在工作中,心态相当重要,如果你始终抱着一种“吃亏就是占便宜”的心态,实现成功的愿望就会变得相当容易,说不定你想象中很难的事情,做着做着却发现其实并不像所想的那么困难。喜欢占便宜是每个人潜在的心理,你吃一点亏,让他人占一点便宜,那么你就会被人喜欢,人人都会把你当成是生活中最要好的朋友,愿意与你交往,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主动地走过来帮你一把。何况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今天占你一点便宜,心里也自然会过意不去,只好在恰当的时候回报你,所以不知不觉中愿望达成的条件便会到来。

唯利是图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一种自私,一种只愿占便宜不愿吃亏的想法,所以每个人都不喜欢结交世俗的朋友,但是那些保持真正友情的人却能把吃亏看得很淡。吃亏就是占便宜,尤其是你渴望交到更多朋友的时候,更应该铭记这一点,这是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己为人处世能力,扩大人际关系网络的最好办法,如果你在人前处处想到占便宜,那最后吃大亏的一定会是你,而且还有可能让自己身败名裂。

吃亏是福,尤其是在经商中,此招屡试不爽。由于每个人都有趋利的本性,你能吃点亏,那就让别人得利,这样一来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

曾有个砂石厂老板,没有化,也没有什么背景,但是他的生意却出奇的好,而且历经多年,长盛不衰。他的成功秘诀却非常简单,就是当他与每个合作者进行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

这样,凡是与他进行过一次合作的人,都非常愿意与他继续合作下去,并且还会因此给他介绍一些朋友,再到朋友的朋友,这样不断扩大,他的客户也越来越多。因为他只拿小头,但是可以想一想,当所有人的小头都集中起来,那么不就明显地成了最大的大头,到最后真正的赢家还是他自己。

还有一个从农村来深圳打工的妇女,她并没有什么化,开始的时候是给别人当保姆,后来在大街上摆小摊儿,卖胶卷。她认定了一个胶卷永远只赚一角钱,这笔生意让她越做越大,后来她开了一家摄影器材店,还是坚持一个胶卷赚一角钱,批发量大得惊人,深圳搞摄影的全都知道她。外地人的钱包丢在她那儿了,她花了很多长途电话费才找到失主;有时候算错了账多收了别人的钱,她也会匆忙找到人家把钱还给人家。在深圳,再牛气的摄影商,也会乖乖地去她那儿拿货的。

一个没有化的砂石老板和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一个人精成堆的城市里,竟然能够打败众多的竞争对手。有人说,赢在诚实,赢在信誉。“吃亏是福”并不是简单的阿q精神,而是福祸相依、付出与得到的生活辩证法,是一种十分深刻的人生哲学。信奉“吃亏是福”,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心胸变得更加宽阔,更加乐观、积极,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得到更多真心的帮助。

有时,吃亏所带来的好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悟到的,吃点亏,可以内心平静,不七上八下;还能得到旁观者的同情,落个好人缘;虽然这次吃点亏,但可以获得道义上的支持,下次可能会得到的更多,何亏之有?反之,占了他人的便宜,发点不义之财的人心理上能安稳吗?而且还会失去人缘,落个坏名声。因为占一次便宜而堵了自己以后的路,得不偿失。

不怕吃亏的人一般平安无事,而且终究不会吃大亏。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是最终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还会留下骂名,甚至因贪小便宜而毁灭自己的人也为数不少。

要做到不计较吃亏,甚至主动吃亏,就需要忍让,需要装糊涂。既然认识到吃亏是福,就不要斤斤计较。在得失上不过分计较才能体会出吃亏是福的深刻含义。

福祸俩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样,就是说,俩字相互牵连着。所以遇好事的时候别张狂,张狂过了头后边就有祸事;遇到祸事的时候也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咬牙挺过去就是最大的胜利。

吃亏是一种谦让,一种牺牲,更是一种成全。敢于吃亏的人绝非等闲之辈。

吃亏是福,道出的是一种潇洒的生活态度,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一种成全他人的品德,一种恬淡处世的行为。把吃亏当福,则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接受一切,一种无私的精神奉献一切,一种平和的态度面对一切。

豁达做人,洒脱处世

豁达是一种襟怀和气度,是一种格调和心境,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了豁达,生活中便会多几分和谐,几许宽适,几分灵性,几许悟性。你会更加的热爱生活,追求卓越;从而安静坦然地走自己的路,含笑而自信,既不自卑又不张扬。

