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皮黄的托腔是用笛子,到了四喜班的王晓诏,才改用胡琴,但那时还是软弓胡琴,非腕力极强的人不能拉。

后来有一位李四,创了硬弓胡琴,拉起来有力而易于讨好,这才算改进完善,流传迄今。

李四的师弟贾东林,又称贾三,硬工胡琴很好,有两位弟子,一位是梅雨田(梅兰芳的伯父),一位就是孙佐臣。

两个人一柔一刚,各有特长,无分轩轾。

梅的胡琴善联,以稳妙取胜;孙的胡琴善断,以险奇见长。

同时他的胳臂长,手又大,具有武术根底,所以手音响亮,不论"挥"、"打"、"揉"、"滑",腕力、指法,俱臻上乘,有"胡琴圣手"的美誉。

他十七岁就曾给大老板(程长庚)一度操琴,观众欢迎,程也赞许,认为是后起之秀,从此初露头角,就开始入清宫当差。

他后来老生傍过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青衣傍过时小福、余紫云、陈德霖,托腔之热,一时无两。

余叔岩在搭梅兰芳喜群社的时候,经陈德霖介绍,孙开始给余操琴,以后余叔岩在上海丹桂第一台和汉口演出,都是带孙老元去的,在汉口尤其大红,人称"全国第一琴"。

他儿子孙葵林,绰号"小孙老",能传其父琴艺,在天津很红,后来到了上海,就傍上麒麟童了。

孟小冬刚到北平,由董俊峰的哥哥,人称董二爷的给她吊嗓子,以后耳于孙老元大名,就请孙为她吊嗓、操琴。

孙有一肚子的谭、余好腔,自然倾囊以授,孟对余的唱法能够得窥堂奥,充实自己,大部分得力于孙老元。

后来到汉口演出,也是由孙随往,孙在当地是红底子,由是相得益彰,成绩非常美满。

在孟小冬抵达北平的时候,北平正是男女分演时期,也就是女演员不能与男演员同台,要由全体都是女演员组成的"坤班"才能演出。

她首次出台,是搭永盛社坤班,于十四年农历闰四月十五日(1925年6月5日),在前门外大栅栏三庆园夜戏演出,与赵碧云合演《探母回令》。

以后就搭崇雅社坤班,在城南游艺园演出了。

同年12月9日(农历十月二十四日)夜戏,曾演出《探母回令》,饰公主的是任绛仙,也是当时名坤伶。

转年(十五年,1926年)又搭庆麟社,也是坤班,在三月十七日(农历二月初四日),香厂新明大戏院日场演出《击鼓骂曹》,后来成为四大坤旦之首的雪艳琴,在她前面唱《六月雪》。

其他还有演出纪录,不必备载。

不过有一点需要特别提出的,就是当时北平名角如林,戏班有十几个,在杨小楼、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言菊朋、王又宸、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朱琴心、小翠花这些大牌名伶的竞争下,孟小冬以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女老生,居然能独当一面,以唱大轴的头牌身分出现,而具有相当号召力,就可见已经是剧艺不凡,很露头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