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万物有生有灭,所以一个人要看开人生,悟透人世。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为了成就大事,为了获取大的利益,人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通过努力,在可能的条件下,化敌为友,为我所用,这才是制敌的最高策略和真正境界。

顺势而为,各种问题迎刃而解

刘伯温说:“善疑者人疑,善防者人防。”喜欢怀疑别人的人,必定无法被人相信;善于提防别人的人,必定不会比别人聪明。明知别人怀疑自己却不肯舍弃,必定有他的理由;知道别人提防自己却不躲避的,必定有他可依靠之处。天下的人,怎么能会怀疑而又提防得了呢?智谋不足信任不够,然后他在那里仰天而视,生怕人家用自己对待别人的方法来对待自己,只相信自己。

这样一来,有智谋的人隐退,有卓识的人躲避,明哲的装成愚蠢的,灵巧的装成笨拙的,廉洁的躲避起来,而那些圆滑、顽钝鄙陋、曲从的人就来了。这样的人充斥在眼前,而怀疑与提防的心理就越急切,以至于心术用尽而身心郁结,就更加悔恨防范与怀疑不足,这样下去不也令人痛心吗?

善偷牛的人用像芒刺一样的钩子,用几尺长的绳子拴住,钩住牛的舌头牵着它,深夜里让牛跟着他走,没有敢违抗他的。刘伯温又说:“这便是人们所说的偷盗的方法,扼住它的要害,掌握住它的关键所在而牵着它走,没有不服从的。”石羊先生说:“这是古人制服盗贼的方法,如今,盗贼却用上它了。”

处理问题应掌握关键,扼其要害,顺势而为,各种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故蛇攻七寸,人攻弱点。否则,事情越做越复杂,愈来愈恶劣。

楚国令尹患病,心神混乱,得到秦医而治愈,把此事告知楚王,命令国人凡是有病的不能找别的医生治疗。不久,楚国瘟疫流行,只要是染病去找秦医治疗的人都死了,于是国人全到齐国去求医。令尹发怒,要捉拿他们。

子良说:“不可。人生了病就服药,因为它能救自己的性命。所以辣毒涩苦的药物,针炙烫烤的酷烈,也没有不能忍受的,为的是早点解除痛苦而得到长久的欢乐啊。如今秦医开的药方,不仿效古人而只凭臆断,说岐伯、俞跗等名医的医道不值得效法,《素问》、《难经》等医典不值得研究。所以他所采用的药物,无非是些害人之物使人,从早到晚,肝胆决裂,所以病痛除去了,身躯也随着死去了,只是不像马上死去那样快就是了。我听说:‘选择灾祸无不选择轻的承受。这是人之常情。现在令尹不向在野隐士求教,却只为他所喜爱的人图谋好处,难道能改变规律吗?我能死在楚国,真是幸运啊。’”

处理问题须遵循客观规律,遇事不参考其他的经验,只凭个人好恶盲目蛮干,只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以处事必须看到其事的客观规律,而进行解决。

郁离子说:“有了精美的食品可以看不起豆汤,有了上等皮衣可以脱去麻棉,这是人之常情啊。所以精美的食品不足,豆汤也可以代替;皮衣不足,麻棉也可以代替。笼中的鸟,只有驯服了的才肯用食。只有失去自由才知道外面的快乐。有个小孩支起鼠夹并放了食饵来诱捕老鼠,捕获了很多老鼠。一天晚上,其中有一只老鼠逃跑了,于是就再也没有捕获到老鼠。如今假如有人拿着槲树叶做的衣服,提着麦麸烙的饼,并在集市上招呼说:‘丢掉你的房屋,舍弃你的衣服,来和我生活,’那么就算是他的儿子也要逃跑躲避了。不合事理,大人是不做的。’”

舍弃美食而吃麸皮,舍弃轻裘而衣树叶,谁都不想,所以做事一定要合乎情理,逆情悖理,必然不得人心。故做事要于情于理,反之很难服众。

“善疑人者,人亦疑之;善防人者,人亦防之。”人与人之间应充满真诚依赖。假如怀疑一切,处处设防,必然人不敬而远之,成为孤家寡人,郁郁寡欢,身心交瘁。

摈弃私仇,共谋大业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后,生于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春秋时著名的军事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改革家。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凭借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有《管子》一书传世。

管仲从小家贫,自幼自学刻苦,通“诗”、“书”,懂礼仪,知识渊博、武功盖世。自幼与鲍叔牙为友,两人亲密异常,非常要好。后来,管仲做了齐襄公大弟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做了齐襄公小弟公子小白的师傅。

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由于齐襄公暴虐不已,**异常,被公孙无知所杀,国内一片混乱。管仲护着公子纠逃难到鲁国,鲍叔牙随公子小白逃亡到了莒国。

不到半年,公孙无知也被人所杀。一时齐国无君,一片混乱。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公子小白见时机成熟,都想早日回国夺取王位。公子小白行动迅速,先期出发了,得知这个消息,管仲为了公子纠的利益,带着一队人马不分昼夜地赶至设伏地点,准备把公子小白射死在路途中。当公子小白一行到来时,管仲操起箭,向小白射去,只听当啷一声,小白应声而倒。管仲以为小白己被射死,便回去了。

其实,小白没有死,管仲一箭只是射中了衣服的带钩,白当时急中生智,佯死倒在地下。经此一惊,小白和鲍叔牙更加警惕,整理好队伍后,急速向齐国挺进,抢先一步赶到齐都临淄,顺利地当上了君王,即齐桓公。

