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毅然以大多数通过“太平洋设防案”,此为九国公约复活之实现,乃我抗战一年半牺牲所得之实效也。

美国总统罗斯福认识到,日军于2月10日在海南岛登陆,将是对于太平洋的威胁。于是,他向国会提出为防卫太平洋、关岛等地增加军费的计划,即“太平洋设防案”获得国会的通过。

这无疑是蒋介石所梦寐以求的喜讯。在抗战之初,他寄希望国际列强出面制裁侵华的日本军国主义,冀图九国公约会议的宣言,结果,失望了。除苏联给予支援外,列强各国竟都处于“中立”、观望的地位,“坐山观虎斗”。如今,日寇侵犯了他们的权益,这些国家的立场终于明朗起來了。

单就美国而言,国民政府求得其援助,是煞费苦心的。

1937年10月,罗斯福总统虽然在芝加哥发表了谴责日本侵略者犹如传染病源的所谓“隔离演说”,并明显表示改变其“孤立主义”。但当时美国还在为日本提供军需物资,外交上还在实行“中立法”。

1938年9月17日,国民政府任命在国际间有很高声望的著名学者胡适为驻美国大使。由他的活动,密切中美关系。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还派遣上海商业银行总经理陈光甫赴美接洽借款。中国拟提供特产桐油(涂料、绝缘材料之原料)为担保,希望借到千亿美元。但虽经多次与美国财政部洽商,终因美国法律上和制度上的限制,未能成交。

同年10月15日,蒋介石为打开借款交涉困难局面,致书罗斯福总统如下:

“中国人民深觉在此患难之时,至少美国总统可引为我之挚友。兹代表此流血之人民,愿再请阁下惠予吾人更大之援助,俾中国抵抗日本侵略得告成功。吾人因急需抗战之资力,自渴望美国予以此项财政上与经济上之援助。如予以相当巨额之贷款,则吾人抵抗日方之攻击亦必获有更大之实力与效果。因此,现在美国进行中之商议,鄙人深愿赖阁下之助而得早告成。”

10月25日,美国提出2000余万美元的借款案。虽然不多,但总算答应。

10月25日,正是广州、武汉相继失守的日子,美国暂缓实施借款。

罗斯福总统透露:“中国如能阐明广州与武汉撤退之战略目的和今后抗战的意志,我将乐于批准此一借款。”

10月31日,蒋介石的《为武汉撤退告全**民书》发表。

驻美大使胡适,当即将此文译成英语,送交罗斯福总统。罗斯福此时方知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意图。

11月10日,罗斯福给战时首都重庆的国民政府拍了电报:

“对于中国人民的勇敢抗战及其苦难遭遇,深表敬佩与同情。”

11月19日,蒋介石又接到罗斯福的复信。复信中表明:

“美国政府之行动,须符合美国法律与美国人民随时表达之公意以及美国对于可以实行事项之估量。”“美国极度同情中国,切望远东早日得到公正的和平。”

12月12日,经美国进出口银行董事会通过,“桐油借款”由2000万美元增额到2500万美元。

12月15日,获罗斯福批准。

1939年2月8日,正式签订了“桐油借款合同”。

紧接着,美国对日本给予了一系列的经济制裁。

蒋介石认为以后的中**事、经济,随着“太平洋设防案”的通过,将会有所好转。并认为所有这一切“乃我抗战一年半牺牲所得之实效也”!

德国于本月15日并吞捷克,不费一弹,不流滴血,此为历史未有之创例,推究其原因即在于去年割让苏台德区所贻之祸患。

如果我国于“七七”以前,以为割让东北或承认伪满可免于战祸者,观之,可以醒矣!余更自信所为决无误也。

捷克轻而易举地被德国所并吞,“推究其原因即是于去年割让苏台德区所贻之祸患”。

1938年4月,德国法西斯吞并奥地利之后,进一步企图进侵捷克。与捷克有同盟关系的英、法等国,企图把德国的刀锋转向苏联,因而对德国采取妥协退让的绥请政策。1938年9月29日,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英国张伯伦、法国达拉第在德国纳粹党根据地、德国西南部的最大城市慕尼黑举行了会议。结果签订了出卖捷克民族利益的“慕尼黑协定”,把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个会议是绥靖政策的顶点,因此更激起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蒋介石由此而反思“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前,“以为割让东北或承认伪满可免于战祸者,观之,可以醒矣”。事实正是如此,日寇并沒有因侵占东北而罢休,甚至蒙古、华北给了他,他也不会停止军事行动的,他的目标是霸占全中国,乃至整个的亚洲。

