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不被使用就称不上是资源,人脉不被整合也就称不上是人脉。你在办公室密战中跑马圈地,为的并不是积蓄人脉本身,而是获得人脉所能带来的职业价值。只有拓展人脉,你才能让自己在群雄逐鹿的职场中脱颖而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晋升、加薪的员工也不是好员工,你应该鼓起勇气,勇往直前,让自己在人脉角逐中平步青云。

一、找到你办公室里的“贵人”

“打工皇帝”唐骏曾经讲述过自己在微软公司升迁的一个小故事。

唐骏刚成为微软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时,有一个很要好的美国朋友。他是从ibm公司跳槽过来的一名总监,级别比唐骏高,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被降职为普通员工。尽管如此,唐骏仍然一如既往地请他吃饭、喝酒,甚至比他在位时更加频繁。

过了一段时间,微软公司“空降”了一位副总裁。他正好是唐骏的这位朋友的前上司。随着这位副总裁的入主,被降职的这位朋友被重新提拔为高级总监。不久,微软公司准备选拔一个有能力的人去中国主持研发中心的工作。这位朋友恰好是选拔考核5人领导小组的成员之一。结果可想而知,唐骏就这样一步步地成为了微软中国区的前总裁。

现在的职场是一个人际关系至上的职场,你即使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你未必就能平步青云。在办公室里,即使你是个做事热心、工作努力的人,但是如果没有领导提拔你,没有同事关注你,你还是会被埋没的。在职场中,总得有一个或者几个“贵人”帮助你,你才能走得更顺利,走得更远。就像唐骏一样,如果没有遇到那位职场“贵人”,他的职业生涯能否达到现在的巅峰状态,就很难说了。

1.认识一下职场“贵人”

所谓“贵人”,就是你的人际关系网中的结点。没有“贵人”,你的人际关系网就没有办法形成和展开。“贵人”是你的福音和幸运星,如果你想在职场中取得成功,就离不开“贵人”的鼎力相助。

“贵人”有以下4种类型:

第一“业务型贵人”。“业务型贵人”可以简单地用“师傅”这两个字来概括。当你进入一个单位时,无论你在哪个岗位,之前总有人做过这个岗位的工作,你要虚心向他请教,千万不要摆出一副“我什么都懂”的架势。在被分配到这个岗位之前,也许你事先做过不少功课,看过很多书,上网查过很多资料,可是不管怎样,这些间接经验都没有做过这个岗位的人的直接经验来得重要。所以,你要尽量和你的前任搞好关系,除了正常的工作交接以外,你不妨请他吃顿饭,喝杯酒,好好聊一聊。如此一来,你就会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让自己在今后少走不少的弯路。当然,也有的前任非常小气,离开这个岗位时绝不肯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你分享,对这样的前任,你也不必强求。

第二,“阅历型贵人”。“阅历型贵人”是指那些职场阅历丰富,充满职场智慧的人。这种人可能没读过多少书,但是工作的时间长了,经历过职场中的风风雨雨,因此面对难题时他们知道如何轻松地予以解决。你最需要“阅历型贵人”的提携和帮助,因为有了他们的提携和帮助,你才不会在工作细节上或人情事故上栽跟头。“阅历型贵人”也许就是每天负责迎来送往的前台小姐,也许是每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办公室老大姐,也许是闷头坐在位子上计算数据的老大哥,总之,如果你能够尽快地结交一位“阅历型贵人”,你将会少栽很多跟头,少吃不少的亏。

第三,“思想型贵人”。“思想型贵人”往往读书破万卷,思想非常有深度,对问题有着卓越的见识。如果你在办公事里遇到这样的人,那么就应该恭喜你了,他就是你的“思想型贵人”,你一定要抓住他不放,尽量和他成为朋友,从他的思想和见识中获得有益的启发。

第四,“魅力型贵人”。“魅力型贵人”就是以其人格力量来吸引别人的人,他可能是你的领导,也可能是你的同事。在学校的时候,你可能有这样的感受:有些人总是能让一大群人围绕在自己的身边,他说话总是有很强的说服力,让人觉得既亲切又值得信赖。没错,办公室里也有这样的人,他就是你的“魅力型贵人”。“近朱者赤”,和“魅力型贵人”做朋友,你会慢慢地体会到他的魅力所在,在耳濡目染中,你也就会慢慢地完善自己,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而这对于你拓展自己的人脉,为今后的职场晋升奠定基础,是有重要意义的。

2.哪些人可能是你的“贵人”?

第一,能够提拔你并愿意培养你的人。领导可以提拔、培养任何一个人,但他不一定愿意这么做。如果领导乐意在工作上给你指点,甚至在人际关系方面也有意提醒你并为你疏通关节,那么他就有可能提拔和培养你。你身上肯定有优点和缺点,有你所在的团队能够接受的方面,也有与这个团队格格不入的地方,他指点你,实际上是为你指明一条快速融入这个团队的途径。在人际关系方面,有些人会对你的前途造成负面的影响,而你不一定知道,他指点你,实际上是帮助你避开职场陷阱,走上职业的坦途。不过,他最终是否提拔和培养你,还要看你的“悟性”。如果他指点了你,你悟不出他的好意,反倒觉得他是在挑你的毛病,那么,他就会认为“孺子”不可教,会很快放弃你。如果他讲一句你听一句,不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他会认为你的培养价值比较小;如果他讲一句之后,你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他就会觉得你是个人才,比较有培养价值。

第二,能够成为你职业生涯榜样的人。能力强、品行好、做事认真、待人友善的人,走到哪里都受人欢迎。他们不一定担任要职,但一定是某个方面的权威,并且受到领导的信任。跟他们打交道,本身就能为你加分,但你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利用他们、损害他们,更不要恃宠而骄,伤害他们的感情和尊严。

第三,始终对你有信心的人。职场中人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你取得了成功,即使只是出于偶然,他们也会认为你有能力;你遭遇了失败,即使只是因为偶然的失误,他们也会对你的能力表示怀疑。如果有人能透过成败的表象,认可你的能力和潜质,并且始终对你抱有信心,他就是你的“大贵人”。

第四,能向你推荐一些层次比较高的朋友的人。每个人都有几个好朋友,但是如果别人把自己一些所谓的“狐朋狗友”、“酒肉朋友”推荐给你,对你就没有什么价值。有的人品行好,善于交际,认识一些层次比较高的朋友,如果推荐给你,对你的价值就比较大了。这样能向你推荐一些层次比较高的朋友的人,就是你的职场“贵人”。不过,你要提防被假象迷惑,某些人善于给自己脸上贴金,老是向别人吹嘘自己认识什么大人物,而实际上,他只是跟这些大人物曾经有过一面之缘,人家连他的名字都未必记得;即使认识他,对他也没有什么好感。真正跟比较高层次的朋友经常来往的人,要么是自身的地位与人相当,要么是品行和名誉极佳,他们不需要借别人的名字来给自己脸上贴金。

3.怎样才能博得“贵人”的“欢心”?

