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灵依依不舍地离开,宿舍成员已开始大侃中国历史,从炎黄时期开始侃大山,胡嘉裕是历史系的高材生,宿舍主讲,古灵、任亚杰历史书也看得不少,还能充个助教,历史系的郭昊的专业水平却连社会系的吕任波都不如,他最近的心思集中在**的文学上,因为要追一个新闻系的女生,胡嘉裕的历史观点与主流历史学动辄相左,大有重编历史教科书的倾向。任亚杰、张彬玮则极力维护主流论调,古灵的观点是“反正都一样,无是无非,今以为是者,昔日以为非,今日以为非者,后日以为是也可能。世间是非皆在一张嘴。”

历史评价尚带有阶级性、时代性和主观性,而某些哲学问题却是终极性的、超阶级、超时代的,比如关于时间与空间问题。西方哲学老师在讲古希腊芝诺困难之前,先列出《庄子·天下篇》中的一个观点,“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现实中的时间与空间是否像数字一样可以被无限分割,存在着无穷小?”西哲老师让同学们讨论。

同学们均认为时空可以被无限地分割,就像正数可以无限地接近于零一样,唯有古灵提出异议,古灵的观点是“现实中没有那么锋利的刀去将时空无限切割,没有被证实的东西,不能被认为是真理,如同爱因斯坦的超光速奔跑会导致时间逆转一样,仅存在于人的思维当中,无论说可以或不可以都是错误的。”

同学们一阵笑,西哲老师点点头,“这位同学已经具有了芝诺般的质疑精神,来看看芝诺是如何质疑时空的无限可分割性的。”

古灵支楞起耳朵,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截线段,标上ab两端,“现在,首先来谈空间,假如一个物体若要从a点移动到b点,是否要先经过a与b的中点c呢?”

老师在线段中间点了一个c,同学们点头。

“那么若一个物体要从c移动到b,是否要先经过c与b的中点d?”

老师又从c与b的中间点了一个d,同学们又点点头。

“那么若一个物体要从d移动到b,是否要先经过b与d的中点e?照此逻辑推,要想从e动到b,还要先经过一个中点f,接着是g,那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它就永远不能到达b点。”

“而现实中位移确实存在呀!”有同学讲道。

“对呀!”老师用粉笔在线段上划了一下,“假如从逻辑上空间可以无限分割,那物体就到不了任何点,光是这个中点就困死它,所以空间在逻辑上是不能被无限分割的,必须要存在一个最小的空间单位,一动至少就是一个或若干个基本空间单位。”

“哦,”古灵想,“确实不存在那把无比锋利的刀能无限度地将空间粒子劈开。”

西哲老师又接着讲:“再说时间,芝诺提出一个举世闻名的命题——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的短跑运动员,一秒钟跑十米,乌龟一秒钟跑一米,现在,阿基里斯追前方一百米处的一只乌龟,他用十秒钟跑到乌龟原来的点上,乌龟向前跑了十米,他有用一秒钟的时间跑到乌龟的点上,乌龟又向前走了一米,阿基里斯又用十分之一秒跑到乌龟的点上,乌龟又动了十分之一米,然后无论阿基里斯用多么短的时间到达乌龟原来的点,乌龟总要向前动一点,假如时间可以无限分割,那阿基里斯从逻辑上就追不上乌龟了,显然这与现实相悖,因而,时间也从逻辑上必然存在一个最小单位,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建立在时间最小单位的前后变迁基础上,在前一个时间单位中,事物的位置是这样,下一个时间单位中,事物的位置是那样的。在一个时间单位中,物体发生的空间变化量就形成了速度,因为阿基里斯的速度变化快,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内,阿基里斯还在乌龟后,下一个时间段内,阿基里斯就出现在乌龟前面了。”

古灵思考到时间前后连接问题,站起来提问:“那时间的单位与单位之间究竟有无缝隙?若没有缝隙,就不能分为前后,若有缝隙,那两个时间单位就是彼此独立的点,切开看就像一张照片,连接起来就像电影画面,一张张的照片鱼贯而出,就构成了运动的电影镜头,而实际上只是画面而已,并没有运动的过程,一瞬间在此成像,另一瞬间又在彼处出现,那运动岂不成了感官经验的假象?”

老师拍手,“说得好,照这个逻辑,运动确实犹如电影画面,一张一张连接而出,形成一个运动的假象,骗过了我们的眼睛,庄子曰:‘物方生方死,日方中方睨。’僧肇著《物不迁论》曰:‘求向物于向,向物未尝无,求向物于今,向物未尝至,于今未尝至,故知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所以物是不变迁的,《妙法莲花经》中说:‘世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前时的事物与后时的事物根本无任何关系,刚才的我与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一回事,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事物存在运动,那就可以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是‘一条河流’,它在动,还是一条,而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恰恰说明前时之河非此时之河,已不是同一条,怎么会两次踏入?”