齐桓公登基后,准备请鲍叔牙担当齐相,鲍叔牙诚恳地拒绝了。他说:“我是个平庸之辈,以我的才能,不能使齐国富强,更不能替您成就霸业,能帮您的人应当是管仲。”齐桓公惊奇地说:“管仲不是我的仇人吗?”提起管仲,齐桓公心有后怕,念念不忘那一箭之仇,恨不得把管仲千刀万剐,碎尸万段。鲍叔牙在齐桓公面前直陈管仲的英明盖世,才能超众,并谏请齐桓公不计前嫌。他说:“那时候,管仲是纠的师傅,各为其主,情有可原。现在您重用他,他照样为您效劳。”经鲍叔牙一说,齐桓公的气也就消了。

管仲回到齐国,齐桓公亲自到郊外去迎接。经过一番恳谈,齐桓公被管仲的才能深深折服,于是封他为齐相,把辅政大权全部委托于他。多年以后,齐国民富国强,齐桓公率先称霸于世。他不禁得意地说:“我有管仲,就如鸟有双翼。”

吕蒙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他出身贫寒,读书甚少,在军中官位不低,但依然遭到豪门出身的人的鄙视。一次,鲁肃领军去陆口(今湖北惠国西南)镇守,途经吕蒙的驻地。鲁肃一直瞧不起吕蒙,不想去采访,但有人劝他说:“吕将军功名显赫,如今不可同日而语,大将军应该去拜访他。”鲁肃想,也就当是歇脚吧,于是,令所部就地休息,自带数人去见吕蒙。吕蒙热情地设宴筵请鲁肃。

席间,吕蒙问鲁肃:“将军您受重任佳镇陆口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不知道将军有什么好的方法来防备敌人?”鲁肃没有料到吕蒙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时答不上来,便很不高兴地回答道:“到时候计议吧!”吕蒙已经察觉出鲁肃的态度,但他毫不计较,仍然热情地说:“关羽是一员猛将,将军您还是预先定计为妙。”接着他献了五条策略,请鲁肃定夺。鲁肃听了,喜出望外,他不但佩服吕蒙的才略,更敬佩他的度量。自此,两人化干戈为玉帛。

多年以后,吕蒙晋升为虎威将军。一天,孙权请吕蒙一起议事,谈及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病故后的补任之事,吕蒙提到了江夏(今湖北鄂城)太守蔡遗可任此职。蔡遗以前是吕蒙的上级,吕蒙因化低,不会写疏章常遭他的训斥。

孙权听了吕蒙的推荐,笑着说:“以前蔡遗嘲笑你无能,你不记恨他吗?”吕蒙回答说:“当初我确实无能,如果没有他的激励也不会有我的成功!蔡太守才德兼备,处事公正,理应重用。”孙权赞许说:“你真像‘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晋国大夫祁奚呀!”不久,蔡遗就任了豫章太守。

吕蒙部下有个叫甘宁的将领,武功盖世,是一名难得的猛将,但他高傲自大,常常顶撞吕蒙,有时甚至以自己的资历与功劳,公开奚落吕蒙。吕蒙看在他作战勇猛,只是多次对其劝导,未予处罚。

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吕蒙带着甘宁等将领进攻曹操控制下的合肥。因为甘宁有违军令,孙权一怒之下便要将他斩首。吕蒙得知,赶紧去劝孙权说:“主帅息怒,如今大事未成,正是用人之时,甘宁这样的猛将非常难得,还是宽恕他这一次吧。”他劝导甘宁,使其戴罪立功,果然,当孙权攻城失利时,甘宁心甘情愿奋勇当先,阻截追兵,使全军安全脱险。从此,甘宁也痛改前非,辅助孙权开创基业,立下了显赫的功绩。

世界上永恒的是利益,朋友和敌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相互转化,不计私仇,甚至在可能的条件下,力争把旧日的仇人变成今日为我所用的朋友,以助我成就大事业。

凡事留有余地

胡雪岩到苏州,到永兴盛钱庄兑二十个元宝急用,这家钱庄不仅不给他及时兑换,还凭白诬指阜康银票没有信用,让他非常生气。

这永兴盛钱庄本来就来路不正。原来的老板节俭起家,好不容易开创家业,但四十出头就病逝了,留下一妻一女。现在的老板实际上就是档手,他在东家死后骗取那寡妇孤女的信任,人财两得,事实上已经霸占了这家钱庄。永兴盛的经营也有问题,他们贪图重利,只有十万银子的本钱,却放出二十几万的银票,已经危在旦夕了。

胡雪岩在这家钱庄无端受气,非常想报复一下,起先他想借用京中“四大恒”排挤义源票号的办法。京中票号,最大的有四家,招牌都有一个“恒”字,称为“四大恒”。行大欺客,也欺同行。义源本来后起,但由于生意迁就随和,信用非常不错,而且专跟市井佃民打交道,名声一下子做得很盛,连官场中都知道了它的信誉,因此生意如日中天。“四大恒”同行相妒,想打击义源,于是出了一手“黑”招,他们暗中收存义源开出的银票,又放出谣言说是义源面临倒闭,最终造成挤兑风潮。

胡雪岩仿照这种办法,比当年“四大恒”排挤义源时做起来更方便也更狠。浙江与江苏有公款来往,胡雪岩可以凭自己的影响,将湖州联防的军需款项、海运局分摊的公款、浙江解缴江苏的协饷几笔款子合起来,换成永兴盛的银票,直接交江苏藩司与粮台,由官府直接找永兴盛兑现,如此一来,永兴盛不倒也难了,这招借刀杀人,不留一丝痕迹。

