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经大连湾,登岸逛街市,慨然曰:“此横滨缩影也。华人聚居者约有七万,诉讼皆听于日人,并会审公堂而无之,关东州不能设一中国学校,又不能派一官吏,并不能如在外国置一领事。吁,深可痛也。”夜搭南满车北向行。

撰《刊哀思录所感》成,寄沪附印,卷终。

19日,到达大连。这是1914年之后隔了9年再度踏上东北国土。而在这9年中,中日之间发生了“二十一条”要求(1915年)、“郑家屯事件”(1916年)、“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1918年)、“出兵西伯利亚”(1918年)等事件,日本势力在东北伸展的情况,已经和9年前大不相同。

日本租借地的大连市,已经不像中国的地方,而成为同是港口都市的日本横滨之缩影,使人感到这就是日本的领土。在大连居住的中国人约有7万,诉讼裁判权完全由日本人掌握,连会审公堂都没有设置。在所谓“关东州”地区,虽然是中国的领土,却不能派一个中国官吏,甚至不能如在外国那样设置一个领事,而且也没有一个教育中国人子弟的中国学校,实在是可悲的现象。

在到达大连的这一天,蒋介石为编集《哀思录》而撰成《所感》一文,寄往上海附印于卷后。《哀思录》是集王太夫人之丧来自各方面的哀挽文字,由同志叶楚伧代为编辑的纪念集。

附《哀思录所感》原文

哀思录,是中正生平所最哀痛而不能忘者之一种纪念,非世俗之光前裕后。生荣死哀,以亲丧为荣,如旧社会之所谓荣哀录者可比也。曾忆中正十二之年,先妣命中正出就外傅时,中正依恋啼泣,至不堪言状,一如远离膝下,为人生唯一之痛苦者。当时童稚梦梦,但觉寸心如割之不能忍,而不知慈母之心究作如何感想也。至今母丧告毕,制服将阕而未阕之前一日,以命令与时势所迫,不能不舍墓庐而远行,守制未终,殊为私心之难安而不能忍者也。从此,道途日远,何时复得回乡扫墓,顾前思后,悲戚无异于二十年前初就外傅之日。余性顽陋,且习于安易,曾不愿远离乡国,茹苦耐劳,以苏武、班超自期者。而对于友爱同志,公义私情更不能漠然忘怀,时作杨柳依依之念。及见经、纬两儿来沪远送,此心怦怦,益难恝置,乃知父母爱子之切尤甚于孺子之慕其亲者。回想先慈当时不忍舍中正外读而生离,与其易箦之际,不忍死别儿孙之悲惨神色,尤令为子者抱终身无穷之痛也。今既舍墓庐而远行数万里之外,而于先慈遗训中之学校墓庐,及可留为后人之纪念者三事,不能一一遵行,以毕先慈平生之志。乃于起程之日,特托吾同志楚耸先生搜集先慈丧葬中之文字,辑为一编,名曰“哀思录”。赠送亲旧,以志不忘。是亦中正离国远行之一纪念品云耳。

薄暮,抵长春。

自辽奉至此,一路所见闻皆范围于日本之势力,不啻入其国境也。

蒋介石一行人由大连到达长春,沿途从车窗所见所闻,重新得到这里的一切都在日本势力范围之下的印象。

逾兴安岭站。午正,由海拉尔站开车,而望江站、而克拉洪德、而尺千站、而扎来诺拉,三时五十分至满洲里,即中俄两国分界处。居民约仅千家,华俄混杂,凡火车过此必经一度检查,并换车辆。代表来站招待,陪同视察国境。其境界为一长塍,各无封人掌守,出入任自由。约四十分时,至孟邱夫斯克也,复上火车。

火车经过哈尔滨之后,于25日越过满洲里国境,继之奔驰在西伯利亚的大地上。

上午至赤塔,一路山明水媚,森林郁苍。

想不到西伯利亚而亦有此异境耶!

俄代表趋站候迓。午后三时复起程。

蒋介石一路观察景物,感慨万千!

