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琳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之一。这一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的共同选择,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

20世纪的前50年,我国政党制度经历了一番曲折的发展和探索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多党制阶段。民国初年出现了多元的政党体制,相继成立了300多个政党。二是“一党专制”阶段。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训政时期约法》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将其“一党专政”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在国民党独裁统治的22年中,中国大地到处是白色恐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这一制度也毫无疑问地失败了。三是多党合作阶段。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时,并不具有在全国的领导地位,更不具有执政地位。由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实行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和民主联合阵线的正确道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打倒了国民党的反动政权,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中国社会各党派、各阶层、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信赖和拥护。

民主党派从诞生起,就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具有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抗日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与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血的事实使民主党派认识到,国民党的独裁政策是不会改变的。要实现民主建国的目标,只有同共产党合作。1948年,当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新政协,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举措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及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革命、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各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参政党职能,发挥人才集中、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参政议政,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民主党派逐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积极参加者和坚定支持者。新时期新阶段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民主党派在内的亿万人民,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实行这种政党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党派主观意志的产物”。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这项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着眼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继续推进多党合作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符合中国国情

判断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究竟好不好,要从它的基本国情出发来认识,要从它的实践效果来分析,要从国家的发展来考虑

。我国的政党制度经过几十年的考验和实践,证明了这个政党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归纳为一个基础、两个符合、三个广泛。

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共同的奋斗目标。西方政党活动的最高目标就是争取本党在选举中获胜,能够达到控制政权的目的。而我国的政党的目标是非常崇高的,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在多党合作的原则基础上,通力合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与各党派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共同的政治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些重要政治准则,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

两个符合: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抽象的政治,政治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具体的,都是同一定的经济基础、阶级利益和社会历史条件相关联的。中国政党制度始终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进步。一是符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政党制度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必然要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多党合作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在这种经济基础上,多党合作制度能够在广泛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同时,确保对国家的统一领导,快速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正是靠着这一点,才使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大国,克服种种困难和风险,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实现了经济腾飞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符合最大限度的发扬民主。我国的政党制度的目标是各政党之间通力合作。各民主党派所联系的阶级、阶层,绝大多数已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和社会主义劳动者及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同时,各民主党派都有一批新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和各方面代表人士参加。应当看到在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民众总体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在人民内部也有差异。这种一致性基础上的多样性,通过各党派的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广泛吸纳和反映来自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意见与建议,有助于保障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推动了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调整和优化,为维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个广泛: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政党制度。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在合作方面得到了一条经验:无论人与人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都必须是互利的,而不能使任何一方受到损害。” 中国政党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体现了这种精神。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合作,其政党的人员组成、界别的多元性和联系的广泛形成了“三个广泛”的特点。一是社会阶层广泛。中国的人口众多和社会的多元化,要求政党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必须能够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符合全民族的利益。我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的组成几乎包括了社会大部分阶层。共产党是工农联盟,而民主党派大体分布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中,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中上层知识分子为主,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各方面有成就、有代表性的人士。二是领域广泛。政党活动领域的广泛性决定了政党构成的广泛性。各个党派的人士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医药卫生、财经等,几乎包括了从事脑力劳动的各个行业和职业,社会基础十分广泛。通过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我国的多党合作,不仅仅是在政治方面合作,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以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三是联系广泛.各民主党派联系了部分阶层的民众,同时各民主党派都有一批新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和各方面代表人士参加,民主党派成员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有着

广泛的联系,这种广泛性可以促使执政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最广泛地团结各种政治力量、各种同盟者,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都不可能做到的。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符合中国政治文明的历史规律

在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和合”是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构成之一,多党合作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主要通过协商来完成的,而协商与“和合”的文化理念关系密切。这样就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协商政治”。2006年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个方面在重大问题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所以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多党合作的“协商政治”是如何在新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上,以人民民主为精神、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取向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

协商与多元治理。协商可以使得社会治理成为合作治理。中国现代化发展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城乡差别、贫富差别等各种矛盾凸现;另外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社会,政府单一力量不可能全面顾及到社会发展过程和方方面面的要求。所以直接依据权力意志行事的权力,难以获得合法性支撑。所以通过合作协商达到多元合作、通过合作协商达到合作治理、通过合作协商达到顺民意,从而使得党、国家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得到共同发展。

协商与多方参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可以调动多方参与,而这种参与是通过协商来实现的。因为协商给与各个党派广阔的参与空间和机会,各个党派通过参与表达所联系一部分民众的利益与要求,参与就成为实现整合社会力量的动力。民主党派可以通过这个政党制度,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协商与民主竞争。实践证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得竞争能够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竞争是民主的必要条件,往往竞争是通过刚性的选举实现的。但是民主目标的崇高性和竞争方式的局限性,使得竞争激烈、过程复杂的竞选,表面看来十分民主的过程却得不到十分民主的结果,因为民众无法监控竞争本身。在今天的中国面对社会结构的多元化以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发展,多党合作制度可以适当解决刚性竞争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对抗和激化的问题。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民主形式,即竞争以多元协商为基础,刚性的竞争开始之前就开展了多层次、多方面、反复的柔性的协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得协商民主和竞争民主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协商与广泛统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之一是共同的奋斗目标。协商之所以成为中国政治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即统一中国、振兴中华。通过协商达到统一,所以可以最大限度的整合社会的力量。但是要使得协商真正体现民主、符合最广大民众的利益,就要遵循三个原则。首先是依法原则,协商的程序以法律为依据;第二是多数原则,协商表决实行相对或者绝对通过;第三是公平原则,协商程序应给与参与者平等的机会。这样,协商所形成的合作就可以为国家整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和发展服务,在协商过程中应当强调信息对称、逐步协调多元利益关系、调整地位的不平等,以实现多方利益的共存共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政党制度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进一步在理论上认识中国政党制度的深刻内涵、从实践中进一步不断完善和巩固中国的政党制度。

(责任编辑:刘润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