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庙会:求神许愿成了主旋律

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个自己的保护神,在平凉老百姓的心目中,崆峒山上的诸神就是他们敬仰的守护神。

平凉人的“四月八”

庙会活动最初起源于宗教祭祀。每逢“四月八”,崆峒山上都有隆重的宗教庆典。

每到“四月八”,崆峒前山的崎岖小径,后山的宽敞大道,但凡能下脚的,几乎都有人在走。

崆峒山上的诸神便是那天既有“悲悯情怀”又“洞察人心”的主载了。

来赶庙会的大多数是普通百姓。当然,达官贵人们更不乏前来求神许愿的。他们处理的很低调,没有宝马香车,没有前呼后拥。轻装简从,悄悄地来,只是所求的与普通老百姓有天壤之别而已,也许是求官,也许是帐户上新增的巨额数字让其寝食不安,也许是……

从农历四月初六、七的晚上开始,陆陆续续的香客就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有些是为了赶烧头香,有些则是通宵达旦的念经、求神拜佛。总之,人们都是在祈求心底里最隐秘的渴望能够成真。

“四月八”庙会藏商机

平凉的“四月八”庙会就仅仅是求个神许个愿?应该还有更多更大的赚头吧?

本来,庙会以xing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宗教活动为主;一类是以商业活动为主。当年běi jing城隍庙庙会上,不仅吃穿用的商品无所不有,而且还有奇珍异宝,一些外国客商也来作生意。现今全国也有很多的庙会,都是摊贩商贾云集,种种商品应有尽有,实际上已成了商品贸易交流会。

平凉的“四月八”,为什么就不能在兼顾宗教活动的基础上,辅以商业活动?炒作成为平凉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为平凉带来滚滚财源。

平凉的“四月八”求神许愿成了主旋律

平凉的“四月八”求神许愿成了主旋律,这仅仅是宗教信仰的缘故吗?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xing格是以人文理xing为主,宗教观相对淡漠,尽管历史上佛道教一度兴盛,但实质上民众们并无对宗教神灵的真正虔诚与专一信奉,他们祭祀神灵,与其说是对超凡力量的敬仰,倒不如说是出于世俗的yu望,希望借此得到更多的慰藉。

běi jing城的庙会宗教祭祀仪多鼓乐喧天,人神共娱。这种祭祀仪式宗教意识鲜明地体现着中华民族宗教信仰的这一特质。而崆峒山上的庙会是无法脱出这个窠臼的。

平凉的“四月八”庙会,求神许愿成了主旋律,上山求神许愿的善男信女们,有很多是高三学生家长,“六月七”在即,家长们虔诚一拜,要自己相信有神灵保佑,孩子定能有神来之笔,考出好成绩,念个好大学。还有诸如求财、求官、求顺、求妻、求子、求健康、求平安等等。这些“求”不能不说是出于世俗的yu望,希望借这廉价的一拜,便能得到的想要的一切。

“善哉,善哉!”

“阿弥陀佛”

香烟缭绕,磬声阵阵。平凉人的“四月八”庙会一直就这样办下去吗?

二零零五年四月八于崆峒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