不过,胡雪岩最后还是放了永兴盛一马,没有去实施他的报复计划。他放弃计划,有两个考虑,一个觉得出手太狠,一招既出,永兴盛永远无翻身之日。另一个考虑则是这样做法,很可能只是徒然搞垮永兴盛,对自己没任何好处。这样一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胡雪岩也不愿意做。

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见胡雪岩仁厚的一面。说起来这永兴盛既来路不正又经营不善,实际是一个强撑住门面唬人的乱摊子,即使将它一击倒地,也无伤大,可能还为钱庄同业除去一匹害群之马。即便如此,胡雪岩还是下不得手去,足见他所说的“将来总有见面的日子,也得顾及三分情面”,他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的的确确是这样去做的,这其实可以作为胡雪岩的一条为人准则。

这当中自然有胡雪岩对于自我利益的考虑在起作用,所谓将来总有见面的机会,事情做得留有余地,也就为将来见面有所迂回。事实上,对于生意人来说,这样考虑也是比较周全的。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不管竞争多么激烈的对手,竞争过后都会有联合的可能,所以,竞争总是存在,而“见面”的机会也总是存在的。俗话说“给人一活路,给己一财路”,从商者都应该把目光放远一些,给别人一个台阶也就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待人做事,得理也要让人。在生意场上,胡雪岩就算完全有理由有能力置对手于死地,也不赶尽杀绝。

抓住时机,准确下手

秦王赢政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他不动声色,积蓄着力量,候机动手,打算将赵氏集团一网打尽。明确了目标,行事就有了明确的方针、清晰的路线,也就等于把命运攥到自己的手里了。秦王赢政二十二岁时,他从国都咸阳跑到祖庙所在地旧都雍,举行了加冠礼,就留在雍的蕲年宫。却不知此时恶毒的赵氏却先发制人,他盗用了秦王的玉玺与太后的玉玺征发军队,发兵攻打蕲年宫,想一举杀死秦王。

秦王赢政早有防备,身边的卫队拼死奋战,来犯的秦军有一部分散去,另一部分反攻。年轻的秦王命昌平君、昌君二人发兵攻击赵氏的队伍,两军在咸阳交战。秦王赢政军队斗志旺盛,“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都在战中,也爵一级。”赵氏所征调的军队丝毫没有战斗的能力,一交锋就溃散了,这也是邪不压正的必然结果。在名不正、言不顾的情况下搞破坏,总是不得人心的。

年轻的秦王在清除吕氏、缪氏集团的斗争中,并没有顺其自然,而是主动出击,避祸求福,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让他一生都能把握机遇,创造出无与伦比的业绩。从秦王嬴政成功事例,我们不难感悟到这样一种道理:必须主动去追求成功,即“谋事在人”。《诗经》中说:“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说:趁着天晴不下雨,取些桑根皮,修补旧窗户,看他巢下人,谁敢欺侮我!据考证,这首诗是三千多年前的周公写给他的侄子周成王的,希望他勤于国政,努力办好国事,不要麻痹大意,以免导致内乱外患。

这首诗为历代圣贤所椎崇,连孔子都赞赏有加,他说:“讲得对啊,把国家大事都办好了,谁还敢欺侮他。”后来孟子也说:“不居安思危,而只贪图享乐,这其实就等于自招祸害。”明代的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也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这首诗告诉我们:但凡干大事,总要有所成败,而成败与否有时候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多操胜券,古往今来高瞻远瞩的谋略家,无一不是筹划帷幄。虽说经常出入于九死一生之中,却仍安然自在,这就是他们懂得操守胜券、把握命运的重要。而“临阵磨枪”、“临渴掘井”是不能稳操胜券、从容应敌的,不能自己控制自己的命运。

秦王赢政之所以能不被阴谋迫害,关键在于他事先有很好的防犯,所以在吕氏发动武装叛乱的危急时刻,年轻的秦王能处乱不惊,临场急变,充分地表现了自己作为杰出政治家的风度。

古人阐述过这样一些来自生活中的道理:在平地注水,水往潮湿处去;在铺放均匀的柴上点火,火向干燥处烧。水上的鱼如同鱼鳞,山上的云如同草莽,阴雨时云像淡淡水波,干旱时云像袅袅烟火……像这样的现象无不和它们赖以生存的东西相互联。人的祸福也是这样,它必然与得祸得福的人本身的作为密切相关,并非无缘无故地从天而降。《商箴》上写道:“天降灾布祥,并有其职。”也就是说,祸福是人自己导致的。福祸的来去往往离不开人为因素。舜在历山耕种,在黄河边制作陶器,在雷泽钓鱼,天下的人都爱戴他,杰出的人才莫不跟随他,这是人为努力的结果。禹周游天下,寻求贤人,为百姓谋求利益,疏通河流,这都是人为的努力。汤武王积善其身,修身自贤,忧国忧民,这是个人奋斗的结果。可见圣人高人避祸求福也不是坐等天命,而是靠自身谨慎努力。

有一首通俗歌是这么唱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它清楚地道出了要避祸求福,必须付出汗水和劳动。试想如果秦王赢政只依仗世袭的王位而不积极进取,他能保住其王位吗?