倭寇不欲参加欧洲战局,亦不敢与俄国开衅,计在妥协列强专事侵略我国,乃其最毒之政策。

日寇江南军队冈村宁次的第11军眼下正在发动南昌战役,在中国的“南进政策”已在全面实施中。

正当此时,德国外长里宾特罗甫向日本政府提出:在业已签订的防共协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缔结日德意三**事同盟。

1939年1月新登台的日本平诏内阁,基于国内舆论和中日战局紧张,对于是否参加三**事同盟,结成“轴心国”参加欧战,形成分歧,以致一时不能拍板定案。

至于对苏联的态度,因“张鼓峰事件”,日军目击了苏联所炫耀的武力,日本政府不想与苏联发生摩擦,以求北方的安定,而致力于其“南进政策”。

“张鼓峰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

“九一八事变”时,苏联由于国内政局还不太安定,因此对日本侵略东北未能以加强力干涉。“七七”事变后,苏联为安全计,在西伯利亚国境线和沿外蒙的国境线部署了数倍于东北境内日军的兵力,在海参崴方面也增强了海空军。

于是,日苏两军国境警备队,小规模的纷争时有发生。

1938年7月11日,苏军占据了伪“满洲国”东端的苏联和朝鲜国境附近的张鼓峰山顶。

张鼓峰虽然仅是一个海拔150米的丘陵,但它却是一个战术要地。

当时,日军正在向武汉进攻。苏军推进张鼓峰意在探测日本采取什么态度,以及判断日军整个战略意图;就日本而言,也想观察一下苏联是否介入中日战争。于是双方都想以张鼓峰的占领与反占领做一下试验。

日本参谋本部,接到报告后,考虑中日战争正紧,决定通过外交途径加以解决,命令当地日军有所抑制。

但是,1938年7月29日,当地日本驻军第19师团见苏军在张鼓峰附近构筑工事,便擅自出动部队,于是双方交火。

1938年7月31日,天亮前,日军对张鼓峰发动袭击,迫使苏军一度后撤,但苏军马上进行了大规模反攻,使日军陷入苦战之中。

眼看战火不断扩大,日本政府十分恐慌,立即通过外交途径向莫斯科提出由日军单方面撤退的建议。

8月10日,日本驻苏大使重光葵与苏联外交部长李维诺夫会谈。

8月11日中午,达成停战协定。

蒋介石对日本主动向苏联求和极为愤慨,从中他看穿了日本的狡猾伎俩。“实际日本所谓缔结协定,共同防共”都是骗人的鬼话。他的“目的本不在防共,也不在于防俄,而实在于借此名义以亡华。如若不然,当张鼓峰军事冲突时,何以他的驻苏大使重光葵向苏俄外长如此卑下让步而最后终于屈服?就可见他今日对我国提出所谓共同防共云云,只不过外欺世论、内欺国民,而要向中国要求得华北、内蒙驻兵的一个幌子罢了。”

蒋介石通过“不欲参加欧洲战局”和“不敢与俄国开衅”两件事,方才认清日寇“妥协列强而专事侵略我国”的险恶用心,实在也是醒悟得为时过晚。

敌国连日召开五相会议,协商对德意军事同盟之方针。其目前尚犹豫未决,然其最后必参加同盟无疑。盖日本军阀之逞强好战,实无可救药也。

1939年4月中旬,日军大本营开始将战争由长江中下游转移到汉水流域。中国方面,先将汤恩伯第31集团军从湖北调至枣阳,接着,将李宗仁第5战区主力调至大洪山、桐柏山一带驻防。借以控制宜昌、襄樊据点,威胁武汉的日军。

