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此原子弹不仅为解决此世界大战之唯一动力,亦为10年内解决世界战祸之良策,科学之力如此奇大!然无上帝赋予人类如此之神智,亦决不能有此发明也。

1945年7月26日,中国、美国、英国共同发表了促使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此“公告”,是依据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自7月17日开始在柏林郊外波茨坦会商结果起草的。这次又沒邀请蒋介石参加会谈。

发表时,因苏联与日本之间的“日苏中立条约”尚在有效期间,因此未曾列苏联之名;中国虽未出席会议,但征得中国政府同意后,予以列名。

波茨坦公告列举敦促日本投降的条件是:

铲除军国主义,占领日本领土,实施开罗宣言之条件,解除日军武装,惩处战犯等项;并警告日本政府:是保证“所有日本军队无条件投降”?还是使“日本毁灭”?必须二者选其一。同时,“公告”中还提到日本军队解除武装后,将允许返回家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机会;日本除军事企业外可以保持经济企业,准许将來参加国际贸易等等。

这时,日本已丧失有组织的抵抗力。以马利安纳群岛及琉球、硫磺岛为基地的盟军飞机反复出动轰炸;再加上美国机动舰队业已进入日本沿海,开始对其本土展开舰炮射击。同时,美国制造的原子弹试验成功,并已秘密运送到美国空军基地泰里安岛。

但是,7月27日,日本政府收听到《波茨坦公告》的时候,却依然顽抗,拒绝接受“公告”。外相东乡茂德听后认为:“这不是无条件投降的命令!”7月27日下午,《朝日新闻》发表社论说:“美国、英国和重庆的联合公告并不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只能加强我国政府不折不扣地将战争进行到底,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心。”7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对记者团发表讲话说:“我认为,《波茨坦公告》只不过是《开罗宣言》的翻版,日本政府毫无关心之必要,我们必须抹杀它,向战争之途迈进!……决心战至最悲惨的结局。”日本军部当时只想到“本土决战”,并为保卫本土做出蕴藻浜了“决号行动”的作战计划。集中了1万架飞机、53个步兵师团和25个旅团,共计235万人,还有近400万海陆军文职人员,25万特种卫戍部队,2800万民兵。决定在日本本土与盟军决一死战。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于7月30日,通过驻苏大使佐藤尚武请托苏联为之斡旋,以谋求“有条件之和平”,其实,这已不可能。

为了以强大的武力彻底摧毁日本帝国主义的反抗,促使它无条件投降,8月6日清晨8时美国第二十航空队第509混合联队所属b―29飞机,在广岛市上空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居有34万人口的城市,在闪光和蘑菇云之下,顿时化为废墟。

然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再次向日本政府发出警告:如果不立即投降,就投第二颗原子弹。可是日本方面还是沒有答复,于是,8月9日在长崎,美国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美国投下的原子弹,使日本全国206个都市中,81个受到严重损害,死亡71379人,受伤19691人,无家可归者170000人,一切建筑尽成废墟,正在操练,准备于“本土决战”的几万日军无影无踪。

美国的原子弹的确起到了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作用,也给日本顽固派军人的投降提供了挽回面子的台阶。

(二)

苏俄对日宣战,极尽其投机取巧之能事。

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第三天,即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8月9日,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的当天,一百多万苏联红军在总长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动进攻,给予盘踞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的打击,使日寇丧失了最后负隅顽抗的基地。随即,苏联在《波茨坦公告》上办了补签手续。

在苏军出兵东北前,蒋介石就于8月7日致电在莫斯科进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谈判中的宋子文指示说:“关于东北原有各种工业及其机器,皆应归我国所有,以为倭寇偿还我国战债之一部分。此在订约之前,应与之协商或声明也。”

在波茨坦会议进行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于7月21日得知国内的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就问马歇尔是否还需要苏联帮助(出兵东北)?但马歇尔对原子弹威力还心中无数,因而未和苏联决裂。但也认为,既然有了原子弹,就不必过于依靠苏联了。

美国认为,亚洲所受的威胁,主要來自苏联的扩张,为此,美国告诫中国在中苏谈判时要态度强硬。此外,杜鲁门还派哈里曼到苏联劝说斯大林放弃东北特权,但斯大林不予理会。

不想,在美国于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后,斯大林见日本的崩溃在即,便连忙对日宣战,立即出兵东北。

其实,《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在苏联出兵东北,既成事实情况下而被迫签订的。

所以,蒋介石说“苏俄对日宣战,极尽其投机取巧之能事”,不无道理。

(三)

英国欲强重占香港,不许我接收,并拒绝我委派其美**官接收香港之指令,痛愤而已。

8月30日,英国海军上将哈考特以受降特使身份抵达香港,以此拒绝蒋介石的“委派令”。

英国这种蛮横无理,“欲强重占香港”的行逞,着实令人“痛愤无已”!

英国对余委派英军官接受香港敌军投降之指令,最后仍承认接受;是公义必获胜利之又一证明,唯英国侮华之思想,乃为其传统之政策,如我国不能自强,今后益被侮辱矣!

在同盟国于9月2日正式接受日本投降的日期业已迫近的情况下,英国无法再蛮横下去,于是承认接受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委托受降的方式。这的确是“公义必获胜利之又一明证”,也是蒋介石一再“坚持”的结果,实为幸事!

蒋氏在日记中指出“英国悔华之思想,乃为其传统之政策”,是确有实据的!

鸦片战争即是实例,英国为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基地,扩大可耻的鸦片贸易而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而后,迫使中国于1841年5月27日签订《广州和约》,规定清军立即退出广州城60里以外,用600万元作赎城费,另赔偿英商馆损失30万元,以换取英军不入广州城。侵略者勒索巨款后便撕毁和约,扩大侵略战争。

1842年8月29日,英国又逼近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开放广州、上海、宁波、厦门、福州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海关税率须经双方议定;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等。从此,使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7月23日,在香港又公布了《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开创了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的所谓“领事裁判权”的制度。

1843年10月8日,又与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英国又掠夺到片面最惠国待遇,在五口(广州、上海、宁波、厦门、福州)租地建永久居住建筑的特权。

1856年10月23日,英、法又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攻广州,于1860年10月迫清廷签订了《北京条约》。

1858年6月26日,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这一条约是《南京条约》的扩大,马克思怒斥这条约“从头到尾都是欺诈”。

1860年10月24日,英国又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

1876年9月13日,英国又和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即《滇案条约》或《芝罘条约》。

1886年至1888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侵略西藏战争。虽然由于西藏各地抗英浪潮阻止了英军前进,但英还是逼中国政府于1890年3月17日签订了《中英印藏条约》。英国多年企图侵入西藏的图谋初步实现,并为以后扩大侵略打下了基础。

1896年3月,清政府向英国汇丰、德国德华两银行借款,在北京签订了《英德借款详细章程》;1898年3月,清政府为最后付清马关赔款,又向英德借款。前后两次共借白银二亿两(合英镑三千二百万)。英、德帝国主义通过这些借款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命脉。

1900年,以英为首的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侮华”罪行更是罄竹难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美、俄、法、德、日、意、奥、西、比、荷等十一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1903年12月,英国利用日俄忙于争夺中国东北的时机,悍然出兵对中国西藏发动了第二次侵略战争。8月,英军攻陷拉萨,强迫西藏地方官签订《拉萨条约》,开江孜、亚东、噶大克三地为商埠,赔款55万英镑,拆除炮台与工事等。

1906年4月,中、英双方在北京签订《拉萨条约》,除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他条款依旧。

一部中国近代史即是英国及其各帝国主义的侵华“侮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