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彼(罗斯福)对余慨然叹曰:‘现在所最令人痛苦者,就是丘吉尔的问題。/’又称:‘英国总不愿中国成为强国。’彼且郑重表示其对于殖民地政策极不以为然。言下对于将來东西方民族问題颇有忧色;余因慰之曰:‘这是时代问題,时代总是前进的,只要时间到來,总是会解决的。’请其不必悲观。”

丘吉尔在讨论开罗宣言草案时,对于“东北四省、台湾等归还中国”以及“使朝鲜独立”等措施表示反对,而坚持改为“当然必须由日本放弃”及“脱离日本之统治”就可以了。对于这种态度,蒋介石十分不满。

11月25日下午,罗斯福和蒋介石单独会谈中,对于英国这种态度,罗斯福向蒋介石深致慨叹。同时他表示,中国应取得四强之一的地位,平等地参加四强机构,参与制定该机构的一切决定。蒋介石欣然同意。

(二)

上午11时,丘吉尔首相、蒙巴顿勋爵、艾登外相來访,先谈反攻缅甸计划,余力劝丘氏提早其海军登陆时间,彼虽未如前日之复绝,然亦未能明允也。

丘吉尔这次來访对反攻缅甸一事如此消极之原因有二:

一、丘吉尔原本想与罗斯福单独会商,决定以欧洲战场为优先的对德战略之后,再行研究缅甸战事;不料,罗斯福却把与中国会谈放在前面,而把丘吉尔放在后面,因而他显得不热心。

二、英国正准备夺取孟加拉湾的安得曼群岛,进而攻向苏门答腊,以谋收复新加坡的大规模海军作战计划。这一计划是得到美国方面赞同的。对反攻缅甸因无大利可图而不热心,但对于中国则密不宣。

11月25日(即英国來访后),居间调停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反攻缅甸战事向蒋介石保证:“在陆军反攻北缅时,英国海军必能在南缅同时行动。”

虽然中国的建议已被采纳,但蒋介石怀疑是否是一张空头支票,丘吉尔未能直接“面告”便是一大疑点。

与罗斯福会谈至4时半,丘吉尔、艾登(英国外相)、贾德干(外次)、哈里曼(美驻苏大使)及王秘书长宠惠(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皆到会。

“彼等已将公报(宣言)草案商讨修正,乃即日艾登在会中朗读一遍,余与罗、丘二氏皆同意,遂作为定稿,唯须待罗、丘与斯大林于德黑兰会谈完毕后,再约期公布;余允之。乃即与罗斯福总统作恳辞道别。”

11月26日下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做最后一次会谈,决定了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处理事宜以及为战后建立世界秩序树立大方向的《开罗宣言》。此宣言草案经商讨修正后终于定稿。但还不能发表,必须在德黑兰会议上经斯大林同意才能公布。然而德黑兰会议未邀请蒋介石参加,也沒有向蒋介石征求任何意见,美、英、苏三国擅自删改了开罗宣言。甚至罗斯福与斯大林决定苏联出兵东北,可以得到东北铁路和港口的特权等内容都未征求蒋介石的意见。这使蒋很恼火,认为这是对中国的歧视与辱慢。

“此次在埃及所经各地最大之感想为,英国在世界之势力强固与远大,得窥一斑;而亚、非二洲之回教国民,皆使之服从听命,其魔力实不可思议,不能不令人惊叹。东方民族欲求自身独立自由,言之何其易也。……

“开罗会议之经验,英国决不肯牺牲丝毫之利益以济他人。彼对于美国之主张亦决不肯有所迁就,作报答美国救英之表示;其于中国存亡生死,则更不值一顾矣。

“是以罗斯福总统虽保证其(英国)海军在缅甸登陆,与我陆军一致行动,余明知其不可能而姑且信任之,并不愿以‘英海军如不同时登陆,则我陆军部队亦停止行动’之语出诸吾口,以为其他日推诿之口实。

“然而缅甸反攻时期,此心断定其非至明年秋季决无实施之望也。英国之自私与贻害,诚不愧为帝国主义之楷模矣。”

由此日记可以看出,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上对英国真是看透了,恨透了,因此在言辞上极尽挖苦而后快。

在开罗,蒋介石与丘吉尔举行双边会谈,讨论共同反攻缅甸。蒋介石要求英国出动海军从南缅登陆,配合中**队南北夹攻,收复缅甸全境,以恢复滇缅公路,确保中国的补给线。丘吉尔只要求中国单独在北缅牵制日军不向英属印度进攻就行了,因此不接受蒋介石的任何一项意见。缅甸不能收复,滇缅公路打不通,美国援华物资就不能运往中国,这就破坏了蒋介石要囤积物资以供将來内战之用的计划。所以,蒋介石恼羞成怒,怨恨异常。

1943年11月26日下午,中英美三国开罗宣言定稿通过(该宣言12月3日公开发表)。宣言中说:“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所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掠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国转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独立。

“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

11月27日,蒋介石一行乘飞机离开埃及返渝。

11月28日至12月1日,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伊朗的德黑兰举行了美英苏三国第一次首脑会议。会上,由于英国的极力反对,罗斯福口头向蒋介石保证的协同反攻缅甸告吹了。

蒋介石在写这篇日记(11月30日)时,还被蒙在鼓里,并不知道反攻缅甸的计划已破产,因此,自回重庆以來,他逢人就讲,说在开罗得到美英两国的保证(其实只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一厢情愿的口头许诺,丘吉尔压根就沒有答应过),将协同反攻缅甸。当然,蒋介石也将信将疑,在日记中流露出“余明知其不可能而姑且信任之”的话头,并且“不愿以‘英海军如不同时登陆,则我陆军部队亦停止行动’之语出诸吾口,以为其他日推诿之口实”。

“昨日――发表开罗会议公报以后,中外舆情无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寸衷唯有忧惧而已。”

《开罗宣言》于1943年12月3日正式发表。其内容有: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给中国;使朝鲜自由与独立;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坚持长期作战等项,以中、美、英三国大同盟国的名义提出。

从宣言看,苏联获利最多。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争取到英、美于1944年5月1日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美国以太平洋战场为核心,后在太平洋收复的岛屿上设飞机场,继续轰炸日本本土。所以,开罗、德黑兰会议后,中国战略地位下降。美国拒绝了给蒋介石10亿美元的贷款。英国则将中英联合反攻缅甸计划一笔勾销,将重点转向欧洲,连兵员物资也一起转走。这些,是蒋介石始料不及的。从这点上看,蒋介石在会上与丘吉尔所反复会谈的等于白费,蒋认为自己被人耍了。

宣言的公布,蒋介石喜忧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