第一,踏实工作,少发牢骚。在职场中,一些人工作干得不怎么样,却总是牢骚满腹,经常大声宣扬“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的论调。如果作为职场中人,你也持同样的观点,那就要赶快给自己敲响警钟,因为经常抱怨的人会让职场“贵人”离他而去。

关冬现在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总监。当初在原来的公司,关冬刚刚升为策划主管的时候,干劲很足,工作非常卖力,有很多同事感到不解“工资这么少,你又何必如此卖命呢?”在同事的观点的影响下,关冬心中的天平也有过偶尔的失衡。然而,关冬对此并没有过多的抱怨,最终还是选择了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接下来的日子,关冬主动分担了策划部的很大一部分工作,而直接的受益人自然就是他原来所在公司的策划总监。本来是因为人难招而破格将关冬提升为策划主管的策划总监,对关冬的踏实肯干大加赞许。所以,当后来关冬因为遭遇职业发展瓶颈而提出辞职时,策划总监并没有挽留他,反而利用自己的关系,给他推荐了现在这家更有发展空间的公司。

第二,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不管到哪家单位,不管处于什么职位,你都应该不断地学习。即使你毕业的学校名气很大,你个人的能力很强,既然来到了这里工作,你就必须从这里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而且,你不仅要有学习的姿态,更要有学习的心态。

刚刚当上项目经理的孙展鹏正式接手第一个项目,周围的同事对这个外表稚嫩的年轻人充满了质疑和不屑。其实,类似的项目孙展鹏在以前的公司就已经亲自操作过很多回了,应该说是轻车熟路、手到擒来。

但让人意外的是,在这个时候,孙展鹏并没有摆出自己是个老手的架子,也没有急于表现,而是不仅就项目的背景、操作的细节、相关的成功个案等向老员工虚心请教,而且结合自己过去的操作经验,对整个项目进行精心的策划和周密的安排。最终,这个项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如果你既能以学习的姿态示人,又能保持谦虚、务实与尊重他人的态度,那么,职位再高、水平再高的“贵人”都会在你面前放下架子,乐于和你分享经验。

第三,报持感恩之心不可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是你在职场中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而且,“贵人”也希望你有感恩之心,因为“贵人”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帮助你,他看似无私的付出,其实也是想获得你的回报。感恩并不意味着送礼、拍马。“贵人”之所以愿意帮助你,是因为他看好你,希望看到你的成功,从而也证明自己的眼光。真正的感恩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为自己的“贵人”着想。当“贵人”遭遇职场危机时,你要勇敢地站出来;当你准备离职时,也不要一拍屁股就走人,而要多考虑一下曾经帮助和提携过自己的“贵人”;当“贵人”无法帮助你再次向上突破的时候,你也千万不要过河拆桥,将他冷落在一边。

第四,向“贵人”展示自己的潜力。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拥有的永远是未来,重要的永远是态度”。“贵人”为什么会愿意帮助你?那是因为他觉得你有潜力、有前途、有未来。“贵人”之所以看重你、培养你,就是因为你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和业绩。如果你想得到“贵人”的栽培和帮助,就必须让他看到你的潜力,让他看到你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和业绩。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几点,“贵人”就会愿意帮助你,为你的职业发展铺路搭桥。但是,你务必要记住,“贵人”的帮助固然重要,但毕竟属于外力,外力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还要看你自身的内在潜力发挥得如何。

二、做办公室里的“明星”员工

你和某位同事当初是以同样的背景、相同的学历和相近的工作经验一起进入单位的,但为什么他能把工作做好,而你却相形见绌?为什么他会被领导委以重任,获得大幅度的提薪,而你尽管经年累月卖命工作,但薪水和职务却总是得不到提升?究竟是领导偏袒,还是你本来就比他笨?

美国管理学者罗伯特凯利认为,成功的职场人士之所以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成为办公室里的“明星”员工,关键就在于他们对待工作更精明、更灵活。

如果你想在办公室密战中纵横驰骋,成为一颗光彩夺目的办公室“明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输在职场的起跑线上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办公室“明星”,首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单位和自己所在部门的运作情况,并立即与上司和同事配合默契地开展工作。如果你抱着一种“我刚来,需要时间慢慢学习”的态度,可能从一开始你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尽管领导会在嘴上捎带一句,“愿我们能为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你的薪水是每个月都要支付的,领导当然希望你能更快地创造价值和业绩。

2.当一个好的助手

崔兰现在是一家时尚杂志的字编辑。她在这家杂志社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秘书开会的时候坐在一旁做会议记录,平时负责接听电话,接待来访的客人。虽然工作的内容都是一些毫无新意的琐事,枯燥乏味,但她始终认真对待,从不掉以轻心。

没多久,崔兰被安排做摄影助理,也就是给杂志社的摄影师打下手。不管摄影师需要什么,还没等他们开口,崔兰就会马上把东西准备好。当然,摄影师即使没有崔兰也能拍出好照片,但有了崔兰的协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现在拍一张照片所花费的时间就要少得多。摄影师对崔兰赞不绝口,也让她得到了更快的晋升。

有志于成为办公室“明星”的你,刚开始做的通常也不是什么主要工作,而往往是给同事和领导充当助手,跑腿打杂。但如果你能当好一个助手,为同事和领导的工作贡献一份力量,那么同事和领导也会反过来帮助你。如果你目前真的还只是一名助手,那么你绝对不能对工作敷衍塞责,也不要在同事和领导面前态度傲慢,而要做好一个助手该做的事情。

3.让自己在“灰色地带”中闪闪发光

某it公司的一个工程师,个性沉稳,机敏过人。但他既不会跳舞,也从来不谈恋爱,他喜欢24小时都呆在公司的机房里。他是学无线通信的,可是不管是有线还是无线,只要是与通信有关的材料,他抓到什么就看什么。

有一段时间,他协助美国总公司派来的工程师搞设备安装和调试。由于每套设备都有一沓厚厚的英说明书,上面的专业术语又特别多,让人一看就心里发怵。由于他对美国来的工程师非常殷勤,照顾得十分周到,因此对方也总愿意耐心地解答他的“十万个为什么”。半年后,他流畅的英语让同事们都诧异不已,而他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了解更让同事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他再回到机房时,俨然成了那里的灵魂。新来的同事一遇到技术难题,他马上言传身教,而老同事也分享着他的开发技能。很快,他就被晋升为技术主管,独当一面了。

在办公室里,经常有许多事前无法预测,也无法准确界定职责范围的工作。如果你能率先跨出自己原有的工作领域,主动面对这片无人占领的“灰色地带”,承担分外的工作,你就能让自己在众多同事中脱颖而出。当然,承担分外的工作之前,你必须确定自己分内的工作已经圆满地完成。

4.与同事互相取长补短

当今职场,面对专业性越来越强的工作,很少有人能独立地完成工作。所以,在工作中,同事之间必须相互协助。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办公室“明星”,就必须与同事交换彼此的专业特长,互相取长补短。

5.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要成为一名办公室“明星”,你必须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因此,在日常工作当中,你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不仅要富有热情和创造力,而且要关心同事。

总之,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办公室“明星”,就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完善和提升自己。如果你能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完善和提升自己,你就有可能成为一名办公室“明星”。而成为了一名办公室“明星”,就意味着你开始在职场中平步青云了。

三、常给办公室里的“冷庙”烧香

在办公室里,有的人风光无限,炙手可热,是同事和领导关注的焦点;也有的人备受冷落,无人问津,门前冷落车马稀。但你千万别忽视了这些被打入“冷宫”的人,在他们身上,可能潜藏着你并不知道的巨大能量。

要知道,一个人在职场中的处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机遇、能力等等。在你的同事当中,可能就有怀才不遇的人,在办公室的角落里形影相吊,这样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冷庙”。如果你想在人脉角逐中胜出,在职场中平步青云,就不能忽略了“冷庙”的存在,因为“冷庙”里可能就坐着一位“真神”。因此,你应该像对待“热庙”一样,时常去给“冷庙”烧烧香。

如果你“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那是没有意义的,即使是慈悲为怀、胸怀宽广的佛祖,也不会帮助你。因为你平时心中没有佛祖,有事的时候才去恳求,佛祖又怎么会显灵相助呢?在职场中也是如此。如果你表现得过于急功近利,平时对同事的态度不冷不热,甚至于对那些身处“冷庙”的同事冷嘲热讽,等到自己有事相求的时候却像换了一副脸孔一样,又是送礼,又是送钱,显得格外殷勤,你往往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你平时多到“冷庙”里烧香,等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自然就会有“神仙”相助。

许伟毕业后到一家公司工作。从走进公司的第一天起,许伟就发现公司的门卫老王是个不一般的人,大家都尊称他为“王老”。过了一段时间,许伟才知道:王老以前是公司的办公室主任,现在已经退休了,由于在家呆不住,对公司又有感情,就主动要求来给公司看大门。

