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阀与汪逆订立《中日新关系调整要纲》之密约,阅之令人发指。王逆万恶一至于此,痛甚!

日本帝国主义为确保其侵华利益,并为建立伪中央政府做好准备,与汪精卫集团举行秘密谈判。日方代表是:影佐陆军少将、须贺海军少将、矢野和清水两外务省秘书、骨获华雄陆军大佐、犬养健议员;汪精卫方代表:高宗武、梅思平、陶希圣、周隆痒。

12月30日在上海日、汪双方秘密签订了《中日新关系调整要纲》(日本称为《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并附有“谅解事项”。其主要内容如下:

“军事--(一)防共驻屯权。(二)治安驻查权。(三)驻屯区内所有铁路、航空、通信、主要港湾、水路在军事上的要求权及监督权。(四)日本军事顾问团在中**内的指导权。

“经济--(一)全中国航空支配权。(二)开发和利用国防上必要的特定资源之企业权(在华北日本有优越地位,其他地区中日平等)。(三)在蒙疆的经济指导权及参与权。(四)掌握华北铁路实权。(五)中日共同经营华北无线电通讯权。(六)在华北的特定资源、特别是国防上必要的蓄藏资源之开发利用权。(七)在华北的国防上必要特定事业之合办参与权(日本占优越地位)。(八)有关华北政务委员会(伪临时政府)经济行政的内面指导权。(九)承认满洲国。”

由此签约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数十年梦寐以求奴役中国的目的在沦陷区算是真正地达到了。

它承认伪满洲国,也就是将东北确确实实地割让给日本帝国主义;它确定华北、蒙、疆以及长江中下游为“中日强度结合地带”,“在华南沿海特定之岛屿设定特殊地位”;它允许日本派出顾问,操纵伪政权;它还允许伪政权的财政、经济及资源的开发,均由日本控制;它还恳求日本协同“**”“芟除共产分子及其组织”,并保证一切抗日活动“禁绝之”。

难怪蒋介石1月20日接到这个文件内容的报告,气愤已极。就连参与签署《中日新关系调整要纲》的高宗武、陶希圣亦感无地自容,对汪精卫彻底卖国感到绝望,于是抄录了“要纲”逃出上海,前往香港藏匿。

1月21日,香港《大公报》等各家报纸都以头条新闻报道了高宗武、陶希圣所投的信件与文件摄影本,披露了日汪密约。

高、陶在信中揭发:“其中条件之苛酷,甚于民国四年之21条不止倍蓰,直欲夷我国于附庸。……”

1月22日,汪精卫的发言人极力诡辩:

“高宗武文件,是最初试案,与签订的文件内容不同。”

同一天,东京的《日本时报》(英文版)报道:

“这些文件是上年(1939年)12月协议所决定,并已经日本内阁批准。”

汪精卫集团卖国罪行,铁证如山,罄竹难书!

美倭商约,今日起失效。如美坚拒与倭续订新约,则敌必受重大打击;而对我抗战则为一有力鼓励也。

日军为切断越南到广西交通线,在桂南与国民党军发生会战。日军动员陆海空军10余万人,由“华南派遣军”司令官安藤利吉指挥,向我桂南突袭。

11月15日,日军第五师团,在今村均中将率领下,在广东钦州湾突袭登陆。

11月24日,日军攻占南宁,分别向昆仑关及中越国境附近龙州推进。

中国方面蒋介石派桂南行营主任白崇禧为总指挥,以张发奎第四战区军队和蒋嫡系徐庭瑶第三十八集团军的第2、5、6、99、36军为主力,于12月下旬开始反攻,夺回昆仑关,包围了南宁。

与此同时,中**队在北起绥远、南至广东全线发动冬季大攻势,使延伸很长的日军补给路线中断。各地日军被迫采取防御性作战。日本切断中国补给我的预期目的未能达到,反而作茧自缚。

1940年1月26日,是美、日通商条约期满宣告失效的日子。尽管日方在此之前经过种种努力,但美国则始终置之不理。这样,在战略物资方面几乎完全依赖于美国的日本,已陷入极度的困境。

日本外相野村吉三朗向美国驻日大使格鲁表示:“实在不行的话,好不好订立一个临时协约?……”妄图以此补救自己的惨重损失。但美国不予理睬。

蒋介石在桂南会战稳操胜券无比振奋的时刻,对“美倭商约,今日起失效”,备感喜悦,对抗战进一步充满信心。

午睡初醒,2时15分,闻机声,命卫士审其方向,旋忽警觉敌机必來炸余,乃余披衣整装外出,其匆促之情,殆不啻于西安事变之初焉。

当余外出时,侍卫长王世和称:“敌机已由头上飞过,似不紧要。”余知敌机如來炸柳州,其目标必在余,乃急入后山之上层防空洞。少顷,敌机20余架齐向洞上投弹,……旋由來袭,低空俯冲投弹,……弹皆着洞上右方50米突至百米突至山巅,计伤卫士12人。……

