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二年(1910)四月十二日丹桂园春庆班的日场戏,谭鑫培曾在压轴演《朱砂痣》带"卖子"。

他饰韩员外,陈德霖饰江氏,谢宝云饰金氏,贾洪林饰吴惠泉。

大轴是余筱琴的《飞叉阵》(那个年月,压轴戏最要紧,大轴子演武戏,就为送客了)。

又有一次在文明茶园义务戏里,谭鑫培又贴《朱砂痣》,配角仍是陈、谢、贾等原人以外,马连良饰韩员外之子天赐,那时他才十岁,表现卓越,被观众目为神童。

有意思的是,民国三年(1914),马连良入科班学戏已有六年,经常参加富连成社的公演了,六月二十七日在吉祥园的日戏,倒第三是小连卿的《朱砂痣》,他已由饰韩员外之子,升任为饰演吴惠泉了。

那年他十四岁。

民国五年(1916),富连成科班已经长期在广和楼唱白天戏了,二月二十七日日场,马连良在倒第四唱《雍凉关》。

七月三十日,在压轴唱《法门寺》,大轴是骆连翔的《两狼关》,送客的武戏。

富连成当局已经倚重马连良为主角了。

民国六年(1917)三月三十一日,岁次丁巳的二月初九日,马连良从富连成社出科,算是结束了十年的科班学戏生活。

那年他十七岁。

二、搭班过程

马连良头脑很新,他觉得打算剧艺进步,一方面要自己多走些地方多闯练;一方面要观摩先进,好来积累舞台经验,自然在剧艺上有进步了。

他在民国六年(1917)春出科以后,就到福州去开码头了,以一出《珠帘寨》红遍了半边天。

当然还跑了些别的地方(与其他演员比较起来,他这一辈子,跑码头的次数,和到的地方,比任何人都多)。

民国七年(1918)中秋节以前回到北平,仍旧回富连成社演戏,不过,这时社方对他已经是出科后的同仁待遇了。

回来以后的头一天戏,是十月一日广和楼的日戏,他在大轴演《八大锤》,茹富兰饰陆文龙。

十二月十六日,在广和楼白天,首次贴出《胭脂褶》,也就是《失印救火》。

民国六年冬天,余叔岩在三天京兆水灾义务戏里,露了三出谭派戏:《打棍出箱》、《阳平关》、《宁武关》以后(这时谭鑫培已经去世三个月了),剧艺精湛,一鸣惊人,内外行都目为谭派传人,立刻杨小楼、梅兰芳、孙菊仙三个班,都托人来约他加入。

余叔岩却一概婉拒,继续在家里吊嗓子、打把子,整理戏词,研究音韵,再下一番准备功夫,一直到了民国七年十月十七日,他才加入梅兰芳的裕群社,正式问世;而他这谭派传人的地位,就此稳固,而开始一帆风顺了。

在他所露的戏码里,便有以后马连良称为拿手的《琼林宴》、《庆顶珠》、《铁莲花》、《九更天》、《宫门带》、《打登州》、《打严嵩》、《群英会》、《乌龙院》、《盗宗卷》、《胭脂褶》、《一捧雪》等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