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奎在不到二十岁时,曾搭过谭鑫培的班,但是那时候对学谭的剧艺还不能深刻的领略。民国四年,他二十六岁,已经懂得如何吸收了,就不计条件地搭入谭的班来学戏。民国四年十一月十九日,文明园合庆社的日戏,他在倒第五(开场第二出)唱《群英会》,大轴是谭鑫培、王长林的《天雷报》。民国五年一月七日,吉祥园合庆社的日戏,他在倒第三陪荣蝶仙唱《荀灌娘》饰演荀崧,大轴是谭鑫培、陈德霖的《南天门》。第二天一月八日,连演一天,他在倒第二陪时慧宝演《逍遥津》饰穆顺,大轴谭鑫培、程继仙合演《八大锤》。六月五日,文明园合庆社的日戏,他在倒第八(开场第二出)唱《定军山》,大轴谭鑫培、王长林的《奇冤报》。民国六年(1917)一月十二日,吉祥园春和社的日戏,他在倒第五(开场第二出)唱《宫门带》,大轴是谭鑫培、梅兰芳的《汾河湾》,而过此不久,谭鑫培就逝世了。

高庆奎还有一个聪明地方,他搭其他的班儿,有时露露刘(鸿升)派的戏;遇见与刘鸿升同台,他就只露谭派戏。因为他如果在前场唱刘派戏,有点与老师比赛、别苗头的意味。唱不好,便成了小巫见大巫,相形见绌。万一因为年轻,嗓子冲,而唱好了,且青出于蓝,那么,刘老师面上不好看,就不好从他再学玩艺儿了,他坚守这个原则不变。像民国六年九月八日,广兴园的日场戏,他就在倒第三与尚小云合演《武家坡》,大轴是刘鸿升的《斩黄袍》。十月四日,第一舞台桐馨社夜戏,他在倒第四唱《赶三关》,倒第二是刘鸿升《取城都》,大轴杨小楼《落马湖》。十月六日,第一舞台桐馨社夜戏,他在倒第三陪王瑶卿演《木兰从军》饰花弧,倒第二刘鸿升《敲骨求金》,大轴杨小楼《水帘洞》。具见他会做人。

以上笔者所记高庆奎这些戏码,为的是说明他的戏路和如何的不计主配、不争先后,以后类似的记载,也是同一原因。

三、俞振庭、梅兰芳、杨小楼对他的提携

北平梨园界有一位怪杰俞振庭,他是俞菊笙的第五个儿子,人称俞五(这是北平俞五,俞振飞是江南俞五)。家学渊源,当然学武生了,可惜他只有一出《金钱豹》傲视群侪,其余的武戏都不如他师哥杨小楼与尚和玉。但是他却有组织的天才,在台上生活不久,就成立一个双庆社,在台下当起班主来了。他的头脑新,反应快,了解观众心理,会派戏码,会耍噱头。你如果与他合作好了,他真能把你捧红了。你如果不与他合作,他打击你也不遗余力,因此一般同行,都惧怕他三分,他如果约你加入,你真不敢不去。老伶工谭鑫培、孙菊仙、刘鸿升都搭过他的班。梅兰芳、尚小云、李万春都是被他捧红了的,高庆奎自然也不例外。前文说过,高庆奎一开始搭班就抱定"三不争"的原则,对俞振庭来说,"正合孤意",于是在民国四年(1915),就把高庆奎争取到双庆社,高庆奎自然也是求之不得。那时候梅兰芳正在日益走红,是双庆社的头牌,俞振庭就让高庆奎与梅垫戏、配戏,并且劝梅兰芳也捧他。梅这个人非常忠厚,愿意捧人,他从两次上海公演回来以后,一意求新求变,编排古装和时装的新戏,在他的新戏里,高庆奎几乎无役不与,俨然成了梅党人物。梅兰芳那时候的红劲儿,比谭鑫培还能叫座,观众最多,而在看梅戏的观众心目中,也就有了高庆奎的印象了,这也是高庆奎求仁得仁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且看那几年的演出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