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事有当然,有自然,也有偶然。有见识的人做事,都是尽力按应该的做法,即“当然”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要顺遂自然规律。丽对于偶然发生的情况,不要被它迷惑,干扰自己做事。

而有些人却不是这样。如“守株待兔”中的那个人,偶然白捡个兔子,就死抱着“偶然”不放了,放弃了原来“靠劳作致富”这个“当然”。结果呢,田荒了,兔子也没有再来。

“揠苗助长”里的那人,犯了另一种错误。他虽然看起来也在努力实践“当然”,但他却违背了自然,结果也不妙,那些秧苗全死了。

可见,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把握好“当然”、“自然”和“偶然”。

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是不言而喻的。

“强扭的瓜不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光有成功的愿望是不行的。比如打仗,自己力量太弱,非要跟强敌硬碰硬,非输不可,只能按客观规律办事,避敌锋芒,寻找敌人的软肋出拳,慢慢积小胜为大胜。在井冈山时的兵法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还有,有时在努力的过程中,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原来可能成功的事做不成了,这也是没奈何的事,只好重作调整。一个人的成功之路仍是宽广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不必因此而灰心,放弃在另一条路上“尽当然”的努力。

在处理“当然”、“自然”和“偶然”的问题上,应该对拘泥于偶然的人提出批评。这样的人,不但“偶然”得不到,连应该做的“当然”也一并失去了,真是可悲呀。

生活中不就有这样的人吗?有人一心要当影视明星,起先还能踏踏实实拜师求艺,刻苦训练,尽着“当然”。偶尔一次,在一部电视剧中蹿红。他便以为自己的演技已是“腕儿级”,从此不再“尽其当然”,而是忙于到处走穴、签名、当嘉宾……这样的人被偶然的成功所迷惑,不再努力,很快就会成为生活中昙花一现的可悲角色。

拘泥于偶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遇到失败和犯错误。再高明的骑手,也难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常胜将军也有可钝打败仗。这时候决不可惊慌失措,一蹶不振,你只需坚定地继续努力,就能走出失败和错误的阴影,重铸辉煌。

现实生活中,有的年轻人高考落榜,就走上轻生的不归路;有的人一次生意失败,就萎靡不振;有的人遭遇几次退稿,当作家的梦就幻灭……这样的人太看重了生活中的“偶然”因素,他们的命运是可悲的。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要把胜利和成功看做命运的偶然的赐予,把失败和挫折看做生活对我们的考验,永远不放弃朝着理想“尽其当然”的努力,这样,我们才会获得梦想的成功。

学会和你不喜欢的人交往

我们都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而不愿意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来往。但现实生活却不可能满足我们这一愿望。我们的邻居有可能正是我们不喜欢的:我们愿意安静,邻居则可能成天把音响开得震耳欲聋;我们喜欢清洁,邻居则总是把破破烂烂的东西堆满了过道;我们不愿被人打扰,但邻居却经常喜欢到我们家里来借根葱要头蒜的。在单位,也有我们不喜欢的同事,我们虽然尽量回避他们,但由于工作关系,我们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我们为此而烦恼。

其实,这种烦恼是不必要的。人的一个主要特性就是社会性。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不可能离群索居。笛福笔下的鲁滨逊漂流到荒岛上,还会有一个“星期五”陪着,最后他还是回到了人群中。可见,人是不能脱离人群、脱离社会的。而如老话所讲:“人上百,形形色色”。生活中什么人都有。除了亲人、知己和朋友,我们还要学会和各种人打交道,包括我们不喜欢的人。

明人陈继儒说:居家不一定非要没有坏邻居的地方不可,聚会也不一定要避开不好的朋友。关键是自持,能够从“恶邻”和“损友”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陈继儒谈到了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自持”——自我控制和情绪。能自持,就不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便生活在污浊的环境里,也能保持自己清白的人品。如果有一个恶邻或品德不好的朋友与同事,正可以锻炼自己的修养和定力。再说,“恶邻”和“损友”毕竟不是敌人,我们可以设法感化他们,他们身上也许有一些东西还值得我们借鉴呢。

