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切尔的带领下,难题迎刃而解。样机很快制造出来了。这是一部手持无线电话机,由一个话筒、头部天线和内装电池构成,重约5磅,能保证1英里内的通话效果,在某些条件下可扩大到3英里。

然而在向军队展示这种样机时,只有个别军官对此有浓厚的兴趣,较高级的军事指挥层却怀疑这些小东西在实际战斗中究竟能否发挥效能。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签订了向部队发送少量机器的合同。只有高尔坚信,有朝一日它会在战争中大受欢迎。他要求米切尔继续改进它的性能。

在战争中,这种手持无线电话机大显神威。有一次,摩托罗拉公司收到一个订单,要求它在两天内向转运站发送100台这种话机,以适应“特殊的、最紧急的需要”。高尔准时将货物发送过去。几个月后,他才获悉订购这批货物的部队,就是著名的卡尔逊突击队。而突击队的将士们在有了这些无线电话机后,如鱼得水,在战场上无往不胜。

战争,对于敌对双方战场上的官兵来说都是生死决战,都是极其残酷的。但对于商人来说,战争也是发财的良机。

同时,战争市场给了摩托罗拉公司发展的机遇,高尔抓住了它,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当一种产品出现供需失衡时,其中常常就蕴藏着极为可贵的商机。但是,供需失衡并不一定表现得极为明显,因此,经商者应具备优秀的“注意力”,发现隐藏的供需失衡,把握发展商机。

平凡中蕴藏着非凡的商机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是指世间各行各业都会有成功者。这个说法很有道理,说明市场客观地存在着各种需求,经营者只要找到一种行业去经营并满足某个层次的需求,就一定会获得期望值。

普利策,1847出生于匈牙利,在那里读小学和中学,17岁时随家人移居到美国生活。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曾在联盟军中服役。他复员后学习法律,21岁时获得律师开业许可证,开始了他独自创业的生涯。普利策是有抱负的青年人,他觉得当个律师创不了大业,经过反复思考和观察,他要把一个有广阔发展余地的行业作为自己的立足点,经过深思熟虑,他确定进军报业界。

普利策既无资本,又没有办报经验,如何能办起一家报纸并能使它赚钱呢?对一般人来说,连想也不敢想,更没有胆量去这个“大海”游泳、冲浪。但普利策选定了这个目标后,毫不动摇地一步步往前迈进。他认为,人生之成功,与其说是战胜别人,不如说战胜自己。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旦目标确定后,就要树立雄心,战胜一切畏难思想,无怨无悔地往目标攀登。就一定能成功。

由于他有较扎实的法律知识基础和较好的学修养,写出的报道和章不但吸引广大读者,而且不会引起非议。老板高兴地提前吸收他为正式职工,第二年还把他提升为编辑。随着他的署名章的增多,影响力扩展,1869年他当选为密苏里州议会议员。

地位和声望常常与经济相关,普利策的收入也开始增多。1878年,他用自己积蓄的钱买下一间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自己独立办报的奋斗历程。他首先把该报改名为《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以一个新的名称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改变了该报馆过去的形象。接着,他改革办报宗旨,以经济和社会生活为主要导向,汇集了大量迎合当时美国人普遍关注的消息。此外,他还改革报馆内部的管理工作,裁减一些可有可无的部门和人员,增强广告部的力量。经过改革,《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在普利策的管理下,仅短短几年就成为美国当时颇有影响和最成功的报纸,该报每年至少为他赚取15万美元以上的纯利润。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多,普利策后来又收购了《纽约世界报》,经过他的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家惨淡经营的报纸一举跃升为全美国最有影响和利润最丰厚的大报。普利策从此财源滚滚而来,他本人也很快成为美国的报业巨头和大富豪,实现了他创业之初的目标。

在我们身边,很多发家致富的人都是在现实需求中发现了宝贵的商机。

他相貌平平,衣着普通。没有人会把他与一个拥有净资产8个亿、年产值12亿元、经营范围涉及电缆、教育、房产、绿化工程、导游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企业集团老总联系在一起。

他以一己之力,搏击商海。10年含辛茹苦,练就“电缆大王”的美名。他所领导的企业,在上海声名显赫。打造栋梁之才的梦想,又使他以企业家的胸襟和心系教育的热情,投资3.5亿元,创办金苹果双语学校。芳菲之苑,一时间群贤毕至,俊才星驰。

他就是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浙江省驻沪企业协会温州工作委副会长、上海市黄浦区工商联副会长、上海亚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荣。

1965年4月,张荣出生在温州乐清黄华农村,家境在当时还算富裕,但他的祖父和父亲对他要求特别严。他从小就受到了祖父要诚信、勤奋做人的教育。为使他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小时候祖父曾让他去卖过冰棒,从中他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培养了坚忍顽强的品格。

20世纪80年代初,温州家庭工业起步的时候,张荣高中一毕业就成了“温州商人”。他做过油漆工、贩卖过服装等。那时“梦特娇”非常流行,张荣得知广东沿海某地“梦特娇”很便宜,便去进货,3个月跑下来赚了10多万元。之后他抓住温州的日本产本田摩托一度售价飞涨的机会,借在黑龙江做生意的机会,在当地原价购进300多辆本田摩托,卖到温州每辆赢利1万元,他又赚了一大把。

就这样,21岁时,张荣已经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在完成原始积累后,他觉得温州太小了,便决定到上海一试身手。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那时的上海尚处在计划经济时代,业务很难开展,张荣在这里经历了创业的艰难。为了揽到生意,不管刮风下雨,他每天一早就到机电公司门口找业务。接到业务后,他就骑着自行车满大街跑,让客户去买货。这段时间虽然很苦,但他却熟悉了业务,熟悉了上海,同时也赢得了客户。

当时温州做五金电器的工场原料紧缺,而上海却是大工业基地,废旧钢材没人要。张荣就充当了这个收旧钢的角色。“当时我把上海的废铜卖到温州,两边的人都感谢我。”张荣这样回忆说,当然他在这里边又赚到了钱。

成功的实业家总是善于把握时机。20世纪80年代末,张荣在上海城市发展加速、电缆需求大增的新形势下,和上海电缆厂合作,建立了上海电缆厂亚龙公司,从此跨上了在沪创业的新台阶。先后承揽完成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电缆工程、上海8万人体育馆、内环线高架路、东方明珠(部分)等重点工程的配套电缆工程。

1997年,张荣还顺利兼并了国有企业——浦东电缆厂。由此,他被业界称为“电缆大王”。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识别商机,一定不要忽略了小机会。很多人根据习惯性的消费观念,将生产分为大小等级,以为那些从事投资少、单价低项目是小生意,反之则是大生意。比如房地产商必定是大富翁,而从事柴米油盐的可能就是小商家。其实生意的大小是由需求的大小来决定的,当大部分老百姓还对他们积蓄一辈子也买不起的高档住宅而兴叹时,这个所谓的造就大老板的行业就成了吞噬资金的黑洞。相反,在一般人最瞧不起的农村,专门向那些穿得破旧、用得节俭的农民提供饮料和化肥的经营者,也能产出真正的大腕级的巨商。

以刘永好为总裁的希望集团,是中国.500家最大规模的私营企业的第一名,位居中国饲料工业百强之首。1997年,该集团实现主营业务和其他收人达到60亿元人民币。2005年在市场疲软、养殖业滑坡的严峻态势下,希望集团仍然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