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很惋惜不能将李定国收为己用,但不得不说,他的理由让我无从辩驳。

无论别有用心的人是如何的诋毁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任何时代,在我看来,忠孝礼义都是一个人所必须遵守的道德底限。

遵守这重道德底限,就是在坚持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在维持人类社会起码的道德秩序。

从李定国和我的谈话中,他对朱明皇朝未必有多深的感情,若非如此,当年就不会随着张献忠揭竿而起,反抗明朝的统治了。

但是,哪怕只是一个孤儿,一个从未受过书本的道德的教育的孤儿,李定国仍在苦苦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虽然他可能从未从父母或师长那里受到过任何的忠孝仁义的教育,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早已将这种精神刻入他的骨子里,使他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诚然,愚忠愚孝有其腐朽和昏庸的一面,而历朝的统治者也喜欢将之粉刷一番用来作为蒙蔽世人的手段,哪怕曾经将忠孝仁义踩在垃圾堆中,将自己人抬上神台的某组织,更善于利用此道来蒙骗和蛊惑世人。但无庸置疑的是,正是有着这份坚持和操持,才能让我中华文明能五千年长盛不衰,一直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君不见,当别有用心的人将国人起码的道德底限推翻,将一切伦常秩序破坏,将一切人类的基本操守踩在脚下之后,然后将自己的各种动人的口号强加给世人,才发觉,当醒悟过来的世人发现自己自己受到蒙骗和愚弄之后,造成的道德伦丧和反弹会是如此的激烈,以致于当他们哪怕通过法律的作用都难以逆转了。

当诚作被视作无能,当YIN秽无耻被当作风光,当无所不用其极被视作成功的捷径,当父母含辛茹苦养大了儿女,换来的不是儿女的赡养,而是一句理直气壮的不亏欠。我亲爱的国人,我敬爱的伟人,该要什么来挽救我们迷失的国人?

好在,在这个时代,就算满清的铁蹄仍在耳边响起,就算眼前的困难远比希望要多,就算明知道,只要自己低下头,就能享受锦衣玉食、挥奴斥婢的日子,李定国仍在苦苦的坚持。他的坚守,倒也未必是对朱明皇室的拥护,而只是对自己心中的那份信念的坚持,就算满清能承诺他许多,明室带给他的只有伤害和欺骗,他依然无怨无悔的守护着明朝的最后的一份体面和尊严。

若是那些在国内受了无能的官府的一些压迫和欺凌的所谓精蝇们看了,不知道他们又要作何想,要说背叛,李定国有更多的理由背叛明朝,而那些受天朝体制和环境成长起来的人,比如某明某娜,他们更没有风淡风轻

的说出那句用脚投票的话,就算官员们再无能,也不是他们紧抱外人的大腿的理由。

或许某匪当为当时代的管理者,作出了许多天-怒人怨的事情,但他们不是天朝的主人,天朝已经数千年,他们才多久?他们也只是某一时期的管理者,不知道他们要是知道李定国的想法,内心会不会有些许的惭愧,不过我以为,对于一群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全天下人似乎都辜负他们的人来说,只怕他们更会嘲笑李定国之流的可笑和愚昧吧。

李定国此次前来,一来是想打听一番广州的情形,二来也是想看看自己当年的义兄,就算明知道不可能,他仍不死心,还想能唤回这位曾经的义兄,毕竟,大家都是无家可归的孤儿,毕竟,大家曾经作为兄弟一同并肩作战。但是,看到孙可望不遗余力的为满清效死力的情形,他的心已经死了。

孙可望倒是对他的清朝廷奉献了最后一份心力,只是,他的清廷主子韬塞等人们走的时候似乎忘记了还有他这么一位为满清拼杀的大功臣。因此,当我们打扫战场的时候,很快就发现了奄奄一息的他。