上午,至上乌金斯克。综观形势,山河错列,南眄蒙古,不尽感觑。十时零,由此开车,下午二时,未至姆伊叔滑也时,已望见贝加尔湖,风涛如海,茫无涯畔,蔚为巨观。三时后,经汤――会,行李受检查。五时,至姆尔禄附近,即见山巅白雪。七时十分,至司留强恨克。九时,达贝加尔湖站,乃湖之西一小村落边。十一时,至伊尔库次克,已入梦乡矣。

蒋介石在途中每天都写日记,记下沿途的站名与风光。

上午过土龙。下午一时至乌金斯克,乃一大站也。五时,至塔骇铁。九时至伊拉恨斯克,与莫斯科来车相遇于此。

此日记记下了四个火车站名,到站的时间亦记得很准。

拂晓,至搿拉斯洛也尔斯克。十一时,阿勤斯克。十二时,朴霍笃路。(午后)三时前,至也令斯基。五时后,也――也,六时半,至大伊搿,即抚姆斯克转车处。自过阿勤斯克站后,道路房仓较为整齐,颇有西欧气象,比西伯利亚进步矣。

火车横断西伯利亚进入苏联的东欧地面,“颇有西欧气象”,与西伯利亚相比,实为“进步矣”,这便是蒋氏之慨然之谈。

上午至白腊平斯基。昨夜半已过洛屋――尼壳拉斯克也,惜未觇其形势。十一时至揩恨有。午正,太太鲁斯克也。三时半,至屋姆斯克,过屋琶河。六时半,至托拉盖近恨斯克也。经赤塔后,改用莫斯科钟点,较中国近三小时。

到站时间、每站名字,一一记来,连莫斯科钟点与中国的时间差也不放过。

晨,过淡孟痕站。九时,客姆渭写路弗。(午后)一时,至爱客推令泊路吾,为由亚洲至欧境第一大站,其地在乌拉尔山之东。六时,至写利也站,及至败路明,已夜深矣。

亚洲至欧境的第一大站爱客推令泊路吾的准确位置都记于笔端,真可谓军事上的干材。

“爱客推令泊路吾”,当为“阿克纠宾斯党”。它地处乌拉尔山脉之东,乌拉尔河支流伊列克河左岸。

晨六时半,至排利庆路。八时,也路。九时半,辞伊福客。午十二时半,至维亚得客,天大雨。二时半,至壳滩鲁利丘路。六时半,写写路。深夜一时,过步意,为伏罗街代之径路也。

离苏联首都莫斯科迫近,每遇站名都一一记下,到站的时间亦不遗漏。

蒋氏一路所记,与瞿秋白两年前写的《饿乡纪程――新俄国游记》相比,实在是大杀风景!瞿所记“凡路程中的见闻经过、具体事实,以及心程中的变迁起伏、思想理论都总叙总束于此(以体裁而论为随感录)。”(瞿秋白《饿乡纪程》跋)蒋这时的日记纯属“流水账”!毫无意味。

晨六时后过一小站,十时至阿林柯伦独拉夫站,十一时半至新路加也福站。其他风景市廛皆呈欧化,若已至莫斯克者。午后一时到达苏俄京城莫斯科。外交部派员欢迎,导诣宾馆。途遇社会党群众运动,集团约二十二万人,旌旗飞舞,观者塞道,我等坐车上耸瞻,初至其地,而恰逢此纪念大会,无比忭跃。

火车于8月16日启程以来的第18天――9月2日下午1时到达莫斯科。

在莫斯科车站,有苏联外交官员来迎。当前往宾馆的途中,碰到据称22万人挥舞着红旗和标语的游行队伍。

闻俄国革命党首领苏维埃共和国之创造者列宁,积劳成疾,不能谒晤,深致感咨。下午,往见东方部长。晚致国民党上海支部办事处,报告经过情形。

3日听说列宁有病,不能见面。列宁于这一年的3月9日第三度脑溢血症发作,因而病倒。在莫斯科郊外的哥尔克村静养。当蒋介石到达莫斯科时,他的病体恢复到勉强可以扶杖行动的程度,但终于不能回到第一线活动,而于翌年(1924年)1月21日不幸逝世。