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人生如旅途跋涉,难免会有凄风苦雨相伴。豁达是一种历练后的成熟。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常**,可与人言仅二三。不同的人对于人生的不如意,也有着不同的接受方式。有的人会自哀自怜,怨天尤人。豁达的人则会把它当成锻炼自己的机会,并能换个角度去考虑,因此所有的不开心便如过眼云烟,一笑而过。

佛界有一对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豁达大度说起来容易,实则做起来很难。它要求人们抑制个人的私欲,不为一己之利去争、去斗,也不能为了炫耀自己而贬低他人。

历览古今中外,大凡胸怀大志、目光高远的仁人志士,无不大度为怀;反之,鼠肚鸡肠、竞小争微。片言只语也耿耿于怀的人,没有一个能成就大事业。郭沫若是一个大度之人。他虽与鲁迅之间“笔墨相讥”,但在鲁迅逝世后,他没有趁“公已无言”时前来“鞭尸”,而是挺身站出来捍卫鲁迅精神,同时对以前“偶尔闹孩子气和拌嘴”,颇为自责,他曾经诚恳地表示:“鲁迅先生生前骂了我一辈子,先生死后,我却要恭维他一辈子。”其情多么可敬,其辞多么可感。

宽广的胸怀犹如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忍耐的力量犹如弹簧,具有能屈能伸的韧性。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相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

只要有一种看透一切的胸怀,就能做到豁达大度。把一切都看做“没什么”才能在慌乱时,从容自如;忧愁时,增添几许欢乐;艰难时,顽强拼搏;得意时,言行如常;胜利时,不醉不昏,有新的突破。

只有如此放得开的人,才可能是豁达大度的人。

凡事放得开来,不去主动制造烦恼的信息来刺激自己,即使面对一些真正的负面信息,不愉快的事情,也要处之泰然,做到“身稳如山岳,心静似止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既是一种坚守目标、排除干扰的良策,也是一种豁达的表现。一个人假如处处在琐事中纠缠不休,就容易被小事所累,一生也必将一事无成。当然,放开并不等于逃避现实、麻木不仁,也不是看破红尘后的精神颓废和消极遁世,而是在奔向人生大目标途中所采取的一种洒脱、豁达、飘逸的生活策略。凡事看开一点,超脱一些,得到的无疑是潇潇洒洒、豁达轻快的生活。倘能如此,我们一定会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人生。

人生有顺境逆境,经济有高低起伏,因此是否豁达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豁达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但从深层次看,豁达更是一种待人处世的思维方式。

因此,人应当有广阔的胸怀,宏大的气度。大河里生活的鱼,不会因遇到一点风浪就惊慌失措;而小溪里的鱼一旦风吹草动,一点异常动静,便会立刻四处逃窜。人也是一样,胸怀狭窄的人没有一点气度,常常争先恐后地与他人争夺蝇头小利,但这点小利到手后,却又发现丢了大利,如同人们所说的,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胸襟坦荡广阔的人从不会为芝麻小事而忙得团团转,他们把目光投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他们往往处变不惊,从容不迫。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每天开开心心、顺顺利利,可是既然是生活,就总会有那么一些小波澜、小浪花。在这种情况下,斤斤计较会让自己的日子阴暗乏味,只有胸襟豁达才能让自己每天的生活充满阳光。

一个富人丢了很多金银珠宝,朋友劝他不要难过,他却笑着说,我为什么要难过呢?窃贼只窃走了我的财宝,而没有连我的命一起带走。

飞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刚买的新鞋不慎从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不料老人立刻把剩下的那一只也扔了出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从容一笑:“再好的鞋剩下一只,对我来说,已没有任何用处。把它扔下去,也许捡到的人会得到一双,说不定他还能穿。”

老人看似反常的举动,体现了他清醒的价值判断: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这种从容面对人生得失的豁达态度,令人顿生敬意,也发人深思。

曾有一个有趣的佛家故事更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片。“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呀!”小和尚说。

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泰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糟糕!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微微一笑:“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摆摆手:“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茵。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静然说:“随喜!”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请求。

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豁达是一种健康的待人处世的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拥有了豁达,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

拥有宽以为怀的风范

《菜根谭》中说:“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意思是建大功立大业的人,大多都是能谦虚圆活的人。

