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中秋,青柏与玄音在凉亭中饮茶赏月,青柏抬头望月半晌,自言自语曰:“秋风又扫北方雁,明月何时找我还?明日启程返天台也。”

玄音背靠柱子,眼神忧郁,手中的茶半天未动。

青柏见状问曰:“汝此时有何感受,出家滋味如何?”

玄音低吟:“古刹魂,追旅思,归心似箭含离愁。雁南飞,人空瘦,只剩一把硬骨头。茶味寂,禅音远,浩浩烟雨茗杯边。苍柏含寺翠,明月忏心云。木鱼震,唱诵飘,声声苦乐皆随风。心顶莲畴拜诸圣,剃度原是获重生。”

青柏听了只摇头,“还是意识心做怪,真想敲你一棍子。”

终日的披星而起,诵经打坐,不言不语却不能消逝玄音心中萦绕的悲怆,一个人的时候,他会靠着柱子默默的流泪。

一日,海潮方丈来到他跟前,“为汝讲一笑言博尔一笑,二僧对弈,车来卒往,一人走至跟前问曰‘吾头次养马,有曰马食麦秆,或曰马食豆料,又有曰马食水草,请问法师马还有可食之物否?’老和尚眼皮不抬,棋子一落,‘马食当头炮’。”

玄音听了呵呵大笑。

笑过以后,海潮曰:“吾还有一则笑料。”接着又把刚才的笑话重复了一遍,一字不差,神态亦然。玄音轻轻莞尔。

海潮又曰:“吾还有一则,待吾为汝讲来。”然后又将此笑语讲了一遍,还是刚才的神情声色,玄音这下不笑了,他不知方丈要卖什么药。

海潮看着他,一字一顿的说:“同样之乐趣,欢笑不过两三次,奈何相同的悲苦却一直哀愁不逝?”

玄音深有领悟的点点头。

自此玄音的脸上再看不到苦楚,平静的如无风的湖面,只有一次,他又落泪了,那是他听说袁崇焕的死以后。据说,满人来犯京城,袁崇焕急撤护驾,拼命打跑了皇太极,却被投入监牢,最后被凌迟处死,罪名是通敌叛国。行刑时,刽子手每割一块肉,总有老百姓竞价购买,炒煎烹炖,而催得玄音落泪的是袁崇焕临刑前写下的断头诗:一声事业总成空,半生功名在梦中。死后何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乾隆时,袁崇焕被平了反,说袁崇焕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才被冤杀的,但这么说实则是侮辱了崇祯的智商,崇祯十七岁就诛杀魏忠贤,日理万机,从未荒懈,自诩英明。而皇太极的反间计仅停留在《三国演义》小说的水平,连一个知县都未必能骗,能骗的过高智商的朱由检吗?袁崇焕誓死固守辽东,宁远一战轰死努尔哈赤,又怎么会通敌卖国呢?从袁崇焕入狱到被杀有八个月时间,在此期间还有什么不能澄清呢?

这个人告诉玄音真正的答案。朝廷启用某位官员之前,必派国师去其家乡勘察家宅坟茔,看其祖坟是否能出官贵,崇祯继位之时启用袁崇焕,被派了人去其家乡广西藤县白马,归报曰:此地山川奇胜,风光迥异,贵不可言。这引起了崇祯的忧虑,但边关事危,不得不用,而袁崇焕功高震主,拥兵自重,使得崇祯对其一直放心不下,而袁崇焕也有自己的问题,对毛文龙先斩后奏,这令崇祯十分惊愕十分窝火,认定袁崇焕藐视皇权,迫于形势承认了袁崇焕冤杀毛文龙的做法,心里却一直记着。于是君臣之间便形成一种默契:如果事实证明袁崇焕杀对了,那此事作罢,若事实证明袁崇焕错杀毛文龙,那袁崇焕要承担此责。袁崇焕也清楚,他上奏的折子写道:若证明此举系误作,请为毛文龙诛臣。而事实证明,袁崇焕确实是错了。

本来历来帝王无不担忧权利过大或实掌兵权的权臣,唐安史之乱,五代王朝更替便是前车之鉴。故崇祯对袁崇焕的担忧实不亚于满清,蒋介石对此种心态诠释为“日寇占领了中国,我们还可以去做亡国奴,而让共匪起来了则吾等连苟延残喘都不可得。”南明政权对满清与左良玉之鉴权衡也作出了与之类似的判断,由此“攘外必先安内”便成了历代帝王固有的逻辑,无论把谁放在那个位子上,都彼此彼此,因为皇上也是人,照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也就不难理解宋高宗宁可向金屈膝称臣也要杀岳飞,而功臣于谦也免不了被杀的命运,洪承畴后来被派到辽东发现权利处处被制,就算以死尽忠又能怎么样呢?

袁崇焕入狱后,崇祯曾有过让袁崇焕戴罪立功的念头,后来派最得力的地师前去勘察其祖坟家宅,归来报曰:其家宅坐落白马莲塘,正是“飞凤饮水”之妙格,而祖父袁西堂葬于凤凰岭“飞凤含珠”之穴,《葬经》云:凡鸡地者必出王,笃信风水的崇祯怕极了江山被夺,袁崇焕便难逃一死了。大学士首辅温体仁、吏部尚书王永兴、兵部尚书梁廷栋等乘机极力诋毁之,拿出袁崇焕当年写的《边中送别》诗,内有一句“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说不为封侯即想称王,加之袁崇焕的名字也被认定不吉利,“崇焕”就是想要把“崇祯”换掉,年轻的崇祯皇帝岂能理智,且袁崇焕入狱期间,祖大寿率领的关宁军几次哗变欲逼宫北京,崇祯连下几道圣旨都不退还,还是在狱中的袁崇焕给祖大寿写信才令其退守,这种威信怎能不让崇祯坐卧不安,多种积怨使他怒不可遏的在袁崇焕的罪状上加上专恃欺隐一条。于是袁崇焕被千刀万剐在菜市口。待遇如同造反的高迎祥,温体仁等仇党还花钱印刷袁崇焕通敌叛国的宣传册广为散布,于是他的肉被京城百姓吃得一干二净,造就了中国历史上让人痛心惋惜的一幕。温体仁等何故如此做法呢?除了为被杀的毛文龙报仇外,还有舞弄权术的因素,领导一旦忌恨谁,下属就得千方百计把他搞臭搞倒,此招为仇恨贿赂,立刻会博得领导信任,效果尤胜金钱贿赂数倍。一句话,迷信与猜忌有时真能害死人,只可惜,飞鸟未尽,良弓已藏。

玄音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就是那个人告诉玄音的,那个人就是崇祯派去的地师之助手,李迎晟的徒弟,玄音在京城时最好的朋友之一,名字叫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让极个别人知道了一段辛酸历史背后的故事。不过凭法律和对中央集权造成的恶劣影响而论,袁崇焕死的其实并不冤枉,只是有些惨,他中了反间计误杀毛文龙,使清军后方失去牵制倾巢而出无所顾忌,毛文龙被杀后不久,皇太极便亲征至京城门下,崇祯以此问责,袁崇焕竟无语以对,也许在那一刻,他就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倒在自己的性格弱点上,功与罪在一念间切换,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