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平凉chun节社火
一位农村老大娘急切地问我这个城里人,“chun官嘴里在说啥?”
“我也没听清”,我只能这样回答。
不能不承认,平凉chun节社火近年来的变化真可谓翻天覆地。
变化最大的表现在于乡土民俗味越来越淡,社火城市化、现代化越来越明显。来源于古老的黄土地,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民间社火,逐渐被清一sè的大彩车、大造型、大喷绘、大阵容所替代。
传统社火中的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都是上乘的民间优秀艺术,其地方特sè十分浓郁,令人耳目一新。它最初来源于对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现代社火,则是一种靠扮演、造型、技巧取胜的艺术。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给人一种高屋建瓴、惊险出奇的艺术感染力。
事实上近年来的平凉社火,费人,费时,费钱,可是它到底弘扬的是什么?看者很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是民俗文化的发扬?还是现代社火文化的创新?好象都是,又好象都不是。总体看来,似乎是一种很令人莫名其妙的大杂烩。
就象本该具有画龙点睛功效的chun官说诗,以往是阵阵的喝彩,掌声雷动。虽然没有高音喇叭助阵,但声音亲切,内容丰富多彩,运用民俚民俗,词句幽默风趣。不光宣传了党的政策,而且让群众听了舒心、动心。比如1996年在行署门口拜年的某个农村社火chun官的说词:
行署门前话不少
千言万语怕唠叨
得民心者好领导
百姓ri子多cāo劳
基本国策要执行
农民家里有实情
谁家没有熬煎事
将心换心似亲人
计划生育不好搞
千难万难难领导
多讲情理多沟通
农民兄弟心事了
今年的社火,chun官嘴里在说啥?让人除了着急便是遗憾,听不清他在说啥!偶尔听到的也是“套话”“大话”“空话”——真正的“chun官”说“官话”。
chun官说词,是个一斑窥全豹的例子。对于这种大型的自娱自乐的民俗活动,能不能有一个高屋建瓴的整体规划?有如此的心力、jing力、财力,那么能不能好好地在发扬独属于我们的崆峒文化上下点功夫?文化不分穷与富,象人家陕西户县锣鼓社火都走出西安,去深圳表演赚钱了,有特sè的陕西冯村社火也在做着社火经济的文章。我们崆峒文化渊源流长,底蕴很深。那么平凉社火,是不是也应该加强崆峒地域文化的特sè?是不是也应该加强崆峒地域文化特sè的市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