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出席参政会为要挟手段,余以严正处之,并宣布其中真相,使国内外人士皆明了是非曲直之所在,乃能转危为安。

中国**在“皖南事变”发生后,仍力求以斗争求团结,两党合作,共同抗日。**对国民党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与汪精卫为首的降日派有所不同,蒋仍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抗日派。蒋在抗战期间始终采取两面政策,一面主张团结抗战,一面又摧残进步势力。基于此种情况,**对蒋介石为首的顽固势力,所采取的斗争不是为了打倒他,而是以斗争求团结,争取顽固势力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里,而且时间越久越好,维护合作,避免破裂,以利于最终打垮日本帝国主义。

出于斗争需要,1月18日,**中央发出《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要求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对于国民党亲日派同谋歼灭皖南新四军的行动,提出严重的抗议”,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同时,“在政治上,军事上应充分提高警惕性和作战的充分准备”。1月29日《新中华报》刊出了“新四军将领声讨亲日派通电”;2月1日《解放周刊》发表社论“抗议无法无天之罪行”。

2月15日,**等致电国民参政会,代表**中央对国民政府制造的“皖南事变”提出抗议。

同时,中国**7名参政员发出通电,拒绝出席3月1日开始在重庆所举行的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第二次会议,以示抗议。

3月4日,蒋介石在对国民党参政员训话中说:

“**7名参政员此次不出席会议,为其自暴自弃,自绝于参政会,自绝于中国国民,而于本党毫无损失。本党于国内政治、军事皆已立于主动地位,目前中央仍采取过去宽大态度,促其改过自新。”

这真是极尽蒙蔽视听之能事,故作姿态而已。

其实,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孤立境地。

3月6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上尽管仍大谈其“军令”“政令”必须“统一”,但最后还是不得不表示:“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这是本人可负责声明而向贵会保证的。《皖南事变资料选》第430页。”此外,虽然**参政员拒绝出席这次会议,但其他党派参政员仍选举董必武为参政会常驻会员。蒋介石并约周恩來谈话,表示许多具体问題可以提前解决。至此,第二次“****”被击退了。

松冈之目的,在加强轴心国之勾结,并期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协定。我应对德外交积极运用。

日本在实施强行南进计划之际,为确保北方与苏联的关系能够平安无事,1940年7月,日本政府就已向苏联政府提出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

1941年1月,日本驻苏大使建川美次再一次向苏联政府提出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但由于日、德、意三国签订了旨在共同反苏的“柏林协定”,苏联认为日本不可信任,因此拖延下來。

但是,日本仍不死心,就在它促成泰、越调停的同时,加紧促进对苏谈判。

3月12日,日本政府派遣外相松冈洋右前往苏、德、意三国访问。

蒋介石日记中所说“我应对德外交积极运用”,意在暴露法西斯集团内部的分歧,让德国出面反对日苏签约。

美国国会通过军火租借法案,罗斯福总统正式声明积极援华,此为抗战中一大事也。

1940年底,英国政府在战争中从美国购货用去30多亿美元,国库黄金储备几乎完全耗尽,濒于财政危机的边缘。

1940年12月30日,英国向美国又请求150亿美元的贷款。美国政府中有些人认为,应该让英国人“典尽卖光”,然后再给它贷款。罗斯福担心如果拒绝,英国政府可能向德国投降,因此他说:“长期以來我们挤了英国这头财政奶牛的奶,这头奶牛曾经有过充足的奶水,但是现在几乎快被挤光了。”

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60票对31票,众议院以260票对165票分别通过了“借贷或出租武器法案”(也叫“美国国防法案”、“军火租借法案”)。国会决定美国负责支援那些反侵略国家的防务。受援国家也有义务援助美国,而在军事行动结束后,应归还剩余的“借贷或出租”的武器和物资。

罗斯福总统正式声明:“中国应当获得我们的援助。”

俄倭订立协定,正在进行中,对于暴日终当有害无益也。

3月23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抵达莫斯科,与斯大林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莫洛托夫举行会谈。为正式交涉做好准备工作。