当然,“拼”不是蛮干。要想拼成功,要明白大事理,透视人生的根本道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豁达的心去面对贫穷富贵。孔子穷困于陈、蔡之间,七日没吃上粮食,煮的野菜里没有米粒。他的弟子宰予疲困饿乏,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

子路与子贡一起说道:先生在鲁国被逐,隐居在卫国,在宋国一棵树下习礼被人砍倒树,而今在蔡国、陈国又遇到这样的困境。要杀先生者无罪,辱先生者不禁,先生却弦歌鼓舞不断,先生不知耻辱竟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吗?颜回无言以对,将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不高兴地推开琴,喟然叹道:“仲由与端木赐是小人呀!要他们俩来,我来告诉他们道理!”

子路与子贡进来后,子贡先说了一句:“如我们现在,算穷困了吧!”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呢?君子在道义上通达为真正通达,在道义上穷困才真正穷因。现在我们紧守仁义之道,因而遭乱世之患,本应这样,怎么叫穷困呢?反省自己无愧于道义,面对艰难而不丧失品德,就无所谓穷困;而等待大寒到来,霜雪降下,才能知道,松柏的苍劲。从前齐桓公有得于出奔莒国,晋公有得于出亡曹国,越王勾践有得于会稽之耻,在蔡国、陈国遇困境对于我们还是有利!”孔子说罢端庄严肃地重新操琴,子路闻弦威武地拿起盾牌起舞。子贡惭愧地说:“是我们不知天高地厚。”

学习孔子,像他那样透视生命的意义,理解人生的穷达祸福,不论何时都坚定生活的信念,岂不可以使自己的心如明镜?从而祸患自然消解,福气也会常常伴随着你。

一个人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要积极地奋斗。常人都知儒家思想是人世哲学,是要鼓励人积极进取。其实道家的“无为而治”也是另有一种意义上的拼搏,只不过没被一般人所看破。

所谓“无为而治”并不是消极地坐以待毙,它是东方人所特有的一种极睿智的学说,把博大精深蕴藏于冰山之下,不发掘就难以见其“庐山真面目”。老子不是说“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吗?表面消极而实存进取之心,以“无为而无不为”作为处世的原则。始皇赢政在亲政之前就是这样。

“无为”只是叫政敌迷惑,用来混淆视听,并非真的无所事事。是在沉默中积累力量,以达到无不为的境界。如果始皇赢政在后期治国能“无为而治”,秦国**统治的命运就会出现另外一种局面了。

人们所谓“成事在天”,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句话的立足点是“谋事在人”。秦王赢政未亲政之时,赵氏太后欲合谋杀害秦王赢政,而立他们的私生子为王,秦王面临生死抉择:若任其为之,不做任何准备,就很可能会为赵氏毒手所害;如下手太早,自己羽毛未丰,实力待充,容易为对手所击败。为此他决定暗中提防,早做准备,待机而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警惕性。

投其所好,“对症下药”

胡雪岩的精明之处,还在于他善于抓住不同的人的特点,区别对待,也就是通常说的“投其所好”。

在胡雪岩的那个时代,要想把势力稳固好,金银是至关重要的。胡雪岩深谙此道,自然也从不吝惜银子,甚至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像浙江藩司麟桂调署江宁藩司,换位时在浙江亏空的两万多两银子需要填补,又一时筹不到这笔款项,便找到胡雪岩帮忙,胡雪岩二话没说便爽快地应承下来,以至麟桂派去与胡雪岩相商的亲信也“激动”不已,称胡雪岩实在是“有肝胆”、“够朋友”,要他一定不要客气,乘麟桂此时还没有卸任,需要什么尽管开口,反正惠而不费,他一定肯帮忙。

胡雪岩做的实在“漂亮”,他没有提出任何索取回报的具体要求,只是希望麟桂到任之后,有江宁方面同浙江方面的公款来往,能够指定由阜康代理。这一点点要求,对于掌管一方财政的藩司来说,九牛一毛。事实证明,胡雪岩的投资是有眼光的,最终获利不少。

但是,解决问题并不是只有送钱这种办法,也有人爱金钱但更加爱美女的。胡雪岩深知这一点,忍痛割爱也在所不惜。

开始,浙江巡抚黄宗汉露出口风要动一动了,正在考虑自己的接班人。

从自己的利益上来说,这个位子让何桂清接任最合适,因此,胡雪岩专门去了一趟苏州,游说何桂清早日进京活动。至于费用,可以由胡雪岩放款(其实也就是代垫了)。

想不到他不为金钱所惑,何桂清年少得意,在情、色上免不了看不开,居然迷上胡雪岩的宠姬阿巧。让胡雪岩深感意外。

对于阿巧,胡雪岩从认识的那时候起,便有“西南北东,永远相随无别离”的属意。如今要做“断臂赠腕”的举动,这个决心委实难下。

最后,他还是做了“退一步想”的打算,忍痛割爱,将阿巧让给了何桂清。何桂清看胡雪岩竟然以美相让,非常感动,马上带阿巧上京打点,没多久便补了黄宗汉的缺。从那之后,他对胡雪岩非同一般,一直到死都是胡雪岩生意场的强实后盾。

赠金、赠美,对以一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使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却无法使他动容。起初,因为杭州被太平军占领期间的谣言,这个时候的左宗棠对胡雪岩既早闻其名,也早有戒备,他收到许状告胡雪岩的状书,决定一律查办,指名严参。这位素有“湖南骡子”之称的总督,在胡雪岩前去拜见时,座位都不给他,很是“凉”了他一把。而胡雪岩最终还是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还被他当成知己,左宗棠由此成为胡雪岩在官场比王有龄更有力量的靠山。后来也就是因为左宗棠的大力引荐,胡雪岩才得到朝廷特赐的红顶子。

