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舰已驶到香港海附近,有重占香港之企图。

香港,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缘清朝**,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和九龙割让给英国。从此,使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中、英两国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交涉。当然,英是以此借用中国在大陆的抗战拖住日寇,进而保全它在东南亚的既得利益少受损失。

在交涉中即曾为港、九归属问題进行过讨论,可是由于英国态度固执,以致在签订平等新约时将之搁置未提,形成悬案。为此,中国政府当即照会英国,希望:为使香港与九龙的归属在将來同时解决,保留收回港九之权。

然而,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英国还不肯打破其旧有的殖民地主义的迷梦,妄图赖在港九不走。

因此,在关于香港日军的受降方面就发生了争执。

按照盟军方面最初的规定,香港日军划归中国战区统帅部受降;然而英国竟以香港为割让地而主张持有其主权,则派遣英国海军來单独接受日本投降。

蒋氏日记判断准确,英国以受降为由,将军舰“驶到香港海附近”,确实“有重占香港之企图”。

与赫尔利、魏德迈商谈英国拒绝我委托英军官接受香港日军投降之提议,决定仍坚持委托方案。如其拒绝,则违法乱纪,责在英国,余则不能不守定是中国战区统帅之权责也。

中国并未承认香港是英国领土,因此不能准许英国擅自在中国战区内接受日军投降。这是天经地义的。

然而,英美两国间有勾结,他们对于保全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利益的问題上,立场是一致的。因此,美国总统杜鲁门对英国有所偏袒,他致电蒋介石说:“英国在香港的主权是沒有疑问的。倘为投降仪式而发生麻烦,似乎将抵偿不了其恶劣影响。”

蒋介石正在准备发动内战,不想由此失去美国的援助,因此不得不在失去对于香港主权立场的范围内作了屈辱的让步。

8月22日,蒋介石电告麦克阿瑟:“可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名义,授予英军司令官以接受香港日军投降的权限。”同时命令港九方面的中**队后撤。

可是,英国仍以其对于香港的主权不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中英平等新约的影响为由,坚持受降权本属于英国,而拒绝接受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授权。

在这篇日记里,蒋介石说仍然在“坚持委托方案”并与他所信赖的赫尔利大使和魏德迈将军商谈,同时强调“坚持”的本意在于“守定中国战区统帅之权责也”。

召见英国大使薛穆,明告其余委托英军官接收香港之主张,必须贯彻。并即委其所派之哈可尔提少将代表余――中国战区统帅接受香港日军之投降,嘱其通知英国政府,如其不接受此委托而擅自受降,则破坏联合国协定之责任在英国,余决不能放弃应有之职权,且必反抗强权之行为。

蒋介石仍在全力行使“中国战区统帅之权责”:

召见大使、阐明委托之主张,并提出“必须贯彻”,同时派了“委托人”。

然而,对此他心里其实并沒有底,“如其……则……”,等语就是证明。但蒋介石最后还是表示:自己“决不能放弃应有之职权,且必反抗强权之行为”!

正午会谈对**应召來渝后之方针,决以诚挚待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体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

蒋介石方针已定,即打败日寇以后,便发动内战,消灭**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夺取抗战胜利果实。

但是,遭受八年战乱之苦的各阶层人民、各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呼声甚高。蒋为避免遭到全国人民反对和国内外舆论谴责,企图将发动内战之责任推到**身上,再加之他的部队还远在西南、西北后方,甚至他们嫡系还在缅、印国外,要把全部军队运往内战前线,还需时间。于是,蒋介石一边抓紧内战准备,一边摆出一副积极“和平协商”的姿态。

自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连发三封急电。

“万急,延安。

**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題,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八月十四日”《重庆谈判资料》,第4―8页。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7月。

8月16日,**复电蒋介石: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題。

**未铣八月十六日”《重庆谈判资料》,第4―8页。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7月。

朱德在8月16日给蒋介石的电报中,批驳了蒋介石8月11日命令八路军“就原地驻防待命”,不许向未放下武器的日军进攻受降的错误,同时提出了中央关于制止内战的六项要求。其电文从略。

8月20日,蒋介石复电**:

“延安

**先生勋鉴:

來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朱总司令电称一节,似于现受降程序未尽明了。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对内妨碍犹小,今于盟军所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朱总司令如为一爱国爱民之将领,只有严守纪律,恪遵军令,完成我抗战建国之使命。抗战八年,全国同胞同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其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中正哿八月二十日”《重庆谈判资料》,第4―8页。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7月。

