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顶天走了也好些日子了,思念的感情也渐渐淡了下来,天依然是蓝的,水依然是绿的,但斯人已去,想念他的心情却一直是灰蒙蒙的。

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也不可一日无主,在峨嵋派大师兄杨顶天走后,整个峨嵋派就松泄了下来,徐锦江可不想整天苦练长跑,众弟子无奈的是他是二师兄,论资排辈他就应该站出来顶起这个大梁,但令众师兄弟失望的却是,在杨顶天走后,他更加懒散了。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退而求其次了,郭子兴顺利地接替了杨顶天的位置,此时他才十三四岁。已经表现出一位军事家应有的指挥才能了。

很多后入峨嵋派的弟子在年龄上都比郭子兴年长,不服当然是正常事了,这种事在朝堂上当然有皇帝老儿裁决,这是武林,自有武林的传统规矩,那就是比武打擂。

成者王候,败者寇,同门之间比武一般不用兵器,郭子兴也不屑用屠龙刀震住师兄弟,他比徐锦江小,在说理方面首先就已经失去了,既然缺少道理那也就只能以才能实力定输赢了,这和李世明的玄武门之变颇为相似。

这几天,每当郭子兴回到家,都会被人打得鼻青脸肿。唐嫣见了自是非常心疼,作母亲的她也就只能给他不断地外理浑身的伤口。唐嫣更加知道的是这是郭子兴在成长途中必须经受住的考验。

温室大棚里只能培养出寄生虫,不可能培养出人才来的。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鸟为食亡,人为利忙,人这一生不过短短数十年时间,却总是为各种看得到的或看不到的东西忙碍奔波。

相比之下,张翠山就幸运彼多,他不必参加任何武艺训练,更不用参加繁重的生产生活劳动,只需在孙世人的教导下专心修练道法即可。无人敢打扰于他,他也不属于这个武林世界,他最想的就是遇上一位得道高人,修成正果,升天飞仙而已。

“人生一切皆虚无。”“何必何来杀去?”张翠山说得最多就是这俩句话。“可是我的仙师你在哪里?”

“英雄往往都有出处,不可能都像孙猴子一样从右头缝里蹦出来的,因为孙悟空是妖非人而张三丰是人非妖,人都有出处。”

对于这个比郭襄有一面之缘略少几岁的,同样是另一个门派的开山祖师的张三丰的来历,对于比较熟悉他的人来传说,他是当年小龙女与全真道人的私生之子,故与道教有缘。成名之后,他后来却自封是张天师转世,这多半是为了蛊惑人心。

凡成大事者必先劳其心智苦其体肤,古今中外的各个名人皆按此道,无一人可例外,张三丰大概也是被其母私生下后遗弃,后被少林行脚僧人发现,被带到少林寺收养,在少林寺中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与打下文字语言功底。

想来童年的张君宝也是个聪敏好学的光光小和尚吧。

直到遇到郭襄,领略了她高超的武艺后,才改变了少年张君宝的人生志向。

人生中总有一个人会影响你并改变你人生的方向与目标。他就是你的“大哥”这种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凡事冥冥之中自有按排与定数。

“在你能去哪里,我又能去哪里的疑问声中”,郭襄与张君宝分别了,郭襄有她的目的地,并与踏上了她的征程,而张三丰也有他的生命轨迹,人的命运往往是不可变的。

当时的张三丰也只能漫无目的地走着,没有方向没有目标。

道教是我国唯一固有宗教,宗源於黄帝,阐扬於老子,成教於道陵天师,世称黄老之学。道是宇宙之本体,先天地而生,故为天地之根,万物之母,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搏之不可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不但说明了天地万物同出一源,而且人类万物是无法脱离道而独立生存的。因此道教不但极力主张崇尚自然,化育万物,同时也强调老子的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行道济世的指导原则,慈就是教人应有悲天悯人的仁心和化育众生的襟怀;俭是要人清心不贪,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知足不辱,不可暴殄天物,浮华失真而迷失本性,失德离道;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要人忍让不争,谦恭柔顺,为而不有,成而不恃,知荣守辱,知止不殆。人能慈爱,即可利民,人能节俭,即无贪求,人能忍让,即无争夺,故以人能无贪无欲,不争不夺,世间即无纷争,自然可以利物济世,福国利民。基上要求,因此道教规定教徒必须存天理、袪兽性、返人性、守静笃、致虚极。而以遵天法祖、利物济世、清静无为,自然顺化而臻天人合一为基本教义,遵天即是顺符自然保守天理,法祖就是宏扬祖德返始报本,故曰道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祖宗者类之本也。万物生存的空间和所需之物质条件,无不来自天地,渊於自然,天地扶持万物和人类继续生存和发展,因此天地天地是生之本;君师领袖,是领导、教化,推动进步的枢钮,是发展生存动力,因此君师是治之本;人类传宗接代,繁衍族类,保存生存的根源,就是祖先,因此祖宗是类之本,为了报此三本,道教徒家中,必须设置神龕和祖先牌位,二者缺一不可,拜神而同时祀祖是道教最大特性,不但充份显现了教徒崇德报本之精神,同时也成为中华文化之优良传统

而自从宗教界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佛道大辩论。蒙古大汗蒙哥亲临主持,嵩山少林寺长老福裕和全真教高道张志敬分别率队参加舌战,结果道教遭到惨败。从此,道教日渐衰沉。

张君宝最后流浪到武当山时,已经是饥肠辘辘。好多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见有几有个老道士在纪念张天师生辰,仙台上供奉的丰盛的食物也是附近乡民虔诚供奉的。此时张三丰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人饿极了,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生命危,偷盗常也。

原本动了仙物,吃了霸王餐的张君宝,以为吃一顿暴打也再所难免的事了,正所谓富贵险中求,那些木瘦如柴的全真教老道人们,不旦没有打骂于他,而且跪下有求于他,只要他答应从此加入道教,就一切计往不究,正愁苦无安生的张君宝,自是高兴。

张君宝在张天师的生辰来到武当山。这或许是个巧合吧,谁知道呢?反正当时的年轻人都不愿加入道教,这几个老道就用“张天师转世神童“来包装张君宝,这也从此拯救了道教余脉。。。武当众此名盛武林,并立少林。

此时的张君宝,年龄尚小,武功低微,只能凭一件糖衣包装自己,凭着在少林的学识与口才迷惑教众。

在一次云游途中,在僻静山坳处,他遇到了他真正的师博,他就是王重阳的师弟人称:“老顽童“的周伯通,两人聊得十分投机,周伯通把他百余年的功力全部传给了张君宝。

“师叔祖爷爷,你老年愈百岁,仍然身体康健,精神焕发,请问有何长年不老之秘方么?”张君宝虔诚地问道。

“无他,唯阴阳平衡,知足常乐耳”。周伯通消失地无影无踪了。。。。

只有年轻的张君宝在四下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