胡雪岩取得左宗棠的信任,其实只做了两件事:

第一,献米献钱。胡雪岩回杭州,带到杭州去的有1万石大米与10万银子。本来这1万石大米有一个名目,那便是当初杭州被围时,胡雪岩同王有龄商量,由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采购大米以救杭州粮绝之急。

胡雪岩将米运往杭州但无法进城,只得把米转道宁波,现在杭州收复,胡雪岩将这1万石大米又运往杭州,且将当初购米款两万银子面交左宗棠,等于是他既回复了公事,以此证明自己并非携款逃命,白给左宗棠1万石大米。那10万两银子则是胡雪岩为了攻下杭州的官军自我约束,不愿意打扰农民而自愿捐赠的犒军饷银。清军打仗,为鼓励士气,有一个定律,攻城部队只要攻下一座城池,三日之内可以不遵守禁止抢劫**的军规。胡雪岩献出10万两银子,他想这个丝毫不犯错误。

第二,主动承担筹饷重担。左宗棠大军进军太平军时,每月需要的饷银达25万之巨,当时朝廷财政支出,用兵打仗采取的是“协饷”的办法,也就是由各省拿出钱来做军队粮饷之用,事实上是各支部队自己想办法筹饷。胡雪岩听到左宗棠谈起筹饷的事,马上就表示自己愿意为此尽一分心力,而且当即就为筹集军饷想出了几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胡雪岩做的这两件事,确实做到了对“症”下“药”,因而也是一下子“药”到“病”除。所谓对症,是因为军饷、粮食,都是左宗棠最伤脑筋的事。

杭州刚刚收复,善后是一件大事,而善后工作要取得成效,首先是要有粮食,其次,当时镇压太平军实际是左宗棠与李鸿章协同进行,太平军败局已定,左宗棠领功急切,这个时候,粮草军饷也是当务之急。没有粮饷就无法进一步展开攻势,而且一旦“闹饷”,部队无法约束,成了马会之众,还会酿出乱子。胡雪岩的到来,使左宗棠这两件让他头痛的事情一下子就解决,哪有不赏识他的理由呢!用左宗棠的话说,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不但杭州得救,肃清浙江全境他也有把握了。难怪胡雪岩去拜见他,开始连座都不让,到听说运来了粮食,不仅让座而且是升炕,而到了谈及筹饷,他马上吩咐留饭了。

这对症下药,说白了就是投其所好。正如送礼,要送得合适,这就叫对症下药,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对方喜欢。而要对方喜欢,常常也就是送给对方急需的,又一时没有的。比如左宗棠喜奉承,求事功,胡雪岩正好给送去所需之物,一送之下,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胡雪岩说:“送礼总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东西。”可见他是深知这个道理。

胡雪岩在生意场中如鱼得水,和他有想法、善解人心,并进而投其所好的心计与手腕是分不开的。

精明的商人善于抓住对方弱点,进而投其所好,一切皆为自己的长远利益做打算。

和“敌人”做朋友

胡氏在生意上虽然历经波折,最终获得非凡的成功。这不仅靠他自己的能力,也靠他的朋友支持,甚至劲敌也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

与胡势不两立的,一般是生意上的死对头。一般商人遇到这种事,总是想:既然大家都过独木桥,对不起,我只有想办法把你挤下去了。然而胡雪岩不这样认为,既然是过独木桥,都很危险,纵然我把你挤下去,谁不担心你挤兑别人,冤冤相报何时了?既然大家图的是利,那么就在利上解决吧。

胡雪岩的老朋友王有龄以前碰到一件烦心事,他去拜见巡抚大人,巡抚大人却说有急事在身,不接见他。

王有龄上任湖州知府以后,与朝庭的关系好像如鱼得水,逢年过节,上到巡抚,下到巡抚院守门,浙江官场各位官员,他都极力打点,尽量巴结,各方都皆大欢喜,每次到巡抚院,巡抚大人总是马上召见,今天却碰到了被拒之门外的怪事!王有龄回到府上,找到胡雪岩问其原因。

胡雪岩道,此事必有因,等我去巡抚院打听,于是起身到巡抚院,找到巡抚手下的何师爷,两人本是非常要好,私下里无话不谈。

其实,巡抚黄大人听表亲周道台一面之词,说王有龄所治湖州府今年大收,获利很多,但孝敬巡抚大人的银子还和原来一样,可见王有龄自以为翅膀硬了,无视巡抚的存在了,巡抚听了后,心中很是不快,所以今天给王有龄一些颜色看看。

这周道台是何许人物,与王有龄又有什么过节呢?

原来,这周道台并非实缺道台,也是捐官而得。是巡抚黄大人的表亲,为人飞扬跋扈,人们都痛恨他。黄巡扶也知道他的品性,不给他实权,怕他生事,但又看在亲戚的份上把他留在巡抚衙门中做些案差事。

湖州知府迁走后,周道台极力争补该缺,王有龄使了大量银子,黄巡抚最后还是把该缺给了王有龄。周道台从此便恨上王有龄,说尽他的坏话。

王有龄知道事情缘由后,非常害怕,今年湖州收成相比往年,还是一样,所以给巡抚黄大人的礼仪,还是按以前惯例,不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得罪了巡抚,时时都有被参一本的危险,这乌纱帽随时可能被摘下来。

