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消沉是因为您很少赞许

■孩子来信

东子老师,我是一名正在上初二的男生。在别人眼中,我似乎很少笑,也不爱说话,一点生机也没有。可这并不是我的性格。

我原本也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特别喜欢和别人开玩笑,还特别喜欢搞恶作剧。可是现在的我,就连微笑也变得很苍白、很无力。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有天我放学回家,妈妈急忙把一个塑料袋塞到了我的手上,说是让我送到楼下的尚叔叔家。当时我刚从外面跑回来,还呼呼地喘着粗气,没听清妈妈的话。于是,我把妈妈给的东西送到楼上的叔叔家去了。

送完东西,我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准备接受表扬。谁知道,等待我的却是妈妈的指责。先说我是不是聋了,又说我笨,这么大孩子,送个东西都能送错。我看见她当时的表情,都吓傻了。不就是送错个东西吗?大不了要回来,再送对就好了,妈妈的反应实在让我想不明白。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弱智呢!

按理来说,对一件小事情反应都这么激烈的妈妈,应该是个小题大做的人才对。可是,在某些事情上,她却变成了“大题小做”的人。

比如,初中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我考了全班第10名,这可是上小学时也未曾有过的好成绩。回到家,我把成绩单往茶几上一放,等着妈妈的表扬。谁知妈妈看完成绩单却说:“才一个学期,说明不了什么,中考考好了才算数。”说完,便转身进了厨房。望着她的背影,我的脑子忽然有些“短路”的感觉。此后,妈妈对待我的好成绩还是这样的态度:别骄傲,争取在市里也拿个名次……

如她所愿,我没有骄傲,因为也没什么事值得骄傲的。后来,我不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因为即便取得了很好的名次,对我来说也没有意义。我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日渐消沉,喜欢躲在没人注意的角落里……

对于我的消沉,妈妈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我和妈妈的交流越来越少,到最后,甚至发展到无话可说的地步。我的情绪就这样一直消沉下去,常常莫名忧伤起来,心里像坠了一块大石头,一直往下沉,往下沉……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消沉的孩子难有亮丽的人生

先说说何为“消沉”。

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丧颓废的消极情绪。它与躯体疲劳无关,是因为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所致。可概括为没有乐趣、没有期望、没有斗志、没有精力、没有意义。长此以往,还会达到“心死”的状态。情绪低落是消沉最直接的表现,时常烦躁不安,容易情绪失控。

孩子为什么会消沉?

究其原因有很多,比如家庭变故、学习下降、生理缺陷,等等。

有些孩子也许由于意志薄弱,缺少屡败屡战的勇气,遇到了一点点挫折就灰心失望,怪命运跟自己作对,精神委靡、一蹶不振。还有些孩子在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下,认为人生不过如此,理想前途都是无稽之谈,于是便“看破红尘”,消极混日子。也有的孩子是因为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指责,得不到积极的肯定,从而变得忧伤寡言。来信的这个男孩子就属于最后一种情况。

如果这些消极的情绪得不到有效缓解,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就会对生活和前途失去信心。所以,孩子消沉,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要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要分析孩子消沉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使孩子尽快振作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由此便产生了自我分析能力。但是,孩子年龄毕竟还小,自我分析能力还很弱。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遇到一点困难,又垂头丧气。沾沾自喜一多,容易形成高傲的性格;垂头丧气一多,又会塑造悲观的性格。

孩子的情绪低落,显得较为苦闷,作为家长要开导他们,要让他们尽量诉说,发泄其情绪,不要让这种不良情绪长期压在心里,更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斥责。开导的时候可以回避孩子最敏感、最忌讳的话题,或者转移孩子的思路,减轻其心理负担。请记住,爸爸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是孩子乐观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安慰和赞许是治疗消沉的良药

信中这个孩子的消沉,完全是家长的不当教育造成的。从信中的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我们可以给她画一幅像:自认为深爱着孩子、处处严格要求孩子。孩子犯了错或做得不好便横加指责,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改过、能做得更好;孩子取得了好成绩、进步了,吝惜给予鼓励,宁可装作视而不见,因为怕孩子因此骄傲不思进取……

生活中这样的家长有很多,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采取的教育方法是不科学的,所以其结果也只能是事与愿违。