松冈洋右向苏联方面表示:

“日本人虽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不相信**,但从个人家庭传统看來,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精神上的**者。”

松冈妄图以此取悦于斯大林,但斯大林并未予以理睬,只是作了礼节性的接待。

松冈洋右声称日本政府准备同苏联缔结中立条约,并建议尽快进行。

接着,松冈洋右前往德国访问。

(一)

倭、泰、法越协定成立,东亚祸乱又增一层,唯于我国此时之利害,尚不甚大也。

泰、法越停战交涉,是从1月29日开始的。

1月31日,在日本军舰上签订了停战协定。

在此期间的1月30日,日本大本营与日本内阁举行联席会议,决定了一个“对于法属东印度及泰国的施政要纲”。

其内容是:“借调停之机,加以威压,得视情况在法印行使武力,以确立日本对法印及泰国指导的地位。”由此可见日寇以调停为名,硬拉泰越进入其“大东亚共荣圈”之险恶用心。

就这样,越南与泰国被拖上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战车。接着,于3月11日,在日本东京,日、泰、法越三方经交涉签订了协约。至此,“东亚祸乱又增一层”。(二)

美总统罗斯福15日晚广播明言:“必援华获得最后胜利而后已”,此有助于我抗战军事者当在其次;而对敌国精神之打击则更大。从此敌寇不唯其灭华之野心消灭,而且其胜我之信心亦必粉碎无余。

溯自“九一八”以來,10年之国难,“七七”以來,经4年之苦战,乃始由美国关岛设防,继至军火租借法案之通过,而至最近罗斯福援华声明,不唯我恢复失土,已有把握;而太平洋上之和平,亦从此巩固。然要仍在我之能奋勉自强耳!

3月1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演说:“亿万中国苦难人民,在抵抗割裂国家的奋斗中,已表现出非常的意志。他们通过蒋委员长要求美国的援助,美国已经说:中国应当获得我们的援助。”

美国宣布“军火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后,蒋介石十分高兴,并催促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援助尽早兑现。

1941年3月31日,以蒋介石“私人代表”身份自1940年6月出使美国的宋子文,向美国正式提出三项具体援华办法:

一、扩大由中国航空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毛邦初和美国退役军官陈纳德所提的志愿航空队计划;并替中国建立有1000架飞机的现代化空军,由美国提供飞机、技术训练和飞行员。

二、帮助训练并装备中国陆军30个师。

三、帮助中国修整及建设滇缅公路等对外交通补给线。

4月16日,蒋介石召见美国驻华大使詹森,请他进一步催促一下美国早日实现对于中国的军事援助。詹森立即向美国国务院报告:“中国是我们并肩作战的朋友,应该受到和其他国家平等的待遇。”

4月26日,罗斯福打电报给重庆国民政府。电报称:

“业已批准4 500万美元的对华援助,包括有铁路交通器材、卡车、汽车、兵工器材等类。至于飞机和其他项目正在研究中。”

5月6日,罗斯福宣布:“中国的防务,对于美国国防是很重要的。”并正式表示“军火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

两星期后,依据“军火租借法案”,美国将第一批借给中国的物资运往中国。

5月25日,美国又将总额4500万美元援助给中国。

松冈由德经俄返国,归途滞留莫斯科,超过其预定之期,是倭俄必有特殊重要之交涉;但俄于此时,对松冈定有其作用,故留松冈多住数日,是其必有之手段,松冈又多受俄国一度玩弄而已。

3月26日至4月5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在柏林和罗马,与德、意两国首脑举行多次会谈。

希特勒和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罗甫对于日苏交涉表示反对,他们极力煽动日本积极南进:

“如果日本攻占新加坡,则世界大部分都在轴心三国的控制之下,美国将完全孤立。要是这样的话,则德国便会将其大部分军队集中于东线,假定苏联攻击日本,德国立即进攻苏联,相信只要几个月,就可让你看到他们屈服。”