对此,胡雪岩不以为然,从怀里掏出一只空摺子,填上两万银子的数目,派人送给巡抚黄大人,说是王大人早已帮他存有银子入钱庄,来不及通知大人。

黄巡抚收到摺子后,非常高兴,立刻派差役请王有龄到巡抚院小饮。此事过后,胡雪岩却闷闷不乐,怕周道台这个卑鄙小人,早晚会出事。

王有龄何尝不知,只是周道台是黄大人表亲,打狗还得看主人,如果真的要动他,恐怕还真不容易。

胡雪岩想来想去,连夜写了一封信,加上千两银票,派人送给何师爷,何师爷半夜跑过来,在密室内同胡雪岩谈了一阵,便告辞而去。

第二天一早,胡雪岩便去找王有龄,告诉他周道台正在和外国人打交道,这生意不是一般的生意,而是军火生意,这倒无碍,问题是周道台犯了官场的大忌。

原来,太平天国之后,各省纷纷办洋务,大造战舰,特别是沿海诸省。浙江财政空虚,无力建厂造船,于是打算向外国购买炮船,按惯例说,浙江地方购船,本应通知巡抚大人,但浙江财政空虚无力建厂造船,平素貌和神离,各不相让,藩司之所以敢如此,是因军机大臣煜是他的老师,正因如此,巡抚黄大人对藩司治下的事一般不大过问,但求相安无事。人都是围着利益转的,生意场上竞争,难免会构成敌对关系,胡雪岩总是笑对竞争对手,千方百计化敌为友。

仔细判断,明察秋毫

元朝时期,某年的一天,湘乡县的知县赵景坞正批阅公,忽然门人通报说,有个外地人要向他鸣冤告状,于是他命门人把告状的人带进来。

这是个姓李的弱书生,上月去长沙府赶考路过湘乡,没有想到钱袋失落,为不误考期,派仆人把随身所带的银酒壶到当铺抵押,考试结束便向同乡借了赎金,回到此地赎取银酒壶。可到手的酒壶却换成铜质的。他极为惊讶,便询问仆人。仆人也觉得蹊跷,当时他确实是拿银酒壶作抵押借钱的,如何会变成铜的了呢?

李书生非常恼怒,便同仆人一块同往当铺理论。没想到店主人矢口否认有过什么银酒壶,还说他们故意诈骗。李书生不服,店主人拿出当票,上面确实写的是铜酒壶。李书生傻了眼,只怪仆人一字不识,当时自己走的匆忙,居然没有查看当票。为此,他无话可说,只好离去。事后又心中不甘,便来找赵知县申诉。

赵知县早闻当铺店主人欺人之事甚多,可当票上白纸黑字写明铜酒壶,不知如何是好?他念头一转,便派差人传唤店主人到大堂。店主人一见知县大人急忙跪下,心中忐忑不安,只等赵知县发问。岂料赵知县对他不闻不问,只顾看桌上的案卷,把他给晾在一边。店主人心中很是奇怪,可又不敢动弹,就这么跪着一动不动。

时间久了,腰腿疼了,心更慌了,一个哈欠,嘴里的牙签垂了下来。赵知县看了他一眼,心中暗喜,问:“你嘴里垂下的是什么?”店主人回答道:“牙签。”赵知县吩咐差役给拿来看看,说:“给我做个一模一样的。”就马上起身人内,急忙对差役如此这般吩咐了一番。

差役拿了牙签跑到店主家对伙计说:“酒壶的事,你家主人已承认了,让我来拿,以这根牙签作为证据。”伙计看到牙签,知道是东家的随身之物,相信他已经招供了,便将银酒壶交出。赵知县把银酒壶放于堂上,让李书生来确认,果是此物,于是完璧归赵。

赵知县是一个聪明果断的人。他可以洞察最深处的东西,摸清他人,所以成功地侦破了案件。

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思考,仔细判断,明察秋毫,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世界,从而走向美好的明天。

和对手联手,成就自己的事业

李治鱼的身世和胡雪岩相同,家里穷读书少。自幼进钱庄学徒,从伙计、小厮、档手一步步提起来,对钱庄业务了如指掌。他特别精于算术,口算神速,曾有同行用算盘同他比试,对方看着账本噼里啪拉尚未拨完珠子,他已提前报出数字,丝毫不差。人们惊叹为“神算子”,称李治鱼为“神算李”。他过目不忘记忆超强,钱庄积年老账,高齐屋梁,如果要查看,不劳动手,只问神算李年月期号,他便一口报出,从来不失误,神算李在钱庄是块宝,和胡雪岩并称钱庄双璧。同行提起“永康李,信和胡”,无不啧啧叹服。

也许各有所长,李治鱼同胡雪岩交情不厚,且互相侧目,都不服气。有时偶尔相遇,不是反唇相讥、刻薄挖苦,便冷脸相看。但胡雪岩此时需要他,便宽容许多,不再计较他的小气。麻烦的是如何把“神算李”这块宝从“永康”钱庄挖过来,定在自己的钱庄里。

这件事很难办,永康钱庄老板赵得贵做人厚道,待下人很好,特别视李治鱼为亲生儿子一般,薪饷优厚,敬为上宾,有传言说要把独生女玉菡许配给他,招赘为婿。李治鱼事实上已成了永康钱庄老板,没有跳槽的理由。

胡雪岩考虑到这些,几乎丧失了信心。他是个说干就干,认准了目的就决不放弃的角儿。直觉告诉他,如果想成事,非要挖来李治鱼不可,否则将来李治鱼成了老板,同胡雪岩分庭抗礼,必是强劲对手,那时后悔莫及。主意打定,胡雪岩眼珠儿乱转,思考从何处入手?蓦然,他脑子里跳出一个人来,喜得大腿一拍:就是她!

