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俄倭协定我政府立即发表声明,宣布无效,以示我自立自强之决心,而不予俄国以丝毫可乘之隙。

对于4月13日苏联和日本所缔结的中立条约,国民政府立即做出蕴藻浜反应。

4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宠惠发表声明,表示了严正的态度:

“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承认第三国之间损害中国领土与行政主权完整的任何协定。”

当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

“美国政策不因日苏中立协定而有任何变更。”

4月19日,苏联驻中国大使潘友新谒见蒋介石就苏日中立条约作了如下说明:

“在日苏中立条约中,沒有涉及任何中国问題。苏联对中国的政策与态度始终一贯,毫无改变。”

4月24日,蒋介石向各地军政长官发出通告,分析苏日中立条约的利害得失,提醒大家注意。通告要旨如下:

“第一,此条约之订立,其主动全在苏联,亦可谓为苏联对日计划之成功;其于敌寇,实有害无利,且适是以增加其失败因素。

盖苏联订立此约之用意不外四点:

(一)为欲消灭敌国(日本)之海军,而策动其南进。

(二)为欲消耗敌国在我东北整个之陆军,不得不鼓励其南进,或转用于中国之战场。

(三)为预防德国攻击苏联,而解除苏联本身东顾(西伯利亚)之忧。

(四)其最深刻之用意,则在以此一举而动摇德、意、日三国同盟之基础,使德国认清日本之不惜背盟弃信,因而加深对日之疑忌。

第二,今后,敌人无论先以全力侵华,抑或发动南进,而太平洋联系之防势(abcd包围圈)已成,敌国陆海军实已处于包围之中而于被动之地位。

至就敌国在此约中实质上所得之利益言之,至多为其驻屯我东北陆军之一部分自此可有抽调之自由;然即使苏联之远东红军大部西调,但敌军为维持东北治安与防止朝鲜革命,仍不能不驻防相当军队,故预计其能抽调之最大数额,不能超过在6个师团以上。以此6个师团用于中国之战场,当然不能解决中国之战事;若以之用于南进,亦无济于事。

反之,因此次苏日中立条约之订立,已使英美对日备战益亟,敌视益深;是敌国为换取其6个师团抽调之自由而不惜在太平洋上造成最强大之敌势,其得不偿失,又不待言而自明。

第三,就我国在外交上及对敌政略上而论,苏日中立条约其最是遗憾者,当然为苏联与我敌国承认所谓外蒙共和国与满洲国领土完整、不可侵犯性之共同声明,此乃我国始料不及。但此事纯为目前问題,只要我能独立自强,战胜暴敌,则收回失土、恢复主权,势所必至。

今日远东之形势,美英之联防已成,太平洋上对日整个之警备至此实已完成。而且敌国陆军实力,已在我国战场消耗大半,而我中国在太平洋上所占军事地位之重要,更非昔比;此项‘苏日中立条约’订定于今日,只有增加我在太平洋上地位之重要,而绝无妨害于我国抗战之全局也。

第四,日本在东北所能抽调之6个师团,如实行移调,以其兵力进窥川省,其所需之消耗与时间,固将数倍于攻击武汉之时也;我陪都可固若金汤。将见敌人全力犯川,方在与我鏖战之中,而太平洋之形势必已不变,则各国皆乘隙以袭其后矣!

第五,苏日中立条约订立之后,敌寇可能之动向,以余观之约有三途:

(一)彼必投机南进。唯日本海军决不能与英美相敌,而其陆军则早已陷于中日战争之泥淖,日见消耗,是则其海陆即有全部覆灭之危机,而岛国命运自必归于整个之灭亡。

(二)待德国在欧得势而进攻苏联时,彼(日本)则对苏乘胜夹击,是则‘苏日中立条约’在改善日苏国交之根本关系上,可谓不能发生任何之作用。

(三)此外又一可能,即敌寇既不北进,亦不南进,而专用兵力以先对我中国,以达其全力解决‘中国事件’之目的。然我国4年间之抗战,已牵制其陆军兵力四分之三,今即再加上其残余未用四分之一,而以我作战准备之充实,国际援助之日见增加,彼如倾国而來,亦明为行险而无可侥幸。……

综上五点,苏日中立条约对于我国抗战与其谓为有害,无宁谓之有益矣!盖苏联自有苏联一贯之政策,与其整个的打算;唯日寇已陷于最大之困境而忧不自觉耳!

