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利是名武净,年轻时享誉南方。

生子李万春以后,逐渐减少登台,以课子(李万春、桐春),教授(蓝月春)为务。

万春刚开始演戏时,当然由李永利为他操持一切。

李万春成名很早,十五六岁就大红了,二十二岁起就自己挑班了。

他为人精明强干,擅词令,会交际,从此"老老板"就逐渐减少管事,只管在后台说说戏。

后来就连说戏都不管了,乐得自己当老封君享清福,一切都交由"小老板"自主了。

[ 书客网 ShuKe.Com ]谭小培这个人,"控制欲"极强。

北平老家庭的家规是尊重家长的,谭鑫培活着的时候,虽然谭富英是他儿子,却要听祖父的,所以学戏入富连成的决定,都是由老谭做主。

老谭死后,谭富英已经入了富连成,因为有"关书"(即入学契约)的规定,谭富英的学戏、唱戏,生活起居,一切要听科班的,家长没有表示意见的余地,谭小培也没有机会过"管儿子"的瘾。

前文谈过,谭富英刚一出科,谭小培便迫不及待地,第二天就辞班把孩子带回去了,并非为立刻唱戏赚钱,而是为了他要"行使家长权"。

从谭富英出科第二天起,谭小培便把他儿子控制在手;经过搭班、挑班、娶妻、生子,直到谭小培死时他才撒手。

谭富英在他父亲有生之日,一直都是"老老板"当家做主,这位红极一时的"小老板",简直和假的一样;比起李万春那位"小老板"来,真是有天渊之别了。

那么,谭小培都管什么事呢?关于谭富英演戏的剧务、事务、财务,无一不由他管。

私生活的饮食起居、结交朋友、出门应酬,无一不在他的控制之下,所以笔者称他为"控制欲"极强,绝非过分。

先谈剧务:谭富英的演戏路线,所贴戏码,完全由他决定。

民初以还,从梅兰芳编排新戏开始,风行景从,不但旦行,老生都开始排新戏了;就是武生杨小楼,花脸郝寿臣也都开始编新戏了。

如果为适应潮流呢,谭富英也应该追随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之后编些新戏。

但是编排新戏,要结交文人、墨客,外行朋友才行;那么一来,谭富英不是就要接受外人的意见了吗?这就侵犯了谭小培的控制权了,是绝对不许可的。

所以谭小培决定谭富英的演戏路线,是只演老戏,不编新戏。

《龙凤阁》的产生,是接受外行朋友意见的。

但一来那是老戏连演;二来李少春大敌当前,情势紧迫,而且经谭小培批准,谭富英才排这一出的,这也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次。

那么《借东风》呢,这也是谭小培的主意,他为过过前孔明的瘾。

其实班里有哈宝山,颇优为之,只有在"老老板"情绪不高时,才由哈唱前孔明,大多数都是由谭小培扮演的。

在"借箭"前夕,孔明打算向鲁肃借两样东西,鲁肃的戏词儿是:"不用借,早给你预备下了。

"孔明问:"什么?"鲁肃念:"寿衣、寿帽、大大的一口棺材……"一般演员念到此处,因为孔明与鲁肃私人没有什么关系,观众只是莞尔微笑,笑戏词儿而已。

但是当谭家父子念到这一段儿的时候呢,观众就都笑出声儿来了;因为儿子给父亲预备这些东西,是应尽的责任哪!谭小培对这"寿衣、寿帽、棺材"的词儿,不以为忤;反而愿见儿子在台上公开表示孝心,引以为乐,真是变态心理。

有一次他还加了一句词儿开搅,说"也是应该的",惹得台下更大笑不止了,连谭富英也忍俊不住,于是谭小培大为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