蒋介石由于桂南会战胜利甚为振奋,为总结经验教训,决定召开军事会议。2月22日,在柳州召开的军事会议上,与会者对日军的长处和短处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蒋介石做出蕴藻浜了概括分析,并指示,要利用敌军的短处化为我军的长处。其概括如下:

“敌人战术的长处,有以下四点:

“第一,就是‘快’。善于运用快速突击,乘人不备攻击过來,真是‘始如处女,后如脱兔’。”

蒋介石在这里引用了《孙子?九地篇》的一句成语,原文是:“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译之为:开始像处女一样的文静,使敌人不注意防备;然后如同脱逃的兔子一样突然行动,使敌人來不及抵抗。蒋介石以此比喻敌人之“快”。

“第二,就是‘硬’。坚守阵地,不易动摇。

“第三,就是‘锐’。惯用锥形突击战术,勇往直前。

“第四,就是‘密’。行动保持秘密,令人莫测。”

蒋介石认为,在辽阔的中国,日本把战线拉得过长,使其兵力与补给都到了极限。他分析道:

“敌人的弱点,也有四点:

“第一,就是‘小’。以后只有小兵力來侵犯扰乱。

“第二,就是‘短’。只能有短时间的战斗力。

“第三,就是‘浅’。不能深入内侵,只能作近距离攻击。

“第四,就是‘虚’。预备兵力用罄,其后方完全空虚。”

蒋介石根据四长四弱,定出制胜之法。他概括为:

“(一)利用敌人的弱点--敌人只有小部队作战,而我们可用大部队进攻;敌人只能作短时间的进犯,而我们都用长时间來周旋;敌人只能作浅距离的进攻,而我们可以纵深配备來击破他;敌人后方一定空虚,而我们则可全力攻击以制胜!

“(二)打破敌人的长处--以我之稳定,足制敌之‘快速’;以我之坚韧,足克敌之‘强硬’;以我之‘纵深优兵’,可挫敌之‘锐利部队’;以我之谍报‘严明’,可破敌之‘秘密’伎俩!”

日军当日便获取了蒋介石在柳州主持召开军事会议的情报,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派出飞机对开会地点实行瞄准轰炸。

轰炸情况,蒋介石的叙述很详尽,描写得也很细腻,就连他当时的“匆促之情”也做出蕴藻浜了形象的比喻,使人看了感到形象真实可信。

日机此次瞄准轰炸,是对上半年在中**队发动的冬季攻势中遭到惨败的一种报复;同时,企图炸死国民党军事统帅蒋介石。

**如不安分守纪律,我政府决不能听其叛国。至于俄国是否接济,乃不在我心中。吾人决不对外有所希求,更不可迁就外援而贻内患也。

1939年冬到1940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其目的就是要消灭**。

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重视国民党,轻视**,将其主力用于正面战场,对国民党采取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政策。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发觉真正的劲敌不是国民党而是**,因而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政策,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从此日军一方面大举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一方面加强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

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已经“降”过去了,蒋介石为代表的英、美派大资产阶级,虽然留在抗战阵营,但极为动摇。

蒋介石于是采取了趁火打劫,助纣为虐的“消极抗日积极**”的政策,把其主要力量集中在以重庆和西安为中心的西南和西北部,保存实力,避战观战,加紧打击**。

让**“安分守纪律”,任其宰割,如不顺从其打、杀,便诬其“叛国”,这就是蒋介石的伎俩。

“至于倭国是否接济,乃不在我心中”是假也是真。要说是真,因为英美眼下援华已经开始,有了靠山,无须害怕;说它是假,他何尝不盼着苏联出兵援华牵制日寇,以解困境。只是要“**”必“反苏”,不“反苏”“**”难,只好“忍痛割爱”了,坚决“**”,于是掀起“****”。

一、不准认防地为私有,不应掩护叛军与袭击友军。

二、应言行一致,协力互助,建立共信。

三、不应擅委官吏,更不应残杀政府官吏。

四、不应尽征民粮,断绝民食。

五、不应擅发私钞。

这是蒋介石于3月7日夜间手拟对第十八集团军代表“训示”。

这是在“第一次****”业已失败的时候而下的“格杀令”。

面对国民党军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八路军进行了自卫反击。

在陕甘宁边区,王震率领120师359旅协同留守部队,回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在晋西和晋东南的抗日决死队在薄一波的领导下击退了阎锡山军队的进攻;在绥德八路军赶走了专事摩擦“**”的何绍南部;八路军还在磁(县)武(安)林(县)涉(县)地区消灭了摩擦**的朱怀冰部的三个师。

这是巩固抗日根据地,打击“**”不抗日的顽固派,怎能说是“认防地为私有”、“掩护叛军与袭击友军”!

蒋介石这天日记不过是国民党顽固派所大肆鼓吹的“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法西斯谬论的翻版,其用意是诬蔑攻击中国**,实行一党专政。

早在1939年5月,国民党就在边区周围修筑了5道封锁线,形成对陕甘宁边区的月牙形包围圈,阻塞进出交通,实行军事、经济、文化封锁。

边区人民缺衣缺食,在中国**的领导下,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才不至于被困死、饿死。究竟是谁“断绝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