吾人今日所尤应特别注意者,即美国自在远东设防以后之立场。若非达到其恢复国际正义与中国门户开放之目的,决不对日妥协,此又可以断言……”

蒋介石料到:苏日缔结中立条约,产生了促进反法西斯各国团结的客观效果。

俄倭协定签订后,松冈由俄启程时,斯大林亲赴车站送行,而斯且向松冈拥抱接吻--此实为苏俄自來所未有。但绝非俄有意谄倭,其用心在离间德倭关系,倭愚而不知其中诡计也。

可见此时此刻,苏日签约对于签约双方意义重大。

一方可以抽调兵力加强欧洲方面的防卫;还可以此暴露德、意、日三国之间的分歧。

一方可以无后顾之忧而南进,尽管日本政府在决定进攻对象和日期上不受任何外界之干扰,包括德、意在内。

但不管怎么说,在目前签约对双方是有益的。故此“送行”“拥抱接吻”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赫斯驾机飞英,其必影响于德国对英、对俄之政策。(二)美总统罗斯福对时局之讲演忽宣告展延至两星期以后发表,此或受余转告德俄关系而有所考虑。果能转变,实关于世界全体人类百世之祸福也。

5月,德军集结于德苏边境,逐渐产生了战争危机。

5月12日,蒋介石致电美国总统行政助理居里,告以德苏开战日期已近,促美国提高警惕电文如下:

“最近得悉,6月中,如美与德关系仍能维持现状,不加恶化,则德决定于一个半月内对俄发动战争。此息有便请转达贵总统参考。”

5月13日,蒋介石与即将调任驻澳洲大使的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在其辞行时谈到中美合作乃是世界大同的基础,同时请其转达对美国的建议如下:

“美国如能不参战,是为上策;否则,亦须待俄国参战后,如能达到世界人类共享民主自由正义和平之目的。对于德俄关系,更望美国能密切注意。”

5月14日,蒋介石接到报告:被视为希特勒继承人的德国纳粹党(国社党)副总理赫斯于5月10日驾驶梅塞希密特战斗机飞离德国,在英国跳伞降落。赫斯此行,是携有希特勒密令对英国进行和平工作。由此可见,希特勒意在放弃跨海进攻英国,而是打算与英停战,挥戈东去进攻苏联。

美国总统罗斯福本欲5月14日发表演说,又以“身体不适”为由“宣告延至两星期以后发表”。

在此之际,蒋介石忧心如焚,不知形势如何“转变”,是祸是福全系于大国定夺之中了。

美国务卿赫尔于14日接见苏俄驻美大使。此为一年半以來赫尔第一次接见俄使,其性质之重要,非比等闲,或亦余之建议所生之效也。

饯别美使詹森演说词发表以后,英政府立即声明积极援华;对倭亦发生很大影响。此种浩然正气,足以慑敌胆,而使其勿再存威胁利诱之妄想也。

在太平洋战争以前,美国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欧战局势上,大部分力量用于对英国的支援。随着欧洲战局日益紧张,美国开始重视苏联的作用。

1941年1月,美国国务院通知在华盛顿的苏联大使,“1939年12月2日总统转告报界代表的声明中所谈到的,通常称之为‘道义禁运’的政策,今后对苏联将不再采用了”。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放弃了在苏芬冲突时期所实行的反苏措施。

美、英两国根据所获得的情报,于三四月分别通知苏联政府说,德国准备攻打苏联。

特别是5月13日,蒋介石饯别美使詹森演说词发表后,美、英两国的动向显得有点匆忙。

英国在与德国副总理赫斯交涉。

美国务卿赫尔于14日接见苏联驻美大使,共同研究对德日的对策与方略。

英国拒绝了德国的和平工作,坚决站在美、苏、中、法的一边,共同对抗德日意法西斯侵略。

英国政府尽管濒于财政危机的边缘,但在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援助的同时,也立即声明表示“积极援华”。这不仅对中国抗战是有力的支持,而且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利诱是一个有力的反击。

