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与赫尔利商谈对**继续谈判方针,决定彼与子文、雪艇(王世杰)、文白(张治中)等飞延安协商,以为最后之诚谈。如其能有效,则军事乃可统一指挥;否则,其责在彼而不在我,且我已尽诚意,再无其他方法矣!

蒋介石口口声声要“自立自强”,可关于国共谈判问題,他却离不开美国人赫尔利,总是让他出面來处理。这不,他又“与赫尔利商谈对**继续谈判方针”。

难怪有南洋侨胞來信提问:“中国的内政问題,怕自己不能解决吗?为什么要请美国人來处理?”《解放日报》,1946年11月8日出版。这说明蒋介石实际上并沒有独立主权国领导人所应具有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944年8月,帕特里克?赫尔利,以罗斯福特使的身份來华。

美国政府给赫尔利的使命是:

一、防止国民政府的崩溃;

二、支持蒋介石作为中华民国的主席与军队的委员长;

三、使蒋委员长与美国司令官间的关系和谐;

四、增进中国境内战争物资的生产并防止经济崩溃;

五、为击败日本计,统一中国境内一切军事力量。”

由此可见,赫尔利的使命完全是为了巩固蒋介石国民党的统治,支持蒋介石“**”,使国民政府置于美国卵翼之下,以维持和扩张其在中国的利益。

1944年11月7日,赫尔利以罗斯福总统私人代表和国共两党调解人身份,随**代表林祖涵飞到延安,与中国**进行谈判,达成五项协议,其内容如下:

一、中国政府、中国国民党及中国**应通力合作,为击败日本而统一国内所有的武力,并共同致力于中国的复兴工作。

二、国民政府应即改组为一联合政府,由一切抗日政党及无党派之政治团体所派代表构成之。

三、联合政府应遵照孙中山先生所倡原则,创设一民治、民享、民有之政府。联合政府所采政策,其目标应为:提倡进步与民主、主持公道及维护信仰自由、出版自由、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向政府诉愿权、保障身体自由权、居住权,并使无所恐惧之自由,不虞匮乏之自由两种权利实行有效。

四、一切抗日武装力量,遵守并应实施联合政府及联合军事委员会之命令,并且政府及联合军事委员会予以承认,所有获自友邦之军事配备,应公平分配与各抗日武装力量。

五、中国的联合政府承认中国国民党、中国**及一切抗日政党的合法地位。

这五项协议由**、赫尔利签字,由赫尔利带回重庆。临行前,赫尔利要求**派代表到重庆谈判。于是,周恩來作为**代表來到重庆。

这个协议虽然与**的基本要求有很大距离,但如能在当时兑现,还是有利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

为什么赫尔利能“慷慨”与中国**达成五项协议呢?是事先他认为对蒋介石更有利:按照协议中,让**参加政府,就可以使**把军队交出來,以获得对**军队的控制权。

但蒋介石对赫尔利从延安带回的五项协议,十分恼火,甚至称赫尔利为“大傻瓜”。蒋介石提出三点反建议,作为对五项协议的答复。其中心内容,还是老调重弹,要求**必须“竭诚”拥护国民政府;把**的军队交出來;给予**政治代表权。但是要在交出军权后方能给予。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題只字未提。

赫尔利立刻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撕去“公正”的面纱,不顾延安签字的事实,说什么这三点建议有积极因素。周恩來不为所动,谈判暂时终止。

12月8日,周恩來返回延安,美国代表鲍瑞德同行。

**愤怒地指责美国为什么对已达成五项协议,又同意蒋的三点建议,并说延安不是傻瓜,也不是篮子,要靠人施舍。又对鲍瑞德说,如果美国不援助,还可以转向英国和苏联嘛!但**仍建议和美国进行军事合作鲍瑞德致魏德迈函,1948年12月10日。,同时,**表示要公布五项协议,让公众看一下被蒋拒绝的赫尔利和**已签了字的五项协议的内容。

