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少帅这回需要认认真真地对待一回了,他也知道这次不比以往,所以调兵遣将,在热河附近做了一番部署。

战前,东北军共准备了14个军20多万人马。引人注目的是,从东北后撤的吉辽黑义勇军尽数参战(冯占海、唐聚五、邓文、李海青等),有近2万人,而在锦西山区,尚有6000义勇军进行敌后策应。

此外,晋绥军和29军亦均领命配合。

但少帅安排的这次布防有一个很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兵力分布不合理,部队数量多,却捏不成一个拳头,且主要停留在平津一带,并不在热河区域的核心地带。

热河那里,他也派了一个人:“辅帅”张作相。

这老头子人倒不坏,但打仗实在不是块材料,堪称一不五无。

一不,不学无术。

五无者,无威制人,无智服人,无信心,无决心,无准备。

他自己也不太情愿担当这个差事,是少帅硬拉上去的。你说这样的仗,怎么可能打赢?

本来应该成为主角的热河,现在反而倒过来成了陪衬,基本上还是留给汤二虎一个人打理,这个混账大家也知道了,他能守得住吗?

即使你没有剌,武藤这样的打仗老手也能给你挑出来,更何况漏洞这么大。

直捣心脏,攻取热河,是为上计。

当然,在此之前,如果不玩点花招出来,那也不叫武藤。

像白川指挥上海淞沪会战时那样,武藤也使出了声东击西、指南打北这一招。

东北军不是数量多吗,那我分散你的兵力。

他首先制造种种假象,在攻陷山海关后,索性让东北军误以为他会在山海关一侧的渤海湾登陆,如此一来,东北军的两大主力——何柱国、于学忠都被牵制在了滦东。

接着又让满蒙伪军在察哈尔东部和热河北部招摇,这样又至少吸引了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

好了,算算也差不多了,正面攻击。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月23日,以弘前师团为主,其他部队做南北迂回包抄掩护,五路并进,杀向热河。

战役一开始,中方就陷入了被动。

少帅委派的热河主将张作相此时连原计划配备的一半兵力都还未拉上来,所谓的防御体系更是乱七八糟。

汤玉麟的部队则像事前预料的那样,在关东军“地下工作者”的策动下,接二连三地出现了投降潮。虽然只是一部分军队,但他们的投敌立刻对前线士气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力。

打仗的时候,各支部队都不是单打独斗,那是要依靠协同保护的。旁边是友军,你打得就安心,可是如果他们两分钟以前还是友军,两分钟以后一转眼就变成了敌军,你还能打得安心吗?

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军心一乱,队伍就难带,队伍难带,就得往后面撤。这一撤可就乱了套,大家你推我,我挤你,用不着关东军开枪,自己就能把自己人给踩死。

其实你们怕什么呢,关东军还离得好远呢,而且他们遇到了一个相当大的困难,那就是恶劣的自然条件。

气势汹汹的熊本师团第一个遭到打击。这个师团来自日本最南部的九州,不经冻,也没想到过临行前要多带厚衣服,结果一出场就傻了。因为他们的任务是从北部内蒙发动进攻,以策应弘前师团进入热河中心地带。但此时的内蒙古草原冷得跟个冰窟窿一样。

我们记得,仙台师团在江桥之战时也碰到过这种鬼天气,立马就被冻趴下一大片。不过内蒙比齐齐哈尔还要厉害,两者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江桥的时候,齐齐哈尔是零下20度。

这里多少?

零下30度!

真是没有最冷,只有更冷啊。

还没打仗,熊本师团就哆嗦得不能动弹了,出现了大面积冻死冻伤的情况。

天气有时比一切军队都要来得凶猛,拿破仑当年够嚣张了吧,还不是被莫斯科的一场暴风雪给整得一蹶不振。

让严寒来得更猛烈些吧。

关东军司令部闻讯,赶紧通知飞行队:炸弹先搁一边去,快装防寒装备。

飞机当然不能去执行轰炸任务了,于是飞往内蒙,卸下防寒装备,然后再把冻伤的日军搬上去,运往后方医院。

你说这多费事啊,早干什么去了你们都。

其实很简单,跟江桥作战时一样,辎重后勤的事在日军里面属于下贱活儿,就算有人想到也没人愿意去干。

熊本师团被冻住了,中路突进的弘前师团也是举步维艰。

此时北方积雪尚未融化,以机械化作战见长的弘前师团深一脚、浅一脚,推进极为艰难和缓慢。

弘前师团原本在日本国内并不突出,尽管参加过日俄战争,但却是在战争后期才进入的,没经历过什么实战,充其量只能算是打扫战场的清洁工角色。

它和仙台师团说起来是“北方老乡”,老家都在日本东北部,可后者一度成了关东军的主力师团,那家伙,红得发紫,而它就只能在旁边眼巴巴地干看着——连中国的东北,不也是老晚才派它去的吗?

真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啊。

弘前师团咽不下这口气,发誓要自强不息。

怎么自强不息呢?