这乃是欺骗之辞。

其实,希特勒早在1940年12月18日秘密签署下达了准备进攻苏联的第21号命令(“巴巴洛萨计划”)。因此,德国希望日、苏关系停滞在不安定状态之中,这样,苏联就会加强西伯利亚方面的防卫部署,削弱苏联在东欧方面的兵力;另外,如果日本南进作战,英国也会分兵到亚洲方面,也削弱了英国在欧洲的兵力,这样,在形势上会大大有利于德国。

对于这些,松冈洋右不甚了解,只是为了其南进顺利而一意孤行。

1941年4月7日,松冈洋右返回莫斯科,要求苏联正式进行“互不侵犯条约”的交涉。

在交涉过程中一度因对于苏联领土北桦太岛的日本权利问題意见发生对立,有所停滞。这恐怕便是蒋介石所说“松冈又多受俄国一度玩弄”吧。

倭俄在莫斯科于14时签订中立协定,闻其内容有互相承认外蒙与伪满领土完整之条文,此乃俄损人利己之一贯惯技,如果属实,则为俄国在国防信义上最大损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奉行的是中立政策。

1939年9月28日,苏德两国签订划分边界条约,以皮萨河、纳雷夫河、西布格河和桑河为界,划定了苏德分界线。

1940年2月和1941年1月,苏德双方签订了两项关于相互借贷的经济协定,解决边境冲突和事件的专约、边境法律关系条约,以及从伊戈尔卡河到波罗的海的苏德边界条约。苏联政府极力避免同德国发生摩擦,并十分谨慎地处理双边关系,不让德国有以任何借口破坏苏德协定。

但是,德国政府在对苏关系方面是不忠诚的,它从1940年夏季便秘密开始了反苏战争准备。

1941年4月5日,也就是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再次來到莫斯科前两日,苏联政府同南斯拉夫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希望加强南斯拉夫的地位,有助于维护巴尔干半岛的和平。但是,希特勒企图尽快完成进攻苏联的准备,决定提前完全占领巴尔干半岛。于是南斯拉夫成了希特勒德国的附庸。

就在日苏交涉进行中,斯大林接到本国侦察部门报來“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情报;美国和英国也得到了德国在苏联边境附近集结军队的情报,并两次向苏联提出“希特勒有进攻苏联之危险性”的警告;外交界也盛传即将开始德苏战争的消息。尽管斯大林将这些情报和警告置之度外,但为了防备万一苏德战争发生而不得不有所准备。

于是斯大林不想再拖延时间,立即决定签署协定。

1941年4月13日,在克里姆林宫,苏日双方达成了协议,正式签署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有:

(一)相互尊重领土的完整和不可侵犯性。

(二)缔约国之一方面在成为第三国的军事对象时,他方的缔约国须守中立。

条约的期限定为5年。

双方附带发表一项声明:

“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与不可侵犯。”

蒋介石说“如果属实,则为俄国在国际信义上最大损失。”这的确也是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

对俄倭协定我政府立即发表声明,宣布无效,以示我自立自强之决心,而不予俄国以丝毫可乘之隙。

对于4月13日苏联和日本所缔结的中立条约,国民政府立即做出蕴藻浜反应。

4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宠惠发表声明,表示了严正的态度:

“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承认第三国之间损害中国领土与行政主权完整的任何协定。”

当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

“美国政策不因日苏中立协定而有任何变更。”

4月19日,苏联驻中国大使潘友新谒见蒋介石就苏日中立条约作了如下说明:

“在日苏中立条约中,沒有涉及任何中国问題。苏联对中国的政策与态度始终一贯,毫无改变。”

4月24日,蒋介石向各地军政长官发出通告,分析苏日中立条约的利害得失,提醒大家注意。通告要旨如下:

“第一,此条约之订立,其主动全在苏联,亦可谓为苏联对日计划之成功;其于敌寇,实有害无利,且适是以增加其失败因素。

盖苏联订立此约之用意不外四点:

