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因小事而不为。眼前的小事或许正是将来大成绩的幼苗和基石。一般大的成功都是小的成功的积累。

如果你好高骛远,那就在人生操作上犯了一个大错误。你以为可以不经过程而直奔终点,不从卑俗而直达高雅,舍弃细小而直达广大,跳过近前丽直达远方。你心性高傲、目标远大固然不错,但目标好像靶子,必须在你的有效射程之内才有意义。如果目标太偏离实际,反而无益于你的进步。同时,有了目标,还要为目标付出努力,如果你只空怀大志,而不愿为理想的实现付出辛勤劳动,那“理想”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一文不值的东西。

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的刘九生,是靠做木梳起家的。刘九生高中毕业时正赶上父亲因不慎失足而摔戒了残疾,他为了照顾家庭,放弃了高考回到家里,整日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年轻气盛的刘九生不安心这种一潭死水般的生活,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发家致富,创一番大事业。为此,刘九生曾做过多种生意,但总未能成功。刘九生的父亲有一手做木梳的手艺,劝他做木梳,可刘九生认为一个大男人,靠做小木梳有什么出息,不愿意学。

有一天,刘九生正坐在墙角叹气时,父亲走过来,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孩子,是我对不起你,耽误了你考大学。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你能把木梳做好,也可以发财啊,你如果愿意学,我明天就教你。要从小事做起,才能有大的成功。”第二天,刘九生就跟父亲学起了做木梳。他专心致志地学,几天就学会了,但每天只能做几把木梳,他们家住的地方比较偏僻,拿到集市上去卖,价格很低,慢慢的刘九生有点灰心了。但有一天,他到城里办事,发现城里一把木梳比家乡集市上要贵几毛钱,于是,他便挨家挨户去收购木梳,做起了木梳的批发生意。他很快就赚了五六万元钱,看到村里人手工做木梳靠的是传统的方法,生产速度慢,有时货源还短缺,他萌生了办一个木梳厂的想法。厂子建起来了,他又四处寻找销路。

1993年12月的一天,刘九生突然接到衡阳市一家公司老总打来的电话,说想订一些货经销,但不知木梳质量好坏,刘九生放下电话,一看手表,已经下午3点多钟了,如公共汽车不晚点,今天还来得及把梳子送到那家公司……当刘九生走进这家单位时,正好碰上这家公司的员工下班,他的心猛的一沉,以为老总可能早就下班了!正当他有点灰心丧气时,忽然发现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人从公司走了出来,他怀着碰碰运气的心情上前去问道:“请问××经理的办公室在哪里?”没想到那个人就是那位老总。他看到刘九生如此勤勉,十分感动,紧紧握住刘九生的手说:“小伙子,你的精神感动了我,我相信你的梳子质量也是最好的。”这一笔生意,给刘九生带来了2万元的利润。刘九生就是这样,从小事做起,凭着用心和刻苦,走上了事业成功的道路。现在,刘九生的“天天见”公司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木梳生产企业之一,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公司总资产已达到千万元。刘九生的经历告诉大家,巷成动首先要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去积累,许多人追求快捷的成功方式,终其一生也一事无成,因为他的精力主要耗损在焦躁的期盼之中,对要做的事情并未真正投入必要的精力,看上去很忙,实际上是“泡沫现象”。

好高骛远者首要的失误就是在于不切实际,即脱离实际,又脱离自身,总是这也看不习惯,那也看不惯或者以为周围的一切都与他为难,或者不屑于周围的一切,终日牢骚满腹,认为这也不合理,那也有失公允。张三不行,李四也不怎么样,惟有自己出类拔萃,不能正视自身,没有自知之明,是好高骛远者的突出特征。你该掂量自己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少能耐,不要沾沾自喜于过去某方面的那一点点成绩,要知道自己有什么缺陷,不要以己之所长去比人之所短。不要心中惟有自己的高大形象,从不患不知人,惟患人之不己知。一天又一天,一年复一年,总是有一种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脱离了现实便只能生活在虚幻之中,脱离了自身便只能见到一个无限夸打的变形金刚。没有坚实的基础,只有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只有空空洞洞的胡思乱想,这是形成好高骛远者人生悲剧的前奏,其次,好高骛远者大都是懒汉,害怕吃苦,惧怕困难,情绪懒散,从精神到行动都游游荡荡,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甚至打心眼里瞧不起那些吃苦耐劳者,认为那是愚蠢。也打心眼里瞧不起每天围绕在身边的那些小事,不屑于做它,这是形成好高骛远者人生悲剧的根本性原因。

好高骛远者在人际关系中也是极不欢迎的一批人。对地位比他高的人,或者巴结奉承、奴颜卑膝;或者不屑交往,认为他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而对地位比他低的人,则一律鄙视瞧不起。如果他是个工人,则瞧不起农民,开口闭口都是乡下人这样脏那样丑。如果他是个干部,则瞧不起工人,开口闭口“打工的”,这样没修养那样没德行。结果,地位比他高的人瞧不起他。地位比他低的人也同样瞧不起他,成为两头受鄙视,被抛弃的人,结果当然是悲惨的。小事瞧不来不愿做,而大事想做却做不来,或者轮不到他做,终于一事无成。眼看着别人硕果累累,他空有抱怨,空有妒嫉。

