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军攻陷长春,阻碍**接收东北主权、破坏停战协定,此已明目张胆发动叛乱。且俄国亦公然派飞机接济共军,并以哈尔滨至长春之铁路供共军运输南下。是俄国已决心在北满制造**伪政权、割裂我东北矣。

在美国陆战队进驻中国大陆后,苏联知美国也欲独占中国,便一方面延缓撤军,一方面把缴获的武器送给**,并允许**军队进驻东北,组成东北民主联军,对**给予了一定的援助。四平市的苏军无疑是在蒋之军队未到之前即已撤走,使**军队收复四平市!苏联既给予**一定方便,又不明显。意在东北建立**政权!亦即与美国对抗。又如长春,当国民党军队业已派驻一师兵力,苏军突然于4月14日撤走,旋被**军队三万余人攻入长春,收复长春市 ,蒋之军队退出。对此,蒋介石认为斯大林欲于东北建立**政权,分割东北。同年(1946年)4月17日,蒋介石密令徐永昌,对“剿匪战术应特别注重主动与机动。其战斗之对象,不重在攻占城市与据点,要以杀伤其人马,收缴其武器为目的。各进剿部队应严整纪律,不准驻扎城区。以上各点,希……特予注意研拟编入为要。中正三十五年四月十七日”

美国必反对俄国垄断东北,并反对**组织傀儡政权,而愿协助我政府收复东北主权。如马歇尔果有卓见,则应以客观态度认识俄、共绝无诚意者;但马歇尔非至绝境,必不愿放弃其妥协绥靖政策。

这是蒋介石分析美国对**的政策。

翌日(4月22日),蒋介石与马歇尔再次会谈。沒料到马歇尔亦说出:如果不与共军妥协,则美国将停止对运输政府军前往东北的支援。盖临到了苏联全力支持共军的此际,而美国却要停止对政府军的援助。

我中央军须由美军代为运输,一切计划皆受其牵制,且彼时以撤退其海军、中止其运输以为胁迫,使我不能不迁就彼对**妥协之建议;殊不知此时对**妥协,实无异对俄国屈服,当**气焰嚣张之时,其要求条件之苛刻决难忍受。故应对马歇尔直说之,以促其觉悟也。

4月24日,蒋介石在与马歇尔会谈之际提出东北停战之条件如下:

(一)本年1月10日之停战协定(第一次)及其附件,应全部实行于东北。

(二)在东北所有各军及各军附属单位之调遣,应根据本年2月25日之整军方案予以规定。

(三)东北境内之长春铁路全线及其两侧30公里以内之地区,皆应由政府军接收,共军不得妨碍政府军接收。

(四)除第三项以外,共军所驻地区之政治事宜,由政府及**双方代表协议解决之。

以上提案,只不过是要对当初业已达成的协议再加以认定而已,可是马歇尔这回却声色俱厉地表示不同意见,要求政府单方面让步。蒋所期望使其觉悟落空。

近察马歇尔之心理及其态度,及极以对共交涉之破裂或停顿为虑,时现恐惧与无法应付之情态,其精神几已完全为**所控制,一唯**之要求是从,无敢或违,几与**心理抵触之条件,皆不敢自共方试谈,其畏共之心理竟至如此,余不得不加以剀切开导。若美国不改变以往之消极政策,而以实力积极支持我政府,则美国在东亚之声望,亦将因此丧失殆尽,无法挽回矣!马歇尔若果有政治眼光与国际主义,明辨其美国自身之利害,当能领悟余言之不谬也。

蒋介石认为担任国共两党调停的美国特使马歇尔,眼下显然是转而站在对**加以安抚的立场上去了。

其实,美国的对华政策沒有改变,杜鲁门、贝尔纳斯(国务卿)和马歇尔仍然追求一种幻想:以蒋介石为首的一个联合政府所统治的统一的亲美中国。休战的唯一条款是容许成立一个联合政府,这个政府既要使中国**处于从属地位,又要防止俄国在较广的程度上插手中国事务。他们害怕内战,正因为它可能招致蒋介石的垮台,以及**和(或)俄国取得胜利。即使美国领导集团支持建立联合政府的设想,而蒋介石却回避建立联合政府的计划,他们仍旧不愿考虑放弃蒋介石。马歇尔所为,并非站在什么**立场上。

美国对东北之政策与对俄、共之态度,必须重加考虑,且须从速决定。以此实为美国对东亚整个问題之关键;消极退出、抑或积极参加与领导,应有所抉择也。切不可再蹈过去“九一八”时代覆辙,以致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祸患。如果当时美、英对日能稍用压力,表示积极行动,则日本当不致如此猖獗,战祸自可消除矣。今日俄、共在东北之形势,亦复如是。此时对**既非宣言所能制止,唯有准备实力,积极行动――协助我政府并明示其决心;则俄、共皆将慑服。否则,美国在东亚领导之声望决难维持,而第三次大战亦必以此为起因矣。

4月29日,马歇尔向蒋介石报告其与**代表周恩來交涉的经过。据马歇尔说:“曾向周恩來表示,东北停战条件,必须共军退出长春,归中央军接防,并由军事3人会议派小组前往监视。否则,我(马歇尔)不愿再作调解人。周恩來对此并未表示具体意见,但称必电告延安。”

蒋介石听取上述报告之后,乃向马歇尔表示劝告美国对于东北问題须发挥其影响力,要求美国进一步支持他,改变以往“消极政策”。29日马歇尔支持蒋要回长春,此时蒋对马氏积极游说,劝美国积极支持他尽快占领东北,不要重蹈“九一八”对日妥协的旧辙。蒋占东北是决心很大的,以后蒋把东三省战败归咎于马歇尔,实是推诿与人。