日寇一方面做紧急调整作战部署,巩固武汉外围,威逼四川,一方面协商德国方面一再敦促签字的德意军事同盟方针。但,自1月日本平沼内阁上台到4月下旬,连连召开五相会议,还沒有定下來。其原因是陆军强烈主张加入德意同盟。理由是在中国“南进政策”实施时,需要有个巩固的北方,如果与德意缔结同盟,便可牵制苏联。而海军则认为,如果加入军事同盟,情势紧迫时,日本将卷入欧洲战争,这是力所不能及的,况且,一旦加入便与美国为敌,将自己置于被动地位。正因军部本身意见尚未统一,五相会议到目前尚在“犹豫未决”。

但是,日本军部向來是以陆相左右形势的。所以蒋介石预料“盖日本军阀之逞强好战”“最后必参加同盟无疑”。

敌逞凶残酷,诚卑劣无耻之尤者。此实为余有生以來第一次所见之惨事,目不忍睹。天父有灵,盍不使此残暴之敌速受其应得之咎?

1939年2月日军攻占了我国南部沿海各重要城镇。

与此同时,向长江中游地区发起攻势。

1939年3月至5月,日军以4个师团的兵力,在冈村宁次的率领下,向南昌进犯。

3月27日,南昌失陷。

南昌失陷后,国民党震惊,马上组织反攻。他们从第9、第3战区抽调20个师的兵力,在罗卓英、上官云相等指挥下,进行反击。

4月23日,各军开始反攻,最初几日进展得还比较顺利,直逼城郊,“敌伤亡甚大,恐慌异常,殆有不保形势”《攻略南昌经过概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后因中国部队中个别将领“决心不坚,畏缩不前,坐失良机”同上。,而未能一鼓作气收复南昌。

5月1日,蒋介石电令:“限微日以前攻克南昌,如不能达到任务,旅长以上连带负责。”《第三战区28年5月份战斗要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5月2日,罗卓英部队向南昌推进,日军凭借优势火力,负隅顽抗,在城南和南郊一带展开激烈战斗。中**队猛烈冲杀,第29军军长陈安宝亲临前线督战。日机猛烈轰炸,施放毒弹,中**队屡攻不下,伤亡惨重,军长陈安宝壮烈牺牲,师长刘雨卿负重伤。蒋介石看此情况,即电令“南昌攻击停止”同上。。

日军为了打垮中国的抗战意志,5月上旬,对重庆、华南、华北加强了轰炸。在敌机盲目狂炸下,非军事区域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很大损害。

5月3日,日机对重庆进行大空袭,一连两天,被毁房屋1200余栋,炸死炸伤者达8000余人,重庆人民蒙受了极其惨重的灾难。蒋介石对此极为愤慨,他说:“残忍暴行,岂能胁制”我们中华民族!

昨夜为救护难民事,通宵筹划督行,观我民众遭此惨痛,仍无一句怨恨抗战之言,余思之更难自安。对此纯洁同胞在苦难中之行动,神情可爱,使余铭感无涯!遭此凶残不能忍受之艰难,见我民众如此,更增余之乐观与勇气矣!

战时的首都--重庆,被当作日寇轰炸的目标,无情的炸弹,毁坏了房屋,夺走了生命。“有多少精神上的物质上的财产遭到了毁灭”,有多少“幼小的儿女丧失了他们的父亲,年老的双亲失去了他们的儿子,妻失去夫,兄弟姊妹失去骨肉手足--甚或家庭遭了破坏,阖家老小的生活失去了凭依”郭沫若:《成仁便是成功》(《沫若文集》第11卷,393页)。。无数的难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沿街乞讨,在死亡线上挣扎着。

但,中国的老百姓最富有爱国的美德,为了国家的独立,为了民族的生存,他们该忍受的都忍受了,不该忍受的也通通地忍受了,而且毫无怨言。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他们富有中华民族的骨气!

蒋介石日记中抒发了自己的“无涯”之“铭感”,但愿他不负中国百姓的依托。此后,他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