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胜利不仅关系战局之成败,实使民心士气为之一振。

1938年4月李宗仁所指导的台儿庄大捷,蒋以低调处理。当各地鸣鞭庆祝时,蒋以统帅所发的公告称:“此乃初步之胜利,不过聊慰八月來全国之期望,稍弭我民族所受之忧患与痛苦,不足以言庆祝,來日方长,艰难未已,我同胞应力戒矜夸,时加警惕,唯能闻胜而不骄,始能遇挫而不馁,忍劳耐苦,奋斗到底。”(1938年4月7日)日记之提及台儿庄只出现于当年4月之“本月工作检讨”,内称:“台儿庄胜利不仅关系战局之成败,实使民心士气为之一振。”至此不出20日(5月19日),徐州弃守,蒋介石虽未明言,但已在日记里对李宗仁切责。

台儿庄战役一般公认为初期战争中之最大胜利,有些人甚至认为八年抗战中唯一一次可称为无条件的胜利。日本资料自承死二千三百余人,西方资料称日军死伤一万六千人,丧失战车四十辆,装甲车七十辆,华军死伤数大致相埒。涂克门称“自日本建立陆军以來第一次显要的战败”。中国政府宣传机构称:“歼敌三万余众。”

空军飞倭示威之宣传,须早实施,使倭人民知所警惕。盖倭人夜郎自大,自以为三岛神州,断不被人侵入,此等迷梦,吾必促之觉醒也。

蒋介石这页日记道破了“空军飞倭示威之宣传”的重大意义。

而这段史实,且看当时的报道:“5月19日黄昏,我轰炸队队长徐焕升奉命前往敌国三岛,散发告诫传单。徐队长因使命重大,兴奋异常,乃令副队长佟彦博、队员苏光华、刘荣先、雷天春、吴积冲、陈光斗等紧急集合,自某地昂然起飞,冉冉离开祖国,长空中发动万匹马力,远飞重洋之上,午夜既过,星光初朗,月色自云隙闪出,我神勇壮士愈见奋发,飞抵某岛附近,我机突然低飞海面,作周旋侦察。是时敌舰慌乱异常,速发探照灯照射。我机轻移翼身,闪逝云端,直飞至长崎上空。徐队长当先环飞一周,侦明情势,即指挥各机鱼贯低飞,乘街灯明亮之际,以最迅速之手法,向通街小巷猛发传单,各机完成任务后,排成一字队形,直冲云霄,向九州两岸飞行。一回顾时,但见全市灯火突息,探照灯闪放如电。我机又沿九州西岸各城市低飞,散发传单,纸片纷纷,如降瑞雪。移时,晨光熹微,我战士完成使命向祖国海岸飞回。少顷,煦暖阳光,陡涌海面,我远征战士,已飞抵国土。11时整,于欢呼声中,雄鹰相继降落。下机时,场中军乐齐作,掌声震天,情况热烈,前所未有。

这是1938年5月19日下午3时23分,由两架马丁式b10轰炸机自汉口起飞向日本进行的一次远征。长机由中国空军第十四队队长徐焕升驾驶并领队,于凌晨2时45分飞临日本九州上空,并继续飞向长崎、福冈、久留米、佐贺等城市。飞机上搭载的不是炸弹,而是20万张传单。传单上写的是:“中日两国有同文同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应该互助合作,以维持亚洲和全世界的自由和平;日本军阀发动的侵略战争,最后会使中日两国两败俱伤,希望日本国民唤醒军阀放弃进一步侵华迷梦,迅速撤回日本本土。”

徐焕升曾向日本作家古屋奎二谈到这次远征的回忆:

“奉到蒋委员长的命令,是在4月中旬。”

“当时,日本的防空哨警戒能力相当幼稚,我们侵入日本上空时,并未被发现;直到完成任务离开日本,俯视眼底的都市才刚刚在实施灯火管制。”

“乃至天色通明飞到我国东海岸上空之际,接到地面联络,得知在上海、杭州一带有多架日本飞机升空拦截我们,但我们则掩蔽在云雾中安全返航。”

远征日本返航归來的机组人员受到军政部长何应钦的欢迎。

像这样的对日本本土实施的“纸弹轰炸 ”,后來被称为“人道飞行”。

敌国至此方知吾不可以威胁与利诱,而其果能断其灭亡中国之念,是即吾之第一步胜利也;但恐其仍不能断念耳!

