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他便把手下跟这位原来的顶头上司有点瓜葛的人都革了职,换上了自己信得过的人。

既然做了汉奸,一般来说,脸皮那都不是一般的厚,熙洽也是如此。李杜干得这么“绝情”,他还继续腆着脸上前“招纳”。

先封官许愿。

李杜毫不动心。

再遣说客。

李杜干脆拿出了《三国演义》里周瑜对付蒋干的法子,酒照喝,话照谈,但是宝剑就悬在那里,你要敢涉及投日那档子事,就别怪我不客气(“幸无及其他,否则足资烦恼”)。

说客脸都吓白了,酒也没喝舒服,没坐一会儿就闪人了。

熙洽被逼得没办法,只好亲自出马,并且拿出了黑社会的那一套——直接找家属。

一边送上古玩珍稀,一边递来裸的威胁: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惹怒了日本人,有你们一家好看的。

看到这一大家子被吓得唯唯诺诺,礼物也收下来了,熙洽认为这回事情该办妥了。

谁知李杜“强人身旁无弱妻”,他老婆也是个厉害角色。据说不仅拳脚硬邦,而且善使双枪,要不是看着家里有老有小,怕他们遭遇什么不测,估计这熙洽当时性命就得丢那儿了。

当下,她带上家人便去依兰投奔李杜,跟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咱们宁死不做汉奸,我们一家人支持你!

李杜也是这样想的。为了防止日本人报复,他把家属都化装成难民,送到关内藏了起来。

现在我单枪匹马,你们还有什么空子可钻?!

至于古玩珍稀,您就别想再要回去了,因为我正用得上呢。

李杜把这些东西都一股脑卖了,用这些钱抵了抗日的军饷。

熙洽亏大了,心疼之余,这才对李杜彻底死了心。

就在冯占海危难之际,李杜听到消息,立即拔刀相助,派了一个团过来帮忙,这才使冯部脱离险境。

东北人重义气,何况都是要保家卫国的热血男儿,自此,东北双雄便走到了一起。

哈市此时已经大乱。

于琛澄伪军兵临城下,临时“负责”的大佬们各个像丢了魂似的,既不欲战,又不敢公开言降,把城里的气氛搞得古古怪怪、神秘兮兮。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5日,李杜、冯占海各率所部会于哈市东郊。此举立即得到响应,除张作舟第25旅以外,吉林东北军第22旅(赵毅旅)、第26旅(邢占清旅)先后宣布起兵跟随。

看情形,再不出头就晚了。先前一再犹豫的丁超停止了犹豫,也率领自己的第28旅加入了阵营。这样,5个东北旅就在抗战这一主题上暂时达成了一致。

当天召开抗日军政大会,成立吉林自卫军,李杜为总司令。自卫军决心联合打击日伪军,保卫哈尔滨。

城内外军民之心一时大定,哈市地方和银行界争相支援粮饷,使哈尔滨成为继江桥后的又一个抗日救国中心。

第二天早上,李冯联军分4路进入市区。

李杜一进哈尔滨,日本方面马上就知道味道不对了。

用飞机撒传单的、喊话的、发通告的,都来了,而且口气都差不多,就是对自卫军“重重抗议”(等于抗议的平方),并威胁要以武力“保护侨民”。

李杜没理,只是赶紧部署哈市防守。

要来你就来,反正你总是要来,还装什么装。

日本人发火,李杜没当一回事,城外的于琛澄可吓坏了。

要知道做汉奸也不容易,那是要整天看主子脸色过日子的。

1月27日,大头开始对哈市发动进攻。

哈市的处女保卫战开始了,一打就是两天。

第一天是防御。

顶住了。扛鼎的是李杜的第24旅和冯占海的新编第1旅(由自卫团骨干组成)。这是自卫军中最能打仗的两个旅,伪军头破血流,也没能找到半点破绽。

第二天便进入了反攻。

一直以来,只要伪军出动,天上一定跟着日军的飞机。这次也不例外。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自卫军也多了一项优势武器,那就是大炮。