他急忙来到杭州一个幽静的角落,寻着一家院门推开,一个媒婆一样的妇人见了胡雪岩便叫道:“哎哟!讨账的人来啦!”“马二姑,今天不讨别的账,只为一桩人情账。”胡雪岩笑哈哈地进了门。马二姑是杭州城有名的媒人,一般周旋于达官贵人、太太小姐之间,撮合姻缘、拉纤说媒,胡雪岩曾向她讨过账。

马二姑看他一眼,调侃道:“又看上哪家的姑娘,要讨来做姨太太?真是作孽!”胡雪岩道:“抚台黄大人的三姨太前些日子,因为想不开便挥袖而去,黄大人非常伤心,几乎不理公事,大家张罗着给黄大人来说一门亲,以慰枕边寂寞。”

马二姑愣住了,给抚台大人提亲说媒,脸上贴金的好事。“黄大人纳妾,姑娘家的门楣不能低,不知谁家姑娘有这样的福气?”

“全杭州好人家的姑娘你心里都有数,还能难到哪里去?”胡雪岩恭维道:“选那快出阁的,模样儿看得上眼的姑娘,黄大人若是喜欢,包你好处多多。”马二姑十分开心,屈指细算:“东门刘举人的姑娘脚太大,西湖边赵财主的大女可惜对对眼,永康钱庄赵老板的女儿玉菡正当年,北拱桥姜秀才的女儿又害了痨,才貌双全,但又听说……”“听说什么?”胡雪岩急问。“听说赵老板有意招神算李为婿,故玉菡一直没有聘人家。”“只要新人未入洞房,这样的事情可以再说。”胡雪岩提醒道。马二姑点头称是:“黄大人封疆大吏,多少人家巴望高攀,玉菡娶过去,赵老板平步青云,成了抚台岳丈,妒煞许多人。”

两人商议已定,胡雪岩直奔抚台衙门。你道胡雪岩胆大包天,竟敢未与黄巡抚商量便擅自做主?黄大人本是好色之徒,与胡雪岩、王有龄常在勾栏瓦子枕牙床、吃花酒,成了熟悉的嫖友。胡雪岩曾向黄巡抚打包票,帮他寻一个出色的杭州姑娘做姨太太,一直未物色定,不想今日念头一转,一举两得。

门子通报进来,黄巡抚立刻传见,听了后眉开眼笑:“和你说的一样。本大人立刻补你实缺。”胡雪岩再三感谢。黄大人吩咐开五百两银票做聘金,交给马二姑前去赵家说媒。

马二姑有巡扶大人做主,脚下春风,马上来到永康钱庄,面见赵老板,夫妇听起来是件不错的事,两口子都傻眼了,本来,玉菡已到出阁年龄,媒人纷至沓来,赵老板有心招婿,为笼络神算李,保住钱庄生意,所以放出口风,谢绝了媒人。哪知,巡抚黄大人竟钟意小女,想纳为妾,白花花的五百两聘银耀眼夺目,这事并非儿戏。

赵老板心眼活动,飞快盘算:神算李出身低微,而巡抚黄大人,一省高官,圣眷正隆,权势熏天,十个钱庄也比不了,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攀高枝就蒿草,傻瓜才干的事。赵老板想定了,直拿眼瞅太太。赵太太没有主意,她近来已把神算李当女婿待,好得不得了,忽然间又要变卦,拉不下面子。马二姑自然明白。忙劝道:“女儿家留不住,早晚是人家的,嫁给黄大人,一步登天,荣华富贵,着金戴银,是她的福气。若受大人宠爱,早晚间扶了正,便是二品夫人诰命册封,耀祖光宗,风光无比,福及子孙,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可惜我命苦,没有女儿,捞不到这等美事。”

一番如簧巧舌,说得赵太太无语,谁家母亲不疼女,自然为女儿前途着想。此事已定,马二姑非常高兴赶回抚台衙门报喜讯儿,讨要口彩。黄大人夸她能干会办事,赏了五两银子。两家按部就班,各自行事,不出半月婚期将至。一乘花轿儿,几个吹吹打打人,将玉菡姑娘抬离赵家、一直送到府台宅院。因为娶妾,并非正室,所以少了不少礼数。黄巡抚只请了几桌至亲好友、幕僚同事。胡雪岩也在被请之列,非常意外:若非斡旋此事,以区区候补县员怎有资格位列酒座,与抚台举杯对酌?这可算是意外的大收获。

黄大人抱红偎翠,如痴如醉时,可怜神算子李治鱼,一场招赘美梦顷刻成泡影。只得躲到小酒店,借酒浇愁。

胡雪岩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棋已经下对了一半,不怕神算李跳出他手掌心。

玉菡姑娘出阁后,李治鱼如遭霜打的瓜秧,终日无精打彩。赵老板自知有愧,也不来管他。两人关系大不如前。

有一天,藩司陈师爷前来永康钱庄存银,临收银票时说少了八百两的票子。李治鱼说已如数给了,陈师爷只是不肯,大闹一番,惊动赵老板,一看不是小数目,忙核查账目、对证银票,希望找出漏洞所在。不知怎地,神算李却查不出账。赵老板查不到原因,只好自认晦气,补足陈师爷银票,心痛了好些天。

