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但这并不是我们拒绝付出、感恩和回馈的借口。从根本上来说,索取本就不是出发点。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钱,人活在世上,需要有价值,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最好的方式之一。付出没有回报,很可能因为付出的方式不对,没有效果。

工资待遇都要谈,亏本的交易谁都不愿意做。但是物质和金钱的回报,只是对我们付出的劳动的一种认可,不是最终的目的和手段。社会就像一个游乐场,任何一个游戏都有其内在的规则,生活也好,工作也罢,不可以违背其自然的规则。人只有在金钱和道德之间寻找一种平衡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个人的心里,如果被怨恨和不满充斥着,就再难装下其他的东西。这些魔障,总能迷惑人的内心,让我们偏离自己的方向。丢了“德”,也丢掉了自己内心的勇敢和坚定,没有良好的心态和信念,又如何坚持奋斗。懂得感恩和回报的员工,总能让老板高看一眼,德才兼备的人才才算得上良臣。

找准自己的“受雇点”

每个人在走入职场的时候,都想着要往前走,向上爬。满怀信心地努力,马不停蹄为自己充电,来加强自己的职业优势。到头来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众多忙碌职场人中毫不起眼的一员。工资涨了一拨又一拨,同事升一个又一个,机会还是没能青睐自己。最看不过眼的,就是某些人,看起来处处是弱点,敌不过自己,但却深受老板器重。

他们不禁质问,社会怎么了?职场怎么了?书白读了,知识白学了吗?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是敲门砖,黄金屋还没奢望过,可如今连门也敲不动了。逆向思考一下,倘若真不学这些东西了,自己还有竞争的资本吗?优势又从何谈起?

这些问题若认真思考起来,准能难倒不少人。无论有经验还是没经验的职场人,能细数自己优势的恐怕并不多,更何况能助自己立于职场不败之地的,一定是他人不可取代的优势,能让老板“非你不可”的优势。

老梁在某大型镜片制造厂工作十几年了,论年龄他在车间已经是最大的,已近退休却仍然安稳地坐着质检主管的位子,还享受着特别待遇。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十几年来,他勤学苦练出来的一项特殊技能。

十几年前,老梁所在的国企面临改制,切掉了一大批人员,老梁就是其中的一个。下岗后,老梁带着当时补贴的几千元来到该城市打工谋生。因为凭不高,又缺乏好的工作经验,老梁总找不到好工作。为了生活,他只有东奔西走到处打零工。

有一次,他经一位老乡的推荐,进入了现在的公司做质检。公司是制作镜片的,老梁的工作就是对那些加工好的半成品镜片进行初步质检。工作很简单,他只要用一个柱形的玻璃柱紧贴着镜片,然后透过玻璃柱反映出来的光圈判断镜片打磨是否合格。

工作轻松,待遇也不错,这让老梁很满意。可是时间一久,看着一批批大学生进入公司,不少人升了管理职位,老梁渐渐觉得自己的工作太没有前途。他也很担心,一旦年纪再大点,公司完全可以找一个手脚麻利的年轻小伙来代替自己。

有了这种危机感,从那以后,老梁找来了各类光学的书籍,开始自学起光学。通过两三年的自学,并在实践中摸索,他找到了一套自己的方法。现在即使不用仪器,光凭肉眼,对着光亮一照,他就能看出镜片加工的好坏。同时他还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看出问题,大大提高了检验的效率和准确率,连那些光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都不及他。凭着这身本事,老梁安稳地坐上了主管的位置。即使到了现在,他这套方法还被用于培训后来新进的人员。

很多人的职业生涯都有着相同的经历:毕业前夕为了找到好的工作,不辞辛苦,昼夜苦读,加紧时间赶考各类资格证,以增加自己的优势。等你把这些“资本”摆上竞聘台时,却发现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学知识没有错,专业技能本就是职场人必备的法宝。但是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有这些理论的知识并不会给你带来多大的优势。每一门知识每年都有几百上千万的人在学习,在更新,至少和他们相比,你并无优势。所以寻找职场优势,不能仅仅依赖于多考证。

工作不是为别人,不需要人云亦云。千万不要大家觉得好,你就去做;大家都去学,你就跟风学。热门只能代表市场需求大,但是热门也有做得好与不好的,热门市场也有饱和的一天。在饱和前,我们就应该竭尽所能找到突破点,建立自己的优势。

从准备进入职场的那一刻起,我们应该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事业,才能找到你的优势;反之,有你的优势,也才有你的发展。清晰的职业规划是每个职场人必备的职场方向标,避免你在职场中如无头苍蝇四处乱窜。

知识一定要学,但不能学得太刻板,也不能为了学而学。有些人饱读圣贤书,却始终只能做几道题目,写几篇章,不知道如何运用到实践中来。任何知识都是有用的,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多接触实践,在实践的时候又该多运用理论,才不至于变成书呆子。

知识随时都有更新,要跟上发展的步伐,就得更新自己的知识。更新不意味着,你需要每天大量阅读书籍。更新也可以是自己在实践中悟出道理来,用自己的经验去写出亮点。

不要随随便便看不起那些没有高等专业技能,却稳坐管理位置的人。工作和读书不同,社会的大环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条件,在这个大舞台上,人人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除了知识和技能,人脉关系、管理能力、交际能力,甚至是溜须拍马拉关系的能力,都可能成为一个人的闪光点。

如何把自己的优点变成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是一门大学问。比如,有技术的人可以研发自己的专利技术,懂管理的人可以融合各类型的人力资源,擅长外交的人就能建立自己牢固可靠的关系网……这些资源都能让老板少不了你。

不过任何优势都不是永恒的,除了要不断进步提高自己,还要学会给优势保鲜。听过《老虎学艺》的故事,就知道有些绝招是不能随便传授的。这种做法虽然有点自私,但可以延长你的职业寿命,它能给你足够的时间去寻找新的突破。

想要赢在职场的你们,多把头抬一抬,看看门外的东西,虚心向他人学习。取百家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获得最大的进步。职场不是一个一纸分数定终身的地方,更不是吃大锅饭的公社,想要稳坐江山,就必须寻找和善用自己的优势。

为老板积累人脉

职场是我们的一个圈子.在职场,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人就有不同的圈子。这个圈子就是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关系网内的这些人就能实现资源的共享,互帮互助。圈子对了,有朋友的帮助,你的职业道路也会顺畅得多。

职场这个圈子内的人脉关系,实际最终都是服务于企业。作为职场人,我们选择朋友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就必须带有较强的目的性,不能随兴随意,切忌多而不精。关系的宽广不在乎朋友的多寡,在乎的是能有多少实际的帮助。

小夏在一家公司做销售,为人开朗活泼,好交朋友。他不但在公司上上下下各部门都混得脸熟,就连业内的同行很多人也都知道他。一到下班或周末,他的时间表总是让朋友聚会排得满满,俨然一个大忙人。

时间一久,小夏在公司是出了名的“包打听”,平时同事有什么小事都是先向他探内幕,这让小夏好不得意,时不时也毫不隐晦地跟大伙吹嘘起自己在各方的关系。

有一次,老板听说某政府部门要公开竞聘一个项目,项目利润可观,业内几家大公司都虎视眈眈,而且项目可以分部分承包,老板觉得即使中不了标,只要在中间接下一部分也能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入。可是这件事涉及了政府和几大企业的各级关系,要打通关节还得先探听虚实,也并非易事。思来想去,他想起了小夏这个“包打听”,便特批了一笔经费,让小夏利用自己的关系去打听打听这些内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