同事们私下纷纷议论说:“‘王老’也太不识时务了,自己明明都已经退休了,再回到工作的地方来看大门,是想让大家奉承他,说他发挥余热吗?再说,他的位子现在已经有人接替了,怎么跟他打交道啊?这不是难为我们这些做下属的吗?”所以,同事们一边笑嘻嘻地尊称他为“王老”,一边却在心里鄙视他,平时也很少找他聊天。于是,“王老”门前冷落鞍马稀,多少有点寂寞和失落感,只好借看书来打发时间。

一天,许伟跟平时一样走进公司,跟“王老”打招呼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这位老主任的手里捧着一本《周易》,而他自己就是一个《周易》迷,所以忍不住过去跟“王老”攀谈了几句。这一攀谈不要紧,大小两个《周易》迷很快就熟悉起来。

随着彼此交往的增多,许伟发现,“王老”来看大门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并不像同事们所说的那样,是为了得到大家的奉承,故意作出一副发挥余热的姿态。于是,他对“王老”的好感也与日俱增,两个人形同忘年交。

日子一天一天地流逝,许伟在公司的发展出奇得顺利,由普通职员到主管,再一步步升为经理助理、经理、总监。起初,许伟还认为这都是自己平时和“王老”一起研究《周易》,得到了其中的真谛,在为人处世时遵照《周易》法则的结果。直到有一天,他得知了一则让自己目瞪口呆的消息:“王老”原来就是现任总经理的父亲,才知道原来自己的背后有“王老”在撑腰。

你要记住,感情投资最忌讳急功近利,因为这样会让同事感觉彼此的交往就像是在做买卖,他们对此很难接受,即使他们勉强接受了也不会对你留下什么好印象。在职场中,如果你想拥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拥有好人缘,在人脉角逐中平步青云,你平时就要多进行感情投资,而不是临时抱佛脚,现用现交,因为那样得来的人缘肯定是不稳固的,关键时候对方也不会全力相助。特别是对于那些“冷庙”里的“菩萨”,你更要注意结交,因为尽管他们现在穷困潦倒、金身破败,但他们一旦得势,同样能风生水起,成为你职场中的“贵人”。其实,让你平时多拜拜“冷庙”里的“菩萨”,并不一定要你去送礼、请客,一些生活细节上的关心,闲暇时一起聊聊天、散散步、打打牌,都是烧香拜佛的方法,有时候它们的作用反而更加明显。

老庄以前曾担任某公司的总经理,在任时每到节假日,家里来拜访的下属就会络绎不绝,而且都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可是等到他退休之后,却鲜有原来的下属登门,可以说是门可罗雀、冷冷清清,节日里所收到的礼物也只有一两件。这种巨大的反差让老庄非常失落。

一天,一位以前的下属带着礼物来看望老庄。其实在任职期间,老庄并不是很重视这位下属,也没怎么提拔和重用他。因为这个下属人比较实在,不像其他人那样善于恭维领导,所以也就没怎么引起老庄的注意。可是当其他下属都把老庄忘到脑后,争着去迎合新领导的时候,前来拜访老庄的竟是这个人,老庄禁不住感动得热泪盈眶。同时,老庄心里也产生了“有朝一日,一旦我东山再起,一定得好好重用他”的想法。此后,老庄和这位下属时常来往,感情也逐步加深,老庄觉得这是“患难见真情”。

真是风水轮流转,几年后,老庄被原来的公司重新启用,返聘为一个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当然,老庄立即就提拔重用了这位在他失意的时候仍然前来探望的下属。

因为烧香人的实在太多,香火鼎盛的寺庙里的“菩萨”的注意力会在无形中被分散,你跟着别人去烧香,只不过是匆匆过往的“香客”之一,并不能显出你的诚意,“菩萨”也不会对你产生特别的好感。所以,一旦你有事相求,“菩萨”对你也只会以平常人待之,没有理由给你特别的关照。

但“冷庙”里的“菩萨”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平时他那里门庭冷落,很少有人问津,而你却很虔诚地去烧香,“冷庙”里的“菩萨”当然会对你特别地在意。同样是烧上一炷香,“冷庙”里的“菩萨”却会视为天大的人情,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日后如果你有事去相求,“菩萨”自然会特别关照你。如果有一天风云变幻,“冷庙”骤然成了“热庙”,“菩萨”对你仍然会特别看待,而不会把你当成庸俗的趋炎附势之辈。

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一帆风顺,走霉运、被打压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而他落难的时候,也正是对身边的各种人进行考验的时候。离他而去的人可能从此成为路人,同情他、帮助他渡过难关的人,他可能会毕生铭记。所谓“莫逆之交”、“患难朋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而这时候所形成的感情是最珍贵、最牢固的。

有一位领导因为犯了点小错而暂时失势,他昔日的一些朋友和下属马上都离他而去。这位领导的心情自然非常苦闷,感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可怕,甚至一度丧失了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动了自杀的念头。

这时,他过去的一个部下,冒着受连累的风险,主动去看望他,给他送去礼物,并安慰他说:“轻生的念头千万不能有,一旦人不在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连最后翻身的机会都失去了。”这位下属同他一起分析局势,让他看到了希望所在。

下属的鼓励让这位领导认识到,自己的前途并非想象中那么黯淡,于是他终于坚持了下来,挺过了难关。后来这位领导果然东山再起,而出于对在最困难时期帮助过自己的这位下属的感激,他把自己主管的最重要的一个部门交给了这位下属负责,并在自己退休后,帮助这位下属坐到了自己先前的位子上。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随着平时交往的增多而加深,如果你一直将“冷庙”不放在眼里,把里面的“菩萨”晾在一边,你与“菩萨”之间的感情自然就会日渐疏远。而如果你在“菩萨”没人关注的时候表示一下自己的关心,等有朝一日“菩萨”发达了,你自然也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如果你想在关键的时刻得到“菩萨”的帮助,平时就应该不带有功利目的地勤烧香。真正的“菩萨”,“一饭之德”必偿,在他落难时,你一句抚慰的话就可以让他铭记终生,日后如果你有需要,他必定会竭尽全力地回报。即使你一无所求,他东山再起的时候,也绝不会忘了你这个患难知己。交到这样的朋友,就像是买股票一样,买到了最有升值空间的原始股。

四、认清楚办公室里的各种小人

职场既是个熙熙攘攘的名利场,又是个各色人等竞争角逐的战场,在这里,经常上演着职场人士之间斗智斗勇的精彩故事。而在刀光剑影的办公室密战中,基本上每个职场人士都有一部和小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血泪史。可以说,职场人士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得归咎于“无耻小人在作祟”,比如明明自己实力最强、胜算最大,但最后获得升职加薪的却是小人;明明自己在工作中付出最多,却让小人抢了功劳;明明是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却横生枝节,让小人插上一腿。因此,提起小人,职场人士往往禁不住拍案而起,怒目而视。

1.身在职场必须认清的的10种小人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如果你想在办公室密战和人脉角逐战中获胜,你就必须认清自己身边的小人。一般而言,职场中有以下10种小人:

第一,变态小人。这种小人的特点是,不管你有什么消息,到他嘴里就成了坏消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向你泼冷水,你不但得不到他们的激励或认可,他们还会想方设法地让你泄气。这种小人很容易得红眼病,嫉妒你的成就。基于这种变态的心理,他们往往会不择手段地抹杀你的成就,拖住你的后腿,让你无法升职加薪。在职场中,他们就是一群专门搞破坏,摧残你的身心,毁坏你的前程,毁灭单位的士气和办公室生态的小人。

第二,双面小人。这种小人惯于搬弄是非,经常是当着你的面讲一套,背后又跟别人说的是另一套。他们就好像双面人一样,和你的关系也是模糊不清,当着你的面对你很友好,但是在别人的面前就会给你抹黑或者出卖你,至于议论你的是非,那是他们经常干的事情。

双面小人有一个惯用的伎俩,就是在聊天的时候他们会向你套话,之后就到别人面前说是你讲的。为了达到目的,他们甚至可以在你的面前装出一副很委屈的样子,从而博得你的同情,引诱你进入他们的圈套。即便是你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他们也可以诬陷说是你讲的。遇到这种小人是非常麻烦的,因为你根本不清楚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或者他们什么时候才会真心对待你。

