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非军团在第一天的地面进攻中可以看出来。隆美尔的目的很简单,直接杀到苏伊士运河边上,阻止英美联军向西奈半岛增派军队。

而一路上,北非军团的进攻部队几乎没有与英美守军爆发大规模战斗,进攻的十二个师就如同3把尖刀一样直接插了下去。

而那些还残留在西奈半岛上,正惊慌失措的英美军队将由后面的第二波进攻部队清扫干净。从战略上来讲,北非军团的进攻是一次成功的闪击战!

但是,北非军团在最重要的北线进攻上却出现了问题,没有能够按照计划拿下曼苏拉与塞得港,这无疑是一个失败。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北非军团此时占据了完全的上风,英美联合军队从一开始,就被迫放弃了进攻,转为全面防御!

因为北非军团的军队的快速突击,英美军队在西奈半岛上只有曼苏拉到塞得港一线具备有防御能力。

而在战斗爆发24小时之后,分散在西奈半岛上的5万余名英美联军全部向北非军团投降,只有少量部队及时的沿着苏伊士运河北撤到了曼苏拉。

但是,埃及人民军并没有向入侵者投降,而是在德军的战线后方进行了顽强的游击战。

只是,这些埃及军人最后没有一个活下来。

在一周之内,北非军团出动了至少2.5万地面部队对付这些埃及游击队,超过95%的游击队队员被德队打死。因为他们拒绝投降,基本上都是阵亡的。

整体上,在埃及英美军队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就完全失败了。除了在西奈半岛的西北角还有一处立足之地外,西奈半岛完全落入了德队的手中。

而在埃及英美联军的大部分的军队现在还在运河西岸,只能看着河对面的友军落入北非军团的手中,而使不上一点力量。

很快,英美联合军团,改变了战争策略,放弃了立即****的计划,转而进行全面防御!

原本,在英美最高统帅部的作战方案之中,对于北非军团在海法登陆,然后全面进攻有着两种方案。

一种是罗斯福认为的,应该立即用弋兰高地的军队以及苏伊士运海两岸的军队对登陆的部队进行围攻,以强大的攻势来瓦解对方的进攻。

另一种是丘吉尔认为的,应该全面的防御,以坚实的防御拖住战局。这样,北非军团又会分被自然的分散包围。

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殖民地,并且都经营很久,有着持续作战所需要的物资,兵源。而美国拥有着世界上比较先近的科技,当这些物资注入美国,就会很快的转化成强大的作战物资。

而现在,尽管中华帝国,德国,意大利也控制了一半的地球,可是,这些都是新控制区,区里的抵抗运动不断,给三国的军队带来很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在英美国家及其盟国是不存在的。

因此,丘吉尔认为,应该全面的进行防御,在防御中拖垮中华帝国及德国意大利。

可是,现面美国形势比人强,美国人不仅是收留了英国王室以及英国的一些工厂,更加为英国在美国的土地上划出一块土地作为建立新的伦敦城的英国专属土地。

可以说,罗斯福对丘吉尔是仁至义尽了。所以,丘吉尔也不好坚持自己的观点。

所以,弋兰高地以及苏伊士运河的两岸的英美联军立即制订了进攻计划。

然而,在隆美尔强大的进攻面前,英美联军的进攻计划严重受挫,不得不启用丘吉尔的全面防御战略。当然了,为了给罗斯福面子,全面防御计划中加了一条‘可以相机进行进攻,同时在叙利亚的英美军队可以给在海法登陆的北非军团以一定的压力’。

因此,英美联军开始执行就地防御的命令。

没有渡过河的部队全都在运河西岸部署防御阵地,并且开始组织炮兵火力对运河对岸的德队进行炮击。

同时也非常重视德国可能的渡河行动。但是随后,在得到了埃及人民军的情报之后,蒙哥马利立即判断出德军不可能在短期内渡河。

因为北非军团的军队根本就没有进行渡河准备。随即,英美军队开始加强防空力量,并且将主力部队后撤。

北面战场上,英美联军继续利用控制的一段运河向塞得港与曼苏拉增派军队。24小时之内,就有3万英美联军的军队进入这两个地区,并且与埃及人民军一起在福阿德港与曼苏拉之间修建了数条防线。

埃及与英美军队现在就是要进行防御,通过防御作战来消耗北非军团的进攻力量,同时拖延德军的进攻速度,更主要的是,埃及的英美联军现在必须要策应叙利亚的英美联军的行动,在西奈半岛上牵制住德国北非军团的兵力。

为此,埃及的英美军队一直在进行小规模的反击行动,只是每次的反击兵力的数量都控制在了团营以下,导致德军无法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同时也无法将部队转移到戈兰高地方向去!

*

北面战场上,北非军团的胜利更加辉煌!