古灵有些晕,但他的哲学素养和逻辑还未丧失,“老师,您最后对赫拉克利特的话好像给曲解了吧,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讲得应该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吧,一次两次,河流的状态就变化了,在这个意义上说不是一条,而您理解的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是指运动主体的不同质,前时之河非此时之河,这是逻辑上的不同,而在现实中确未有意义,割裂事物前后联系而已。”

同学们欢呼古灵将老师驳倒,老师反问:“那你用运动联系的观点谈谈阿基里斯追平乌龟的过程,阿基里斯到达乌龟处,乌龟就向前移,怎么会追平,成一个点?数学能否解释?”

“应该是十一又九分之一秒时追平,而九分之一秒可以在现实中做到,若用十进制,九分之一无法在逻辑上形成一个确切的点,但用九进制,九分之一就是一个固定点,在这个点,阿基里斯与乌龟完全重叠,前阿基里斯即此阿基里斯,是一个主体的两种状态,过十一又九分之一秒之后,彻底超过,这是运动的结果。”

“当年芝诺的老师巴门尼德提出‘存在’是不动的,并嘲笑毕达哥拉斯1减0.99999循环大于零的观点,芝诺作出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的逻辑悖论是为了反驳他老师1减去0.999999循环等于零或大于零的思想,而这种论证却导致了逻辑与现实出现了矛盾,从逻辑上来说,运动、时间与空间都是假象,是不合理的,后来的哲学家布拉德雷完全认同这一点。”

有同学谈到:“现实之中时空与运动确实存在呀!”

老师说:“第一个用这种论点来批判芝诺的人是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他的学生向他讲述了芝诺的观点,第欧根尼什么话也不说只在屋里走来走去,他的弟子问老师您这是在干什么?第欧根尼回答:‘芝诺他说运动是不存在的,我这不是在证明他错了吗!’”

大部分学生爆笑,有几个学生不知所云,古灵本来是微笑的,同桌李宇琨捅了捅古灵,“大家都在笑什么?给我讲讲,让我也笑笑。”

结果古灵也爆笑起来。

老师等大家笑完,“本来芝诺是不否认现实的运动的,他只是从逻辑上证明运动的不合理,哲学就是从习以为常的现实中发现荒谬,因此哲学从本质上都唯心,或者说只有唯心的哲学家才是真正的哲学家。列宁说‘让那些唯心哲学家们用脑袋撞撞墙他们就知道世界是物质的存在了。’连傻子都知道用脑袋撞墙会疼,那些大哲学家们会比傻子还傻吗?用脑袋撞墙产生的那个疼难道不是主观感受吗?英国休谟说‘生活与外在只是人的一连串主观感受’不对吗?主观感觉经验难道就能认识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把两只手一支放烫水里一支放冷水里,然后再一块放温水里,两只手的感觉都不一样,哪个是真实的?所以康德后来对实践理性自身都开始批判了,世界的本质真不是可以绝对把握住的,唯物论者们都相信感官经验,思想都贴近现实,虽然肤浅却容易受到大众认可,因而尼采说‘精神的真正敌人应该到群众中去寻找’,批判的就是那颗世俗的心。哲学本来就是脱俗的,建立与形相之上的思维本身无所谓对错,目的只是激活人类思维。”

大家都不说话了,西哲老师说:“先休息一下吧,下节课我们继续谈芝诺。”

古灵找老师聊天,“刚才提到逻辑与现实的矛盾,我们讲的逻辑学时还讲过‘理发师悖论’即理发师说‘自己只给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他到底给不给他自己理发?还有‘说谎者悖论’,即一个人在说‘我在说谎’的时候,他究竟说的是实话还是谎话?”

老师说:“那只能证明现实是荒谬的,存在即合理又不合理,没有真实,欲找到对世界的终极解释,唯有交给信仰。”

古灵又问,“那上帝能否造出一块连他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

老师说:“用这种逻辑来证明上帝非全能有什么意义呢?我已经说了,世界本身就是荒谬的,不合逻辑的。所以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古灵突然意识到,用逻辑这种方式无法彻底认识世界,人的理性真的靠不住,怪不得德尔图良说‘唯其荒谬,吾才信仰’,在现实中寻找真理,发现找不到,都快被哲学逼疯了,怎么办?奥古斯丁告诉人类:“人不能没有信仰!”

“我一定要找到那个宇宙的终极真理。”古灵发誓道。

“好,上课了,我们来看芝诺四难的另外两个,‘飞矢不动’与‘游行队伍’论,现在我先来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叫静止?”