第三,阴损小人。不论是在什么样的职场环境中,你总是期盼一个与同事和领导双赢、多赢的结果,并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但现实并不一定会让你如意,更多的时候,你得不到双赢、多赢的结果,结局往往是单赢,赢家和输家是同时存在的。最糟糕的情况是,有的人不追求双赢、多赢,他们只需要单赢。他们无法接受自己一个人输的结果,所以要你跟他们一起输。每当这种小人觉得自己吃亏的时候,他们会用尽各种阴损的方法和手段把你也拖下水,他们想的是:要输,大家就一起输!要死,就大家一起死!这种阴暗的心理非常可怕,其破坏力也非常大。

第四,造谣小人。造谣小人的特点是喜欢听信谣言,并热衷于制造和传播谣言。这种小人对事情的真相根本不关心,只要他们觉得消息有传播的价值,便会毫不犹豫地成为大喇叭,广而告之,没事说成有事,小事传成大事。比如,如果你身边有同事离职,他们就会大肆传播谣言,声称离职者是因为被竞争对手收买,人品有问题,缺乏职业道德等等。他们很喜欢用传播谣言的方法向你和其他同事下手,打击那些与他们与冲突和矛盾的人。在职场中,一旦有了这种小人,天下就会不乱。

第五,吹牛小人。吹牛小人的脸皮非常厚,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无限夸大,吹牛的时候好像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做事的时候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与先前判若两人。他们可以把说话和做事完全割裂开来,是另一种双面人,让人怀疑他们有双重性格,甚至是精神分裂病。这种小人往往只会用华丽的语言来包装自己,但却徒有其表,缺乏真才实学。他们会用吹牛来迷惑你和其他同事,抬高自己的地位,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随意许下自己根本无法兑现的承诺,结果只能自食其言,留下可耻的笑柄。

第六,诿过小人。诿过小人就是那些没有责任感、不愿承担责任的人。这种类型的小人该自己做的事往往不去做,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也往往不去承担。而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本能反应就是推卸自己的责任,否认问题是因为自己的过失造成的,把责任推给别人。

第七,贪婪小人。这类小人比较贪婪,最爱占小便宜。他们往往会因为贪婪而出卖自己的伙伴和团队,当然也包括你。由于这种小人目光短浅,专注于眼前的利益而非长远的利益,所以显得鼠目寸光,也让人无法信任和认可。但是,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赢得你的信任,然后他们就会利用你的信任来出卖你。

第八,悲观小人。这类小人的思想非常消极,他们经常怀有一种非常悲观的态度来面对工作。他们的悲观心态会感染你和其他同事,导致你们也开始担心工作能不能顺利完成,最后的结果是,你们也会对目标失去自己应有的信心。实际上,这类小人在起跑线上就已经失败了,由于悲观失望,担心自己无法完成工作任务,他们往往会丧失采取行动的勇气。

第九,善变小人。在职场中,由于周边环境的变化,你往往需要改变自己当初的行为和态度,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善变小人改变的不是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而是改变办公室里既定的游戏规则。这种小人无法接受你和其他同事的业绩越做越大,钱越赚越多,于是,他们就会设法改变游戏规则,阻挠你们提高自己的业绩和收入,抹杀你们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

第十,可怜小人。这种小人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以博取你和其他同事的同情。他们之所以在你的面前扮可怜相,目的是希望你对他们抱以同情心,然后接受他们的请求,尤其是无理的请求。很多时候,你就是因为同情心的作用,不经意间进入了这类小人的圈套里。所以,面对此类小人,要切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2.千万别把同事都当成了小人

在职场中经历的事情多了,你很容易认为自己正置身于一个“小人当道”的世界。然而放眼看去,你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不少抱怨自己被小人所害,受尽小人之苦的职场人士,竟然也是别人嘴里的“奸佞小人”。这就难怪“小人”一词在职场中如此泛滥了,不管你愿意与否,自有人把你划归到小人之列。这多少有点黑色幽默。其实,正如生活中很少有真正的坏人一样,职场中真正的小人其实数量并不多。

职场中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在力争搏出位,但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当一些职场人士无法得到预期的肯定和认可,在竞争中落败,本身又缺乏自省意识时,就很容易在客观环境和他人的身上找原因。而对于他们而言,最简单的疗伤止痛良方就是寻找一个假想敌,并在有意无意间将其“妖魔化”为小人。他们认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因为竞争对手是小人,惯用各种阴谋诡计,所以自己才会输。由此,他们就能找回心理平衡,情绪也有了宣泄的端口。那么,哪些人最容易成为他们的假想敌呢?他们的假想敌通常是那些最让自己感到头疼的竞争对手,或者是办公室里那些野心勃勃、富有侵略性的人。

实际上,在职场中总有一些人让别人感觉不太舒服,他们在工作中或者不露声色、城府极深,或者气焰嚣张、咄咄逼人,但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展露狼性,不遗余力地为自己争取利益,从而威胁到别人。那副“利”字摆中间的做派,会给身边的人带来诸多的压力和困扰,也自然就成为了别人心中的假想敌和小人。

但是,这些假想敌却未必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人。所谓“小人”,应该是指那些手段卑劣、品格极差的坏人。反观这些假想敌,他们可能更多的是因为个人立场、思想观念和行事作风与众不同,而与其他人发生了冲突。他们的言行的确不那么让其他人放心,但并没有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他们的品格虽然谈不上有多么的高尚,但也并没有多么的卑劣。如果将其定义为小人,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

当然,你更不要把小人的范围扩大化,把凡是跟自己有矛盾,让自己看不顺眼的人,都一律打成小人。这样不仅会影响你为人处世的心态,也会恶化你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把有实力的竞争对手当做小人,除了认知上的偏差之外,还有可能让你丧失在竞争中进步的机会。因为一旦你认定竞争对手是小人,你就往往会认为自己本身没有什么可检讨的地方,自己之所以会失败或者遭遇挫折,都是小人作祟的结果,更不会虚心向对方学习,让自己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事实上,竞争对手之所以能给你带来压力或者在竞争中占据上风,他的身上必然有值得你学习的长处。如果你只是背对竞争对手,一句“小人”就将他的能力和工作成果全部抹杀,那么你不仅看不到他的优点,而且也无法弥补自己的不足。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是章。在职场中,你没有必要非得把同事都当成知己,但也完全没必要把同事都当成小人。良好的职场生态环境有益于你的生存与发展,只有以团队协作和相互理解为基础,豁达地宽容“异己”,公正地看待竞争对手,理性地对待个人得失,你才能赢得更大的舞台,拓展自己的人脉,在职场中平步青云。

五、轻松跨越“职场代沟”

无论你是初涉职场者还是跳槽到新工作单位的“老资格”,往往都会发现,自己的身边并非都是同龄人。与处于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化背景、不同职业履历的人一起共事,你就无法回避“职场代沟”的存在。跨越“职场代沟”,是你在办公室人脉争夺战中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

1.面对“职场代沟”,逃避不是办法

有了几年工作经历、期望更大的发展空间的池腾,跳槽到一家新公司。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处境不妙:上有一群人到中年的老同事,下有一帮刚出校门的毛头小伙子。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到这个团队当中,却发现由于“职场代沟”的存在,自己很难与他们进行沟通。经过多次努力,没有什么结果之后,池腾干脆就谁也不搭理,这让他显得更加孤立。终于有一天,由于难以忍受与同事们之间的隔阂,池腾向部门经理递上了辞职报告。

部门经理没有马上批准,而是好心劝说池腾试着与同事们进行沟通,一个月后再决定是否递交辞职报告。部门经理语重心长地说:“你感受到‘职场代沟’困扰的同时,同事们也在遭受同样的困扰。‘职场代沟’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团队的问题,回避不是办法。”