要以我当年的脾气,对于这种叛逆,早恨不得将他凌刀碎剐了,但我现在已经不是当年的热血少年了,再说现在也是一国之君,自然不能作出此种小心眼的事情。我们把孙可望也当作其它俘虏一样,进行了有效的救治,现在伤情也基本上恢复下来了,只是这家伙现在情绪不是很高,自从入了俘虏伤兵营,就是一副郁郁寡欢的事情。他到底在想些什么,我也懒得去猜想,估计他的清廷主子们,也忘记了他的存在了吧。

李定国带着他的十几名随从,在张春宝的陪同下,一起观看了广州的情形,对于现在广州的萧条他面有戚然,而对于我们能有仅两万出头的人马守住广州,而且广州城内的百姓也不到十万的情形下,居然在对阵满清十余万兵力的时候,居然还能略占上风,表达了极大的疑惑。

自然,得了我的暗示的张春宝,也不忘了耍宝一般的在李定国的面前卖弄一番我们的各种火器。对于军人来说,想必这些对李定国应该有足够的吸引力。

而我们一直在等着他开口向我们讨要,而他几次似乎话都到嘴边了,还是看了看张春宝得意的神情,还是忍住了,居然一直没有开口。但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对我们的各式火器是何等的艳羡。

离开的时候,本来计划去看一下孙可望的李定国,最终还是放弃了再见老友的愿望。此时的双方,已经不再是彼时的兄弟,或许李定国的心里,也抱着相见不如怀念的念头吧,怀念从前的他,和从前的他,那时候的他

们仍是并肩作战的兄弟。既然已经时过境迁,留一份美好的回忆在心头,或许也已经足够。

虽然忝为朱明的便宜女婿,但无论对于永历皇帝还是对桂王,我确实提不起多少好感。莫说他们作个有为之君,哪怕只是作个阿斗式的人物,哪怕他们不再奢望赶跑满清,在云南大地守住这一亩三分地,作个小皇帝也是足够了。再怎么样,他们手中还有李定国、白文秀等能征善战的大将,还有近千万追随他们的军民。可俗话说得好,不作死就不会死,都到了这个田地了,他们还要摆足他们帝王的派头,被满清消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

但是看着李定国忧心忡忡的样子,我还是忍不住提醒他道:“李将军此去,切忌尽快找到桂王并严密保护好为宜,切莫让满清有机可乘。须知,缅甸王未必是可靠的。”

我只差没有告诉他,缅甸王为了自身的安危,将会主动把桂王交给清廷的事情了。我已经作了我能做到的,未来会如何发展,我也不知道了。

“李将军既然是个明白人,我也不妨直说了,朱明,当他承担起守牧天下万民的义务的时候,我们自然毫无条件的保卫他,但当他已经把我们抛给清廷不管不顾的时候,我们的第一要务不是替他们哭丧,而是如何保卫我们自己的力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李将军有能力,有人望,只要好好的保养好自己的身体,我们就能继续保存这份不多的反清力量,若桂王等人真有不忍之事,望李将军切忌保重。”

真实的历史中,李定国就是因为桂王被缅甸王献给清朝被,郁闷之下,含恨死去的。话说到这个份上,只希望能对他有所帮助吧。

李定国显然不在状态,只是含混的点了点头,看他面有忧色的样子,估计也在担心桂王的安危吧。

不过,李定国虽然要带着他近十万人马继续寻找桂王的下落,却把近千名老幼伤兵留了下来,他们现在仍然居无定所,带着这群伤兵也确实是个麻烦。看了我们的先进的后防医院之后,他倒是不客气的提出了将伤兵留下的要求。能把他的一部分人留在这里,就是保留着一分和他的因缘和联系,我们自然不会拒绝。

李定国带着他的人马,继续奔波拼杀的路。清军被他们一顿拼杀,一路逃亡向北,只怕剩下一半不到,施琅的援兵也快到了,我们自然不用担心满清再度来袭了。只是看着李定国的大部队被滚滚烟尘所掩没,我却莫名的有些伤感。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明年或者后年,这位悲情的英雄就将走向他的人生末路了,我费了这么多的口舌,能开解他多少,或许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