有同学说:“物体在某个时间段内位置相对不动为静止。”

“好,那么一个物体在一定时间段内占据与它自身等量的一个空间,这算不算静止,比如山川、房屋。”

“算!”大家异口同声。

“芝诺说,设想一支飞行的箭,在每一时刻,它都位于空间中的一个特定位置,占据着与它自身相等的空间,由于‘时刻’不是一个持续的时间过程,箭在每个时刻都没有空间变化而只能是静止的。鉴于整个运动期间只包含若干个时刻,而每个时刻点上又只有静止的箭,所以飞行的箭总是静止的,它不可能在运动。现代物理学观察中子在每个时间点都出现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而中间没有连续性,也就证明,飞矢在空中是此隐彼现,彼此位置上的飞矢其实不是一个,再深度推演一下,世界其实是由一张张立体的图片连接而成,彼此不相干,不要做笔记,要用心去思考,学哲学不是学知识与结论的,不要用背诵的方式来学,哲学世界里是没有定论的,没有不可能,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了。”

“您刚才不是说理性靠不住吗?那什么能靠得住?”一个女生反问。

“康德在说人的理性靠不住的时候,还是凭借他自己的理性得出这个结论,就好比说‘我在撒谎’,你们说‘我’是否在说谎?哲学不是单纯地用一个结论来否认另一个结论,而是要论证过程。”

大家又不说话了,同学们或许都感觉到晕了,或压根就没兴趣去思考这纯忽悠人的逻辑。

老师看到大家质疑的神情,“各位是否认为物体运动是连续的流水似的状态而不是一顿一顿的状态呢?”

大家都点头,古灵说:“不应该是连续的,是一顿一顿的。”

“为什么?说说理由。”老师有些兴奋。

“刚才的‘两分法’和‘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已证明时间和空间都有一个逻辑上的最小单位,最小单位之间应该有间隙在,不是一个单位,这样,每个最基本时间粒子出现时,事物的位置都有一个固定点,时间粒子连接出现,事物的位置也就随着一顿一顿的变化。”古灵在陈述理由时,脑子却基本上不知在想什么,也不知是怎么想的,脱口就说出上述道理。

西哲老师架了架眼镜,“分析的有道理,现在就来看芝诺最后一个悖论是如何来证明运动非连续或根本无运动的。有两列队伍,甲对和乙队,他们现在相向而行,在a点碰头,现在看好——”老师在a点画了一条竖线,“假设甲队单个成员与乙队单个成员象征着基本空间粒子,在一个基本时间内只过一个成员,一次过一个,一次过一个,明白吗?”

“明白。”

“那假设运动是连续的,那请看,计时开始,现在甲队一个成员越过a点半个身位,乙队第一个成员也越过a点半个身位,是不是?”

“是。”

“那现在越过半个身位用了多少时间?”老师用手比在了a点两边。

“应该是半个时间单位。”有人讲。

老师用手指着甲乙队形,“那现在甲乙两队是否交汇了一个基本空间单位?”

“对呀。”

“那现在看看会出现什么问题,在半个时间单位内,甲乙两队居然可以交汇一个空间单位,已知运动一个空间单位需要耗一个时间单位,现在就出现了半个时间单位可以等于一个时间单位的矛盾。既然最小的时间单位无法分割,因而时间单位非连续出现,而是一瞬间连着又一个瞬间,每一个瞬间有不同的景象,而非有连续的运动状态,或者说,实质上运动是不存在的,是一种幻象,是一种错觉。如同电影上的动作不是真动,而是一连串静止的画面。”

古灵很兴奋,既然时间是一个接一个出现的点,那么理论上就可以在此一点去展望其他的点,这也许能解释时空穿越与算卦预测的可行性,但又有一个巨大的悖论产生了,即“祖父悖论”与“未来悖论”。

这两个悖论是科幻小说中常见的事例,祖父悖论是说假如可以穿越过去,那穿越者杀了自己的祖父,自己还会不会出生?既然自己不能出生那又怎么再过去杀自己的祖父?因此历史不可更改,妄想回到过去杀死童年的希特勒以阻止二战爆发的想法是不可行的,仅仅是想象。

那“未来悖论”呢?如果时间是一片一片出现的,那么未来的一切景象其实就已经存在于未来了,由现在一点一点过渡,在未来已经注定的情况下才可能去预测,这才是占星术与算命术、预测术存在的理由,周易预测技术是在没有加入理性分析的前提下对未来的结果的展望,准确率远超过随机选择和押宝赌博,这也似乎印证了未来已注定的学说。这时,悖论出现了,假如未来注定一个人要活八十岁,而且在四十岁时还会发财,那么他现在强迫自己自杀会怎么样,命运岂不是改变了?未来不就改变了轨迹?另外这个事件还会影响他身边很多人的命运。又如果一个运动员注定要夺奥运金牌,算命先生将预测结果告诉他,这个运动员听信了,没有拿出全部的拼搏状态,结果未夺金牌,那岂非荒唐?命中注定与当下的心态究竟谁为本位?当下能决定未来吗?或者说当前一切举动包括意愿其实也是宿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