凡事不可太苛求,如果一个人处处挑剔别人的缺点,那他也就很难有几个朋友。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在小事上糊涂一些,为人处世应顾及全面,多看大节。

南宋时南阳人宗悫,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好武术,重感情,讲义气,但乡里人认为他只是一介武夫,并看不重他。其中有个叫庚业的富豪乡绅,常邀请别人吃饭,而且饭菜都很好很充足。一次,他请人吃饭,宗悫也在客人之列,但庚业专给他准备了粗茶淡饭,还对客人们说:“宗悫是个习武的人,他可以吃这些粗食。”这在普通人看来,是一种近乎侮辱的轻视,但宗悫并不介意,大饱后就离开了。后来宗悫做了豫州刺吏,庚业却只是他手下一个长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果记着当年的羞辱,这该是报复的好机会。但宗悫却对庚业很好,一点儿不将过去的事放在心上。由于有这样的气度,宗悫以后又被提拔为振武将军。

宽以为怀,是一种气度,一种风范,它有助于你事业的成功,一个人只有摒弃了内心的小小私念,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好。宽以待人,要有主动“让道”的精神,宽容让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会因为对信息的意义理解不同,个性、脾气、爱好和价值观念的差异而产生矛盾或冲突。犹如在航行中,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太灵敏的船让道。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应如此。

在与他人发生分歧时,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寻找共同立场,主动“让道”,而不应争先“抢道”。“礼让三分”能确保“安全”,于己于人都有利。

在现实中,人往往总是将别人的缺点看得一清二楚,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因此严厉地指责别人。在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随时体谅他人,在温和且不伤害人的前提下,适宜地帮助别人。以严厉的态度对待别人,很容易招致他人的怨恨,反而无法达到目的。若要避免遭受困扰,关键在于宽容他人。

我们不应用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要尊重人家的自由权利。爱情之所以可以成为催人上进的力量,不是由于严厉,而是由于宽容。爱情使人原谅爱人的种种缺点、毛病,能使爱人成为自己“眼中的西施”。因此,做一个肯理解、容纳他人的优点和缺点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而对人吹毛求疵,又批评又说教没完没了的人,不会有亲密的朋友,人家对他只有敬而远之。

宽以待人,在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相容度的人,具有吸引力,会有好人缘。

相容就是宽厚、容忍,心胸宽广,忍耐性强。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做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做弹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韧性。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相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阻力。

《三国演义》中周瑜作为东吴的都督,诸葛亮作为西蜀的丞相,迫于曹操百万大军南下的危急局势,吴蜀决定联合抗曹,于是周瑜和诸葛亮走到一起,共商大计。周瑜见诸葛亮才略过人,处处高自己一筹,妒火中烧,对诸葛亮屡次刁难加害;但诸葛亮没有跟周瑜计较个人荣辱得失,而处处从联合抗曹的大局出发,最后不但打败了曹操的83万大军,也机智巧妙地躲过了周瑜的加害。诸葛亮的宽阔胸怀、高尚品格和足智多谋令人赞赏有加。

诸如此类的故事,在我国古代可以说不胜枚举。战国时期将相和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蔺相如对廉颇的嫉妒诽谤置之不理,容忍回避,以国家大义为重,最终使廉颇悔恨醒悟,负荆请罪,两人成为刎颈之交。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恢弘气势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深深折服。

可以这样说,在任何人际关系中都存在着分歧、争吵以及矛盾冲突,这往往令双方不快甚至造成伤害。那么是忽视这些分歧、冲突,还是因此而放弃彼此间的亲密关系呢?答案是两者都不可取,前者类似于掩耳盗铃,后者无异于因噎废食。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彼此的宽容与包涵。

宽容意味着理解和通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宽宏大量、光明磊落。它不但是一种交际技巧更是一种美德。但做到宽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方面的原因是认为做错了事要受到报应才算公平。因此,“以牙还牙”者屡见不鲜,反而“以德报怨”者屈指可数,另外,因为受一些偏见的影响,如宽容意味着屈服了,低头了,是软弱的表现等等。

北宋时有个叫富弼的人,有一次有人告诉他:“某某骂你。”富弼说:“恐怕是骂别人吧。”此人惊讶道:“叫着你名字骂的,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说:“恐怕是骂与我同名字的人。”那位骂他的人听说后,自己惭愧得不得了。明明被人骂却认为与自己毫无关系,并使对手自动“投降”,这可说是“形圆”之极致了。富弼后来能够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恐怕与他这种高超的“形圆”处世艺术很有关系。但富弼又绝不是那种是非不分,明哲保身的人,他出使契丹对,不畏威逼,拒绝割地的要求。在任枢密副使时,与范仲淹等大臣极力主张改革朝政,因此遭谤,一度被摘去了“乌纱帽”。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许多人际间的矛盾,如何处理是一种技巧和大学问。

