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常以值日生的角色和身份进行一系列与科学探究相关的活动,与这些活动相呼应的墙饰可以称为常规性的科学活动主题墙饰。这类墙饰与幼儿的互动性也比较高。主要包括:天气预报和自然角中的动植物管理与探究活动等。这些墙饰在空间上没有过多的要求,需要的面积不大,与相关物品和材料摆放的位置相临近、相适宜是其基本要求。
常规性科学活动的主题墙饰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 主题来源于常规要求、各班具体的环境创设和学习内容。就科学学习而言,主要是天气预报和动物与植物的照料。
● 有基本固定的内容和要求,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例如,天气预报主要包括:天气状况(阴晴雨雪)、温度、风力、(周、月、季)气温与天气状况统计、爱心提示等栏目。
● 幼儿在内容和要求的范围内自主选择。
● 墙饰的表征形式应生动形象,符合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和需求。
案例:养小鱼
当我们对幼儿说:“这学期自然角的‘使用权和管理权’由你们来负责,你们想怎么利用?”幼儿兴奋不已,马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以前老在自然角种东西,这回干点别的。”“干没干过的。”这时有人提出饲养小鱼。“咱们没养过鱼。”“养鱼太麻烦了。”“养不好会死的。”“养鱼挺好的,以前都是老师换水,喂食,现在我们可以自己干这些事了。”幼儿各自发表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这么多人怎么养?”有小朋友问。“分组养吧。”“一组养一条呀?”“太少了。”“小鱼喜欢在一起,一条太少了。”“那养几条呀?”“六条吧!”“对,就一人(养)一条吧。”我觉得幼儿提出养鱼的这个提议很好,因为动物总是处于活跃的动态,常常能引起幼儿的关注。
● 分工与协作
顺着幼儿想养小鱼的话题,我提了几个问题引导幼儿通过分工合作来养小鱼。我问:“你们的小鱼养在哪呀?”“鱼缸里呀!”幼儿说。我接着问:“谁带鱼缸?什么样的鱼缸?买鱼缸的钱怎么出?鱼怎么养?谁换水,谁喂食?”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得幼儿决定商量商量。商量的结果是:一组用一个鱼缸,每人养一条鱼,那么每组的鱼缸里就是六条鱼,大家出钱派一个人去买鱼缸。理所当然各组养各组的鱼。为了能更清楚的了解每天由谁换水,由谁喂食,孩子利用表格在墙饰上展示出来,每星期调整一次,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提醒。
说养就养,幼儿利用休息日分头去做养小鱼的准备工作。星期一早晨,全班幼儿都带来了小鱼,所有的准备工作就绪,我们在自然角开始养小鱼了。一上午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围绕着小鱼,只要有空就过去看看,互相之间欣赏着、议论着:“我带的鱼在那儿呢!叫朱顶红,你看它头那儿有点红。”“真漂亮!”“你看那条鱼的眼睛鼓鼓的。”“我的鱼叫小黑,是我给它起的名字。”“你看小鱼大便了!多脏呀,它要是不小心吃了怎么办呀?”“那咱们给它捞出来吧!”“没事的,不脏,我家也有鱼,它们就那样,爸爸说没事儿的。”…… 听着幼儿的对话我觉得很有趣。从那天起,幼儿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小鱼,喂食的喂食,换水的换水,照顾好小鱼以后再去干自己的事情,这才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活动。
● 担负起喂养的责任
一天早上,一位家长对我说:“昨天放学回到家,李昂突然想起明天他们组是诗悦给鱼喂食,就对我说:‘今天她没来幼儿园,明天她会不会也不来呢?’我说:‘她不来,就别人喂吧,老师也会帮忙的。’李昂说:‘我们自己养鱼不用老师帮忙,别人喂也要诗悦委托才行。’我真没想到他还能说出‘委托’这个词。说完,他去给诗悦打电话(幼儿之间有彼此的电话号码)商量喂食的事,说了足有五分钟,特别认真。”看来,这些小鱼真是牵动幼儿的心了。
