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性行狂直愚拙,故对人对事皆无戒惧,更无疑虑,所谓直道而行者乎?因之此身虽入陷境,而不知其为冒险;已当万难,而不知其为犯难。及至险难一一暴露,方知此身已陷重围,乃不得不发奋拼命,恶战苦斗以自救。而自救之道,一则攻坚致强,一则蹈瑕抵隙。至余之处事决策,多用瞑眩瘳疾之方,孤注一掷之举,以为最后之一着。而此最后一着则为起死回生,绝处逢生之机,亦即兵家所谓置之死地,蹈之亡地,而后生后存之道。此余一生之所以不能不茹苦含辛者在此,而无数次之蒙羞忍辱者亦在此。故世人认余必为智勇兼全者之人,而余自觉为狂直愚拙,所恃者唯道与义而已;唯能以道与义自持,乃能蹈瑕抵隙,先声夺人;亦唯狂直愚拙乃能无畏无忌攻坚致强乎?

蒋介石自己说他十八岁而知有“王学”,以后在日本看到海陆军军官都读王阳明之《传习录》,于是他也效仿。自此他也可以算做一生低首拜王阳明的信徒。台北之草山经他住过,即改名为阳明山,也可见得他仰慕之真切。

本日记全未提及王阳明,可是先采取行动,次考虑后果的方针,与日人心目中的王学如出一辙。而且内中的“瞑眩瘳疾”,亦即乱开药方治病,出自《书经》“药勿瞑眩,厥疾弗瘳”,尤其自认其行动不合逻辑。

其实蒋胸有城府并不完全如此段的粗鲁孟浪,以下还要提及。只是他因着王阳明的影响,提倡“坚苦卓绝”全从主观着眼,以不可能为可能,不承认困难,甚至否定事实,固然使他成大功,有如东江之役、北伐之役与抗战胜利,也使他在无数西洋人面前和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士前产生深厚的隔膜。即是他与蒋夫人情爱弥笃,有时他之执拗仍使宋美龄不能完全信服。

1943年12月16日史迪威在他日记中写出,蒋夫人曾承应设法改变蒋氏,她甚至以美国语气说出:“除了谋杀他之外,一切都來!”(此时夫人亦衔蒋命前往说服史迪威,使他向蒋道歉)。多年之后,蒙巴顿爵士接见涂克门女士,他追忆到开罗会议时,曾与蒋商谈,由夫人翻译。及至蒙氏说及雨季之前空运吨数不能如中国要求时引起蒋夫妇之间一段冗长之讨论。后因蒙氏催促,夫人出于无奈,只好说:“信不信由你,他不知有雨季!”此段并非说蒋氏不知世间有雨季一事,而是他不承认以雨季为借口,延迟军事行动。这一点须与蒋介石所受日本军事教育之经验对照,方可彻底了解。

最近**对美国宣传鼓励干涉我国内政,要求我政府准美国派视察团到延安,实地调查真相。此次**政治攻势,国内外互相联络,可谓最大最猛之一击,非毅然拒绝并乘机予以反击,决不能平息此风潮,贻患且将无穷也。

1944年2月罗斯福正式通知蒋,请准予美**方派视察团往“山西陕西一带”巡视。此提议发动于当年正月,由戴维士之报告经过霍浦金斯而达罗斯福。蒋并未一口拒绝,只是借辞拖延。

“下午5时后,史迪威來谒。对缅战获胜特致慰勉,并严正警告其拨发租借法案之武器,须遵照指示办理。――切不可只限于远征军之局部,而不顾其他战区也。”

史迪威将军自3月18日任东南亚盟军副总司令以來,对国民党在豫湘桂战役中不战自溃,及对**的第三次****极为不满,他一贯反对蒋介石利用美援打内战。

于是,他用美援物资武装了从北拱河谷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并亲自指挥入缅部队在胡康河谷打了个大胜仗。

仗是打胜了,可蒋介石不满意于史迪威这种擅自挪用美援军事物资的独断专行之举。他不客气的对史迪威提出严正警告。

此次会议自二十日起至本日止,计共七日,竟能在河南战事危急,外交局势不利,经济危机严重,本党内部分歧之中,茹苦饮痛,持志守约,渡此一关,故结果当属圆满。

这是蒋介石在十二中全会闭幕时所写的日记。

他所谓“持志守约”,乃是由于对日作战并非他一人之决策。他从未说及此种事业容易,当初学生游街,部下胁迫,百姓请愿,爱国人士说得义无反顾,他才毅然接受这艰巨的工作,并且提出“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均应抱定为国奋斗之决心,与敌作殊死战”。所述并非改造社会,创造战时体制,而是精神胜于物质,人人咬紧牙关救亡图存。所以在他看來,无形之中,他与全国国民已订有一种国民公约。

(一)古人以身苦心乐为修身养生之道,今余终日身劳心苦,毫无快慰可言,而又强颜悦容以应世,不亦殆乎,但终身有忧处,终身亦有乐处。天下无易事,天下亦无难事。凡事有败必有成,亦有成必有败。今日认为恶因者,或适为他日之善果。而今日所获之恶果,在昔及反认为善因者。以此证之;无事不在矛盾之中,并无绝对之善果也。是在反求诸己而善运用之耳,何自苦乃尔。