(一)为欲消灭敌国(日本)之海军,而策动其南进。

(二)为欲消耗敌国在我东北整个之陆军,不得不鼓励其南进,或转用于中国之战场。

(三)为预防德国攻击苏联,而解除苏联本身东顾(西伯利亚)之忧。

(四)其最深刻之用意,则在以此一举而动摇德、意、日三国同盟之基础,使德国认清日本之不惜背盟弃信,因而加深对日之疑忌。

第二,今后,敌人无论先以全力侵华,抑或发动南进,而太平洋联系之防势(abcd包围圈)已成,敌国陆海军实已处于包围之中而于被动之地位。

至就敌国在此约中实质上所得之利益言之,至多为其驻屯我东北陆军之一部分自此可有抽调之自由;然即使苏联之远东红军大部西调,但敌军为维持东北治安与防止朝鲜革命,仍不能不驻防相当军队,故预计其能抽调之最大数额,不能超过在6个师团以上。以此6个师团用于中国之战场,当然不能解决中国之战事;若以之用于南进,亦无济于事。

反之,因此次苏日中立条约之订立,已使英美对日备战益亟,敌视益深;是敌国为换取其6个师团抽调之自由而不惜在太平洋上造成最强大之敌势,其得不偿失,又不待言而自明。

第三,就我国在外交上及对敌政略上而论,苏日中立条约其最是遗憾者,当然为苏联与我敌国承认所谓外蒙共和国与满洲国领土完整、不可侵犯性之共同声明,此乃我国始料不及。但此事纯为目前问題,只要我能独立自强,战胜暴敌,则收回失土、恢复主权,势所必至。

今日远东之形势,美英之联防已成,太平洋上对日整个之警备至此实已完成。而且敌国陆军实力,已在我国战场消耗大半,而我中国在太平洋上所占军事地位之重要,更非昔比;此项‘苏日中立条约’订定于今日,只有增加我在太平洋上地位之重要,而绝无妨害于我国抗战之全局也。

第四,日本在东北所能抽调之6个师团,如实行移调,以其兵力进窥川省,其所需之消耗与时间,固将数倍于攻击武汉之时也;我陪都可固若金汤。将见敌人全力犯川,方在与我鏖战之中,而太平洋之形势必已不变,则各国皆乘隙以袭其后矣!

第五,苏日中立条约订立之后,敌寇可能之动向,以余观之约有三途:

(一)彼必投机南进。唯日本海军决不能与英美相敌,而其陆军则早已陷于中日战争之泥淖,日见消耗,是则其海陆即有全部覆灭之危机,而岛国命运自必归于整个之灭亡。

(二)待德国在欧得势而进攻苏联时,彼(日本)则对苏乘胜夹击,是则‘苏日中立条约’在改善日苏国交之根本关系上,可谓不能发生任何之作用。

(三)此外又一可能,即敌寇既不北进,亦不南进,而专用兵力以先对我中国,以达其全力解决‘中国事件’之目的。然我国4年间之抗战,已牵制其陆军兵力四分之三,今即再加上其残余未用四分之一,而以我作战准备之充实,国际援助之日见增加,彼如倾国而來,亦明为行险而无可侥幸。……

综上五点,苏日中立条约对于我国抗战与其谓为有害,无宁谓之有益矣!盖苏联自有苏联一贯之政策,与其整个的打算;唯日寇已陷于最大之困境而忧不自觉耳!

吾人今日所尤应特别注意者,即美国自在远东设防以后之立场。若非达到其恢复国际正义与中国门户开放之目的,决不对日妥协,此又可以断言……”

蒋介石料到:苏日缔结中立条约,产生了促进反法西斯各国团结的客观效果。

俄倭协定签订后,松冈由俄启程时,斯大林亲赴车站送行,而斯且向松冈拥抱接吻--此实为苏俄自來所未有。但绝非俄有意谄倭,其用心在离间德倭关系,倭愚而不知其中诡计也。

可见此时此刻,苏日签约对于签约双方意义重大。

一方可以抽调兵力加强欧洲方面的防卫;还可以此暴露德、意、日三国之间的分歧。

一方可以无后顾之忧而南进,尽管日本政府在决定进攻对象和日期上不受任何外界之干扰,包括德、意在内。

但不管怎么说,在目前签约对双方是有益的。故此“送行”“拥抱接吻”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