我开始比较关注李昂的一举一动。吃过早饭,小朋友们都去活动区游戏,往常李昂一定会动作迅速地去自己选择好的区域游戏。而今天他没有,他来到自然角,看了看鱼,用手指数了数,然后数了几粒鱼食,撒到鱼缸里。又看了一会儿,心满意足地走了。但是他并没有去玩,而是去各个活动区找他们组的小朋友,和每个小朋友都说了一句话,说完后,小朋友都点点头。我问其中一个小朋友李昂对他说了什么,他说:“李昂告诉我,他给张诗悦打电话了,张诗悦生病了,委托他喂食,他已经喂完了,鱼缸里有5条鱼,每条鱼吃了2粒鱼食,一共放了10粒鱼食。”李昂做完这些事以后,游戏活动的时间结束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抱怨没去活动区玩。他已经把照顾小鱼当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来对待了。这样就使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它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了怎样养小鱼,同时培养了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以及责任心。
● 问题出现以后
一天早晨,幼儿像每天一样到自然角去看他们的小鱼朋友。“呀!不好了,小鱼死了!”自强大声喊着。幼儿都跑了过来,宇涵看到是他们组的小鱼死了,伤心极了,眼睛里含着眼泪不知说什么好。“我们组的鱼也有死的了。”格格说。“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对幼儿说:“为什么只有第一组和第五组的小鱼死了,其他组的小鱼都很好呢?”这时幼儿议论起来了。有的说:“是不是他们两组的鱼吃得太多了,就撑死了,小鱼不能吃太多!”“我觉得是水太脏了。”“不对,他们一定是换水的时候没有晾,我听爷爷说给小鱼换的水一定要先晾晾。”听到幼儿的讨论我很高兴,因为在他们的讨论中融入了很多关于养鱼经验的话题。幼儿发表完自己的想法后都看着我,好像在等我做最后的结论。我对幼儿说:“你们刚才说得都很好,可是鱼究竟是怎么死的,咱们还不清楚。”幼儿都点点头觉得我说得有道理。为了启发幼儿,我请幼儿再仔细地观察、比较一下这两组和其他组不同的地方。经过观察,月月发现他们的鱼缸不一样。他们组的鱼缸口小,其他组的口大。“瞧!我们组的鱼缸口是最大的,因为是长方形的。”张雷说。“口大、口小怎么了?”默默问。小雨说:“小鱼需要氧气来呼吸,口大氧气多,口小氧气少,大家都养的是六条鱼,当然口小的鱼缸不好养了。”大部分孩子都同意这种说法,但还是不能肯定。我建议他们换个口大的鱼缸试一试。
第二天,宇涵带来了一个长方形的新鱼缸,他们组的其他小朋友带来了小鱼,他们一起高兴地把小鱼放到新鱼缸里。几天下来,他们组的小鱼养得可好了,摇头摆尾地在水里游着,于是幼儿确信小鱼的生存还真是与鱼缸口大小有关。
● 共同分享养鱼经验
为了更好地把小鱼养好,给小鱼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我给幼儿提议:请他们回家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一些养鱼的经验,带到幼儿园来我们大家共同分享。幼儿也想给他们的小鱼朋友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看着小鱼那快乐的样子,于是都纷纷去收集经验,除了问家长,网上、书上查找,还去问了卖鱼的人。每个小朋友都用绘画的方式把养鱼经验画出来给其他小朋友看,互相讲着、看着,然后贴在自然角“养小鱼”的背景墙饰上。从这些经验中,幼儿知道了小鱼喜欢什么样的水温,一条小鱼吃多少鱼食合适,怎么换水,太阳晒着会使在水里游的小鱼身体的颜色变得更鲜艳……
有了这些好的经验给幼儿提供支持,他们养鱼的兴趣更高了,精心照顾着每一条小鱼。小鱼也好像明白了幼儿的心思,快乐、健康地生活在我们班,成为了幼儿不可缺少的朋友。
北京市曙光幼儿园 翟颖 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