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国内,近卫与丰田于27日分别晋见倭王;28日,其陆相东条、海相及川又先后入宫晋见倭王。

而其国内一般舆论对美亦相当激昂,其内阁内部又争辩不置,是倭寇今日对内、对外之形势皆非常紧张,有不能不作最后决定之势,近卫何能渡此难关也。

日本与全世界为敌,必然遭到群起而攻之。其国内意见也很难统一,真可谓到了内外交困的地步。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只好软下來,以求日美交涉获取成功,作为缓兵。

8月28日,日本首相近卫文?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再次建议举行双边首脑会议;同时提出日本政府的态度与计划,其内容是:

(一)如果中日战争解决,远东和平树立,日军便自越南撤退。

(二)日军之进驻越南,并非欲以武力进入邻近地区的准备行动。

……看來,近卫似欲以妥协“渡此难关也”。

据各种情报,美倭似有妥协在即之势,中外人士对此均甚忧虑;唯余穷究此事所得之结论,美倭绝无妥协之可能。

余以为今日之美倭交涉,决无须十分顾虑者。以中国之抗战为主动,为独立者也,绝非甲午三年干涉与上次巴黎和会时为列强所出卖之可比也。而且我国抗战牺牲之大,由道义而言,实过于任何国家之上。故能操诸在我,而非英美各国所能强制者也。

其次,美国要求于倭者,第一,退出三国同盟。第二,退出越南。第三,退出中国。倭对以上三个退出之要求,其中任何一个皆不可能允诺也。

然而,美国对第二个退出要求已用正式书面提出,美国对此绝不可能让步;至对于第一个要求倭退出三国同盟,实为美国目前对倭政策唯一之基本立场,美国亦焉能放松而随便与倭妥协?

故余可以断定--美倭之谈判绝无结果也。最多乃为彼此间虚与握手、拖延若干时日而已。

然而美国万一对倭妥协,而以中国问題作为让步,以为倭退出三国同盟之交换条件时,则我国虽在国际形势上至为不利、而于精神上之打击尤大,自无疑义;但我国仍唯继续抗战,以待国际局势之演变,与英美被倭进攻时间之到來。……

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日本首相近卫文?致电建议举行首脑会议一时颇感兴趣,但因国务卿赫尔反对,乃决定还是先行谈判,条件成熟,再召开首脑会议。

9月3日,国务卿赫尔约见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面交便信,信中称:“为保证首脑会谈成功,有必要对于基本性的重要问題先作预备讨论”。同时,又作了口头说明:前此美方所提示的“赫尔四原则”,乃在预备讨论时必须意见一致之点,询问日本在根本上究竟有沒有改变侵略政策的意思。

9月4日,美国国务卿赫尔与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会晤时,向中国说明:

美国和日本仅是进行试探性会谈,并沒有觅致可以进行谈判的基础。

胡适认为:“日本在若干时间内,可能放弃武力,寻求和平。”

赫尔于是就美国方面的观察指出情况发展有如下可能性:

(1)日本崩溃。

(2)日本接受美国的基本原则。

(3)日本面临抉择的歧路,在若干保留下成立协议;并主张在某种形势下用武力对付他国。

(4)在目前,拒绝与美国达成任何协议。

赫尔之所以向胡适做出蕴藻浜解释和说明,是因为美日间的交涉是直接关系到中国切身利益的,因此,美国认为及时将他们双方交涉经过告诉给中国是完全必要的。

中国对于美日交涉的趋势有着不同的情报和揣测,其中多数认为美日之间的妥协是有其可能性的。但蒋介石则认为,美日谈判仍不可能成功。如果万一成功,甚至美国出卖中国,中国也决心抗战到底,等待日寇对美英开战时间的到來。他对美日必战,是坚信不疑的。

蒋介石看來是言中了。9月6日,日本在御前会议中决定了“帝国国策遂行要领”,确定:“外交交涉虽继续进行,但以10月下旬为目标做好对美战争的准备。”

作此决定,是由于日本现已置身于“abcd包围圈”中,而其军事物资日益消耗,如美日交涉再拖延下去,现有的一点物资便会坐吃山空,使日本陷入更加进退维谷的状态。因此日本迫不及待地做出蕴藻浜提前准备对美作战的决定。