1月16日日本近卫内阁声明“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以后,中日两国政府依然暗通信息,寻求和谈的途径。

国民政府外交部亚洲司日本科科长董道宁频繁与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驻南京事务所主任西文显接触,并亲自前往日本活动谋求日本参谋总部向日皇陈诉,以中止执行声明中宣布的方针。

董道宁在日本活动后返回中国,并捎回日本参谋本部第8课课长影佐祯昭写的一封书信给行政院副院长张群和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其内容略为“近日声明将致东亚命运陷于穷途末路。董道宁來日,传达贵国政府之诚意,大为感动。希望继起有人,以解日本朝野之惑”。

蒋介石对影佐祯昭的书信很感兴趣,托人口头向日本政府转达以下意见:

“对于影佐大佐和平外交的诚意,特别致意。我们想像得到:日本对中国的作战意图,第一是为了对苏联关系之安全保障;第二是为了保护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及依存关系。但关于第一项,东北四省和内蒙古可留待他日协议;唯河北、察哈尔绝对须还中国,日本必须尊重长城以南中国领土主权的确立与行政的完整。若对上项意旨能有了解,则日军便应先行停战,然后以上述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细则的交涉。”

后來,由于日军在台儿庄惨败,继而倾全力进攻徐州,董道宁和西文显的秘密活动宣告结束。接下來便是日本抬出了大汉奸汪精卫。

5月初,日本首相近卫文?发表强硬演说:“在达成彻底膺惩蒋政权并使之崩溃的目的之前,决不休战;帝国所决定的方针,即使费时数年也不会变更。”

日本政府想凭借武力强迫国民政府与之进行屈服式的和谈。中国政府是难以接受的。

蒋介石希望以“吾不可以威胁与利诱”,來“断其灭亡中国之念”。但他也深知不太可能。

此次我军撤退愈速,敌进将更迟缓。在长期战争中,不可以一时之进退定其胜败。战略之撤退,如能达到预期之结果,即胜利也。

蒋介石想要扩大台儿庄的战果,不顾实际情况(日军本欲在徐州实行决战,夺取战略要地,以图西进郑州进逼武汉,因此气焰嚣张,锋芒毕露),又向徐州地区增调20万兵力,使这一地区兵力达60万之多。蒋的方针是,在津浦线正面集中优势兵力,将日寇“首先堵住,再予迎头痛击”。但是,蒋介石在平原地段,交通要冲,云集大军的做法是有悖兵家训律的,形势对我不利。

日本在台儿庄受挫后,重新部署了兵力。

1938年4月7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作战命令:“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应以一部有力部队击败徐州附近之敌,占据兰封以东的陇海线以北地区”;“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应以一部协助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击败上项徐州附近之敌,并占据徐州(包括在内)以南的津浦线及庐州附近。”大本营命令:“大陆命第84号”1938年4月17日,《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第1分册,第45页。

北线日军以第16、114师团增援第2军第5、10师团,沿津浦线及两侧南下作战,企图吸引中国守军大部兵力,加以围歼;而以第1军第14师团从濮县地区渡过黄河,切断兰封(兰考)、归德(商丘)间的陇海路,以止中**队东援徐州,切断守军退路。

南线日军除以第13师团在蚌埠、怀远间集结外,又以第9、6师团分别向凤阳、庐州前进,第101师团一部向苏北阜宁地区进攻。

4月18日,北路日军第10师团在枣、峄地区展开攻势,由于受到中国守军的“抵抗和反击,陷于苦战状态”。

5月12日,日军第114师团向台儿庄以西地区推进,并在峄县地区抽调第10师团渡过微山湖,配合由济宁南下的第16师团迂回到徐州西北侧,使徐州守军陷于三面包围之中。

5月14日,南路日军第6师团在占领和县、巢县之后,攻战庐州。

5月18日,华中派遣军主力第9、13师团,沿津浦路西侧,攻占徐州西南地区。

5月19日,日军第3师团攻占安徽的宿县。

在南北日军夹击下,第五战区数十万大军有被歼灭之危险。因此,有计划的撤退是非常必要的,以保存有生力量,进行“长期战争”。

但是,战区既未组织像样的战役,又沒有进行有计划撤退,而是李宗仁长官部率1000多人首先落荒而逃,继而,引起主力部队全线溃退。

5月19日,徐州失陷。

5月20日,连云港被日军占据。

5月24日,日军第16师团控制徐州后,乘势西进占领砀山。

5月29日,日军第16师团配合由山东鱼台南下的混成第3旅团攻占归德。

此时的中**队已溃不成军,处于日军的追击之下。

蒋介石日记所言“战略之撤退”是实行了,但撤退得太匆忙,真也够“神速”的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惨局,一方面是因为日寇放弃了津浦路的正面进攻,以其强大的、机动性强的机械化部队,从西侧迂回包围,并投以大批飞机、坦克作战所致;另一方面是蒋介石犯了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因在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云集大军,与敌人进行阵地作战而造成的。此战失利,战区指挥官指挥不当和不负责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敌国舆论似渐转向和平之路,然敌阀阴谋在“讲和”时更增险恶,不可不慎之又慎。

从日本首相近卫文?5月初演说的态度來看,似乎关闭了“和平工作”的大门,其实新的“谈和”仍在秘密进行。

6月3日,陆军元老宇垣一成出任改组后的近卫内阁外相。此时正是徐州会战之后,侵华日军由于黄河大堤花园口段被炸形成黄泛区而陷入泥淖,一时行动缓慢起來。

宇垣一成就职后向近卫首相提出4项条件:

(一)加强内阁统一。

(二)对华外交一元化。

(三)迅速决定和平方针。

(四)不拘泥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

宇垣一成的提议获得近卫的完全同意。

于是,宇垣通过他与国民政府内一些要员的私人关系开展了“宇垣工作”。

蒋介石对日本的新阴谋,“不可不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