12月9日,鲍瑞德带着**的口信回重庆,告知赫尔利,赫尔利非常窘迫。其实**并未公布五项协议,只是吓他一下,并不再理睬蒋的建议。

12月15日,鲍瑞德和美**人使团代表威利斯?伯德飞到延安,两人各带一份与**军事合作的方案。鲍瑞德方案是,美国派遣四五千名美国突击队员到**地区。伯德方案是,美国向25000名**官员提供美援,并建立联合情报网。

12月27日,鲍瑞德带着补充的应急计划再次到延安。

12月28日,周恩來向赫尔利发函,指出重庆谈判的五项条件,1?取消边区封锁;2?释放政治犯;3?停止镇压持不同政见者;4?特务警察停止活动;5?接受五项建议。如果不同意这些条件,**便不与国民党重新谈判。

赫尔利决心再次到延安进行协调,便在1945年1月6日,与蒋“商谈”对策。并派员“试谈”,此行的目的,还是要坚持军事“统一指挥”,如果**不答应,“其责在彼而不在我”。

1月7日,代理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王世杰等随赫尔利飞赴延安。

赫尔利这项谈判露骨地指出,要**俯首听命于蒋介石,并将军队调出去“统一指挥”。

1月23日,**通知赫尔利,周恩來将以**代表身份前往重庆与国民党再行谈判。

今后记事朝课(即体操十五分钟,读圣经一章,静默三十五分钟至一句钟,祷告约五分钟,记录与阅报各项)晚课(静默三十分钟,读《荒漠甘泉》一章)每日如未间断则不再记。

蒋介石在抗战后期感到内外煎逼,自己力竭声嘶,如何保持他心境平衡?首先任何猜测务必提出宗教力量与哲学思想绝不可少,本日记是他在此时课己的记录。

(一)

**周恩來此次來,以要求召开“国是会议”与改组“联合政府”及废除党治为其口号,绝无妥协之意。余告赫尔利――“吾人抗战革命,全为遵奉国父遗教、实现三民主义;如余一日不死,则必贯彻此旨。”对此破坏我国家法规与革命制度者,决不能再有迁就也。

1月24日,周恩來在前往重庆前,在延安发表声明:“须召开包括**及各党各派所参加的党派会议及国是会议,及正式协商联合政府的组织。”表明了**的一贯主张。

2月19日,蒋介石与即将回美国述职的赫尔利说:不管中国**是否同意,他决定1945年11月份召开国民大会,请转告罗斯福总统,并能得到其理解。

蒋介石顽固坚持一党专政,将中国**和各民主党派要求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的主张拒之千里之外的嘴脸不已暴露无遗了吗?

国民党在5月5日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陈果夫、陈立夫等党徒,联名提出“修改党章议案”,要求把党的总裁定为终身制,说领袖被选,殊非尊重之道。但是未被通过。鲁夏首先反对,他说:“总裁终身制,即等于君主**”,孙科也说:“现在是什么时代,是民主时代,因此党章也要反映民主的精神”。还有不少人都反对总裁终身制。这次蒋介石丢尽了面子,便在大会上发言中牢骚满腹:“我的二三百万精锐的军队,力量足以消灭**军队,我们的法币有十万万美金在准备,财政物价都不成问題。我所担心的倒是这个党!我和汪精卫不同!汪在武汉时只担当主席,而我则愿意当总裁。当总裁的任务,一为打日本,一为消灭**!如此任务完成后我仍当总裁,则我不是人!”又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蒋家王朝》,第243页。)

蒋氏所作、所为、所说,哪里还可以看到他有“谈判”的半点诚意?!