人做错了事,第一需求不是接受指责,而是获得安慰。任何一个正常人,当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都会本能地产生愧疚、自责的心理,这时,安慰远比指责更能起到作用。对于孩子来说,此时除了自责可能还会伴有恐惧心理,他会担心因此受到家长的责打。在这方面,我有切身体会。小时候我做错了事,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打骂。等我做了父亲后,我就告诫自己,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都不要打骂斥责,而要问清缘由,继而相应地给予安慰。这种安慰没有使孩子变得越发有恃无恐,相反,她此后从未犯过类似的错误,孩子也越来越阳光向上。

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特别是孩子,他们尤其希望得到家长的肯定。

孩子进步了,他在自己高兴的同时,最希望父母能跟他一起分享喜悦。而这时如果家长都像信中的这位母亲一样,因担心孩子由此骄傲自满,而拒绝分享,那该是对孩子多大的打击。试想,如果你在单位取得了成绩,回家想与您的爱人分享,对方轻描淡写地回应一下,您又会作何感想?

孩子做错了事就责骂,进步了却不肯定,那孩子只能消沉,以至于破罐子破摔……

所以,家长要及时安慰和赞许我们的孩子,要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

我在前文中曾讲过发生在我与女儿之间的两件小事,一件是女儿依依运动会受挫得到我的宽慰,一件是孩子踢毽子进步我同她一起庆祝。这样的事在我家还有很多,只要家长有心,孩子每天都可以得到必要的安慰和赞许。分享本身就是一种肯定、一种赞许。赞许不一定非用华丽的辞藻,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是赞许。

消沉的孩子需要宣泄情绪、释放苦闷。孩子可以通过与亲人或朋友聊天,述说自己的积怨,求得他人的理解和帮助。如果心里有事又无法倾诉,可以找一个适宜的场所,放声大哭或大笑,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平,到没人的地方大吼几声也可以,还可以用写日记或写信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苦恼。比如这个孩子把自己的苦恼写信诉与东子,这就是一种很好的释放途经。把心中的苦恼和盘倒出,自然就为心打开了一扇门。

不过最终解决问题还要靠家长,因为只有家长才能理解孩子,知道孩子内心的期盼。

家长要给孩子一个乐观的性格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在孩子本来就很紧张的情况下,应让他适当地释放一下压力;在孩子失去信心的时候要给以适当的鼓励;而且,无论何时都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家长的个性以及对待问题的态度,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家庭是放松身心的避风港,承担了外界各种压力的家长要注意调整心态,以最积极、最乐观的一面去面对孩子。

消沉带来悲观,自信才会乐观。不管孩子悲观性格的产生是否与家长有关,我们都要帮助其走出“悲观”,建立乐观的人生态度。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沙海连天的沙漠中,两个人正在艰难地跋涉,见到剩下的半瓶水,悲观者说:“哎,只剩半瓶水了。”而乐观者则说:“呵,还有半瓶水呢!”最后,悲观者永远留在了沙漠,而乐观者却走出了沙漠。我曾两次率队穿越沙漠,对此有真切的体验。

面对同一种境况,不同的心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悲观(消沉)者永远只能看到失望,而乐观(自信)者则会看到希望。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其实很小,但就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指的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指的就是事业、学业乃至整个人生的成功与失败。

消沉的孩子长大之后极有可能成为悲观主义者,甚至引发一些精神疾病。相反,乐观的孩子活泼可爱、思维活跃,他们将来更易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幸福家庭的组织者。

要培养孩子乐观的品质,家长首先必须有乐观的思维方式。

家长在处理自身问题和家庭问题时的乐观态度,对孩子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逐渐养成乐观品质。当孩子遇到不利事情而悲观时,家长应带领孩子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衡量,并让孩子真正明白其中存在的错误。

家长批评孩子的方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日后的性格是乐观抑或悲观。家长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应注意分寸,不要把偶尔几次错误夸大成永久性的过失。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具体指出孩子的错误及犯错误的原因,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是可以改正的,并清楚该从何处下手。家长应经常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与引导,做孩子的大朋友,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与要求,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讲道理、谈问题。

孩子能够拥有乐观的性格、能够快乐地生活,这是一种很难得的“个人技能”,而让孩子快乐地生活是家长的义务。否则即便培养出了优秀的博士、博士后,也难使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

给孩子乐观的性格,就等于为他买了一份终生受益的幸福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