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末,俄军在东北调动频繁,颇向北撤,未知其作用何在?

战后美国积极介入中国政治,采取扶蒋**政策,企图取代日本,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美国的死对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却促成了苏联对日宣战和出兵我国东北,借苏军之手首先把日本关东军打垮。然后又以雄厚的物力、财力支援蒋介石迅速抢占东北,以便把我国东北变成它的反苏**的桥头堡,纳入它的世界战略。

东北沦亡14年,蒋介石不理不睬,东北的解放是中国**领导下的武装长期斗争和协助苏军作战获得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在东北省无一兵一卒,主力深藏大西南,向东北进军,其全部兵力不得不依赖美国海军支援,从关内向东北运兵。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议,但蒋介石又宣称,停战范围不包括东北,东北只是从苏军手中收回主权的问題。这就完全暴露了他先在东北大打,然后再把战火引向关内的内战方针。

起初,蒋介石见苏军撤军时日一拖再拖很是焦虑,1月19日日记倾吐了他对此的心情。可是,现在由原先怕苏军不撤,又改作关内大军尚未全部开到东北,而要求苏军推迟至3月中旬。只缘美国向世界公布了《雅尔塔密约》,引起中国哗然,纷纷要求苏军立撤。这回苏军北撤,蒋军未到齐,他慌了神。事实上不像他蒋介石所怀疑、担心的那样,苏军将所占城市移交给民主联军,而是苏军3月12日和13日相继撤出沈阳、四平,国民党军于13日即进沈阳。此时的四平早已在国民党接收大员刘翰东手里。

(二)

马歇尔等军事三人小组视察华北归來,尤其马氏在延安与**会晤之后,彼对**之阴谋,似有略进一层之认识关。余告其在今后18个月内,共军未统编完成以前,如果万一中、俄发生军事冲突,或俄国对中、美作战时,共军必效忠苏俄,听从俄共之命而向我攻击。马氏对此亦不能加以否认也。

蒋介石很担心马歇尔被**拉过去,影响美国对他的援助。对于内战,原來美国认为**会依照斯大林指令,放弃军队,但实际上**坚持不让;于是不认为中国的内战,将是“帝国主义与民主主义之间”的会战。蒋介石当然乐于美国人有这个错觉。正因如此,美国政府才对蒋介石以租借法案名义进行大量军援。

如果苏联援助**,总会有些迹象表露,而这种迹象却一点也沒有,美国人就认定**与苏联有“勾结”也是一个疑问。如果苏联真与**以援助,与蒋介石相抗衡,蒋介石反而不敢贸然发动内战,美国也会背后援助而不敢直接出面,以免与苏联发生直接冲突。恰恰相反,美国和蒋介石均知道苏联不援助**,所以才敢肆无忌惮地对**发动进攻。但也不敢对**进行大规模的作战,怕引起苏联的担心和直接出兵干预。因此,美国人所谓**与苏联有“勾结”,只不过是想以快速手段消灭**的借口。以免中国将來变成**国家,对美不利。因为以后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四分五裂,美国人当时是想不到的。

所说“中、俄发生军事冲突,或俄国对中、美作战时,共军必效忠苏俄”假设而已。或者说根本就不可能。

(三)

俄军在东北之行动,假借演习为名,极尽其威胁之能事,尤以夺取前已交还我国之长春电气总公司,停止我锦州附近各矿厂之发电,使我在经济上受莫大之损失。

2月1日,马林诺夫斯基再度发表关于“中苏经济合作”的声明,要求共同经营,并表示不希望“第三者”参加。已是毫不隐讳其独占东北的企图。

对于这个声明,美国的反应也颇为敏感――贝尔纳斯国务卿认为:“苏联以东北企业为其战利品,实为逾越国际公法范围以外”,即于2月9日照会中、苏两国政府,表示:“(一)东北工业由中苏共管,乃违反门户开放原则。(二)日本在国外的财产,应由盟国组织日本赔偿委员会作最后分配之决定。”藉以对苏联加以牵制,英国方面也与美国同一步调。