苦练啊。

找的地方是日本北部的一片山区,叫做八甲田山。去的时候是大冬天,冷得要命。

越冷越好,要的就是这效果。大家一块儿咬着牙练挨冻。

这功夫要真练成了倒也不错,那样的话,弘前师团就可能要成为日本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神龟师团”了。忍者神龟嘛。

可是太倒霉了,大概是练挨冻把脑子给冻坏了,在此进行训练的第5联队部分官兵竟然在雪中迷了路,又正好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找上了他们,结果歪打正着,一家伙被埋进去210个人,等挖出来的时候,只找到一个活的。

这个事件在日本很有名,高仓健后来演了部电影《八甲田山》,讲述的就是这段往事。

弘前师团欲练“神功”,却差点“自宫”了自己,心里别提有多憋屈了。

但是热河之战给这个倒霉的师团提供了翻身的机会。

如前所述,关东军未到,热河北部防区却已乱成一锅粥。

投降的投降,溃退的溃退,根本不把少帅的命令当一回事。

此外,关东军还碰到一个主动上前“帮忙的”。

不是伪军,也不是汉奸。

我告诉你,是热河的百姓。

你还不能怪老百姓不爱国,纯粹是汤二虎太混账了,不给治下的臣民以活路,才弄得物极必反,导致了这种令人惊诧的现象。

等到脸蛋冻得发青发紫的关东军“冒风雪逾艰险”赶到时,很多守军阵地上已空无一人,就等他们来“接收”了。

弘前师团师团长西义一中将(陆大第21期)迅速捕捉到了战场上的这一变化,并重新调整了部署。

大部队不是走得慢吗,那我就派小部队。

他从第16旅团(川原旅团)中抽出了1个半大队,由100多辆汽车运送,再配以少量骑兵,组成快速挺进队。队长由旅团长川原侃少将担任。

西义给这支小部队的任务就是,你们别管师团主力,只记得一个劲地往前跑,朝前钻就行。

这是一支真正的精兵:堂堂旅团长当了大队长,联队长当了中队长。一般情况下,根本不会有人想到如此用兵。但这只是说的一般,现在的情况非常特殊,对手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此时,精干的小部队往往能起到大部队也难以起到的作用,而热河,正是陷在这支小部队手中。

兵贵奇而不宜平,不出奇招焉能制胜。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月24日,日本在国联的外交出现大败局,“十九国委员会”的裁决报告获得绝大多数通过。但是第二天,日军在华北就打开了局面。

热河东大门开鲁失陷。

关东军认为他们可以用这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发泄不满和愤懑:不把票投给我们又能怎样,我们自己用枪炮来投。

2月26日,眼见热河情况危急,老蒋不得不向指挥作战的各将帅(包括少帅)发出手令,要求死保热河(“时至今日,惟有牺牲一切”),同时命令驻扎于徐州、蚌埠一带的中央军第25师(关麟征师)于当天即刻北上。

然而此时的局面已经难以控制。

前线的失败几乎是摧枯拉朽式的,开鲁门户洞开后,整个热河的失陷正以一天一个重镇的速度持续蔓延,日军也离省会承德越来越近。

位于承德以东的黄土梁子素称险要,然而其主要阵地均自动放弃,被对方兵不血刃地予以占领。这样一来,承德前方顿时一无屏障,城内陷入一片慌乱。

面对上级的责问,汤二虎倒也很沉得住气,说这不是溃退,而是他的战略,所谓“诱敌深入,决一死战”是也。

再诱,人家就被你诱到承德来了。

汤二虎说大家不要怕,脑袋砍了碗大个疤,我这就去前线督战。

这混账基因突变了?

不是。他另有打算。

汤二虎当天就调集了200辆大卡车,但不是往前线方向开的,而是往天津租界去的。卡车上装的也不是武器弹药和援兵,而是金银财宝和鸦片。

第二天早上,他自己也骑一辆三轮摩托溜掉了。

从热河开战到现在,你要问他日本鬼子究竟长什么样,他都不知道。从没见过嘛。

顶头上司一走,底下人也不是傻瓜。大家撒开丫子跑吧。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4日,弘前师团川原挺进队128名骑兵信马由缰地进入了承德。此时,别说师团大部队,就是挺进队的后续人马也还离得很远。

不到10天,一个半大队的关东军狂飙突进,最后靠100多个骑兵把偌大的热河省给终结掉了,东北军也就此完成了他们继“九?一八”之后的又一“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战例。

经此一战,关东军特别是弘前师团在日本国内的地位迅速得以提升,西义也开始跻身于“名将”之列。

1933年的第一场雪

热河沦陷,这回不光是举国震惊,而是全国都跳了起来。

这仗究竟是怎么打的?光汤二虎手下就可指挥8万人马,8万人打不过128个日本兵,天晓得!

可以评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遭到舆论一致指责的除了一个汤二虎,当然还有负总责的少帅。

当时的胡适虽然不是什么军政要人,却堪称舆论领袖。他就说,热河失败,少帅“应负绝大的责任”,其能力无法“担负这种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所属东北军更是难当大任,很多军官居然不会看地图,那还打什么仗。

胡适一向是个厚道人,绝少与人争到青筋暴突的程度,不过由于受到前线失利的刺激,此刻也变得尖刻起来,甚至直接喊出了“明知不能负此大任,而偏要恋栈”这样伤人感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