池腾细想想部门经理说过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即使自己辞职到新的公司,也难保不会遇上“职场代沟”问题,迟早还是要面对和解决。调整了心态之后,他开始站在同事们的角度,经常与他们聊天沟通;同事有困难的时候,他也会很热心地帮忙。很快,池腾发现虽然大家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态度有所不同,但自己与同事们之间还是有很多聊得来的话题。一个月后,池腾把那份辞职报告给撕了。

“职场代沟”是阻碍你与同事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因素之一,你需要冷静地面对,并予以解决,逃避不是办法。要跨越职场代沟,首先,你要选择同事能够接受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其次,你要本着与人为善的态度;第三,你不要太过心急。“职场代沟”是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年龄差异所导致的,所以,你打算一蹴而就地解决这一问题是不太现实的。

2.对“职场代沟”不要过分在意

自打第一天上班起,兰君就特别注意消除与自己同事之间的“职场代沟”。对比自己年长的同事,兰君都把他们当做师长一样看待,从来都是言听计从。聊天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心里话都告诉他们,反过来,碰到同事向他诉说心事,他也耐心地倾听。于是,没过多久,兰君就赢得了“懂事”、“听话”的好评价。

可这种消除“职场代沟”的努力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兰君发现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只要一碰到比自己年长的同事,自己就会感觉到有压力,年长的同事似乎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更谈不上尊重了。而且,兰君在公司里的言谈举止也变得缩手缩脚,他生怕自己的言行稍有闪失,就会让“职场代沟””变成“职场鸿沟”,影响自己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局面直接影响到他工作能力的发挥。

有一次,一位被兰君视为“大哥”的同事想跳槽的事在公司里传开,由于他刚向兰君透漏过这个消息,于是认定是兰君传出去的,无论兰君怎么解释,他都不信,对兰君产生了很深的误会。从此,这位“大哥”与兰君形同陌路,关系非常紧张,兰君的心理压力更大了。

不久,公司里就传出兰君工作偷懒、迟到早退的谣言,兰君不知道该怎么去澄清,内心非常痛苦。无奈之下,兰君选择了跳槽,换了一家新公司。

到新公司后,兰君汲取了先前的教训。他认为,自己在原来的公司之所以会遭遇挫折,就是因为自己过分在意“职场代沟”,“职场代沟”成为了自己沉重的负担,自己在工作和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过于谨小慎微,无形之中掉进了“沟底”。于是,兰君开始注意与同事保持适当的交往距离,在新公司里他只与同事谈工作,不谈生活。兰君觉察到,只有心中“无沟”,才能不经意地淡化“职场代沟”。他改变了自己的策略,工作归工作,如果与同事之间因为“职场代沟”产生了分歧,他也坚持就事论事,不再为了弥合“职场代沟”而放弃自己的主张。由于兰君跨越了“职场代沟”,再加上工作能力很强,几个月后,他这个新人不但为同事所接纳,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很多时候,刻意去消除“职场代沟”,反而会起到强化“职场代沟”的副作用。如果你想跨越“职场代沟”,就必须做到心中无“沟”,既尊重年长的同事、爱护年轻的同事,又尽量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不去为了消除“职场代沟”而委曲求全,刻意逢迎,放弃自己应有的立场。这样一来,通过自然地磨合,“职场代沟”就会消弥于无形之中。而如果你想做到心中无“沟”,就要勇于与有“职场代沟”的同事平等地交流、探讨,用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来赢得他们的尊重和认可。

3.消除与“卖老族”的“职场代沟”

讲究职场资历,是不少单位里或多或少都存在的一种“潜规则”。于是,职场中少不了会有一些喜欢倚老卖老的所谓“卖老族”。

大学刚毕业的岑秀在一家销售公司做员,可办公室里的同事都比她年长许多,还有两位同事是出了名的“卖老族”。那两位“卖老族”对岑秀的工作、生活总是以“过来人”的姿态处处干涉,事事指导,让岑秀不仅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且其个人私生活也受到了干扰。岑秀心里不情愿,但又不好拒绝。

岑秀静下心来,认真地分析了一下“卖老族”的心态。她认为,对比自己更年轻的新人的到来,“卖老族”因为感觉到一种威胁,会本能地产生敌意,指手画脚地“卖老”,显示自己在新人面前高人一等的地位,压制新人的气焰。其实,这些做法也可视为他们面对新人所带来的“冲击”,进行的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

有了这种看法,岑秀选择了尊重、理解“卖老族”。对“卖老族”的指手画脚,岑秀每次都很有礼貌地作出一副洗耳恭听状,可该怎么做,她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取得了成绩,她也不忘表示一下自己对“卖老族”的“指点”的感谢。最终,岑秀不仅赢得了两位“卖老族”的好感,而且还与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如果你与“卖老族”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工作,主动消除与他们之间的“职场代沟”就至关重要,因为他们在工作上既能给你很大的帮助,也能给你设置很大的障碍,是敌是友就取决于那你的态度了。

理解和尊重这些资历深厚的“老前辈”,是填平与“卖老族”之间“职场代沟”的上策。如果你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卖老族”,就会发现其倚老卖老的行为,不仅会对你的工作有指导作用,而且不乏有价值的建议和启发。通过他们的指导,你往往可以尽快熟悉工作,融入到团队中去。

当然,对“卖老族”你也不可一味地迁就或者曲意讨好,要不然会让他们觉得你始终是个缺乏主见、不能独当一面的“新手”。不过,对“卖老族”说“不”的时候,你一定要照顾他们的面子,讲究方式方法。你千万不能在公开场合直接反对,而应尽量避免发生正面的冲突,最好采用私下谈心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处理好与“卖老族”的关系,不仅是你跨越“职场代沟”的重要一环,而且是你在办公室的人脉角逐中让自己平步青云的重要一步。

六、要努力工作,更要有悟性和智慧

在职场中,苦劳并不等于是功劳,努力工作也不是晋升的充分条件。在职场中,如果你想晋升,既需要努力工作,更需要悟性和智慧。

1.带着头脑去工作

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同时进入一家单位,但结果却可能完全不同。

袁华和韩飙毕业之后一起应聘到一家大型超市。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都是最基层的员工,一起在超市里面摆放货物。但是,没过多长时间,袁华就被屡屡提升,先是超市领班,接着是经理助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当上了部门经理。而韩飙仍然是原地踏步,还是一个最基层的摆货员。眼看着自己的伙伴平步青云,韩飙内心里很是不平。“为什么您对我和袁华这么不公平?”由于他再也无法忍受自己被忽视和埋没,闯进了老板的办公室,质问老板为什么自己一直努力工作,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老板听了韩飙激动的质问,沉默了片刻。对于韩飙,老板还是了解的,这一年来他一直很努力地工作,但总觉得他身上缺少点东西,一种灵性的东西。老板平静地对韩飙说:“这样吧,咱们先不谈这个好吗?你到蔬菜批发市场去一趟,看看都有些什么东西?”

韩飙不明白老板的意思,但还是去了批发市场,不久回来告诉老板说市场上有人拉来一卡车的土豆。“总共有多少?”老板又问。韩飙马上又返回批发市场,问清了数量,回来告诉老板。“多少钱一斤?”老板又问。于是,韩飙又跑了一次。老板见韩飙已经不胜其烦,就对他说:“你看看袁华是怎么做的吧!”