上午,往见**秘书长罗素达克,听谈革命史况,约两小时余。其革命成功之点有三:一、工人和革命之必要;二、农人要求共产;三、准俄国一百五十民族自治组成联邦制。而其缺点亦有云:一、工厂充公后无人管理;二、小工厂尽归国有,集中主义过甚;三、利益分配困难。又言现在建设情形:一、儿童教育严密;二、工人皆受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云云。下午,见远东局长胡定斯基。晚,观剧于前皇家戏园。是园建筑伟大,约容六千人,正厅座价每位需五金圆。因叹莫斯科生活程度之高。

7日上午蒋介石拜访苏联**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秘书罗素达克会晤,听他说明俄国革命经过及建党情况,约两个多小时。

同罗素达克见面后,蒋介石在笔记中记录下了当时俄国革命原因、现状及在国家建设方面的几种显著现象。其内容与蒋介石这天的日记所记大体相同。蒋介石对苏联革命的原因,后来作这样的评述:“1917年以前的俄国,正是在沙皇暴政统治之下。那时‘农奴制’的盛行,以及举世闻名的‘秘密警察’的高度压制,早就使‘俄罗斯成了多种民族的监狱’。只要从这一句民怨沸腾的话里,就不难体会出人民对沙皇的一种‘时日曷丧’的痛恨,又是到了怎样的一种程度。因此,单是这种沙皇暴政,就已经给予了俄苏从事暴动,诡称革命、勃然兴起最有利的一个时代背景。”〔蒋介石《**抗俄基本论》(1952年10月)〕

蒋介石对俄国革命爆发的客观原因说得不错,但一个“诡”字,鲜明地表明其已先入为主了。

上午,往访党部之东方局长胡定康。下午,访陆军部次长司克亮斯克,讨研中国现势。又会参谋总长加密热夫。

胡定康即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胡定斯基。走访苏联党、军领导人,了解国际形势,讨研中国现势,使蒋介石大开眼界。

往访教练总督彼得禄夫斯克,知俄**队组织之内容。每团部由党部派一政治委员常住,参与主要任务,命令经其署名方能生效。党员之为将领及士兵者,皆组有团体,在其团部活动为主干,凡遇有困难勤务,必由其党首负责躬先。

考察红军及军队中的**组织,也是此行的重要任务。

苏联的军队组织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每一团部由**派一政治委员常驻部队中。政治委员当然要参与军中主要任务,而且还具有非经其署名则命令不能生效的体制。加以党员之为军官或士兵者,皆组有党团,在部队中从事政治活动,并为其骨干。

蒋介石赞成苏联红军的党代表制度,认为可供借鉴,后来黄埔军校和国民党军队皆仿效之。

在宾馆拟代表团意见书。

意见书凡八千二百余言,说明中俄国共两党互助关系。甲、绪论,乙、军事计划书,丙、宣传,丁、结论。

下午,为陆军学校毕业生游行纪念,自加利宁(时任议长)以下陆军各要人皆有演说。前往参观,并与王允恭偕游zpam教堂(俄国第一大教堂)。

加利宁即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为军校毕业生游行纪念演说,此举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印象,启发颇大,后来他任黄埔军校校长职务时,每有纪念便行演说,形成贯例,对培养军事人材、鼓舞军队士气大有好处。

视察步兵第一四四团。其优先在全国上下亲爱,团长专任军事指挥,政治及知识上事务与精神讲话,则由政党代表任之。晚,与马林商议提案。

蒋介石一行,于9月17日参观苏军步兵第一四四团,得以实地观察到在其军队内部党和军的实际关系――团长专任军事指挥;行政事务及政治教育则全由党代表担任,权责划分得非常明显。这个制度,在贯彻以党领军方面产生很大的保证。这些观感,对于后来创建黄埔军官学校、国民革命军,不无可供参考之处。

上午,马林与胡定康过谈。下午,参观步兵第二学校。回宾馆后,接见中国留学生。

参观步兵第二学校,对蒋介石来说是学习的一极好机会,后来在创办军事学校时,好多办法都取自于这次参观所获取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