(二)上月为外交逆势最劣之一月,本月则为军事逆势开始之一月。于政治、外交、军事等之处置,获一难得之经验,此乃上帝使我动心忍性,自反自制之良机。余不仅不以为悲,而反增我自立自强之决心也。

(三)患难危急之來,唯有在己者可恃,而在人者尤其外援更不可靠也。若有丝毫依赖之心不仅无补于事而且成为他人之奴隶矣!此时除求其在我,力图自强以外,决无其他挽救之道。

(四)豫长水镇敌寇之战车,完全为我中美联合空军所击毁,于是其占西安之野心亦被我阻遏,此乃大局转危为安最大之关键。美国空军之援助,末始完全无效耳。

(五)豫战未完而湘战又起,敌寇既打通平汉路,其势必企图再打通粤汉路,以在东亚大陆决战之基础。当此严重局势,美国对于已存储在成都之区区空军油料犹靳而不予以济我燃眉之急,而两召史迪威,亦避而不來,唯陈纳德竭诚援华为可感也。

宗教信仰与哲学思想同为蒋介石内在力量之來源。我们站在唯物的立场看着他身为统帅,犹抱着唯心的宗旨,不免认之为迂阔。其实他从未在任何情形之下,完全抛弃现实。他的经常办法是先在抽象观念之中把消极的形态,说成积极,使他自己得到慰勉之后,再对付实际的工作与情况,有如他在日记里检讨1944年5月之所述。

“昨晚,美超级空中堡垒(b―29)由成都起飞,轰炸倭国北九州之八幡制铁炼焦厂,唯47架之中有2架失踪,余皆安全返回基地。

“又美海军在中太平洋倭委任统治地塞班岛登陆,是美已直向倭之心脏地区进攻矣!”

1943年11月起,美国飞机就已不断轰炸日本本土。但由中国本土成都的轰炸机基地出动飞机轰炸日本本土,则是从1944年6月15日开始的。

提起成都的轰炸机基地,必然要提到这基地的修建。这中间有一段插曲。

1944年1月5日,罗斯福总统给中国政府发來一封信,正式拒绝了蒋介石对经济援助的要求。因为中国政府沒能制止通货膨胀,沒能取缔货币投机和修改美元与法币的十分不合理的汇率,同时沒能充分承担缅甸作战任务。

蒋介石对美国政府的态度十分不满意。他认为美国在做一笔“商品交易”,而且罗斯福在信中的措辞也不是一个盟国对另一个盟国的口气。因此,蒋介石愤慨地致函罗斯福,含糊其辞地警告说,中国可能不得不退出战争,并扬言要停止帮助修建美国在成都昆明等地的轰炸机基地。

对于蒋介石要退战争的威胁,美国并沒放在心上,此时的中国战略地位在美国人眼里已失去了原來的重要性;对于在中国修建b―29远程轰炸机基地,美国认为不可废止。

关于修建机场的费用,原來中美有个协定,即由中国先供给美方所需物资与人力,用记账方式赊欠,战后一并结算。这时,蒋介石对美国不友好的态度予以回击,提出由于中国经济困难,要求美国拨还修机场的欠款。蒋介石派孔祥熙赴美办理此事。罗斯福不给蒋介石10亿美元贷款,但沒有理由拒付修机场的贷款。可是美国财政部不同意按1美元兑换40元法币的官方汇率折算,因当时黑市上1美元可兑换120元法币。孔祥熙据理力争,说美国在华人员均按官价兑换,收进付出不应两价。罗斯福出于无奈,只得命财政部先拨还一部分,其余战后结清。孔祥熙为蒋介石索回1亿多美金现钞,立了一大功。但孔祥熙却借机大肆贪污,并以20元法币折算1美元的汇率,私分了中央银行库存的美金债券,从中套取美金,牟取暴利,发了国难财,造成轰动全国的“私分美金债券案”。但其结果只是撤下孔祥熙的财政部长职务,此案不了了之。

而当时为了修建b―29飞机机场,四川省从各地聚集了四十万民工。男女民工,还有童工,携带工具和九十天的口粮,步行前往工地,用肩挑,独轮车推土,还有女工背上背着孩子整天砸碎石。机场占用了农民千百年來用辛勤的汗水开垦的良田。但为了抗日,中国的农民毫无怨言。九十天后,六座飞机场全部完工交付使用。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做出蕴藻浜的自我牺牲,使美国人都赞叹不已。

蒋介石日记中所说的6月15日由成都起飞,执行轰炸倭国北九州之八幡制铁炼焦厂”任务的是美**第二十航空队的超重级轰炸机群,从此以后,美军不断地由成都出动飞机轰炸日本本土,以及东北鞍山等工业地区。

另外,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已占优势,由于“跳岛作战”成功和艾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诞生,在太平洋掌握了海、空控制权,开始了向日寇心脏地区的进攻。这些都是可喜的,但也由此导致中国再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