从另一方面讲,从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做人方法,只要不是违法乱纪,我们也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宽容另别人。拿做邻居来说,当楼上在装修时,我们会为传来的刺耳的噪音而心烦意乱.对楼上人家非常有意见。但也有可能我们自己也要装修,噪音一样会打扰别人。这时我们就会体会到邻居之间相互担待、相互谅解的必要性。有些朋友(其实是熟人、老乡、老同学或同事)是有一些或许多我们看不上的毛病,但我们自己就没有毛病让对方也看不上吗?我们可以不喜欢“朋友”的毛病,包括品德上的缺点,但我们不应该排斥他这个人,甚至像对待脏东西一样避之惟恐不及。这不但容易为自己无谓地树敌,也失了帮助他人进步的仁厚之心。

那么,该如何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呢?

一是忍让”,宁可自己受委屈吃点亏,也不要为小事而与对方争个脸红脖子粗。甚至头破血流。清代时,当朝宰相张英与…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两家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立即作诗劝导:“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见书明理,立即把院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把院墙让后三尺。这样,让一让,出来一个六尺巷。

三是主动接近对方。你可以先伸出友好之手,你可以主动和对方打招呼。对方原来可能怀有的对你的戒备心或敌意就可能化解。你很客气地提出的一些问题,他们就可能会加以注意和改进。三是把你想像成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你就可能体会他们的想法,从而修正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这有助于双方关系的改善。四是接受他人的独特个性。人人都有其特点,不要试图改变这个事实。接受他的本来面目,他也会尊重你的本来面目。不要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念。

五是去想对方作对了的事。对方也不是总是那么招你烦的,他们也有好的一面,试着去发现这一点。六是以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对方,影响对方。

有一个故事:一位老人坐在一个小镇郊外的马路边。有一位陌生人开车来到老人面前,陌生人下车问老人:“请问先生,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人怎么样?我正打算搬来住呢。”老人看了一下陌生人,反问道:“你要离开的那个地方的人怎么样?”陌生人回答:“不好,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住在那里没快乐可言,因此我打算到这儿来住。”老人叹口气,说:“先生,恐怕你要失望了,因为这个镇上的人,也和你那儿差不多。”这位陌生人走了,继续去寻找他理想的居住地。过了一会儿,另一位陌生人来到老人面前,询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他。这位陌生人说:“哦!住在那里的都是非常好的人。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更有利于我的工作发展的小镇,我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老人面露笑容,说:“你很幸运。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原来住的地方一样好的人,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想寻找敌人,你就会找到敌人;你想寻找朋友,你也就会找到朋友。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认为别人难以相处。善于与人相处的人,见到任何人,都会相处融。

能够与人融洽相处的人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大度的人,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即使赚钱不多,也很满足,因为他能从融洽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报酬。一位叫马格勒的美国人在《个性与成功生活》一书中写道:“我们要容忍、谅解以及去爱别人,而不是等待他们来服侍我们,更不是给他们机会去表现他们的缺点,而是要我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容忍别人和讨人喜欢。……以一项对别人友善及有益的计划来发展我们自己、我们的能力以及个性,会使我们的友谊更高贵。”如果我们像马格勒说的这样去做了,“恶邻”和“损友”也有可能改变为善邻和好友,谁说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呢?

美国成功学家马尔登说:“如果你个性开朗,能够和各种人交往,那将会因为交游广阔而获益匪浅。”他推荐了《读者文摘》上的一段文字给我们:

“某些人认为,世上最快乐的事就是和“我们的同类”建立友谊。抱有这种错误思想的人,永远无法体会到去结交三教九流各色朋友的那种乐趣,例如挖蛤人、养火鸡的人、私家侦探、伐木工人、古物修复家。这些人的生活多姿多彩,与他们交往能为你带来无限乐趣……”

不要只想着和“我们的同类”打交道,你也要学会和你“另类”的人打交道,也许他们是你不喜欢的“恶邻”和“损友”,但他们也是活生生的独具特点的人,不过是有些毛病罢了。你要学会快乐地去与这些人相处,打开你的心灵,引导出他们内心的善良。只要你自持,你就会有所收获,感受到一种新的人生体验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