而富弼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就是做人既要外形“圆活”,心胸豁达,与人为善;又要内心“方正”,坚持原则,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

“宽容是为了修复彼此的关系,并不代表软弱”、“宽容的目的不是要分清胜负,而是弄清问题的原因,然后努力解决它”、“宽容不需要奴颜婢膝,目的不是去讨好对方,而是进行沟通”。“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有了这份胸襟,相信没有什么人际矛盾不能化解。

宽容别人,要从自身的修行做起。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争强好胜容易失去做人的乐趣。只有承认自己某些方面不行,才能扬长避短,而不至于因嫉妒之火吞灭心中的灵光。

宽容地对待自己,心平气和地工作、生活。这种心境是充实自己的良好状态。充实自己很重要,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在机遇到来之时不会与之失之交臂。知雄守雌,淡泊人生是耐住寂寞的良方。轰轰烈烈固然是进取的写照,但成大器者,绝非热衷于功名利禄之辈。

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称之为“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不以为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们。结果新野一战大获全胜,使关、张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试想,如果当初诸葛亮跟他们一般见识,争论纠缠,势必造成将帅不和,人心分离,哪能有新野一战和以后更多的胜利呢?

宽容,应该是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长。宽容的过程也是“互补”的过程。别人有此过失,若能予以正视,并以适当的方法给予批评和帮助,便可避免大错。自己有了过失,亦不必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同样也应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只有具备了真正的宽容,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受益无穷。

展示你的幽默魅力

与人交往,保持幽默感能让你获得众人的信任,赢得大家共鸣,从而开拓你人生的交往大道。

每个人都应该活得轻松些,尤其在自己身处逆境的时候,就要学会超脱,洒脱一点。俗话说:“来日方长”,我们要看到生活好的一面,无忧无虑,自在轻松。特别是在与人交往时,保持幽默感能让你获得众人的信任。

幽默是一种风度,一种优,一种灵魂修养,一种高层次的人生品位。幽默是才智的瞬间闪光,是反应的超常机敏。在繁忙的工作中,增点幽默就会减少点摩擦,能更好地调节人际关系,于人于己都是有益无害的。

在一次宴席中,有人因意见相左,而发生口舌之争,聪明的主人为平息争论,提出了一个十分意外的问题:“诸位,刚才是一道什么菜?大概是鸡!”“是的。”一位客人回答。“一定是公鸡!”主人一本正经地说,“原来是鸡在作祟,难怪大家要斗起来。”说完他举起酒杯,“来点灭火剂吧,诸位!”一场餐桌上的征战顷刻间灰飞烟灭了。

方圆处世,就是善于化解困境。有时候为了化解困境,没有任何合适的方式,只有依靠幽默的力量。

幽默是对生命的一种感悟。大千世界,人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由此而超越自身生存环境局限的一种活动表述。幽默是一种人生态度。有了它,你将与社会、与人群相处得更融洽更滋润,更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平衡自己的心理,化解矛盾,缓和敌意。幽默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以大气超逸为精神基础的幽默,是生命体验的格调升华。它能超越人生的苦难与自卑,以追求自我意识与人理想的完美为人生准则,从而体现人的生命价值。

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幽默感,幽默感是一种天赋,一种能力。本来没有幽默感的人硬要他去表现这种不能强求的能力,只能弄巧成拙,甚至是乏味而造作。幽默感像是击石产生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必须有高度的反应与机智,才能闪出幽默的语句,它可以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骨的自卫与反击。

当百货公司大拍卖,购货的人拥挤不堪,每个人的脾气都犹如枪弹上膛,一触即发。有一位女士愤愤地对结账小姐说:“幸好我没打算在你们这儿找‘礼貌’,在这儿根本找不到。”结账小姐沉默了一会儿,说:“你可不可以让我看看你的样品?”那位女士愣了片刻,笑了。

幽默不是滑稽也不是讽刺,更不是调侃嘲弄,幽默是在不构成情感伤害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弱点或可笑之处给以最大的包容与理解。幽默的灵魂是智慧与宽仁的结合。真正的幽默,是机智百变妙语横生的言谈,让人在捧腹不止的同时有茅塞顿开的启悟。