蒋氏是在“全为遵奉国父遗教、实现三民主义”吗?请看事实吧。

还是在这次大会上,戴季陶提出:“总裁交议,大家应无保留地通过”。当场代表们大哗,提出反问:“既交众议,何不能讨论?”结果对议案还是修改通过。

5月14日,蒋介石宴请各代表,但到会者不足三分之一,蒋气极道:“要清查不到者的名单,予以相当处罚。”在这次大会上,蒋的处境相当难堪,语无伦次,把憋在心里的话都冒了出來,就连黄埔系的人都感到窘羞说:“我们真想不到,领袖讲话如此缺少分寸。”

哪是什么“缺少分寸”,不过是**、**大暴露而已。

这次大会中心议題,就是**问題。蒋在政治报告中指出,对**,“在某一定情况下,我们必须灭之”。

(二)

决命名此路为“史迪威路”,以志其劳绩,以示余决不以其过而掩其功也。盖是非功过不能不分耳。

史迪威不顾蒋介石的反对,而擅自发动了北缅作战,因此而导致他与蒋介石关系的破裂。

蒋介石反对的理由是,如果发动此役,势必影响或停止对中国的美援,而这时正是日军在中国各地发动强大攻势,中**队急需补给的时候。

但不管怎么说,1944年11月底的缅北作战获得了胜利,收复了芒市以北地区,使滇缅公路抄近经缅甸的八莫,与印度的利多连接起來,并于1945年1月25日正式通车。当第一批满载着美国援助物资的卡车,经过24天的艰苦行程到达昆明的时候,数千名群众挥舞着彩色小旗热烈地前來迎接,小旗上写着“欢迎经史迪威公路开來的第一支车队”。参加庆祝集会的群众举着蒋介石和罗斯福的画像,其中也有史迪威的画像。蒋介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我们打破了敌人对中国的包围。请允许我以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名字为这条公路命名,纪念他杰出的贡献,纪念他指挥下的盟军部队和中**队在缅甸战役中以及修筑公路的过程中做出蕴藻浜的卓越贡献。”

这番话,与当时“闹翻”相比,真是判若两人,难怪已被蒋介石撵回美国的史迪威,当听到利多公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时,心情是“既苦又甜”,而蒋的讲话尤使他惊异不已,他说:“我怀疑有谁让他这么讲。”

此一时,彼一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便是蒋介石的真性格!

此心现虽以部队脆弱为忧,但对战局前途则仍抱乐观也。

豫湘桂战役同时,日寇又在广东、浙江发动了沿海战役,侵占了一些中小城市。使沿海较大港口均陷入敌手。

从1944年4月至12月5日,日军横冲直撞,孤注一掷的疯狂进攻,把蒋介石各战区军队接连击溃。国民党军队连连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军作战不力,配合不好。这也就是蒋介石在本日记中所说的“部队脆弱”吧。

张德能在守长沙时,不听战区命令,擅自改动守城方案,致使长沙唱空城计。

衡阳会战时,各增援军未能拼死深入重围接应,唯恐有损本部实力,故使衡阳孤立无援而失陷。这其实也是国民党军队的致命弱点。长期以來,蒋介石以保存嫡系实力为念,其各级军官,心领神会,怕打硬仗。见硬仗不是回避便是撤退。杂牌军更是怕被歼。

在西北确有胡宗南的精锐之师,但蒋介石不命他从背后夹击南侵日军,而用于围困陕甘宁边区,这也是大溃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陆地上大溃败的同时,美国在太平洋上却取得一系列胜利。由于美国空军对日本本土的连续轰炸,迫使日本东条内阁辞职,由小矶国昭组阁。美国还在菲律宾南海域歼灭了日本海军主力。

进入1945年,念及一个时期來军事上的接连失利,使蒋介石心情十分沉重,另外,美、英又与苏联交好,认为中国大陆战略地位降低,而对他冷落。尤其罗斯福对蒋介石的扩大美援要求予以拒绝,更使他沉闷。这真是到了内外交困的地步。

在此当儿,唯一使蒋介石“抱有乐观”的,是魏德迈许诺他以美国的武器装备为之武装36个步兵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