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此种友好表示,实是令人感奋。

6月1日,中美之间正式宣布同意:“美国于战争结束之后,放弃在华一切特权。”这是由中国外交部长郭泰祺和美国国务卿赫尔所会商决定,于5月25日换文,使中国完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愿望迈进了一大步,实在是一个划时代的协议。

与此同时,并与日方换文成约,连同谴责日本外交政策声明也一并面交日方。

蒋介石喜出望外,他认为这是日本政府外交的一大失败。

希特勒与墨索里尼会谈之后,倭国外交与军事上之措施遂行慌乱,其必随德、意之政略与军略而作根本改变之计也。倭寇外交方针至此已失去自主之余地矣!

美国拒绝与倭缔结互不侵犯协定,是敌在外交上又一失败也。

4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与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就《日美两国谅解案》继续进行非正式谈判。赫尔表示删除“美国停止援助中国”等部分内容,并表示美国将对其他条款也要进行修正删除乃至可作新的提议,否则,不同意现有的草案。

5月13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在日本东京联席会议上提出对《日美两国谅解案》进行彻底修改的要求,但联席会议沒有采纳松冈这意见。但松冈却训令野村向美国政府送去一份“日本由于三国同盟的友谊,不拟有害德意的行动”的谈话记录。

5月11日,野村面交赫尔关于修改意见的谈话记录如下:

(一)日本表明三国同盟乃防御性的合作,是为了防止现未加入欧战的国家参战;不过,日德意三国之中的任何一国如有被第三国攻击的情况,则采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互相援助行为。一方面,美国也表明将來不得援助某一方面国家而攻击其他方面。

(二)美国承认日本近卫声明以及和汪政权所签订的“条约”暨《日满华共同宣言》之原则,立即向国民政府劝告和平。

(三)改善日美通商关系,确保必要物资之相互流通。

(四)美国对于日本在西南太平洋需求资源之生产和取得,给予协助。

在野村提交日本这一修正案的同时,松冈洋右致电赫尔:

“日本应允和美国会谈,是以美国不参战及对蒋介石劝告和平为前提。”

赫尔表示冷淡和不信任。

松冈一方面拖延日美交涉,一方面将交涉经过通知其同盟的德意两国。

5月17日,德国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日本与第三国缔结条约,是使三国同盟弱化,而且美国已为轴心国的敌国。”同时要求日本拒绝与美国交涉,并牵制美国,使它不参加欧战。

松冈接受了德国的抗议后,向美国驻日大使格鲁表示:

“如因美国援助英国而发生战事,日美也就会有战争;是则被责难为侵略国的该是美国。”

对此,美国方面表示无比愤慨,对改变独立自主方针、随人仰俯的日本政府更加不信任。

5月30日,赫尔向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提出美国的对案。在对案中,美国对于《日美两国谅解案》的内容作了进一步修正,将日方所要求的“德意日三国同盟之得以互相援助”、“承认满洲国”、“国民政府与汪政权合并”等项一概删除;还加了一项:“中日之和平,以日军撤退为前提。”

日本政府大惊不已,甚感失望。

但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命令野村向美国试探一下,能否以《苏日中立条约》为蓝本签订《日美中立条约》?

美国当即予以拒绝。

果不出余之所料也。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了190个师的庞大兵力,3 700辆坦克,4 900多架飞机,近5万门大炮,不宣而战,向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法西斯军队越过苏联国境,“巴巴洛萨计划”付诸实施。

跟随德国参加反苏战争的有意大利、罗马尼亚、芬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法西斯政府也对苏宣战。

苏德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起了根本的变化,即由初期阶段的帝国主义战争转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声明:“在最近25年來,沒有人比我更一贯地反对**。凡是我曾说过的关于**的话,我决不收回。”但是,希特勒“侵犯我国只是侵略不列颠诸岛的先声……因之,苏联的危险也就是我们的危险。”他表示英国将站在苏联方面。

6月2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声明:“美国决定于可能范围内,全力援助苏联。”

7月7日,**中央发表宣言:“希特勒不但是苏联的敌人,而且也是一切自由民族特别是中国的敌人。”

苏德战争的爆发,对于日本來说,也是一个超乎预料之外的情况。当时,日本外相松冈洋右正在东京陪同访问日本的汪精卫观看歌舞。当日本外相听到此消息,便慌忙入宫奏告天皇,并主张配合德军进攻苏联。但是首相近卫则以德国失信为由,主张退出三国轴心,仍坚持“南进”。于是“南进”和“北进”之争又激烈地争执起來。

美总统罗斯福对余观察苏德必战之情报,表示钦佩,将益见尊重与信赖矣!

