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则节目,我想这个年轻人是很幸运的,但是他的幸运是由于他还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只是没有过清晰的规划到如何去做。在现实的社会里,很多人却连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都不知道。工作只是为了一日三餐,多挣钱能改善生活,让自己显得体面。

曾经有不少亲朋好友询问过我,孩子要读大学,选什么学校好?读什么专业好?将来更能找一个好工作?我说名校好,热门专业好,但是不一定适合他。我们要清楚地看到一个事实,在劳动力市场,供远远大于求,并且在今后这种差异化会逐渐扩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名校也好,热门专业也罢,每年毕业的人都是成千上万,如果靠学校和专业就能成功,那这些人都该处在社会的上层了,事实上,他们也只有极少数获得了成功。

一个人没有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该做什么、怎么去做的问题之前,一切都是空谈。这样的人就像关在玻璃瓶里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路,只有天天碰壁。弯路走尽,悟性高、运气好还能换来一个美好结局,倘若没有就只能苟且偷生于职场。

事业是人生中的插曲,这段插曲的好坏取决于个人的编写和导演。想要演好这出戏,就要用心去写剧本,排练好了,弯路才能少走一点。

不要等着环境接纳你

多年以前,我从大学毕业,经过层层选拔,好不容易应聘到一家外企做基层管理。初进公司的几个月,我们同批次被录取的人员按5个人一组被分到不同的部门。为了让我们了解公司的情况,在实习期内,我们都被下放到部门的生产车间轮岗实习,从生产工人的岗位到领班及主任等岗位都要学习。按照公司的管理理念,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我的第一站被分到了生产线上,那时候我才从学校出来,一脸稚气,什么都不懂,加上在家里自小就没做过家务只会读书,那些生产线的操作工作对我来说真是难于上青天。我的工作效率很低,我不在乎,没有人会过多地管我,因为我是去学习的,而不是真正去做工人。

大家也并不喜欢我,很多人甚至议论,让我这样一个笨手笨脚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做管理,简直是个笑话。后来,一些领班也开始利用职权捉弄我,比如把一些次品放在我的作品里,说是我做坏的,再就是把损坏的工具也报在我的名下说是我弄坏的……就这样,我俨然成了他们的替罪羊。虽然这样东西都不计入我的考核,但我知道也会影响上面对我的看法。

直到实习期过了一半,领导找我谈话了解情况,期间谈到了曾耳闻过这些事情,我突然像开了闸的洪水,将一个多月实习期里遭受的委屈一吐为快。主管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听我发泄,良久,我倾诉完时,他很平静地问我:“你希望我怎么做?改变他们喜欢上你?”

我一怔,我知道根本就不可能。主管在告诉我,环境和他人都不是谁能改变的,即使他有权力在手,也无法做到。我不能期望别人改变来迎合自己,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改变我自己去适应现有的环境。从那以后,我到任何一个新环境都很少再抱怨,而是先改变自己。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舒适区,就算在职场也一样。在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工作环境、合作团队和工作内容下工作,我们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会比较有安全感,工作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如果其中的某些条件发生了变化,这种舒适感很快就会消失。心里感觉舒适的时候,惰性驱使我们安于现状,很少想到改变;一旦环境突变觉得不舒适了,又觉得难以适应。

残酷的是,我们无法永远待在一个不变的环境里,即使是在同一家企业的同一个职位,我们周围的环境条件也在不停地改变。公司政策会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上司、同事或是下属随时都可能换人,工作内容会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而改变……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不能随时调整自己去适应这些变化,安于现状,最终就会变成被温水煮熟的青蛙。

适应环境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会有如脱胎换骨般的疼痛,难以忍受。但是想要有发展,就一定会有改变。即使再不舒服,也要逼迫自己去适应环境,尽快地融入这个氛围之中。我们必须相信,唯有改变才能带来新的希望。

卡耐基曾在《人性的优点》一书中回忆35前的生活,那时他是最落魄失意的纽约青年,靠销售卡车为生,却不知道卡车怎么开。他讨厌自己的工作,讨厌自己的住所——五十六号西大街的一间小屋,装修简陋,四处爬满蟑螂。他还记得墙上挂着一排领带,早上伸手去够,竟惹得蟑螂群起而出,四下逃窜。他也讨厌在破旧肮脏的小饭馆里吃饭,总疑心那里也都是蟑螂。每天晚上,当他回到自己的小屋,他总是感到非常绝望。

可是绝望的环境并没有彻底击垮他,他作出了人生最正确最伟大的决定—改变这一切。在当初,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落魄青年能有多大的成就,甚至没有人会觉得在这样一个糟糕的环境之下,他能很好地生存。可是他接受了这些现实,改变了自己,并努力为自己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个人对于环境很容易因时间而产生依赖,形成舒适感,即使是再差的环境也会有人适应。可是单纯的改变并不是为了去适应环境,而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就算是最好的环境,也有需要改良的地方,一旦有变化,我们也需要改变自己。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聪明的员工,从来不会坐以待毙,等着周围的一切改变来迎合自己。一个人只要有勇气跨出改变的第一步,经过自我调整实现新的目标后,就能发现自己的舒适区无形中已经扩大了,而且仍然保留着自己的竞争力。

要走出舒适区赢得发展,首先就必须从思想观念上重视改变。不要把舒适看作是一种优势,在职场,舒适更多的是一种迷惑,让人上瘾,欲罢不能。看待问题应该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点,避免被眼前的利益阻碍了前进的步伐。跳出原来固有的环境、模式,是一种创新和进步,也是对个人的锻炼个提高。

工作是一个不间断的循环,我们进入新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以后,这种环境也会变成自己的舒适区。但是由于发展的需要,条件发生改变,环境又会更新,过去一些弊端被改进,我们又要开始适应新的环境。

一个人的舒适不能代表环境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我们的舒适必须与他人的舒适相契合才实际。把自己的舒适建立在别人的不舒适基础上,势必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环境的改变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工作和发展,我们的改变也是为了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二者永远是相辅相成的道理。

环境改变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个人需要加强的方面,努力适应;个人改变时,也要照顾周围环境变化及他人的舒适感。互相融合的改变才能带来和谐舒适的环境,获得发展。

展示实力无需顾虑

过去一度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现在世界大了,巷子多了,酒香也有怕人闻不到的时候。一个职场人,有实力加努力,奋斗多年还只能是个小职员,偏偏那些技不如他的人,会讨好领导会表现自己,早早就被重用。这种现象早已经遍布了职场。一个人有实力,不懂得表现,抓不住机会,还真就会被“藏”起来了。

这个社会并不缺人才,什么工作都是大把的人抢着干。你要保持低调的美好形象,别人早就一马当先了。等到发现之时,后悔莫及,可惜大势已去,职位薪水都拱手让给了他人。

一个人有实力完全有展现的资本,何罪之有?努力工作是员工个人的职责所在,向上发展时人的天性,有实力就是要充分发挥加以利用的,为个人带来发展也造福了社会。展现自己是一种必要,也是一项生存的技能。

从踏入职场的第一天,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被挑选。21世纪,人才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缺资源了,想要在众人之中出类拔萃,就必须学会展现自己的实力。应聘工作的时候,主管能在一分钟之类通过你的简历和介绍,就基本上决定了是否聘用你;工作以后,老板没有精力天天看着每一个人做事,想要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就该表现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