不难看出,蒋氏此电是在借重“盟军”向**施加压力。并“再驰电奉邀”**赴重庆谈判。其意很明白,如果**不去,就证明**沒有诚意,就可把发动内战之罪责推卸到**身上。

8月22日,**复电蒋介石: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从**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來同志进谒,希予接洽,为恳。

**未养八月二十二日延安”《重庆谈判资料》,第4―8页。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7月。

蒋介石紧接复电**:

“延安

**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來先生來渝洽商,至为欣慰。唯目前各种重要问題,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來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題,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电速驾!”

蒋中正梗八月二十三日”《重庆谈判资料》,第4―8页。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7月。

蒋介石一口一个“时间迫切”,一口一个“问題重要”,并“已准备飞机迎迓”可谓多么的富有“诚意”!在发电同时,每次均在报刊、广播中大肆宣传。这明显是在“将”**的军。

8月24日,**即复电蒋介石:

“特急,重庆

蒋介石先生勋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來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敬二十四日”《重庆谈判资料》,第4―8页。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7月。

**虽在此电报中通知蒋介石他“准备随即赴渝”,但仍决定周恩來先行与蒋氏接触,了解蒋和谈诚意后,再赴重庆,因延安广大军民对**去重庆非常担心,怕蒋设“鸿门宴”。

**分析当时国内外形势,认为蒋此次不是诱捕他,而是在争取备战时间,推卸内战责任,因此决定8月27日赴重庆。

8月28日下午,**、周恩來、王若飞乘坐赫尔利、张治中迎接**和谈代表的专机抵达重庆。

当时,蒋介石正召集各院院长会议,**的亲临重庆和谈,出乎蒋介石的意料。

原來,国民党估计**不会來重庆谈判,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重庆谈判纪实》,第417页。也正如《中央日报》主编陶希圣所透露的:“我们明知**不会來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重庆谈判纪实》,第419页。沒想到,**真的來了,这“假戏”也只好硬着头皮“真做”了,因此,蒋氏日记说要“诚挚待之”,但依然坚持“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的方针。

**到达重庆的当天晚上,蒋介石在他的林园官邸设宴,欢迎**一行。这是自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时隔18年后,双方首次会面。虽然远在1924年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曾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彼此在广州见过面,但印象都不很深,后來,便分道扬镳。这天晚宴,蒋毛二人先后致辞并举杯互祝对方健康,气氛甚为愉快。当时,蒋介石身着笔挺的军装,胸前挂满勋章,显出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而**身着极为朴素的中山制服,并无任何装饰品,只有脚下一双新皮鞋略微显眼,显露出一派不亢不卑的神情。两人都充满战胜对方的信心,不过,蒋的信心似乎更大一些。

次日(8月29日)下午4时,蒋介石又亲自到**和周恩來的下榻处山洞林园去拜会,彼此进行了短暂的晤谈。

这两天,蒋介石的确显得一片“诚挚”盛情。

29日的会面,宣布了双方和谈代表团名单:

国民党代表为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

**员代表为周恩來、王若飞。

和谈根本沒作任何准备,拿不出一点意见來,张群在会谈桌上尴尬地说:“我方事前党内并未有任何讨论,也未准备任何方案与**谈判。”《重庆谈判纪实》,第208页。邵力子见已露馅,连忙自圆其说:“国民党沒提出具体方案”是“希望听取**的意见,倘若政府先提出具体方案,也许使**方面认为政府已有一种意见,而碍于会谈的进行。”不过,事后邵力子却又自疚地表示:“在会谈中政府方面沒有先提出具体方案,这或者要受良心的责备,与朋友们的责备,我们沒有在会谈中争取主动,但我们是乐于接受这种责备的。”(《重庆谈判纪实》,第361页。)

一、不得于现在政府法统之外來谈改组政府问題。

二、不得分期或局部解决,必须现时整个解决一切问題。

三、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題,必须以此为中心也。

这是在会谈之前的8月28日,蒋介石面对国民党代表,外交部长王世杰、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张治中、国民参政会秘书长邵力子所确定的方针。

此方针,还是恪守他的“三点建议”不变,要说变,只不过变了腔调而已。这就是要通过谈判的手段取消**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实现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全国一统天下。这就是国民党所谓“和平建国”方针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