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陈继儒在《安得长者言》里有这样一段话:

乘舟而遇逆风,见扬帆者不无妒忌。彼自处顺与我何干?我自处逆,与彼何干?究竟思之,都是自生烦恼,天下事大率类此。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江上行船,见到他人顺风扬帆,而自己逆风行驶,这时便对顺风者产生妒忌,这只能是自寻烦恼。陈继儒讲,别人顺风,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和别人的生活目标不同,我做我自己的事,实在不必去和别人攀比。

有人做过这样的测试:邻居做生意赚了钱,买了一幢很漂亮的别墅。美国人则很尊敬,愿意和邻居交往;德国人很崇拜邻居,向他看齐;日本人很谦虚,但心中暗暗发奋,一定要超过他;而中国人则认为这钱一定不是好道来的,瞧他那德行,哪能赚那么多钱。

很显然,前三者的做法都可取,如果是后者,那就是妒忌了。让我们先来看看两个妒忌的故事。

春秋时,郑庄公欲伐许国,五月阅兵,发排兵车。老将颍考叔抢先争得了兵车,驾车跑开。而年轻将军公孙子都没有追上,便心生恨意。七月,郑军攻打许国都城,颍考叔奋勇争先登上城头。公孙子都立于城下妒其得功,便悄悄搭弓射箭,颍考叔毫无防备,结果倒地身亡。正如一位西方人所说:“嫉妒是来自地狱的一块嘶嘶作响的烧红的煤。”正是嫉妒,使本可以年轻有为的将军,做出了害人害己的愚蠢举动。

三国时曹操一方面招贤纳士,但另一方面也对超过他的人心怀妒忌。曹操手下有位主簿叫杨修,聪明过人,每每识破曹操心计。一次建造相府,搭好了架子,曹操去看后,让人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不知曹操什么意思,杨修见了,便说:门中“活”,是个“阔”字,丞相嫌门大了。又有一次,有人送曹操一盒点心,曹操便在上面写了“一盒酥”三个字,命众人传看,大家都不解其意。传到杨修,杨修便打开盖吃了一口,然后对旁边人说:“丞相叫我们“每人一口”把它分吃掉,这还不明白吗?”

对杨修的聪明,曹操口上称赞,“心实恶之”。后来曹操兵发西凉,兵出斜谷界,与敌军对峙,形势对曹操不利,曹操想退兵,心不甘,硬挺着,又无胜利希望。这时值勤官来请示今晚军中口令是什么。曹操正在吃鸡,便随口说道:“鸡肋”。口令传下去,杨修便开始整理行装。旁边的人很奇怪,说,又没下撤退的命令,你为何收拾行装?杨修答道:“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早点打点行装,免得到时慌乱。”杨修这一说,其他人也开始准备了。这事让曹操知道了,曹操再也容忍不了小小的主簿竟比自己聪明,他便以惑乱军心罪,将杨修杀了。杨修的死与自己不善自保有关,同时也与曹操的妒忌有直接关系。

妒忌是一种消极的、不良的病态心理。我们不要小觑它的危害性。它平时深藏在我们的心中,使我们备受精神折磨,生理上也会造成内分泌紊乱,肠胃功能失调,神经衰弱,腰痛,背痛等等。但丁:“嫉妒者只会拉动风箱扇起你的叹息”。美国剧作家佩恩说:“嫉妒者对别人是烦恼,对他们自己却是折磨。”《三国演义》里的东吴大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之才,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结果落得自己活活气死,临死时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我们难道也要让嫉妒的感情时时折磨自己吗?

妒忌这种不良情绪积压得多了,往往会因一个偶然因素或特定场合,“以歪曲的形态爆炸开来”。公孙子都竟会暗箭伤人,就是例子。

爱默生说:“凡是受过教育的人最终都会相信,嫉妒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嫉妒的人并不是对所有比他强的人都嫉妒,对那些资历和水平确实比他高的人,他并不一定嫉妒。他所嫉妒的对象,大多是同学、同事、同龄人,因为他认为他们之间应该平起平坐。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刺激,痛苦、愤怒的情绪就会随之而来。正如墙根说的:“人可以允许-个陌生人的发迹。却决不能原谅一个身边的人上升。

妒忌,作为人性的弱点,几乎谁都会有那么一点。这是人性中残存的动物的一面。据研究者说,许多动物都有嫉妒的本性,一只狼会把比它多抢了猎物的同类咬死。据中国杂技团驯兽演员夏世华讲,一只叫“红红”的小狗看到驯兽员接触一只叫“丽丽”的小狗较多,它竟然嫉妒地把“丽丽”咬死了。我们虽早已进化成了人,但这个“动物性”却似乎与生俱来。当我们还是孩子时,就会对父母表现出的对其他弟妹的“偏心”而心生不快,我们会因他们比自己多吃了一口蛋糕或新穿了一件衣服而生气甚至哭闹。

虽然妒忌是人普遍地也可以说是天生的缺点,但我们决不可因此而忽视他的危害性。趁着它还只是我们心灵里的小小“肿瘤”,我们就要赶快诊治它,以免它发展下去,成恶性“癌变”。日本学者诧摩武俊在《嫉妒心理学》一书中说:“所谓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占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宝贵的东西被别人夺取、或将被夺取的时候所产生的感情。”

他说:“这种感情是一种极欲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含有憎恨的非常激烈的感情。有了这样激烈的感情,而不一定立刻显现于表面,这就是嫉妒。在引发事端的场合,反而是冰山一角,许多嫉妒都是深藏在人们的心中的,使乌漆乌黑的功能发酵,以歪曲的形态爆炸开来。”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嫉妒“来自我与别人的比较,如果没有比较就没有嫉妒”,“要想消灭嫉妒心,最好的方法是表明自己的目的是在求事功,而不是求名声”。凡是“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我们不要看到别人“顺风扬帆”的得意风光就忘了自己的目标,我们总不能为了也求这种风光,而掉转自己的船头吧。有妒忌心的人,常有一种危机感,就是怕别人超过了自己,显出自己的落后和平庸。因此他们常常盯着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长处不是视而不见,就是故意诋毁。其实,这只能说明自己气量狭小。尽管我们都免不了会有嫉妒这个似乎“令人无可奈何的感情”,但只要我们真正认识到了它害己害人的危害性,通过自我的心理调整和控制,是可以逐渐克服它的。我们要有宽阔的胸怀,谦虚的态度,像古人说的:见贤思齐。不是去嫉妒别人,而是虚心向别人学习,争取和别人一样有所建树。克服妒忌,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要跳出自我,与人为善。这也是一种可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