2月26日,贝尔纳斯又发表声明:“并无承认苏联运走东北工业设备的规定。”可是苏联却对于国际反应毫不顾忌,更于3月27日向中国提出《中苏经济合作建议草案》,仍然要求共同经营东北工业,但为外交部长王世杰所拒绝。

(四)

美记者被苏方驱逐返回后,俄军在东北之阴谋与暴行已完全揭露,美国舆论对俄之谴责,亦已日渐积极。

刚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來到沈阳、长春一带从事采访活动的美国记者被苏军赶走的事件。

(五)

丘吉尔在美演说,主张美、英同盟,强调英语民族间合作力量,准备对俄作战,几使人有第三次大战其将來临之感矣。

苏联在东北把日本14年间建设的超过百亿美元工、矿设施,完全掠为己有,说这是他们的战利品。这当然是蒋介石主动放弃东北,以后又无能力反攻东北所导致的。而苏联即利用这个机会,夺走了日本人掠夺中国人民的财物。总之治国者无力,必招外侮。1945年11月24日,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向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喜?表明日本所建立东北工、矿设备作为战利品归苏联所有,其余154种企业,应由中苏共管。12月7日,更严厉地表示“除非此一经济合作问題获得解决,否则苏联自东北撤军日期将不能预测。”1946年2月1日,马林诺夫斯基再度表示坚持中苏经济合作。并不许第三国参加。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则对苏联把日本在东北的企业作为战利品表示反对。2月16日,贝尔纳斯又发表声明:“并无承认苏联运走东北工业设备的规定”。这些不能不令人想到清末的列强欲瓜分中国和各占势力范围的历史情景。

3月27日,苏联向中国正式提出《中国经济合作建议草案》,坚持共同经营东北工业。蒋之外交部长王世杰终于拒绝。但东北工、矿企业,终于被苏联掠走70%至80%。3月间,到沈阳、长春访问的美国记者被苏军赶走。这件事,引起美国和英国的强烈反应。

于是,蒋介石也跟着感慨起來,写了今天之日记。

上周,俄军在东北调动频繁,不宣布其原因,且避与我驻长春之联络人员见面,使我无法洽商接防手续,今始公开宣布其驻沈阳俄军决定全部撤退。由我军进驻。而沈阳附近之共军,始则四面袭扰,企图于我接防之间,乘机侵据,卒因我军准备充分,故全部驱退,今日沈阳始完全收复矣。现虽达成接受东北第一步目的,但会后艰险更大。

在苏等撤出沈阳的当天,**中央关于准备粉碎东北顽军进攻给东北局和西满军区吕正操、李富春、黄克诚的电报指示(**拟稿)中说:“蒋介石在马歇尔几次要求下虽然同意派执行小组到东北停战,但附带了许多苛刻条件,我党不能接受这些条件停战,因此在苏军撤退后东北的军事情况即将紧张起來,你们必须打几个胜仗,弄得蒋军在东北处于困难的情况下,蒋军才会在我们所能接受的条件下和我妥协。目前你们应立即粉碎蒋军的进攻。”

3月14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向中央军委建议夺取四平,得到批准。

俄军撤退,由你军进驻好了,并无意与你争夺大中城市,**、**眼下是要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后來引出“四战四平”,**指示“反复肉搏战斗,伤亡在所不惜,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这时蒋方晓得**战略意图,猛然悟到“沒有四平就沒有东北!”

他错走一步,带來后來的更大“艰险”。

当直告以非先改变其〔马歇尔〕对**之态度与方针,决不能达成调解之目的;唯有美方坚持积极协助我政府之政策,方能达成消极“容共”之目的。若仍采取过去对**怀柔与妥协之方针,则将贻误大计,必至根本失败而后已。

由于东北形势恶化,一时归国述职的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于4月17日忽遽再度返华。他直接飞抵北平,听取了军事调查处执行部的报告后,18日到达重庆。

翌日(19日),马歇尔会见蒋介石与之商谈,主张应与共军妥协。蒋介石遂即向马歇尔率直表示本日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