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一年下来,小韩似乎并没有让老板眼前一亮,大家对他也没有特别关注。到了年终评比,小韩的评估结果一般。一年多的时间,升职加薪无望,就连他写上去主动请缨的申请也石沉大海。仔细一算,小韩还是个零存款,他越想越沉不住气,这份工作没有太大的前途,他决定跳槽了。

再后来,小韩在同学的推荐下,先后换过几个行业,可都因为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而放弃了。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借了几万块开始自己创业,不到一年又亏得一塌糊涂。为了还债,小韩不得不再次出来打工。然而工作比先前更难找,已经不是应届毕业生的他,却仍然没有有价值的工作经验可以击败竞争者。而此时,我们同年毕业的那些同学,甚至一些晚界的学弟学妹们,都已经在某一行业小有成绩了。

古训有云: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和上进本来就不是同义词,热情、活力不需要把急躁写在脸上来标榜。做任何一件事情,进度的快慢受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不是依靠个人的意志就能单方面改变的。

好心态是一个人成功的第一步。人需要自信,然而自信过了头就会变成自负。阿q的精神胜利法只适合让自己在逆境中乐观,但万万不能盲目。不管你曾经或者当下有过什么样的优秀事迹,都不要太在意,因为那些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你永远都优秀。把每件事都当作重要的事,带着平常心去做,才最有可能成功。

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抱有幻想。我们是普通人,没有超能力,不要总是期待奇迹的发生。观察一下周围,你会发现即使是那些创造过辉煌的人,在当初也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去制造奇迹,没有人可以在一开始就预料到结果。

一旦接受了工作,我们就要风雨无阻。踏出第一步以前,不要仰头去看茫茫的前路,只要给自己一个坚持下去的信念一步步走下去就好。看太多,想太多,会给自己增加心理上的负担,这也是急功近利的一个催化剂。一步登天的夙愿往往就是“想不劳而获”衍生出来的想法。就如前些年,很多人投身股市,为的就是像他人一样在牛市里一本万利,偏偏自己对股票一窍不通,最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空想主义总是不被认可的,成熟的人懂得思考,也善于思考,他们能把思考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是让人成长不可或缺的课程,想过了,还要做过才能理解。思考不是空想,思考可以把事情系统化、具体化,在脑海里形成详细的可操作方案,然后执行。如果你真的想做好一件事,不妨先停止那些被鲜花、掌声包围的白日梦,而是仔仔细细地规划一下事情的进展,精确地计算每一个步骤。

成功除了努力,也要等待机遇,没有达到如期的效果除了主观因素,很多时候还在于外界的干扰。如果你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同等的回报,你需要等待时机,同时也需要思考一下自己的选择。等待时机是为了在恰当的时候去表现自己,展现自己所做的一切成果;思考选择是为了纠正错误,帮助自己寻找最合适的道路。适合他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职业关系自己的前途,万不能人云亦云,看到别人的成功就强加到自己的身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急功近利会给人虚浮急躁的印象,老板比较欣赏踏实沉稳的员工,一步步走下去,你为成功奠定的基石才能更稳。

有“德”便有“得”

找过工作的人都知道,在面试官前面抱怨前公司是大忌。有些人对此不理解,因为他们觉得部分人确实曾对公司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而公司又不近人情没有给到他们应有的回报,如果因此心怀不满又有什么错?我想告诉他们的是,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哪个面试官都没有时间也不会去求证你说的情况是否属实,但是他们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对前公司满腹抱怨的人,是很难怀有感恩之心的。

很多老板都很反感自己的员工没有半点感恩之心,而是整天数落公司的种种不是,工作仅仅是为了那点工资,即便是跳槽,也是带着眼泪和怨气走的。有人甚至指出,现在的员工实在太没有人情味,太不知好歹,这样的人永远成不了大器。

都说做事容易做人难,有才无德的人再怎么能耐都不受欢迎。专业知识可以学,做人的言行却是由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的。无“德”的人,目光永远只在自私自利的基础上,不会尽心工作,也看不到更长远的方向。

现实的压力让职场人越来越缺失职业道德感,人们为”钱途”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了自己。但是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我想知恩图报的人永远都不会被遗忘。

有一个年轻人,来到某大城市打工。为了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他每天奔波在各人才市场,不停地浏览各大招聘网站,处处投递简历。可是时间过了一两个月,简历也投了几百上千份,始终是石沉大海,没有音讯。

有一日,年轻人终于收到了一家公司的回信,然而信的内容并不是关于聘用的事宜,而是斥责他在没有搞清楚招聘状况,并未仔细阅读该公司的招聘信息的情况下乱投简历。信中还用极为讽刺刻薄的言辞羞辱了他,并告诫他根本就不值得公司聘请。

年轻人收到信后,并没有先想到发怒,而是仔细看了内容后,以尊敬地语气给对方回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向对方表示道歉,并诚恳地接受对方提出的这些意见,也很谢谢该公司给他写的这封回信。几周后,年轻人被录用了,聘用他的正是写这封回信的公司。

多数人的眼光总爱停留在个人的不幸,于是怨声载道,感叹世态炎凉。当他们获取的时候,又好大喜功,把一切成果归咎于自己的高能力,而忘却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不懂得感恩和回馈。这样的人多半是目光短浅,即使获得短暂的成功,也难有大的发展。

感恩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也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体现。有“德”之人总是抱怨少,努力多,时刻不忘自己得到的。有付出,有回报,用自己所得的去回馈企业和社会,才能有更大的回报,这是一个巨大的良性循环圈。

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当年以洗瓶工的身份进入呼市回民奶食品总厂(伊利的前身),用尽了10年的时间,他从一名洗瓶工坐到了副总经理的位置。牛根生为伊利这个品牌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却因为与郑怀俊的恩恩怨怨被迫离开了伊利。

当年和牛根生一起离开的若干人等,不但成不了伊利的功臣,还被伊利扣发了1998年的工资。几年的奔走,苦于没有证据,工资最终泡汤了。即使是这样,牛根生也从未恨过郑怀俊和伊利。2002年,他拿出了自己在蒙牛的年薪和奖金补发了这些人的工资。郑怀俊落难后,他仍然慷慨解囊,帮助郑怀俊和他的家人。

到现在,牛根生依然表示:感谢郑怀俊的知遇之恩,感谢伊利为他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他说:“我在伊利干了16年,在蒙牛才干了5年。我最好的年华献给了伊利,在这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的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

无论企业怎样,老板怎样,我们一定要知道,起码他们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工作机会,一个表现的舞台。没有这个舞台,你想要的一切成就都是空谈。企业是一个盈利的机构,需要养活成千上万的人,老板不是圣人,有私心也是在所难免。如果有些时候,企业或者老板为了大的利益牺牲了个人,请先不要想着怨恨,多想想你在此得到的一切。

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在索取,小时候是父母的,长大了是企业的、社会的,索取只是为了更好地回报。个人光有索取回报,企业无法生存,社会无法发展,个人也没有将来。

接受任何一份工作时,我们首先应该问问自己,企业给了我们一个舞台,在这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在工作开始前,就想我能得到什么?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付出肯定就没有回报,付出永远都是摆在最前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