幽默者,心胸大气而豪放,它相信地球永远朝着好的方向转动,它相信失败的后面一定会成功,它相信人性的潜能是无限的,幽默者才是真正的乐观主义者。幽默是反应训练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现,只有在才智积累到一定的深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幽默,首先要学会宽容与理解。要勇于练就自嘲的胆识。善于加强自身人格修养的教育,努力陶冶情操,不断丰富自身的人生内涵。

幽默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浸着合理的精神、丰富的知识、简明的思想、宽和的性情、仁爱的目光。

每一个有经验的官员都知道,要使身边的下属能够和自己齐心合作,就有必要将自己的形象人性化,才能达到圆满做事的目的。

一位年轻人刚刚当上董事长。上任第一天,他召集公司职员开会。自我介绍说:“我是杰利,是你们的董事长。”然后打趣道:“我生来就是个领导人物,因为我是公司前董事长的儿子。”参加会议的人都笑了,他自己也笑了起来。他以幽默来证明他能以公正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地位,并对之具有充满人情味的理解。实际上他委婉地表示了:正因为如此,我更要跟你们一起好好地干,让你们改变对我的看法。

幽默不是无知人的装腔作势,而是经历风风雨雨之后对人生的超脱和豁达;幽默更不是社交场上的油腔滑调与欺骗,而是为谨慎、严肃的谈判赋予微妙的力量。具有幽默感的人,他们为平淡的生活挂起了彩虹,为灰暗的生活洒满阳光,为乏味的生活充满诗意,让富足的生活饱藏安详。

幽默作家班奇利,在一篇章中谦虚地谈到他花了15年时间才发现自己没有写作的才能。结果一位读者来信对他说:“你现在改行还来得及。”班奇利回信说:“亲爱的,来不及了。我已无法放弃写作了,因为我太有名了。”这封信后来被刊登在报纸上,令人捧腹大笑,人们都为班奇利的幽默所感染了。事实是班奇利的幽默作品闻名遐迩,但他没有指责那位缺乏幽默感的读者。他以令人愉悦的、迂回的方式回答了问题,既保护了读者可爱的自尊心,也保护了自己的荣誉。

幽默感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它使我们透视我们所遭遇的一切,它可以克服我们的自夸与自大,它可以鼓舞我们自尊的心理,使我们的眼睛和心灵,都倾向于更容忍,更可爱和更富于人性。

因此,保持幽默感是一个人最高尚的气质,也是一个人人生最高的境界。

盛开你的微笑之花

微笑,能松弛与人的关系,达到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因此,与人交往,把微笑时刻带上。

人是喜爱微笑的动物。笑是上帝赋予人类的一项特权,真诚的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试想,当我们遇到一位陌生人正对着你笑时,你是否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着你跟他接近;如果你看到的是一张“苦瓜脸”,你还会有好心情吗?你是不是只能对这种人敬而远之。

有一则故事,林肯总统的顾问向林肯推荐了一位内阁候选人,林肯总统见过这个人以后拒绝了。问及理由时,林肯答道:“我不喜欢此人的脸。”“但一个人对自己的长相是不能负责的啊!”顾问坚持道。林肯说道:“每个40岁开外的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脸负责。”于是,这项提议被弃置一边了。

这似乎不合情理,难道一个人的脸长得不合总统的胃口就不能为国家做事情吗?林肯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他的话是说:在世上生活了40年的人,应该有许许多多东西在他脸上反映出来他的欢乐、悲哀、失误,还有生活中经历的风雨、痛苦、孤独和失望的感情,还有战胜困难的意志。这些都能够通过人的容貌展现出来。

微笑能够生财。“人无笑脸休开店”,是我国古代经商的经验之谈;微笑服务,是当代中外工商企业经营的诀窍。

微笑可以消除矛盾,缓和冲突。“伸手不打笑脸人”,面带微笑地批评别人,容易得到他人的接受;微笑地拒绝别人,容易受到别人的谅解。

微笑可以帮你与人交往。微笑可以松弛我们与对方的人际关系,达到心灵沟通,情感交融。多个朋友多条路,微笑交友,可以拓展你成功的道路。

伏契克曾说:“应该微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微笑,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误会。当你跟朋友吵了一架之后,忽然有一天见面时,看到他给你送过来一个真诚友善的微笑,你还会对他像刚吵完架似的对他冷面相对吗?