9月10日,蒋介石接见美国记者,重新说明不管美日交涉成功与否,中国的抗战决心毫不动摇,并指出美国对日本的禁运不应放松。

敌阁改组,近卫引去,东条继任。是敌国崩溃之期更加速一步。

美日交涉之际,日本仍然继续对中国采取恫吓的姿态。与此同时,对于美国,日本由于内阁中强硬派占了上峰,态度也随之强硬起來。

9月25日,日本外相丰田贞次郎向美国驻日大使格鲁提出包括有所谓日中和平基础条件的《日美两国谅解案》的日方最后提案,其内容有:

“为防止**对于日中两国安全上之威胁和其他扰乱秩序运动以及维持治安,得在内蒙古及华北之一定地区及必要之期间留驻日本军队。”并再一次提出“承认满洲国”、“重庆和南京合并”等条件。

这简直是对以往让步的全盘否定,公然宣称继续将其军队留在中国不撤,并提出其他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的无理条件。

对此提案,美国国务卿赫尔当即断然予以拒绝。

9月29日至10月1日,苏、美、英在莫斯科会谈中签订了三国协定,规定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联合行动,这就为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奠定了基础。

10月2日,赫尔在华盛顿约见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重申“赫尔四原则”之后,表示强烈反对日本继续在中国驻兵。最后说:为期实现日方所要求的美日首脑会谈,则希望在有关这一根本问題的讨论方面要能有所进展。并明白表示:“日本的态度如不能改变,则拒绝首脑会谈。

同时,赫尔约见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告知:美国首脑会谈之实现,将不会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

此时,日本坚持探求继续进行美日交涉途径的近卫内阁行将结束,而坚持对美开战,拒绝从中国撤兵的强硬派东条英机等人愈发得志与嚣张。

10月16日,近卫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宣告辞职,由原任陆相东条英机继任日本首相。

10月17日,东条英机除了重申“解决中国事变”及“树立大东亚共荣圈”以外,公然声言,要“以铁石之意志,闪电之行动”以“根绝中国事变之祸患,打破敌对诸国对日之大包围”。

“东条英机已奉命出面组阁。这件事,不仅对于中日战争有很密切的关系,就是对于整个世界局势,亦将发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4年多抗战以來,有一个最大的希望,可以说:就是希望日本有一个军人内阁出现,使他们一般文治派组阁不成,而直接由军人出來担当国政。如此,他们势必扩大侵略,从单纯侵华的战事,进一步冒险侵犯国际,來参加世界战争,这就达到了我们抗战策略最重要的目的,我们就可以联合世界反侵略的各友邦,共同一致制裁日本,很快地就可以击溃日本,來消灭远东侵略的罪魁祸首!……

新任外相东乡茂德,原是日本前一届驻苏大使。苏联朝野对他的评论,认为他是日本一个优秀的外交官,为现任大使建川美次郎所不及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东乡茂德出任外相以后,东条内阁不一定就要对苏联作战。……必采用外交攻势,如能达到不战而屈的目的,那也就不必北进攻俄。

对南太平洋问題,他也显然要用和平方式与美国外交谈判,以求获得南洋经济权益,如此也更可以全力实行大陆政策來侵略我国。

但是,我们可以相信--美国是一个保持正义的民主国家,决不致违反其外交基本原则和他对远东一贯的政策,故他亦决不能与倭寇侵略者來妥协,这是可以断言的。

日本新阁的政策--第一,就是处心积虑要想解决中国问題。第二,就是与轴心国家更密切地联合,要想解决世界问題。但就整个世界局势來判断,他这样的阴谋野心,绝对不能得逞;他们所企图建立的东亚新秩序与世界新秩序,亦将终成泡影。如他在陆上海上能与德国打通一路,使欧亚两大侵略势力联系起來,那他就可以与轴心伙伴在经济上交换物质,在军事上东西策应,那他就毫无忌惮地來参加世界战争了。这样,今后世界的局势,就更趋尖锐化,更要急转直下了。”蒋介石《第三次南京军事训词(二)》(1941年10月)。

蒋介石此种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新首相东条英机,把大权集一身,他还兼任陆军大臣、内务大臣。对于日寇能否北进,蒋介石剖析较为中肯,而美国在这方面判断几乎发生错误。美国认为,东条英机于1931年至1938年在关东军充当过指挥员,并和北进派有密切联系,因此,东条英机一旦执政,日本就很快要进攻苏联了。而蒋介石不但指出东条英机具有超出过去文官的狂妄野心,他的目标是东南亚乃至全世界,而且还指出曾在苏联任大使的东乡茂德对苏联作战的困难,因此决定倾向实行南进的侵略政策。

和美国长时间无结果的谈判,激起以东条英机好战强硬派的日益增长的狂怒,因而发生内阁再次改组,也促进了日本军阀要求最后解决战争问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