我们在前面讲“九?一八”事变的长春战斗时,不是有撤下来的吉林军炮兵团吗,现在正是发挥作用的时候。

伪军惨了,这下轮到他们尝尝挨炸的滋味了。

在旁边看着干着急的日本人同样倒了血霉。他们派到哈市上空进行侦察兼轰炸的一架飞机被炮兵团给打中了,晃晃悠悠地落了下来,迫降于距哈市西北8里的松花江南岸。防守这一地区的是丁超的骑兵,他们随即打马过去看新鲜。

本来想抓活的,没想到飞机上的两名日本飞行员一个劲地顽抗,甚至还想干掉两个骑兵给他们垫背。真是找死,结果都被当场击毙了。

伪军本来还能再抵挡一阵,但他们又碰上了那个令他们心悸的时刻——最喜欢玩心跳的胡子大哥宫长海骑兵旅忽然从侧后闪了出来。

宫长海平时大概对这类游戏早已司空见惯:劫官府粮草,就得呼哨一声,然后从不知哪个角落里杀将出来,不然那还叫胡子?

伪军对这一阵势的反应,和那些被打劫的官军一样,惊骇万状,扔下财物(枪)后,撒腿就跑。

宫胡子带的都是骑兵,仗着马快,在后面拼命追,而且一追就是30里,沿途俘虏了大把的伪军。

哈尔滨保住了。从行将陷落到转危为安,哈市人经历了一场过山车似的经历。

李杜首次担当总指挥,举重若轻,出击神速,此间誉之:飞将军。

虽然首战告捷,但李杜本人的心情却并不轻松。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手上这些部队,真正能拉出来遛遛的只有冯占海部和由他兼任旅长的第24旅,其他吉林东北军看上去装备倒还行,却因为长期乏于训练,在实战能力和军事素质上都差强人意。

这种情况下,就得约人帮忙。

首先想到的当然是给少帅发电,请他出兵山海关,南北夹击。

大家都知道这个希望很渺茫,可总要一试。

电报发出去后石沉大海。

北平的张少帅对此保持了可怕的缄默,不仅没有支援,连江桥抗战时的口头鼓励也不见了。大概自马占山撤至海伦后,他对黑龙江局势已经感到意冷心灰:齐齐哈尔打成那样,还不是被日本人给占了,哈尔滨再怎么折腾,估计也难逃厄运。

兄弟啊,人都是有血性的,宁可站着死,绝不躺着亡,虽然结果看似一样,但却有着本质区别。

无奈,李杜只得另想他法。

和日本人斗到现在,若论东北豪杰,非北面的马占山莫属,虽然他已经退到了海伦小城,却仍然是抗战的众望所归。

李杜怕自己一个人没有说服力,拉上丁超一道去面见马占山,希望双方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军事机构,共同抗击日伪进攻。

在李杜看来,海伦有马占山的边防军,哈市有自卫军,如连成一体,定能在北满形成一个铁拳头,整个东北抗战形势将为之一变。

毫无疑问,这确实是一个颇有远见的战略建议。

但是一方面,马占山已不是江桥抗战期间的那个马占山,思想上正处于急剧动摇之中;另一方面,东北将帅的一个痼疾也在此时暴露无遗,那就是不团结,喜欢各打各的算盘。

江桥抗战,马占山在最危难的时候,他没见李杜、冯占海过来帮忙。反过来,看到哈尔滨这里危机重重,马占山也准备坐视不管。

对李杜的建议,他口头应允,实际上根本就没往心里去。他主动向李杜、丁超提出,说必要时要派部队前去增援,并补助50万发子弹给他们云云,其实也是空头支票一张——看着李杜他们远途赶来,不好意思不说点好听的,敷衍敷衍而已。

