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早期的新戏

自民国肇始到二十年代,是北平菊坛最为发展、鼎盛、光辉灿烂时期。一方面人才辈出,一方面有两大潮流,就是"明星制"和"编新戏",而这两大潮流也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名旦、名生们都自己当老板挑班了,就要多方表现来争取观众,于是集繁重的唱做于一身,甚至连饰二角三角,可以说这一场戏主要是卖一个"明星"主角。既然如此,有时候觉得老戏太小,或是避免人云亦云,就要以大块文章号召,独出心裁,编排"新戏"了。但是编新戏也不是那么简单,于是就从整理老戏,把几出老戏连贯起来和新编两方面入手。风气所趋,不止生旦,连武生(杨小楼、李万春)、花脸(郝寿臣)也竞排新戏,好像名伶不如此作,就使人感觉落伍了。唯有余叔岩会的老戏太多,他又不常演出,才不演新戏;但是他也把冷戏重排出来,如《摘缨会》,以免落得俗套。在这种环境里,马连良自然也不例外,何况他有另辟戏路的野心,当然要在"新戏"上下功夫了。

前文中已谈过,马连良出科以后,在搭班时期,从民国八年他十九岁起,就开始演新戏了,像《骂王朗》(饰诸葛亮),《云台观》(饰王莽),都是那年出品,以后他就一直编排新戏,到三十一年为止,一直整编了有三十出新戏。

在他早期新戏里,值得向读者提起的有:《青梅煮酒论英雄》根据《三国演义》所编,马连良饰刘备,种菜时有大段〔二黄慢板〕的唱,煮酒论英雄时偏重念、做,佐以郝寿臣的曹操,相得益彰。此剧剧幅不大,马以后不常演。此戏传了下来,李盛藻挑班文杏社,常贴这一出,却前从《许田射鹿》起,后带《斩车胄》,由袁世海饰曹操,把剧幅延伸很多了。在台湾,哈元章、胡少安都有这出。

《夜审潘洪》这是整理旧戏,从《调寇晋京》起,也就是《清官册》加夜审,马连良一直如此演法,贴《夜审潘洪》。吴铁庵唱,自《雁门关》起(请注意,这是《小雁门关》,潘洪镇守雁门关,呼必显到关上拿他进京,刘御史审他时受贿,被八贤王金锏打死,才再调寇准的。与八郎探母的《大雁门关》不是一出戏),改名《金牌调寇》,但仍到"夜审"止,马连良饰潘洪。杨宝森挑班后,把此剧前加"金沙滩"、"李陵碑",杨前饰令公,后饰寇准,改为《杨家将》,可称老尺加一了。李盛藻演时,把《杨家将》照演,名字也不改,夜审以后,潘洪被宋帝定罪为充军发配,杨延昭假扮强盗,在黑松林中埋伏,把潘洪刺死,以报父仇,李盛藻连饰令公、寇准、杨六郎三人而一赶三,比老尺加一又多了两寸,这都是"明星制"作祟。现在台湾的军中剧团,是公家支援,不是个人当老板了,却都按杨宝森的演法唱《杨家将》,演出时间比以前缩短了,戏却越演越大了。有哪位老生能具有唱工老生(《李陵碑》)和做白老生(寇准)的兼长呢?连杨宝森都只适合演杨继业,演寇准不对工,因为他的脸上少戏,白口平板没有抑扬,何况他人呢?《夜打登州》把《三家店》和《打登州》连贯起来,又称《秦琼发配》,马连良饰秦琼,唱做都很繁重。到了扶风社时期他只单演《三家店》,不演全本的了,而在后面大轴与旦角合作一出对儿戏。《夜打登州》倒是传下来了,学马的老生周啸天,且以这一出为代表作。在台湾,胡少安在海光剧队时,唱过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