要微笑着面对他人,不论是冒犯还是恭维。微笑会让冒犯者无地自容。正是你的宽容包容了他的狭隘,你的理智唤醒他人的良知。

一位坐飞机的乘客在飞机起飞之前,请求空姐为他倒一杯水服药,空姐告诉他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等飞机进入平稳飞行后,我会立刻把水给您送过来。”可是,飞机起飞后,空姐却把这件事给忘了,乘客的服务铃急促响起来,于是,空姐小心翼翼地微笑着对那位乘客说:“对不起,先生,由于我的疏忽延误您吃药的时间,我感到非常抱歉。”那位乘客严厉地指责了空姐,说什么也不肯原谅她,还声称要投诉她。在接下来的行程中,空姐一次一次地询问那位乘客是否需要帮助,但是他不理不睬。

临到目的地时,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送过来。此时,空姐十分委屈,但她还是很有礼貌地微笑着说:“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无论您提什么意见,我都欣然接受。”

飞机降落,乘客离开之后,空姐不安地打开留言本,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在短短两个小时的飞行途中,你表现出的真诚歉意,特别是你第8次的微笑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改成表扬信。谢谢你真诚的微笑,下次旅行有机会我还会乘坐你的这趟航班。”

微笑魅力如此之大,眼看一场风波就要起了,那位空姐用她充满真诚歉意的微笑,深深地打动了那位将要投诉他的客人,这便是微笑的魅力。

和蔼、可信的微笑给人以亲切的感觉。真诚的微笑是社交的通行证,是最富有吸引力的表情,表现出人际关系友善、诚信、谦恭、融洽等美好的感情因素,也表明自己的欢迎和友善。微笑是自信的象征,礼貌的表示,心理健康的标志。微笑要发自内心的,自然的流露,不可以故作笑颜。

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却能显示出魅力和涵养。凡是经常面带微笑的人,往往能将别人吸引住,使人感到愉快。人的行为比语言更能切实地表露出一个人的真心,微笑胜过任何雄辩的语言。

有句谚语说得好:微笑是两个人之间最短的距离。人际交往中离不开笑,一个没有笑的世界简直就是一个人间地狱。

就拿林肯总统本人的例子来说吧。林肯的脸长得并不好看,年轻的时候就经常受到一些人的嘲讽。但为了竞选总统,还是要出来见人,并到各地巡回演讲。就在大选的那一年,有一个小孩子写信给林肯,说她非常希望林肯能够成为总统,但是她认为林肯的脸太瘦了,这样不好看,如果能够蓄上连鬓胡子的话就会可亲很多,这样妇女们就会拉着丈夫去投林肯的票的。林肯虽然半信半疑,但是后来的结果证明小女孩的话是对的。如今,我们看到的林肯总统的形象,那一张充满皱纹的脸,环绕着饱经沧桑的大胡子,给人成熟、坚毅、凝重、富有智慧的感觉。林肯的形象本身已经成为美国历史的经典。

每个人对自己的容貌都有大致的印象,因此要设计一个符合自身气质和特点的形象,才能够吸引他人的注意力。那么,一个人脸上到底是什么使得您讨厌或喜欢他呢?大家一致认为微笑是最能吸引人的力量。然而,我们还是不要忘记,世上有各式各样的微笑。有虚情假意“交际”式的微笑,就像水龙头一样能够随意开关;有常常为掩盖不愉快或不自在的心情而勉强摆出的微笑;也有真诚、热情、感激的微笑,这种微笑使得一个人普遍受到欢迎。我们要学会微笑,把它看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常常畅想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且只记住美好的经历,那么这些想法就会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你的脸上。

微笑充满关怀,就好像一句温馨的话语,使人感激;微笑充满善意,就好像一杯甘醇的美酒,使人酣畅。微笑可以打开别人封闭的心扉,让彼此间充满快乐的友情。每当我们和别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真挚友善的微笑,可以消除这种初次见面的心理状态,撤除陌生人之间心理的障碍,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微笑不需要成本就能创造出来很多价值,它可以在家中创造出快乐;在商界建立好感;可以给沮丧者以鼓励,给悲伤者以安慰。

