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良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岁次辛丑正月十一日生,那年他老太太三十五岁。

乳名"三赏儿"。

自幼聪颖过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他八岁,送入喜连成科班学戏,排名连良。

那一科原有七十四个人,截止民国二十一年(1932),故去九位,就剩六十五位了,现在恐怕都荡然无存啦。

富社学生,都经萧长华老师给起个"字",按"如"字排。

譬如侯喜瑞字"霭如",社盛兰字"芝如",李盛藻字"瀚如",马连良就字"温如"。

他成名以后,又自称"扶风馆主",组的班名也是"扶风社"。

他进科班以后,先学武生,教师是茹莱卿(茹锡九的父亲,茹富兰的祖父,茹元俊的曾祖父,茹家是四代武生),有《探庄》的石秀(严格一点说是武小生的戏)、《淮安府》的贺仁杰、《小天宫》的造化仙等,所以马连良的武功,是有良好基础的。

后来又从蔡荣贵、萧长华等各位老师学老生戏。

以前科班学戏的过程,是从底包、零碎儿、配角学起,逐渐再学正戏。

不像现在国剧训练班的学生,一开始就打算学正戏,唱大轴;于是许多基本的小戏不会,却学些复杂见功力的大戏。

就如同小学生念大学课本一样,那能念得懂吗?那么演出的成绩也就可想而知。

这完全是"躐等躁进",但现在已蔚成风气,而主其事者也都不懂,也就言之可叹了。

马连良起先连学带演的老生戏,都是零碎儿、扫边、配角之类。

如公案戏的施大人施仕纶,彭大人彭鹏,《殷家堡》和《落马湖》里的王殿臣,《取洛阳》里的刘秀等。

但是在观众印象里,已经认为这个小孩子不凡了。

到了演《金雁桥》的孔明,大露头角,从此科班老师们,就开始教他老生正戏了。

有一出老戏《朱砂痣》(现在已经没有人唱了)是演叙韩员外因战乱失落一子,老妻亦已故去,后来打算纳一姬妾,生儿养女,接传后代香烟。

凭媒将新妇江氏娶进门以后,新妇啼哭不已,询问情由,才悉是有夫之妇,因家贫夫病卖身。

韩员外马上放弃身价银子,命家院将新妇送回夫家,另赠银百两。

新妇感恩不已,复偕同其夫吴相公(名惠泉,内行称为病鬼)来谢。

韩员外之子原名迈运,生下不久即丢失,被一老妪金氏捡去,夫名权在经,改名天赐。

后来因家贫将天赐出售,途遇吴惠泉,吴以对韩深感厚恩,无以为报,知其乏嗣,遂价买天赐,赠与韩员外。

此时天赐已十三岁,韩问其生身父母,天赐答以父亲去世五年,母亲现年七十六岁,韩问难道汝母六十三岁生你吗?天赐答以并非亲生,系自幼捡来的,韩盘算年岁,与失子同庚,又验左足有朱砂痣,遂告父子团圆,韩员外好心终有好报。

唱全了称为"带认子",也有称"带卖子"的。

这原是孙菊仙的拿手好戏,但是谭鑫培也唱。

以后时慧宝、高庆奎就都是孙派唱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