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为此,美国总统罗斯福对蒋介石的情报机关大为钦佩。

蒋介石听有此说,得意之色溢于言表,他深感荣幸。以往一直想与罗斯福有所接触,主要是希望罗斯福对他本人有所理解与同情。为此,他从1938年底即派著名学者和亲美派胡适出任驻美大使;1940年6月,又命宋子文以“私人代表”的身份去美国活动。

至此,蒋介石认为罗斯福对他“将益见尊重与信赖矣”。

敌国昨日内阁总辞职,今日倭王仍命近卫重新组阁,是敌国已难于物色组阁之适当人选,即使对美、对俄作战,亦不得不仍以近卫继任首相为宜。

时至今日,倭寇已非单独解决中国问題即能达其独霸远东之目的。现英、美、苏在远东对倭包围之势已成,而中国苦战4年亦已脱离险境;然而以后我国内政外交之困难必倍于昔者,自当戒慎恐惧,以完成国家所赋予之使命。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内部发生“南进”与“北进”的激烈争执。

6月26日,日本政府和大本营举行紧急联席会议,第一天就决定了与“南进”方针有关的南方施政的促进事项。其内容是:

“为设定和法属印度的军事结合关系,在法印南部驻屯必要军队;如法印当局不予同意,则以武力达成目的。”

可是,外相松冈洋右等的“北进”派也很强硬,于是两派又展开连日不断的激烈争论。

7月2日,日本天皇在御前会议上决定了一个《随形势推移的帝国国策要纲》,订出一个“首先南进,相机北进”的折中方案。其要点如下:

“一、为促进蒋政府屈服,更进一步加强对南方各地区的压力;并因应形势变迁,适时对重庆行使战权,并接收在中国方面有敌对性的租界。

“二、做好对英美作战的准备。首先依据‘对法属东印度施政要纲及有关南进施政之促进事项”,达成对法印及泰国的各项方案,并从而加强向南方推进的态势。帝国为达成本项目的,即使对英美开战也在所不辞。

“三、秘密做好对苏联在武力方面的准备,自主应付;视苏德战争的变化,设其进展于帝国有利,则行使武力以消除北方问題,确保北方安定。……”

日本“首先南进,相机北进”原则一旦成立,便开始与全世界为敌,使自己陷入更加艰难之困境。

于是,日本帝国主义立即着手两面作战的部署。

南进方面,令饭田祥二郎为司令官的新编第25军进驻越南;北进方面,以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为名,在东北伪满地区聚集70万大军及庞大武器装备,对苏联备战。

日本的南北动作,引起国际上的注意。

美国怕日本更加猖狂,危及自身,同时更怕德国称霸世界。

于是,一方面派兵进驻冰岛,援助苏联,对抗德国;一方面积极援助中国,以期拖住日本。

7月12日,美国又批准“向中国提供飞机短期计划”。此计划中有从中国起飞以燃烧弹轰炸日本本土的内容。

在日本“南北”两派激烈争论的同时,有关《日美两国谅解案》的问題进行着最后交涉,因此结果而震撼着日本政府。

6月21日,美国方面国务卿在5月30日向日本驻美大使提出对案之后,又向日本提出口头声明如下:

“在日本政府领导者中,有倒向纳粹德国征服政策的人,只顾想到当美国卷入欧洲战争的时候,便和希特勒站在一条战线;像这样的领导者在公职的地位上如果一意继续采取如此态度,则将招致日美交涉的幻灭。”

显然,这是针对日本外相松冈洋右的,表明了美方对松冈的不可信任。

松冈对此异常激怒。他对日本驻美大使转來的美国对案严加抨击,并主张日美交涉宣告结束。

可是首相近卫文?认为交涉仍可进一步进行。

而在日本政府的联席会上,多数人支持首相的意见。

松冈愤慨之至,擅自电令野村对美方的口头声明予以拒绝。

与此同时,松冈对在联席会议上由陆海军所共同拟定的促进日美交涉案也拒绝审议。

首相近卫感到很难处置,决心排除松冈洋右。

7月16日,近卫宣布改组,松冈被迫提出辞职。

7月17日,第三次近卫内阁成立。

蒋介石认为“首先南进,相机北进”原则一定,日寇即陷于英、美、苏包围之中,中国再不是孤军作战,“苦战4年亦已脱离险境”。然而松冈的辞职又是“南进”派的胜利,这将使“以后我国内政外交之困难必倍于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