老板把袁华叫进办公室,给他布置了同样的任务。很快,袁华就回来告诉老板说:“有人进了一卡车的土豆,大约3000公斤左右,价格比较便宜,而且土豆的质量也不错。”同时,他还带回来几个土豆给老板看。考虑到老板可能决定进货,他还要了那个人的电话号码。老板看了看在一旁默不作声的韩飙,说:“看到了吧!你和袁华的区别是他是带着头脑去工作,而你只是按照指令去工作。”

与受到提拔重用的人相比,在职场中默默无闻的人的区别在于:他们在工作中没有把自己的头脑充分调动起来,不能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而在职场中,踏实肯干固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关键,因为它决定着一个人究竟是平庸还是卓越,是否能引起同事和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只用体力工作的职场人士,只能够算得上是基本称职;既用体力又用脑力工作的职场人士,才能算得上是优秀,才能成为领导培养和提拔的对象。

2.主动为自己制造晋升的机会

在职场中,当机会来临的时候,通常不容易被你察觉,因为机会会伪装成“辛苦”、“挫折”、“劳碌”等等你经常遭遇的各种问题。于是,在机会面前,你很容易便会因为吃不消而放弃继续努力,让机会从指缝之间悄悄溜走。

另外,在职场中,你也应该学会主动为自己制造晋升的机会,因为机会不会自动上门光顾你,就算真的有幸运之神存在,你也不能只是默默地等待幸运的出现。你必须依靠自己,因为你就是自己的幸运之神。实际上,只要懂得创造和把握机会,并且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潜力,你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职场晋升梦想。尤其是在灰心、失望、挫折等消极情绪面前,你更要坚持下去,不放弃希望和努力,主动创造和把握属于自己的机会。

时昀刚刚走出校门没几年,但现在已是一家企业的营销部经理,拥有同龄人羡慕的高薪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时昀认为,他成功的秘诀其实并不复杂,那就是“主动创造和把握机会”。

时昀毕业的时候就看中了这家企业,不过,第一次面试时,他不幸落选了。但时昀没有气馁,他给这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发了一个电子邮件,阐述了自己在应聘过程中的收获,希望人力资源经理能够指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便改进,并说如果下次有机会的话,自己还会来这家企业应聘。

有很多人在应聘失败后,与应聘企业就再也没有了联系,而时昀并没有这么做。这次没能把握机会,不代表以后也没有机会,他希望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让下一次的应聘成功几率更大。所以,他才给这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写了信。

几天后,这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给时昀回了一个电子邮件,说很欣赏时昀的执着和热情。他认为,时昀其他方面的条件都不错,惟有工作经验不足,外语水平相对差些。

明白了自己的弱项之后,时昀开始制定计划并具体实施,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了积攒工作经验,他到另一家企业实习,尽管是实习,他也从不错过任何一个向同事们学习和求教的机会,同时他还报名参加了一个英语培训班。

接下来,时昀把自己的实习经历和感受以及学习情况,一一发电子邮件告诉了那位人力资源经理。

两个月后,实习企业对时昀的表现非常满意,愿意将他招为正式员工。为此,时昀专门登门拜访那位人力资源经理,希望他能就自己的职场生涯规划给出一些建议,并表示自己仍然希望到对方所在的企业工作。

时昀的进步,那位人力资源经理一直看在眼里,时昀的诚意更是打动了他。他主动表示有一个职位空缺,并询问时昀是否有意过来任职。就这样,时昀凭借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进入了这家自己心仪的企业。

进入这家企业后,时昀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工作非常努力,业绩总是名列前茅,很快就被提拔为营销部经理。

如果你想在职场中获得晋升,就应该像上面这个例子中时昀那样,不坐等天上掉馅饼,而是主动地为自己创造机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另外,当领导交给你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项任务会消耗你很多的时间,甚至连休息的时间也将被剥夺,你该怎么做呢?你应该把它变成一个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热情的机会,因为如果你既保质保量又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这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那么你就打开了职场晋升的大门。机会就是这样得来的,平步青云就是这样实现的。

七、在办公室里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当你新到一个单位时,你的工作能力如何,领导和同事可能无法一下子就评估出来,他们只能从你平时工作的点点滴滴中积累起印象。所以,如果你想在办公室里脱颖而出,想让领导和同事信任和认可自己,想积累人脉资源,构建人脉优势,你就必须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其实在办公室里,你的技术特长和工作方式,都是可以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可你的个人品牌却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有时候,个人品牌还会成为你在职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作为办公室里的独立个体,由于你与其他人的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各不相同,所以你树立个人品牌的过程不但是一个求得领导和同事认可的过程,而且更多的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仅应该逐渐地使自己的个人品牌趋向明朗化,而且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个人品牌。

个人品牌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这是因为职场已经发生了变化,个性化的年代需要展示你的个性,领导也会因为你表现出来的独特价值而重用你,有效包装不仅仅适用于产品推广,同样也适用于你的职业生涯,而树立个人品牌就是一种有效的包装手段。

1.拥有自己的个人品牌

实际上,在办公室里,你每时每刻都在用自己的言语、行动,甚至穿着打扮向他人传递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你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专业技能、性格特征、外在形象等,都是你的个人品牌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同产品一样,如果你想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就必须有过硬的“质量”作为基础。个人品牌的“质量”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职业能力,超凡的工作能力是个人品牌的核心内容,因为在工作场所,工作能力不强的人要想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是很困难的,就像一个产品,即使售后服务工作做得再好,如果三天两头出现质量问题,也会让客户下次购买时避而远之;另一方面是职业精神,这是可信度的保证。

品牌的形成是一个慢慢培养和积累的过程,就产品与企业而言,任何产品或企业的品牌都不是自封的,而是要经过各方的检验、认可才能最后形成;对个人品牌而言,也需要经过同事和领导的检验、认可才能最后形成。企业如果有了品牌,做任何事都会相对容易一些。同样的道理,对个人来讲,一旦形成了个人品牌,工作时往往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开复博士就成功地打造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循循善诱、温尔的受人尊敬的科学家形象,作为自己的个人品牌。

不管是在苹果公司,还是在微软公司,李开复的工作成果都是非常丰硕的,这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微软公司工作期间,李开复除了留给人们一个有政治家风度、有科学家头脑的管理者形象之外,他的另一项工作做得更是出色:几年当中,他为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和技术人员作了演讲,从而在大学生和技术人员中拥有了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同时,他还为自己培养了丰富的人脉,这其中有政府关系、媒体关系、社会关系、同事关系、外部企业关系等等。

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说:“像开复这样同时具有一流研究能力、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以及杰出管理才能的人,确实是能带来更多创新的最佳人选。”

实际上,正是强大的个人品牌使得李开复成为了各大公司垂青的热门人选。后来,谷歌公司就聘任他为中国区总裁。而如今,借助于自己强大的个人品牌,李开复又创立了一家旨在帮助更多中国创业者成功的公司创新工场。

2.如何打造你的个人品牌?

美国电影业“大腕”导演伍迪艾伦说:“只要在工作中为人所知,那么,你就成功了90(百分号)。”这句话对演员来说是至理名言,对于你而言也同样有效。

20世纪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在一次演讲中说:“一个人若想升迁,必须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一些超越自己部门范围内的事情。他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

如果你想让自己成为办公室里一个响当当的“名牌”,你需要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制定一份清晰、完整的个人品牌推广方案。

第一,进行个人“品牌定位”。许多职场人士埋头苦干,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他们所做的大部分都是智力含量很低的重复工作。如果说在刚参加工作时,这样“跑龙套”的工作非干不可,还情有可原。但时间一长,如果还在继续从事这样的工作,就要引起警惕了。毋庸置疑,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一定差别的,它既源于先天的遗传,也源于后天的学习。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依据自己的能力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个人品牌。对于你而言,也同样如此。你应该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明确自己最大的长处和优势,明确自己要建立的个人品牌的要点和特征,并设计出相应的品牌形象。

如同经营产品品牌一样,经营个人品牌就是设计、规划、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你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特点,运用定位、推广、包装等策略,打造自己强大的个人品牌,提升自己的价值。

第二,学习对自己职业有用的知识。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在其著作中指出:“个人惟有专精,才能生存,否则别人会选择最好的员工,而不会想到你。现在个人专长的寿命,比企业的寿命要长。如何将自己的技能和工作的风格,形成一种特色,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的关键。而建立个人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补充新的内容。”

凭、职称和职务只是衡量个人品牌的一种外部的参考指标。大多数的职场人士都把精力浪费在这方面,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要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你就要学习那些对自己职业有用的知识,不要学一些今后可能用得上、也可能用不上的知识。市场经济令外部的参考指标失去了绝对的意义,固守凭、职称和职务,只是一种虚荣心在作祟。