美总统对我抵抗侵略所予世界之贡献,已有充分认识;而对我援助之表示,亦甚适宜也。

4月16日,美国为防止日本扩大侵略行动,在继续交涉中对《日美两国谅解案》(第一试案)进行了修改,删除“美国应不再援助中国”等部分内容。

美国国务卿赫尔强调说:

“在美国政府立场,只有一个最高前提--就是日本放弃征服和侵略的政策,回到和平的原则上去。”

并且提出四项原则:

(一)尊重每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

(二)不干涉他国内政。

(三)包括商业机会均等的平等原则。

(四)不得用和平以外的手段搅乱太平洋的现状。

赫尔并表示:美国对《日美两国谅解案》有修正、删除乃至重新提议的权力。

4月26日,罗斯福打电报给中国政府,通报援华的具体物资项目。

5月6日,罗斯福宣布:“中国的防务,对于美国国防是很重要的。”并正式表示“军火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两星期后依据该法案所提供的第一批物资便开始向中国运送。

5月23日,美国国务卿赫尔约见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就美国对美日交涉的见解作了说明,赫尔在指出“欧洲战争虽越來越危险,但欧洲和远东乃是一整体问題”之后,表明美日交涉沒有达成任何一次协议;同时保证:“关于美日和平的任何问題,在沒有事先充分和中国方面商讨以前,不会作结论性的交涉。”

5月25日,美国又批准总额约为4500万美元的对华军事援助。

蒋介石认为美国对《日美两国谅解案》的修改,便是对中国“抵抗侵略所予世界之贡献”的一种理解和肯定。也说明他们对中国的抗日地位有了“充分认识”。

接下來,美国“对我援助之表示”,蒋介石很为之感动,认为这对坚持抗战的中国是非常“适宜”的。

美总统27日发表广播演讲,完全与余之意见相符,可知余对彼之建议已生效矣!

美国总统罗斯福27日的广播演讲就是“第二次炉边谈话”(亦称“炉边闲话”)

罗斯福的演讲是在《日美两国谅解案》交涉进行中发表的。对《日美两国谅解案》,国共两党都发表了声明。

5月25日,中国**提出强烈抗议,称此为远东慕尼黑!蒋介石对此出卖中国的条约也表示反对。

可是对“第二次炉边谈话”,国共两党却持有不同态度:

蒋介石表示,“美总统27日发表广播演讲,完全与余之意见相符”。

中国**的态度与此相左。在报上揭露说:“27日罗斯福发表了炉边闲话,这闲话引起了重庆某些人物的对之感激涕零,可是,他对于日本的关系却声称‘尚未研究’,而对于中国的抗战甚至不敢提及抗日战争的性质而称之为‘阻碍希特勒征服世界计划之因素’,证明美国统治阶级仍然在力求与日妥协。28日罗斯福在特别新闻会议上说明:‘目前美国政府无意禁止石油运往日本或更加限制石油之对日输出’。同时赫尔声称‘美国对日政策并无变更’。更可以看到对于中国,炉边闲话并不是值得感激的东西,而是值得重大的警惕的东西。”《解放日报》社论(1941年5月31日):《为远东慕尼黑质问国民党》

“第二次炉边谈话”的确重申了保卫海上自由及应付侵略的决心,并强调对于中国、英国之遏阻侵略,美国必须增加作战工具之供应。

同时,“炉边谈话”也不隐讳地提到:援助英国和中国抗战,主要是以避免英国对德妥协,中国对日妥协,如果两国都妥协,那美国便独木难撑了。

这就一语道破天机:美国是自私的,自私到贩卖别国的主权与利益。《日美两国谅解案》即是一有力的明证,尽管还沒有最后达成。

另外,日美的谅解已经违背了原则。

早在1939年7月26日废除的《美日通商航海条约》,如今又加以恢复,的确是令人气愤的事情。

中国**在日美之间频繁招手,置中国利益于不顾,用美元换取中国的妥协与屈服,而且即将签订《日美两国谅解案》的紧急关头,为有关各方敲响警钟,是难能可贵的,是无比正确、非常适宜的!

国民政府中“某些人物”的“感激涕零”,有为获得美援、加强抗战力量而高兴的正确的一面;也有“寄其全部希望于美国和日美战争上”《解放日报》社论(1941年5月31日):《为远东慕尼黑质问国民党》害了软骨病的错误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