斯大林邀余访俄,此乃离间中、美关系之最大阴谋。斯惯玩弄他人,而余则不受其欺诈也。唯此事婉拒后,彼将以所谋不遂,恼羞成怒,盖可断言。

5月5日,国民政府于西迁8年半之后迁都南京。蒋介石夫妇先于5月3日由汉口飞抵南京,自飞机场至市内,市民夹道肩摩踵接,欢声雷动。

翌日(5月6日)斯大林令苏联驻华大使馆武官罗中请蒋经国特派员转达蒋介石,邀请蒋介石赴莫斯科访问或在边境某地会晤。

蒋介石则认为斯大林的邀请是离间中美关系的最大阴谋,宛然谢绝之。

自我军克服四平街后,共军主力溃败,故其态度又为之一变。且因我拒绝斯大林邀请访俄之约,故**乃不能不依赖美国马歇尔之调停。

从5月份起,蒋介石春风得意,不可一世。这时美国已帮助蒋介石将其正规军的百分之八十,约160万人调集到内战前线,并于5月19日攻克四平,21日攻克公主岭。

本來,早在1945年12月27日国共双方及马歇尔“三人小组”即已由马歇尔提出偏向蒋介石的四项方案,其中一项明确规定:“中国内部及东北境内所有军队立即停止调动”。1946年1月10日“三人小组”正式发布“一切战争停止,军队调动一律停止”的命令。两军于13日午夜12时停战。然而,蒋介石为了抢占更多地盘,便下令他们军队于14日午夜向广大解放区进犯。其实蒋介石于1月3日就下达命令:“我军应予停战令未下前,占领有利地区。已下令前进某地而尚未到达者,应催促星夜前进。……行动希秘密迅速,勿资共方借口。”

**方面,对此当然要针锋相对,进行反击。

东三省,是1946年3月27日才接受《东北停战协议》。但4月1日,蒋介石又借对东北行使主权,继续发兵东北,进犯东北民主联军。5月间。杜聿明指挥所部侵占了四平街、长春、永吉等众多大中城市。

停战协定被蒋介石撕得粉碎,反得意地说“**乃不得不仍赖美国马歇尔为之调停”这真是不打自招。

此次婉拒斯大林邀约赴俄会议,为我外交成败之重大关键。若以马歇尔最近对余之态度而言,诚令人绝望,然余深知俄国扶助**赤化中国之一贯政策,决不能因余之赴约而有所转移,且徒增马歇尔之疑忌,是适中斯大林离间中、美之阴谋耳。故对美、对俄之外交政策,决不能以马歇尔个人一时之好恶而变更我基本国策。

斯大林在莫斯科权衡了时局之后,决定请蒋介石到莫斯科來会谈,以讨论对东北的重新安排;新的安排将把美国人排除在外。

斯大林知道美国根本不会在乎被人排挤在东北之外,他们关心的事主要是避免过多地卷入。

不出斯大林所料,马歇尔将军和杜鲁门总统都强烈要求蒋介石接受斯大林的邀请。然而他们也有重重顾虑,他们担心东北将來会纳入苏联的经济。

他们认为,斯大林的这一建议增加了国共双方在既沒有美国也沒有苏联介入的情况下联合统治东北的可能性。于是,马歇尔便加倍努力地劝说蒋介石与**建立一个联合政府。

然而,蒋介石对于这些建议置若罔闻。他很清楚――虽然美国人还沒有明白――他的政府和美国政府之间已不可能制定出对付苏联的共同策略。因此,他做出蕴藻浜了一项重大的决定――“必要的话,将单独抵抗苏联的侵略”。他不会同意“建立联合政府”而使中国受到削弱。于是,他拒绝了斯大林的邀请。

**猛犯四平,更番进扑,有苏俄代表团15人与日俘3万人参加。

蒋介石日记所指为三战四平(四平攻坚战)。四平是敌重点设防城市。四平陷入包围后,杜聿明一面下令四平守军(第71军;第13军;第53军榴炮营;十二保安区17团;辽北保安第1团、第2团;公主岭保安大队;装甲第9中队;宪兵队;铁道警备队;48兵站……)大修工事,准备死守。一面星夜从锦州方面抽调93军到沈阳。又再三要求援兵,最后,蒋介石不得不同意调53军驰援东北。敌军企图集中兵力从长春和沈阳两个方面援四平,以打通中长路,恢复长沈间的联系。

战斗经过:1?路西战斗:6月11日外围战开始。12日晚,为断敌空运,辽吉纵队三师首先攻占四平西部机场,全歼守敌71军运输营和保安团一个营共600余人。13日晚8时20分,一纵二师4团2营以勇猛利落之行动攻下的外围据点,歼敌4个连,守敌多次疯狂反击均被击退……2?东路战斗:突破口为西南角与西北角,此战21日下午开始,距蒋氏日记时间尚远,略去。

当时敌军说:“共军装备低劣,一无飞机,二无大炮,对铜墙铁壁的四平,必将是一筹莫展;”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也吹嘘说:“四平固若金汤,**训练有素,共军难越雷池一步……”

当时香港《华侨日报》沈阳特讯说:“四平街之争夺战愈演愈烈。16日上午共军以4个团兵力冲入市区,当即与**发生惨烈白刃战,战况之惨前未曾有,为东北历次战计所仅见。”

这即是“猛”与“更番”之现实,无可非难。至于所说苏俄代表团与日俘,无从而知,查遍史料,毫无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