第三,精益求精地完成工作。在确定一件工作值得自己干以后,你应当精益求精地去完成它。毫无疑问,它将提升你的能力,当然,还有你的个人品牌。

第四,用有效手段打响知名度。个人品牌价值管理,关键在于如何定位个人品牌价值以及选择恰当的途径传递个人品牌形象。如果你对自己的个人品牌价值还毫无意识,很可能就接受了低于你自身价值的工资,而你的职位也不能让你发挥自己的所长。而且,如果你不会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个人品牌价值,最终将会在职场竞争中被淘汰。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老话在当今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早已不再适用。如同明星要提高知名度,就必须不断出席活动、在媒体前曝光一样,要想在办公室里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并提升其价值,你就要学会推销和展现自己,把自己当做商品予以主动宣传,不断增加个人品牌的含金量。

一般来讲,一个人的知名度越高,其个人品牌价值就越大。有知名度就能吸引“眼球”,就有人关注,也就有了个人品牌价值。

搜狐ceo张朝阳可以说是通过炒作来提高企业和个人品牌知名度的高手。从创业之初**前的滚轴秀,到后来的登山秀、长城古装游戏秀等等,不但提升了张朝阳个人的知名度,也为搜狐的宣传提供了众多噱头。

在《2007个人品牌价值榜》上,以推出中国大陆富豪榜而闻名中国的胡润,其个人品牌价值为890万元,在“社会活动家”中排名第一位,在总榜中排名第159位,比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超级女生张靓颖、知名作家余秋雨的排名还要高。借助每年推出的中国大陆富豪榜,胡润成功地实现了自己个人品牌价值的增值。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就想张朝阳和胡瑞一样,你同样要“秀”出自己的知名度。如果你认为自己所有的工作领导都能看到,那就未免太过一厢情愿了。事实上,领导基本上都是“近视眼”,虽然你拼了老命干活,他往往却会视而不见。严格说来,这也不完全是领导的错。因为领导会把注意力放在比较“刺头”的人和比较重要的事情上面,规规矩矩做人、脚踏实地做事的你反而容易被他所忽视。除非你打算继续坐冷板凳,蹲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顾影自怜,否则每做完一项那你自认为圆满的工作,你就应该让领导知道你的工作成果。

某招聘网站曾经做过一次关于“让领导看到你的成绩”的调查,有38(百分号)的受访者表示,领导主动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成果;有27(百分号)的受访者认为是经过暗示和提醒,领导才看到了自己的工作成果;而有35(百分号)的受访者则认为,领导根本就不关注自己的工作成果。

要让领导看到你的工作成果,首先你要在心中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有一本账。你千万别指望领导能主动看到你的工作成果,因为领导也是人,而不是神,他不可能对每件事、每个人都做到了如指掌。如果你想在职场中有所发展,消极等待与默默工作都是不可取的,努力找机会,让领导明白你内心的想法,了解你的工作成果,才是积极有效的做法。简而言之,就是你必须给自己一个独特的品牌定位,让自己的特质从人群中凸显出来。

第五,后期维护同样重要。当你已经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个人品牌后,你需要将自己当做一个品牌来经营,就像经营一种产品或是经营某个企业一样,要维护自己的个人品牌,延续其生命力,让其成为自己在职场中平步青云的重要支撑之一。

八、聪明地应对办公室里的派系斗争

办公室有时就是一个战场,你的同事或者是你的“战友”,或者是你的“敌人”。在这里,派系丛生,你与同事和领导之间每天都在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不管你感觉累不累,心里愿意不愿意,只要你身在其中,就得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也许一个十几个人共用的办公室,就可以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派系,更有很多由这些派系滋生出来的纠缠不清的话题和事端。

崔霞过去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里工作,因为她做事肯吃苦、专业知识过硬,很快就成了公司里的技术骨干。公司的两位老总杜总和张副总都先后送她出去学习,不久,就有同事对她说:“杜总和张副总合不来,他们各自都有一拨自己的人,至于站哪边,你自己看着办。”崔霞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就决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任何一方都不去掺和。

但两位老总对崔霞的表现似乎都不太满意。对崔霞的工作,两位老总也总是换个角度、换套说法地挑刺。崔霞不明白,自己认真地做事,究竟错在哪了?

一名老同事好心地对崔霞说:“你现在是公司里的技术骨干,你帮谁,谁的位子就有可能坐得更牢。如果你两边都不帮的话,就可能两边都得罪,你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考虑到受夹板气的日子实在是太难受了,崔霞决定给自己找个靠山,于是就选择了当初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杜总。在工作中,她对杜总的吩咐绝对言听计从,对张副总的交代的事则敷衍对待,有时张副总在大会上点名批评崔霞,杜总就会挺身而出,为她说好话,崔霞真正体会到“有人罩着”的好处。

一天,崔霞突然听说杜总要辞职。原来,两位老总的争斗已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发展,董事会经过综合考虑后,决定牺牲杜总,把张副总“扶正”。杜总则对崔霞说,他要去另一家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希望崔霞跟他一起离开。慎重考虑之后,崔霞也跟着杜总跳槽了。

在新公司里,杜总对崔霞仍然格外照顾,崔霞也迅速适应了新公司的工作节奏,并再次成长为技术骨干。但没过多久,崔霞发现,新公司里的派系斗争仍然是暗流涌动、凶险非常。

有一天,杜总跟杨副总因为业务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当晚,杨副总就约崔霞出去吃饭,由于未看到两位老总吵架的一幕,崔霞爽快应约。没想到次日中午,就有同事把她叫到一边说,杨副总上午就找杜总摊牌说:“你最得力的‘铁杆’都向我靠拢,你还有何话可说?”

崔霞认为,多疑的杜总一定不会轻饶自己,就决定与他当面讲清楚。但推门进去的时候,杜总笑容可掬地请她坐下:“公司准备派你去外地工作,请你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崔霞明白,自己被下放了,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思,仍然逃不过办公室派系斗争的漩涡。

办公室是最容易滋生派系斗争的温床,无论对于谁,面对办公室里的派系斗争,都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有的职场人士认为,如果能够成为某个派系中的一员,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好处;如果自己置身事外,保持中立,很可能会被某一帮派排挤,从而无法在职场中立足。

在一定程度上说,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因为如果你进入到一个小圈子里,那么你面临的职场压力也就会被摊薄。而办公室里的小圈子的确也有其迷人之处,因为一则小圈子中的人彼此非常熟悉,沟通良好,相互信任,能互相提供帮助,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二则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小圈子里的人会比你的家人更容易理解你的心情,更能够提供你所需要的安慰,从而减轻你的工作压力。

但是,在没搞清楚情况之前,你应该先对所有的小圈子都抱一种友好的态度,多与各个小圈子的人马来往,而不要随意站队。

肖楠刚来到一家公司,连续几天接受一个小圈子的同事的午餐邀约,不久之后,他就发现自己被糊里糊涂地贴上了标签,而遭到了其他小圈子的同事的排挤。为此,肖楠感慨道:“原来饭是不能随便吃的。”

要不要加入某个小圈子,你还得考虑这些小圈子的性质。一般而言,办公室里的小圈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事之间出于志趣相投所形成的小圈子,比如运动圈、电影圈、美食圈、游戏圈等等,这种小圈子能让你与同事建立深厚的友情;另一类则是涉及实际利益的小圈子,这种小圈子里的人结党营私,经常玩弄“办公室政治”。在这种小圈子里,缺乏情感的交流,更多的是权力的维护及运作。如果你加入这种小圈子,就很容易卷入办公室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需要特别慎重。

在考虑清楚之后,如果你决定加入某个小圈子,掌握以下两条原则就能让你在其中应对自如。

第一,分享信息,但不传递评论。小圈子的人聚在一起,难免会聊到各类公事和其他同事。这时交流一下各部门的一些信息、动态,比如已经确定的人事变动、新工作任务等,有助于大家掌握单位的近况。然而,你千万别把这种互动当作真情告白的评论大会。如果你大吐苦水,甚至批评自己的领导,就会给自己惹来日后的麻烦。