还有一次,一个风尘垢面、行商打扮,外地人来到永康钱庄,点着名字找神算李。刚好神算李因公外出,那人说有重要的东西给他。赵老板亲自接待,费了许多口舌,才弄明白此人远在云南,和李治鱼合伙做药材生意。获利颁多,来送红利。并留下一包袱银锭。赵老板气得发昏,打开包袱一看,整整有上千两雪花银。伙计私下做生意,在钱庄是不可以的,说明对主人不忠,有借钱庄发财的嫌疑。待李治鱼回来,赵老板严加盘询,李治鱼竟矢口否认,一问三不知。主仆之间,从此有了芥蒂。

便有好妒者向赵老板耳边说:神算李做不成赵家女婿,别有他想。赵老板深信不疑,暗中提防。活该李治鱼败运,时近深冬,非常寒冷,这晚由李治鱼当值,为抵御寒气,在室中生火取暖。梦中忽然被响声惊醒,见屋内火光冲天,烟雾弥漫。邻居一齐救火,好容易扑灭,门面已焚烧大半,积年的账册也灰飞烟灭。赵氏夫妇痛心疾首,把一腔子怨恨都泼到神算李身上。李治鱼见老板翻脸无情,一跺脚,便离开了钱庄。于是谣言伴着神算李一路播撒开来:李治鱼暗算老板、亏空太巨,做假账糊弄赵老板,只怕被查坐实,纵火烧毁积账,来个灰飞烟灭无对证。

这么毒的手段不是谁都可以用得如此巧妙的。于是李治鱼的下场,比当年逐出信和的胡雪岩还要糟糕透顶。不但没有人替他洗雪冤屈,疑云愈积愈重,像一座大山压在他头顶,使得他无法喘气。李治鱼空怀绝技,就在杭州街头流浪。多次受到别人的冷落,又气又急,身上又没有多少钱,只得含泪到乡下投靠亲友。这日,李治鱼在崎岖山道踽踽而行,大地上布满了寒雪,他衣衫单薄饥饿过度,挣扎着来到一座土地庙,只觉天昏地暗,顿时昏倒,扑通倒在墙角,便无力再爬起身来。没多时好像听到有人叫自己:“李师兄、李师兄!”睁眼一看,身边有两名汉子搀扶着自己,眼前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不远处站着一个主人模样的男子,头披棉猴儿,脚登云纹秀花高靴,身着貂皮大氅,十分富贵气派。“李师兄,还认得小弟么?”听着耳熟,李治鱼定眼一看,脱口而道:“你不是信和的胡雪岩么?”

胡雪岩看着自己亲手导致的这幕悲剧,得意万分。他想:人生不过游戏,自己好像是个高明的游戏大师,玩弄他人在手掌之中,眼前再加一点劲,神算李便为我所用。接着,胡雪岩做出非常心痛的样子,顿足道:“小弟刚好路过,要去乡下拜访一个老朋友,不想遇到师兄病倒在此,真是意想不到。”

李治鱼咬牙切齿道:“都是姓赵的不仁不义,害得我无处吃饭,此仇不报誓不罢休。”胡雪岩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我师兄弟钱庄出身,绝技为他人所用,到头反被一脚踢开,这账早晚要算,师兄且随我来从长计议。”

便来到路边小店,胡雪岩叫来一个羊肉火锅,一盘白切鸡,一盘猪头肉,另有粉皮花生几样佐酒菜,满斟花雕,请李治鱼先饮。李治鱼也不客气,几杯酒下肚,恢复了体力。胡雪岩问:“李师兄,去乡下干什么呢?”

李治鱼叹道:“就是割麦插秧,笨重农活,只求果腹而已。”

“可惜浪费一身银号绝技,却派不上用场,你真的甘心吗?”

“臭名远扬,没有人要我,只好认命啦。”

胡雪岩目光炯炯,逼视他道:“如果有个人不相信那些,依然愿意请你回去做档手,你意下如何?”

李治鱼疑惑道:“如果是这样,便是重生父母、再造爹娘,也不为过,但谁如此大胆,敢违抗同业的意愿?”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在下。”

“果真?”

“小弟和师兄同业同行,英雄惜英雄,对师兄一向敬佩有加,今日愿请师兄主掌钱庄,共同干一番事业。”

李治鱼愕然道:“你在说诳语?何来那么多本钱?难道发了横财不成?”

胡雪岩笑道:“不瞒你说,小弟自离开信和后,同一位贵人结为好友,受他委托办一家钱庄,正缺好手,师兄如果不嫌弃,可来做个档手,如何?”

李治鱼方知是实,绝境之中,逢此美差,求之不得,怎么会不答应呢?当下便感激涕零,要给胡雪岩跪谢大恩。胡雪岩忙扶住他说:“自家弟兄,不必如此,今后务必同舟共济,共兴钱庄大业。”又拿出一个二千两的折子给他,说:“从现在起,师兄便是阜康钱庄的档手,每月定饷十两,年底另有花红,这折子拿去,爱怎么用就怎么用,定房子、购什物、雇伙计,任你支派,不够再说一声,我随时补上。”

一番真言实语,慷慨大度安排,让李治鱼十分佩服,高叫道:“雪岩老弟不必多虑,只看咱神算李手段!”

胡雪岩道:“从此以后,一条船上的人,同呼吸共命运,吃香喝辣,都在一块儿。”他内心明白:在钱庄事业基础上,自己获得了一块无价之宝。

胡雪岩巧收神算子的手段既不光明磊落,甚至还有些低级,为那些崇尚道德之士所不齿。但自古“无商不奸”,胡雪岩能成就如此事业,自有其只要能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招法。从古至今,古今中外,为争夺人才想尽办法的人很多。但使用的手段各异,难易程度各异,胡雪岩可以说个中高手,这在其巧收神算子李治鱼事中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