用微笑去点缀今天,用歌声去照亮黑夜,不用再苦苦寻觅快乐,祈求光阴的怜悯,而是含着微笑走过四季,再将它贮藏成幸福的美酒,享受一生。

微笑,可以缓和紧张的气氛,调节庄严的氛围。在严肃的报告会上,在长时间的比较枯燥的课堂上,主讲人适当地开个小玩笑可以打破紧张沉闷的气氛,重新调动听者的注意力。

微笑,可以融解客人的拘谨。当客人来访时,我们以笑脸相迎,会使客人感到自由、轻松愉快。

微笑,如盐之于食物,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笑是无声的语言,是“此地无声胜有声”的美好。

所以我建议:每个人都随身带一面小镜子,每当生气、厌恶、消沉、无精打采时,强迫自己“制造”笑容,养成每天早晚制造笑脸的好习惯,因为:幸福来自笑脸,健康来自笑脸,修养来自笑脸,交际来自笑脸。

赞美是赢得人心的良方

赞美是一门艺术,你要想拥有好的人缘,赞美就必不可少。

在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外部压力,另一方面还要面对自己内心的种种困惑。在苦苦的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仅是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们感到兴奋不已。由此及彼,你的一句赞美,也会温暖另一个心灵,给他们一份勇气和信心。

赞美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它能够鼓励他人前进,荣誉感和成就感是人的高层次的需要,当我们具有某些长处或取得了某些成就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赞美是认可别人的长处和成就。赞美能够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当我们与某人产生隔阂时,关心对方,肯定他的长处,是消除这种隔阂的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与自己还不够亲近的人,恰到好处的赞美,也会使双方增加亲近感,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

赞美别人,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的发展;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

几乎没人喜欢那些吹毛求疵的人,因为他们总是发现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也包括我们,有这样那样的缺陷,都成了他们批评和指责的对象。法官的眼光是苛刻的,因为在他们的眼中,罪犯都是十恶不赦的社会垃圾,但犯罪心理学家却发现,如果不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在每一个罪犯身上都会发现一些真正值得赞赏的东西。这个道理实际上十分浅显,那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生活中,无论我们的交往对象是谁,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们的某些值得称赞的特点,可以通过赞美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快乐。擦亮自己的眼睛寻找他人的长处,给予由衷的称赞,就会得到更多的朋友。

赞美必须是真诚地发自内心,而表达于口中及眼眸,我们随时可以找出一个人的突出特点来赞美一个人,然而,若非发自内心,您的眼中呈现的“不真”,马上会被识破;如果您不真正认同的,宁可不说半句,只以点头微笑,反而更为得体。

单位有个叫明丽的女孩,伶俐机敏,她的上司非常会打扮,是一个搭配衣服的能手,稍一动手,就变出很多看似一套套的新衣服。

明丽嘴巴很甜,她每次看到上司就会不失时机地奉上一句:“经理,又买了一套新衣服,颜色好漂亮喔!穿在您身上就是不一样。”隔天一见面,又来了:“看看看!又一套了,很贵喔?还有项链、耳环,也是新的吧?我就缺这个本事,不会像您如此会打扮。”不仅如此,她还当着客户“恭维”上司,说辞几乎都是:“在我们‘经理’英明的带领之下,我才有今天的成绩,好多人都问我跟我们‘经理’多久了?其实也没多久啦,但是大人大度,肯教我嘛!对不对!”

上司对她千篇一律的过分“恭维”及不诚的眼神烦不胜烦,只好告诉她:“不是你没看过的就是新衣服,我的衣服有的五六年了,只是保养得好,配来配去就不一样啦!你一嚷嚷,人家以为我多浪费,怎么天天买新衣,以后请别再说我的衣服啦!”而当上司得知这位甜姐儿在她面前说得甜如蜜,背后却对客户中伤自己时,一点也不惊奇,因为上司早从她的“过度恭维”中观出“玄机”了。

赞美不要言过其实,赞美的语言不仅要发自内心,更要恰到好处。

赞美不是谄媚与逢迎,也不是人云亦云。我们也许不会轻易赞美别人,但对那些意气相投的人,值得我们钦佩的人,或者相逢并不相识的人,如果对他们的赞美是情不自禁的,那么,我们自己也将同时感到无比愉快。

发自真心的赞美别人是一种为人的智慧,也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与修养。任何人精心的打扮、努力的工作都是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别人的优点而去称赞他,他们就会觉得快乐,从而就会对你产生好感。

