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富英常演戏目,前文已经详谈了,都是传统老戏,唯有他唱《借东风》,是不得体的败笔。

三国戏的剧本,创自清末三庆班的卢胜奎(外号"卢台子"),他编了几十本,完全按照《三国演义》,题目《鼎峙春秋》,每年在进腊月以后才演,直演到封箱,每天接着演,有如现在电视的连续剧。老戏迷趋之若鹜,每天必连接着看,因为场子、穿插、唱做念白的扣子,的确编得好。但是只有《群英会》,没有《借东风》,借风情节只一表而过。现在大家所见到的《借东风》里,诸葛亮所唱"学天书(后改"习天术")玄妙法,犹如(阴阳)反掌"〔二黄倒板〕,下接〔回龙〕,和大段〔二黄原板〕的词儿和腔儿,是萧长华根据《雍凉关》里孔明的腔儿,给马连良改编的创新之作。马连良又细加琢磨、改进,《借东风》这一场唱红了,风行南北,全国仿效,凡是老生唱《借东风》的,都宗马派唱法,而马连良每到外码头打泡,或回北平第一次唱,必贴《借东风》,因为这是他的代表作。

奚啸伯、李盛藻等这些老生,因为他们学马派,可以唱《借东风》;谭富英既然以谭派正宗自居,唱传统老戏,可以唱《群英会》呀,为什么唱《借东风》呢?因为"借风"那一段的唱腔,马派已成定型,观众也印象深刻,像"观瞻四方"、"望江北"、"从东而降",你不唱马腔就不像这出戏了,谭富英唱时也照旧马腔不误,这不是失掉自己的风格吗?其实,他只唱鲁肃,到"打盖"为止的《群英会》,很合适。因为鲁肃是老实人,王凤卿扮得最像,谭富英也是老实相。马连良扮相,一脸的聪明、潇洒,扮孔明合适;扮起鲁肃来,给人一种"假老实",或"装老实"的印象。所以谭富英扮鲁肃是很好,一定要后孔明带《借风》而趋时,就失却本身立场了。杨宝森就不唱《借东风》,连《群英会》都很少贴,就是能保持余派的格局。

二、受制于谭小培

现在的影星、歌星们,往往背后有"星妈",或少数的"星爸",为女儿们(没有为儿子的)料理事务。有的从旁辅助,有的操纵一切。

从前娱乐界没有影歌星,只有国剧演员,人皆称为"老板"。杨小楼就是"杨老板",梅兰芳就是"梅老板"。民国十几年起,改称为"艺员"了,以示雅驯、尊敬。但这是文字上;口语还是称"老板",甚至现在少数人还是这么称谓。演员们的业务,未成年的,或刚出道的,由师父安排,如唱什么戏?搭那个班?如何"谈公事"(讲酬劳)等。稍成点名的,就由"经励科"(即经纪人)给代办一切了,很少由家长代为料理业务的,即使父子都系演员,也是如此。

过去北方梨园界有两份父子兵,以"老老板"和"小老板"著称。一份儿是李永利、李万春父子,一份儿就是谭小培、谭富英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