这样一来,什么好建议都白搭。

哈尔滨危险了。

保卫哈尔滨

于大头前面一失败,关东军企图一文不花,净夺哈市的奇思妙想也就落空了。

伪军烂,那只好和江桥时一样,我们自己上。

借口是现成的。

吉林打哈尔滨,中国人打中国人,纯属你们的内政,我们本不想管,问题是我们在哈尔滨的侨民太多了,被流弹打死了怎么办,得出兵保护啊。

真是欲加之由,何患无辞。

关东军随此向参谋本部打报告,表示要出兵到哈市“护侨”。

报告交到真崎次长手里。

真崎在发动战争方面也是个激进派,而且原先金谷参谋长的教训就摆在那里:“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干不成大事”,这说的都是谁?

既然理由“充分”,苏联人又不敢吱声,那还等什么?

同意,完全同意。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8日凌晨4点,参谋本部有关同意的复电发出。

10分钟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便向第2师团(仙台师团)发出了向哈市进军的命令。

同时鉴于马占山“归降”一事已日趋明朗,原驻齐齐哈尔市的混成第4旅团(铃木混成旅团)也乘火车南下,从哈市北面策应仙台师团的进攻。

仙台师团中首批出发的是在长春驻扎的长谷旅团。旅团长长谷急不可耐地准备上车,一抬头却发现走不了——苏联铁老大不让走。

按照日俄战争的约定,中东铁路一分为二,长春以南至旅顺归日本人管,长春以北至哈尔滨归中苏共管(其实就是苏联人管)。

苏联铁路站的站长拿出当年的文件给长谷看,说你看上面白纸黑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写着:北满铁路仅限于工商业经营。

这是民用铁路,做生意用的,不能用于军事目的。所以我不同意你们日军使用我的铁路。

长谷理都不理,一扬手把那些文件拨到老远。

想在这里混,就得听我的,拿这些破玩意儿来蒙皇军,门儿都没有。

犹如被浇了一盆冷水,站长从头凉到了脚。

其实关东军开始还是对苏联有所忌惮的,要不当初也不会决定“避嫌”先打齐齐哈尔了。

可是,日本人的性格有时就像小孩子,起初他去拿烤肉,怕被上面的火苗烫着,不敢伸手,后来尝试着从旁边摸了一下,没事!于是大快朵颐的同时,他连火苗也不放在眼里了。

现在长谷就不把苏联放在眼里:以为是强人,不过是个缩头乌龟,跟我们斗,还差得远呢。

知道狠不过这些日本军人,站长只好甩开条约谈现实,把事先想好的几条理由拿出来说事:

没有足够多的工人,铁路职员都罢工了;

没有足够长的铁路,部分路段被破坏了;

没有足够量的车厢,窄轨车厢又用不了。

长谷不相信,但是查证后,发现人家一条条、一道道,说的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事实是事实,那部队也不能不运,而且要快点运,只好逐一交涉:

缺少工人?把民用的停掉,司机调过来,如果还不行,我们满铁可以借人;

铁路坏了?赶紧修啊,拜托,你们能不能学一学我们日本人,搞点加班加点什么的,不要干一点活就去喝你的伏特加;

车厢不够用?

长谷真恨不得抽出刀来把眼前这个烦人的老毛子给活劈了。

如果说其他两条都是客观情况,临时发生外,最后一条实在是苏联蓄意为之。

中东铁路兴建时,按照俄国的技术标准,采用的是宽轨铁路,跟日本国内和朝鲜的窄轨铁路不一样。日本控制南满铁路后,就又进行了改建,把轨距改了过来,所以满铁使用的机车和车厢在北满铁路上就不能用,也就是说,你要往哈尔滨运人,就必须使用苏联的宽轨机车和车厢。

可是苏联人说他没这么多车厢。其实是他们在“九?一八事变”后,就把长春站的大部分宽轨机车和车厢都向北调到哈尔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