适当地赞美对方,自然会赢得对方友好的回报。有的人总是抱怨别人不热情,友好的赞许,总能换取对方同样的态度,从而为相互沟通开亮绿灯,在人际关系中,要善于赞许,那么你将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理解力、有吸引力的人。

由衷地赞美别人,是人生中最能令对方温暖却最不令自己破费的礼物。它价可抵金,收到的效果也是无可限量的。

适度的赞美是成功交往的催化剂,只要细心观察,便可以从一个人的外表、穿着、服饰、品位、谈吐、内在的修养、学识、工作的态度、精神、毅力等等找出许多优点。

其实,赞美别人,就是肯定自己。由衷地表达对别人的欣赏,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在别人的优点中,肯定了自己的眼光;在别人的特色中,肯定了自己的气度;在别人的表现中,肯定了自己的品位。

赞美别人是赢得人心最省力的投资。不要以为赞美别人是一种付出。从“生命能量”的观点来说,这其实是一种能量的转换,对别人赞美的时候,你已经获得更多的能量。你从嘴里吐出字字赞美的话,就如粒粒珍珠,挂在胸前,它令你充满喜悦的心,更加光华耀眼。

赞美别人,用自己的善意灌溉别人心中的花圃,将开出朵朵心花,美化自己的人心视野。

用真诚打动别人

一则寓言说:有只小猪,向神请求做他的门徒,神欣然答应。刚好有一头小牛由泥沼里爬出来,浑身都是泥泞,神对小猪说:“去帮他洗洗身子吧!”小猪讶异的回说:“我是神的门徒,怎么能去侍候那脏兮兮的小牛呢!”神说:“你不去侍候别人,别人怎会知道,你是我的门徒呢!”

原来要得到别人尊敬很简单,只要真心付出就可以了。人与人之间融洽的感情是心的交流。肝胆相照,赤诚相见,才会心心相印。圣经上说:你想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别人。只要你付出了真情,朋友才会以真情待你,双方的关系才能得以持续、稳固、健康的发展。

真诚是为人的根本。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都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为人真诚。如果你是一个真诚的人,人们就会了解你、相信你,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人们都知道你不会掩饰、不会推托,都知道你说的是实话,都乐于同你接近,因此也就容易获得好人缘。

与同事相处,以诚为贵。与人打交道时,你存在防备、猜疑的心理,不能敞开自己的胸怀,讲真话、实话,总是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令人怀疑,是无法搞好人际关系的。

当同事需要你时,你要尽心尽力予以援手;当他无意中冒犯了你时,你要抱着宽容大度的心情,真心真意原谅他;他有求于你时,要毫不犹豫地帮助他。或者,你会问:“为什么我要待他这么好?”答案很简单,因为他是你的同事,你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跟他在一起,你能否从工作中获得快乐与满足,是否敬业乐业,同事们是很重要的参与者。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制订了一张表,列出550个描写人的品性的形容词,让大学生们指出他们所喜欢的品质。

试验结果明显地表现出,大学生们评价最高的性格品质不是别的,正是“真诚”。在八个评价最高的形容词中,竟有六个(真诚的、诚实的、忠实的、真实的、信得过的和可靠的)与真诚有关,而评价最低的品质是说谎、装假和不老实。

安德森的这个研究结果具有现实意义。在交往中,人们总是喜欢诚恳可靠的人,而痛恨和提防口是心非、虚伪阴险的人。真诚无私的品质能使一个外表毫无魅力的人增添许多内在吸引力。人格魅力的基本点就是真诚。待人心眼实一点,守信一点,能更多地获得他人的信赖、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帮助和合作,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最后脱颖而出,点燃闪亮人生。

以诚待人,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心灵之桥,通往对方心灵彼岸,从而消除猜疑、戒备心理,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我们在工作中应充满真诚,离开了真诚,则无友谊可言。一个真诚的心声,才能唤起一大群真诚人的共鸣。英国专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卡斯利博士这样指出:大多数人选择朋友是以对方是否出于真诚而决定的。

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具有互动性。一个人如果要想与人成为知心朋友,首先得敞开自己的胸怀。要讲真话、实话,切忌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令人怀疑,以你的真诚去换取别人的真诚。请记住:只有真诚对待对方,才能赢得对方的信赖。

以诚待人,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发现一个开放的心灵,经过努力得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这就是用真诚换来真诚,如果人们在发展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时,去除防备、猜疑的心理,代之以真诚同别人交往,那么就能获得出乎意料的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