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

4.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一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的丰富思想内涵和巨大的现实作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壮大,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克服困难、战胜强敌,夺取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中国先进文化、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战胜各种风险,经受各种考验,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根本原因也在于坚持了“三个代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一些挫折和失识,其根本原因也在于不同程度地背离了“三个代表”。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党要解决好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难,经受住新的考验和锻炼,把我们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进一步巩固执政基础。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三个代表”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性质,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作用;创造历史的是人民,人民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在当代中国,三者有机地统一于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三个代表”的论述,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是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课题,更是抓紧推进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实践课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是完全正确的,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我们现在面临的和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很多,而且往往错综复杂、相互交织,但归根到底,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调整完善生产关系,根据经济基础的发展自觉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不相适应的部分。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时,在从事的各项事业中,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符合不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需要调整补充的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以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发展趋势,跟上时代步伐,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我们开展工作,观察和处理问题,都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无论是党的领导机关还是党的基层组织,无论是企业党组织还是农村党组织,无论是经济工作、科技教育工作,还是思想文化工作等等,都应当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个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坚定的信心,高昂的热情,勤奋的工作,旺盛的斗志,科学的态度,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新的业绩。

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去。我们党正处在整体性的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必须不失时机地抓紧对青年干部的培养,特别是要选拔好跨世纪提当重任的一批接班人。要真正把培养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人事来看待、来落实。要下定决心,加大力度,促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同改进管理干部的方法结合好,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和一整套办法。

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从严治党中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一定要坚持不懈抓下去,要不断探索和建立一些真正管用的监督制度和机制,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经济发展、生活状况和工作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必须继续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在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必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加强党的建设,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贯穿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4.2.2 提高全党的理论素质和理论水平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推动理论武装和理论研究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党在理论上的提高,是党的领

导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央为加强党的理论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上有了明显进步。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任务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不适应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令人忧虑的是,相当一些领导同志不重视理论学习,热衷和满足于具体事务,把理论学习当成额外负担。有的不刻苦读书,不认真研究文件,不深入思考问题,不注重调查研究,很少从政治上分析形势和考虑问题,缺乏应有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理论上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和基础。要解决好十五大提出的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全党主要是县处级以上各级领导干部理论水平的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务必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要以顽强的毅力下苦功学习,高中级干部尤其要起表率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的中心内容,仍然是邓小平理论。既要从总体上领会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又要从各自工作领域对邓小平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系统钻研和理解,尤其要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理论素质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持之以恒,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因此,要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也要有必要的制度保证。但是,最重要的是有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自觉性。有了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学习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理论兴趣;积以时日,就能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逐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就能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对理论和实践中种种问题的认识,逐步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同时,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我们党历来重视理论建设,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这方面都有许多重要论述。早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我们所要的理论家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要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我们要的是这样的理论家。假如要做这样的理论家,那就要能够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质,真正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领会列宁斯大林关于殖民地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学说,并且应用了它去深刻地、科学地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找出它的发展规律,这样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理论家。”

当前,要继续抓好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精神实质,并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要把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全党理论学习和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其基本要求,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指导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要借鉴“三讲”教育的经验,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分层次组织领导干部有计划地认真读书学习,推动领导干部在运用理论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应该看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要使全党同志真正领会好、把握好、实践好,还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要做。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以及党的理论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进行研究,进一步作出科学的阐述,推动全党的理论学习不断深化。

4.2.3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总结我们党80年思想建设经验得出的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基本结论。它提出了在新世纪的伟大征途上我们党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江泽民同志在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中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在第一条,主要是因为,它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党的整个事业的前提。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邓小平同志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明确提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就会僵化。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就会教条地

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就会不尊重实际,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一切照抄照搬照转书本、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工作就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毛泽东如果不从书本中,不从俄国革命具体模式中解放出来,就不可能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邓小平如果不从“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中,不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中解放出来,就不可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能健康、顺利地发展。全面改革和开放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使我们的思想从那些被实践证明为不合乎时代进步、不合乎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原则,我们才能既警惕右,又防止“左”,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以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创新性论断,突破一个又一个理论和实践禁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不能丢,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我们的事业就会归于失败。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因为它始终严格地以事实作为自己的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不以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为根据,不研究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既发展不了马克思主义,也坚持不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指出:“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更加重视和始终坚持发展生产力,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不断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同时,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认清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主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21世纪的经济将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它引发的变革将不仅限于经济本身,国家的管理体制,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也将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争先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面对如此态势,我们应当顺应潮流,乘势而上。

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同时,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要以发展的观点去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以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为依据,不研究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就发展不了马克思主义,也坚持不了马克思主义。要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根据实践经验和时代发展,形成有科学根据的新观念新理论,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要更加努力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以更大的气魄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任何情况下一切言论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做任何工作和决策,都要看一看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使全体人民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要建立健全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密切党群关系的新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确立人民群众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依靠和发动群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体现党依靠人民群众来监督干部、防止公共权力背离群众利益的监督约束机制,从制度上确保党始终成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