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生得失关键

马连良剧艺自成一家,为人聪明善于肆应,按说应该一帆风顺,福寿全归的,可惜他一辈子两大关键,吃亏都在抽大烟上。

梨园同仁有阿芙蓉癖的非常普遍,他们只取其提神之小利,却忘了成为痼疾之大害,真是饮鸩止渴,愈陷愈深。

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东北失陷,二十一年(1932),日本人在东北成立伪政权"满洲国"。民国二十六年(1937)卢沟桥事变,抗战军兴,华北沦陷,随后日本人又成立华北伪政权"临时政府"。抗战期间,沦陷区人民,大多数不能追随政府进入大后方;为生活关系,给日伪机构做小事的人,政府并不以汉奸目之,除非为敌作伥卖国求荣者不赦。在二十六年以后,三十四年(1945)以前,梨园界人为生活关系往东北去演戏的,如金少山、李少春全去过,那是民间活动,胜利以后,政府对金、李二人并未加罪。

民国三十一年(1942),伪"满洲国"政权成立十周年,伪总理张景惠,请华北伪"临时政府"派遣演艺使节,前往庆贺,条件是除了包银以外,还有大部分烟土。当时北平烟土很贵还不好卖,马连良贪图这一批关东土的便宜,便以"华北演艺使节"的官方代表身分,到东北去演了一期戏。

三十四年抗战胜利后,此事被人检举,马连良遂以汉奸罪入狱。后经回教协会理事长白崇禧将军等人缓颊周全,在三十六年(1947)才脱离囹圄之灾。一年多已经负债累累了。经马太太陈慧琏再三向张君秋恳商(他们原有义母义子之谊),与马在上海中国大戏院合作唱一期,历时四个月,营业不衰,马连良把债全还了,这才缓过一口气来。这是为抽大烟吃的第一次大亏。

民国三十七年(1948)冬,马连良从上海到了香港,在那里打出路。初到斯地,他是京朝大角,当然轰动一时,但是香港居民是广东人天下,大众娱乐是广东戏,在香港肯听国剧的上海人太少,日子长了就不能支持了。他甚至找票友焦鸿英等合作演出,但也只是短期,于是他就沦落在香港,又负债累累了。一九五一年,中共替他还了香港的债,把他接去大陆。一九六三年,且曾到香港演出。"文革"爆发,老艺人备受摧残,痛苦可知。最后被迫住下房,扫院子,折磨得不成人形,终于在一九六六年十二月病逝了,享年六十六岁。

此文与读者见面时,是一九七七年十二月,正是马连良逝世十一周年纪念。他如健在,今年七十七岁,虽不一定还能登台唱戏,但对启发后学,复兴国剧,还能有很大的贡献。站在国剧老生界来说,马连良是一位极有成就的艺人,"独树一帜"四个字,他是当之无愧的。

已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