要想渡过人生的危难,战胜人生中的种种挫折,完成天下的难事,要在年轻单纯的时候,觉得为人处世容易和顺利的时候就开始;要想成就高远宏大的事业,实现理想和追求,必须从最细小最微不足道的地方做起,从最卑贱的事情起步。

一分钱虽少,但在生活中起的作用却很大。

在今天的生活中,商品的定价几乎都要余点尾数,很少是整数。比如,商家往往把300元的东西定价为299.99元,副食品的定价多数为9.85元、8.89元、o.95元……等等不一而足,据说,这样定价的意思是使消费者感觉定价严谨合理,一张整钞拿出去“总是还有找回的余钱。无论多少,实际上仅是个心理感觉罢了。所以,在消费中,一分或者数分的硬币,对商家来说是很需要,但对消费者来说,常常是多不足惜。现在日渐流行使用信用卡,对很多人来说,分币更是个无足轻重的东西。所以,我们虽然可以经常看到银光闪闪的分币,大路上、草丛中、商店门口,我们也懒得弯一下腰,把它拾起来。更常常看到的是,人们经常用分币来取乐,如练瞄准、抛距离、撞运气……在一家超市室内的喷泉池里,我经常看到很多人拿着分币往鲤鱼嘴里扔,结果池子里常常撒满白花花的分币,据说,商场的清洁工因此而有了固定的不薄的小费收入。

由于日常生活中要大量使用到分币,分币的短缺给银行、交通、通讯等等带来不便,以致媒体不得不对大众广而告之,希望大家珍惜分币,并且兑换出来。一天,某银行接待了一个带着几个麻袋的顾客。麻袋里装的全是分币,而且大多是一分币。银行负责人立即发动大家来清点,整整清点了一天,有二十余万牧之多。

哪来那么多的分币?原来这个顾客仅仅是靠拣破烂为生的人,这些分币是他在五年内拾拣起来的,他所做的仅仅是弯了一下腰,日积月累而已。他说,在垃圾堆里,他常常拣到成罐成袋的分币,因此能得到一些意外的收入,这正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成功就从那细小的萌芽开始生长,就从那一撮泥土筑起,就从此时此刻开始,从坚实的土地上迈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请记住,连小事都做丕好的人,大事也肯定做不好!

做事要留有余地

遇事留有余地,就不会把事情做绝。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就会进退自如。

传说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法厄同驾起装饰豪华的太阳车横冲直撞,恣意驰骋。当来到一处悬崖峭壁上时,恰好与月亮车相遇。月亮车正欲掉头退回时,法厄同依仗太阳车辕粗力大的优势,一直逼到月亮车的尾部,不给对方留下一点回旋的余地。正当法厄同眼看着难于自保的月亮车幸灾乐祸时,自己的太阳车也走到了绝路上,连掉转车头的余地也没

有了,向前进一步是危险,向后退一步是灾难,最后终于万般无奈葬身火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绝。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判断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对措。

我以前曾在一家新闻单位工作,曾经把一个采访任务交给一个男同事,这件采访工作在实施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当时曾想详细地向他介绍一下,可他却拍着胸脯对我说:“没有问题,包您满意”。三天以后,没有听到任何的动静,我便问他采访进展得怎么样?进度如何?他才不得不对我说:“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虽然我也知道这个采访不会很轻松,但对他当时轻易地拍胸脯表态却大有反感,我又同意他继续做些努力,完成采访任务。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它的发展态势,有的也不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切不可轻易地下断言,不留余地,使自己一点回旋都没有。

有一位朋友与同事之间有了点摩擦,很不愉快,便对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断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这话说完还不到两个月,这位同事成了他的上司,我的朋友因讲过过重的话很尴尬,只好辞职,另谋他就。

因把话讲得太满,而给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到处可见。把话说得太满,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一样,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否则就会溢出来。也像把气球打满了气,再充就要爆炸了。

凡事总会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其他**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爆炸;人说话,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做事留有余地从而可以从容转身。

我们可以见到一些政府官员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偏爱用一些模糊语言,如:可能、尽量、研究、或许、评估、征询各方面意见……他们之所以运用这些字眼,就是想为自己留有余地。否则一下把话说死了,结果是事与愿违,那该多难堪啊!

那么,怎么样才能为自己留有余地呢?

(1)-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2)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的字眼。

这是为万一自己做不到留后路,而这样回答事实上又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审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使事没有做好,也不会怪罪你。

做人方面

(1)不要与人交恶,不要口出恶言,更不要说出“誓不两立”之类的话,除非有杀父夺妻之仇。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闭口不言,以便他日如携手合作时还有“面子”。

(2)对人不要过早地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属于“盖棺定论”的话最好不要说。人的

另一个故事的主角也是个宋国的农夫。他在田里插好了秧,就盼着秧苗快快长大,好有一个大丰收。他性子太急了,每天都要去看看秧苗长高了没有。这天他干了一天活回来了,非常疲劳。别人间他忙什么,他回答:“我把秧苗都往高拔r拔,这样它们就可以长得快了。”根据这个故事也出了一则成语叫“揠苗助长”。

这两个人的做法在我们看来,自然是可笑的。但实际上我们在追求成功时,也常会这样做,只是没意识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