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我们都知道,那些类似于“永动机”式的梦想,就是毫无疑问的空想。奇怪的是,此类想法大行其道,在现实中招摇撞骗,经常可以欺骗很多人。人们对此缺乏足够的分辨力,也没有一种理智的分析工具去称量两者的区别。

人们对自己也是如此。他们不知道空想和梦想到底意味着什么,经常将之混为一谈。面对A和B两个目标,前者毫无实现可能,甚至是荒谬不堪的,后者非常实际,很容易实现,人们却总是在潜意识中选择前者,在失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我的伙伴斯坦利说:“这大多是缘于人们总是有不切实际的梦想,因此越是不易实现的东西越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趋之若鹜,不惜飞蛾扑火也要体验一把。”

“你的梦想有多少实现的可能性?”

在日夜奋斗之时,你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吗?

人生就是过把瘾就死吗?不!梦想的第一标准就是可实现性。如果你找到了一个可以实现的路径,那么再高远的目标都不是问题。但如果没有找到,你面对的就是一堵坚固的高墙,永远难以逾越。

在最近10年的国际舞台上,许多女性也走上了政治的前台,比如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她向我们演绎了一个女人是如何完成自己的梦想的。尤其是,作为一个女学霸,她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成了政治人物。米歇尔的故事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奇迹或空想,而是实现梦想的路径。

就是说,如何嫁给一个美国总统呢?答案就是—我要比总统更牛。这就是可实现性,也是梦想区别于空想最重要的地方:方法。

对,就是方法!你不需要研究怎样买中三千万美元奖金的彩票,因为这种空想没有方法,全凭运气;你也不需要琢磨如何才可以在未来的一年内成为巴菲特式的人物。这同样是缺乏可实现性的空想;你最需要的就是立足于现实,看看自己拥有什么能力,在可预期的将来,能够做什么。

正是梦想的可实现性,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趣,让我们的思维具有了明确的方向,并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和学习能力,来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这恰恰也是我向年轻人推荐的思维—首先拒绝空想,找到踏实的梦想,一步步让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生活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才可以体会到思维的乐趣,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