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想当老板的大有人在,只可惜成功的没有几个。话说回来,老板本就不是那么好当的。创业需要资金、人脉关系,当老板还要有学识、有想法、有远见、有魄力,等等这些条件都是要超乎于常人的。万事具备了,还要看你的造化如何。

换个角度来看,创业有风险,工作几乎没有风险。我们平时工作中如果出现了什么差错,本人总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这个责任一般不过是依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降职、扣奖金之类的处罚;至于剩下的事,都是公司的事,老板的事了,事情带来的后果也只会让公司造成损失,由老板买单。

工作没有激情,先别急着抱怨,更别急着换。用职场老鸟的话说,在哪做事都一样。倦怠的根本不在于职业本身,而在于就职者本人。没有明确目标,没有清晰规划的职业才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如果职业让你找不到价值,那就只能是赚钱吃饭的工具。

看看上面说的创业的难度,想想工作的好处,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职业当成零风险的创业。你不需要投资,还可以积累第一桶金;你不需要到处求人拜神,还可以建立资金的人脉关系;除开这些,职场还能为你提供一个免费学习的舞台,即使犯错,成本也不会太高,你还有机会选择重来;最重要的是它能帮助你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小艾毕业后随着跟随着求职大军流下南方某城市打工。本以为在这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多如牛毛,机会大把的有。小艾整天混迹于各种人才招聘会现场,期望能谋得一份好职业。工作是有,要么条件太差自己看不上,要么条件太好人家看不上自己。几经周折,小艾才找了一份勉强过得去的工作—某公司的策划助理。

说是策划助理,但实际工作涉及策划的却很少。每天不过是给资深策划打打杂,递递件,顶多是帮修饰一下策划案中间的细节部分。工作繁杂不专业,工资待遇也不怎样,每月那点钱,扣掉了房租和水电就所剩无几。小艾觉得前途无望,每天就生活在极度压抑之中。

有一次,小艾在聚会上偶遇了一位多年未见的学长,此时的学长已经是事业小有成就的老板,身价过千万。谈起工作,小艾很是郁闷地抱怨了一大堆,然后带着无比羡慕的口气向学长取经,学长的话却让他感到十分意外。

对于老板这个头衔,学长说他并不觉得有多贵重,当老板和打工没什么区别。别人的职业可以是经理、工程师,而他的职业就是老板。不同的是,别人可以选择跳槽寻求更好的工作,而他只能跟企业共存亡,相比之下,他的风险和责任要大得多。当然,也正是这个原因,老板往往比任何一个员工都努力。

学长的这番话让小艾茅塞顿开,他想,现在就算给自己做个老板也未必做得好,为什么就不能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既然学长觉得老板只是一份职业,那自己也完全可以把职业看作是自己的创业,不用承担各方面的风险,又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从那以后,小艾再也不抱怨工作,无论是什么工作,他都尽心尽力地去做,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创业,做好每一件事都是为自己。因为他的努力表现,很快也晋升了策划师。几年以后,小艾凭借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资源,也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真正的创业之路。

当工作没有激情,我们实在找不到努力的理由,那就把职业看作是自己的事业。工作如果变成了自己的,我想多数人都会多投入至少一倍的精力。一个把职业看成自己事业的人,永远不会有抱怨,永远不会选择放弃。

对于自己的事业,我们每走一步都会小心翼翼;对于自己的事业,我们都会用心规划,并经过反复的考虑找出最佳的方案;对于自己的事业,我们总会肩负着百分百的责任感前行,走得比任何一个人都努力都踏实。因为我们知道任重而道远,也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输不起。

那么把职业视为事业,无疑是最好的激励自我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激发个人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也能让其身心更成熟一步,能力获得突破性的提升。

这几年,国家出台过不少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减轻就业压力。就我本人来看,并不赞同这种做法。中国的教育本来就喝社会脱轨严重,大学生基本都是高分低能儿,压根不懂“社会”这个东西,而当老板所要具备的条件必定是需要靠社会实践去磨砺和积累的。把这些对未来心存美好的希望的天之骄子,贸然推上创业的舞台,无疑在断送他们的前程。

想要成功不难,想要创业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空中楼阁永远建不稳,这是一个过程的问题。想当一个好老板,首先就得当一个好员工,学会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有能力成就大事。觉得工作没有激情,那么就把工作当成生意,投入最大的努力,也许最后的收益并不亚于虚幻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