从马目出发的南线进攻部队在绕过了太巴列湖之后,很快就从戈兰高地的南面插了进去。虽然这条进攻线路并不好走,但是担任进攻的两个北非军团陆军师很快就在战斗中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在击败了英美军队的数次疯狂反击之后,北非军团顺利的占领戈兰高地南面的两个重要的据点,成功的扼守住了戈兰高地的南面,切断了弋兰高地的英美联军与叙利亚境内英美联军的主要联系通道,即高地南面的那条简易的铁路线!

那条铁路线是为了给弋兰高地守军补充物资而修建的,战争开始之后,这条铁路线,不只是为弋兰高地补充物资,也是补充兵源的主要运输通道。

北线战场上,北非军团从采法特东面的集合阵地出发,他们并没有直接进攻戈兰高地上,英美军队防御阵地,而是直接从高地的北面绕了过去。

5个小时之后就占领了宾特珠拜勒,卡住了戈兰高地北面的出口。

接着,北非军团一个旅的兵力开始向南进攻,从侧翼打击戈兰高地上的英美联军的防御部队,导致英美军队不得不转向迎战。

但是德国山地部队的进攻速度非常快,很多英美防御部队在还没有调过头来的情况下就看到德国的轻型山地作战坦克出现在了面前。

接下来的战斗自然是不用多说了!很快,北非军团就到达了巴尼亚斯外面,这是英美联军在戈兰高地上最重要的防御地点!

但是德意军团却在这里停止了前进的步伐,面对整整五个师的英美防御部队,一个旅的德意军队是无法迅速攻克这座重要的城市的!

而北非军团的主力部队仍然在继续朝东北方向进攻,沿着戈兰高地的边缘杀向了叙利亚腹地。于开战之后12个小时到达了迈尔季欧云与基斯沃西南面,直接威胁到了英美联军在叙利亚的大本营大马士革!

战争在进行了24个小时之后,北非军团进攻部队就已经在大马士革外面站稳了脚跟,同时对戈兰高地形成了合围之势。

当然,德意军队这么做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如果英美联军在戈兰高地上的军队一口气冲下来的话,恐怕德意军团进入叙利亚腹地的部队就要遭殃了。

可是,隆美尔依然这样布置了他的军团,他是有信心的,因为他现在占据着完全的空中优势,只要英美军队离开阵地与隐蔽地点,就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北非军团的进攻也可以说是完全建立在这种空中优势上的。

对于北非军团这几乎是光一般的进攻速度,英美军队再次被打傻了。而当北非军团兵临大马士革城下的时候,英美联军在大马士革的大本营统帅被震醒了,现在还不是变傻的时候,如果再不反抗,他们,将成为沙漠之狐桌子上的晚餐了。

一方面组织叙利亚本地的人进行抵抗,另一方面,英美在叙利亚的军队开始向大马士革与西南部地区集结,开始着手对北非军团的反击行动。

而在戈兰高地上的守军也发动了数次反击,以求牵制住北非军团向叙利亚腹地增兵。但是,这些反击多半是失败的,因为德国空军占领着天空上的优势,大量的英美军队在还没有投入战斗的时候就被摧毁在了地面!

可以说,英美军队的统帅被完全打傻了,在这种时候竟然犯了这么一个大错。

在并不占优势,特别是没有空中优势的情况下,进行大范围的军事调动,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亡。

而且,从北非军团兵围大马士革的兵力上来看,在短时间内,北非军团并不具备占领大马士革的能力。

所以,英美军队不应该集结军队,而是应该在城市战中消耗北非军团的兵力。

在沙漠作战之上,隆美尔闪电般的进攻,以及艺术般的指挥,是他赢得‘沙漠之狐’称呼的主要原因。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动,难免会出现纰漏,只要有任何的漏洞被发现,那就代表着英美联军的毁灭。

英美联军在叙利亚境内的调动与集结确实给德国空军创造了一次扩大战果的绝佳机会。而大量的英美地面部队,特别是重型装备几乎都是在调动的途中被消耗掉的,而他们换来的只是德国空军的弹药库存迅速下降。

第一天的战斗下来,至少有4个师的英美部队被摧毁或者打散,其中绝大部分“功劳”是德国空军的。另外,还有500多辆坦克,700多辆装甲车,还有2000多部运输车辆被摧毁,阵亡官兵一万五千多人,另外还有一万多名士兵做了俘虏!

可以说,在叙利亚的英美军队不但在空战中惨败收场,在地面战斗中,他们的失败也只能用“完败”来形容。

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北非军团出动了大量的直升机,主要使用地点是在戈兰高地上。因为戈兰高地并不适合重型部队作战,特别是英美军队在这里有着非常密集的防御部队,如果投入重型部队作战的话,将严重的牵制住德军有限的兵力!

可是,如果不对弋兰高地上的英美联军进行限制的话,那兵进大马士革的德军将会有很大的危险。

一旦弋兰高地上的英美军队与大马士革的英美军队来一个两面夹击,那结果将是很明显的,尽管占有空中优势,但是,一个旅的北非军团士兵,是无法正面对抗近二十个师的英美军队的打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