第二,提供支持,但不制造矛盾。你之所以加入某个小圈子,主要的目的是与大家和睦地相处和交往。如果你就此聚众排挤外人,制造矛盾,就容易衍生严重的办公室人际冲突,结局往往是两败俱伤。

如果你已经成为某个小圈子中的一员,并感到自己的工作表现因此而受到不良影响,那么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就非常有必要了。如果最后你决定“独善其身”,那也要提醒自己和这个小圈子里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而不是把自己变成游离在办公室角落里的边缘人。当然,有时候无门无派的做法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比如当为一个职位几派人马争执不下的时候,没有鲜明圈子标签的你往往最后可能变成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选。

九、巧妙地应对办公室里的流言

有人的地方难免就会有流言,学会处理流言是你在职场中平步青云的重要一课。有人对“上班族”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竟然得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值得深思的结论。当那些职场人士被问到“什么是吸引你每天上班的理由”时,竟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不上班,就听不到很多小道消息、谣言、流言、传言和谗言”之后打了勾。

传播伤害他人的流言,有时是出于嫉妒、恶意,有时是为了借揭示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重要性,这些都是极其令人厌恶的行为。但职场流言之所以产生,自有其根源。因为办公室同事之间首先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而利益毕竟是有限的,你获取了更多的利益,那么失去利益的同事势必会心理失衡,于是他们就会传播不利于你的缺乏客观根据的流言。

1.流言究竟会伤害谁?

对大部分的职场人士而言,办公室是对个人情绪影响最大的地方。如果听到跟自己有关的“八卦”新闻,有的职场人士会一笑了之,但有的职场人士却为此而心中不安,甚至神经衰弱、彻夜难眠。那么,办公室里最容易被流言打垮的是哪些人呢?一般而言,优秀的人、盼望升职的人和缺乏自信的人最容易被留言打垮。

第一,优秀的人。如果你表现优秀,难免会招惹流言上身,这是因为优秀与平庸总是如影随形,相伴而生,优秀者总是难免会受到平庸者的打击和排挤,而流言正是平庸者惯用的招式之一。

管筱在一家国有企业的公关部任职,工作积极努力,业绩突出,不仅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而且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员工”。但是,管筱的苦恼也随之而来,因为她积极的工作态度不仅得不到周围同事的认可,而且同一个部门的两个女孩总是对她有意见。有意见当面说就算了,讨厌的是这两个女孩根本不当面说,而是在背后向领导打她的小报告,说她工作积极是在领导面前卖乖,想借此升职。

管筱在不同的场合下都听到过这两个女孩的各种议论,刚开始的时候她还不以为意,认为过段时间她们自然就不再议论了。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她们的议论愈发变本加厉了,而且胆子也越来越大,有时即使被管筱当面听到,也是照说不误。

第二,盼望升职的人。这种人非常想升职,为了实现升职的目标,他们往往不惜牺牲自己当前的利益。比如,为了维护个人形象,他们会尽量杜绝绯闻的出现。富于心计的他们习惯于计算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各种成本和收益,并由此做出自己的选择。这种人往往能够在同事和领导面前保持谦谦君子的公众形象,但一旦他们的心计被人看穿,流言也就随之而来了。

第三,缺乏自信的人。正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所以他们会在意同事和领导对自己的评价,甚至可能为了维护形象而做出一些本来不愿做的事情。比如,他在中午休息的时间工作,同事却要去逛街,如果他不去的话,同事会说“你没必这么用功吧”。他为了不被同事排斥,有可能就会跟着去逛街。这种人有一种趋同的心态,担心“与众不同”是错误的,害怕“与众不同”会遭到孤立。这种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责备自己;遇到流言的时候,会归因于自己做人是否太出格,而不会想到是因为他人的原因。

宋琬刚进单位的时候,担任行政助理。虽然她因为只有很低的中专学历而不太自信,但她做事非常努力,所以深得大家的喜爱。销售部经理马睿恰好是一个重实绩而轻学历的人。没过多久,他就发现宋琬身上有一股子闯劲。于是,他大胆地将宋琬调到了自己的部门,并让她独立负责一个区域的销售工作。由于工作的缘故,两个人经常一起出差,一起用餐,一起探讨工作。可能因为在一起的时间太多了,渐渐地,办公室里就传出了他们之间关系暧昧的流言。

起初,宋琬对此还一无所知,但她觉得周围同事的目光变得越来越怪异。有一次,一位年长的同事意味深长地提醒她说:“你不要太过接近马睿,免得别人以为你的业绩是因为沾了他的光”不得已,宋琬去找跟自己要好的同事黄梅,想问个明白。

黄梅直到现在还后悔,不该将自己听到的流言告诉宋琬。她记得宋琬听完自己的话,吃惊得张大了嘴巴,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宋琬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她不能容忍无凭无据的流言就这样继续下去。第二天,宋琬就找到了办公室里那个最喜欢传播小道消息的“小广播”,警告她以后不要随便乱说话,而对方也毫不示弱,结果双方闹得不欢而散。

有了这档子事以后,宋琬在工作中常常会分心。她故意和马睿疏远,但流言仍然愈传愈烈。万般无奈之下,宋琬向公司提出了换一个部门的申请。于是,她被换到了公司的售后服务部。可能是因为在售后服务部工作需要耐心细致,而这与宋琬的个性相去甚远,于是,刚调到售后服务部不久,她就与客户发生了一次争执。

原本,这只是一个工作中常有的失误,但是,流言马上又传开了。有人说:“宋琬以前在销售部的工作业绩,都不是她自己做出来的,而是马睿给她帮的忙。宋琬根本就不能胜任销售部的工作,所以才主动要求调离。”最后,流言竟然影响到了售后服务部的乔经理,他让宋琬停职了。

这下子,宋琬不得不来到乔经理的办公室,与他“恳谈”。但乔经理的态度非常坚决,希望她作一次深刻的自我反省。宋琬真是有口难辩,急火攻心。此后,不管遇见谁,在什么场合下,宋琬都要为自己辩解一番,因为她想通过这样的解释来还自己一个清白,简直就成了现代版的“祥林嫂”。可是,谁也帮不了她。宋琬的情绪日渐低落,最后终于选择了辞职。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正是因为职场中存在着利益冲突,所以,在办公室里,大家才会相互倾轧,相互利用,相互诽谤,以此来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当你了解到这些真相之后,你就会对办公室里的流言蜚语有了更加清醒的认知,而有了这种更加清醒的认知之后,你就应该着手于解决自己与同事之间的利益冲突,尽量从源头上减少流言事件的发生。

2.如何应对办公室流言?

第一,保持冷静。你切忌在流言面前心态失衡,暴跳如雷,大吵大闹,那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倒会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一个遇事急躁、不够沉稳的坏印象。流言绝非是空穴来风,你应该静下心来寻找流言产生的源头,找到解决之道。因为在流言面前保持冷静和微笑,要比捶胸顿足、泪雨滂沱效果好得多。

第二,自我反省。“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流言的产生是否真的与你在哪方面做得不妥有关呢?如果真的是因为你在哪方面做得不妥而导致流言事件的发生,那么你不妨当面认错并积极改正,求得同事和领导的谅解与支持,让流言逐步降温,并最终熄火。

第三,寻求支持。单枪匹马地面对流言,虽然显示了你为人坦荡的一面,但毕竟会让自己陷入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你不妨寻求同事和领导支持,争取建立绝大多数人的同盟。

第四,攻其破绽。在稳定了自己的阵脚之后,接下来你就可以主动出击,驱散流言了。流言最怕真相,如果你能摆出事实的真相,流言就会很快消失。

第五,舍弃小利。不可否认,所有流言或多或少地都与利益挂钩,如果你能舍弃小利或者置身利外,就可以有效地规避流言。当然,这里的舍弃是相对的舍弃,是以退为进,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否则不仅会中了传播流言的人的圈套,而且也会让自己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