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多党合作制度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

黄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坚持这一政党制度,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提供根本的保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政党制度与我国国体相适应,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

在国家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国家政权。国家政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即国体。二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三是国家政权的领导方式,在政党领导的国家中体现为政党制度。国体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采用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政党制度是规定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以及各政党之间关系的制度。国体决定政体和政党制度,政体与政党制度相互适应、相互配套以维护和体现国体。

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体,实现了多数人统治的文明,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是民主理念中最核心最根本的一条。人民当家作主如何体现,实现人民主权的原则靠什么,在中国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政体,也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由国体和政体决定了我国的政党制度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方面,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家权力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它属于全体人民。也就是说,国家权力不是某一个阶级、某一个阶层、某一个政党或某一个集团所私有,而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所有,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整合性。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不可能由分散的各自为政的形式来实现,必须通过一个能够充分代表、反映各方面共同利益和愿望的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来实现,同时也才能形成统一的国家意志。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而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必须以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各民主党派是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具有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特征,其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代表和反映他们所联系的社会阶层和一部分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尽管存在具体利益的差别,但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那些不同具体利益和要求所带来的矛盾,可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协商的办法统筹兼顾解决。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因此,只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才能实行对国家的领导。同时,国家政权又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人民的政权,因此需要包括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参与国家事务,共同管理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公民通过自下而上的普遍选举和投票进行政治参与的民主形式,是广泛民主与高度统一相结合。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虽不是民主政治的主体部分,却是动员、扩大社会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是在人民内部经过充分协商,求得政治共识,实现利益整合的一种政治参与形式,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二、我国政党制度的结构特征,代表和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这说明:1、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核心,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唯一领导党、执政党,中国的多党合作是以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同时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2、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其根本指向是维护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帮助共产党加强和改善领导,而不是要夺得执政权;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也主要通过协商的方式表现出来,不存在互相拆台的竞选问题。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结成的诤友关系,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亲密团结、合作共事关系,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互为对手、彼此倾轧的对立关系。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

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5、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并负有维护宪法的责任,组织独立、法律地位平等。

在这一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属性上,都是体制内的政党;在理念上,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在目标上,都是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党际关系上,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只有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合作共事,而无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对立和斗争;在功能上,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自觉自愿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在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上,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一部分群体的特殊利益又可通过民主党派的渠道来表达;在操作机制上,多党合作制度明确规定民主党派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保证了各民主党派既充当利益表达集团,又参与利益综合过程,从而更充分、更民主地反映人民的意愿。这一政党制度较强地反映了各政党之间关系的完整性、统一性;事业的合作性和政治上的一致性。各政党通力合作,形成共同的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代表和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我国政党制度在团结、吸纳新兴社会力量和利益表达、利益综合的功能上具有鲜明特色,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现阶段由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实行,形成了人们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和具体利益的差别与矛盾,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他们与新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对于他们的政治要求,我国政党制度均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保证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逐步进入政治体系:中国共产党已开始将新阶层中的部分优秀分子吸收入党;民主党派根据各自所联系的社会界别逐步吸纳该界别中出现的社会精英;一些代表性人士成为多党合作的重要主体。把新阶层的政治参与纳入政治体系,吸收、同化、消解和融合社会各种利益和诉求,既减轻了政治体系的外在压力,又协调了各种利益关系。不仅保证了持续的政治稳定,同时也保证了政党制度主体能代表和反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目前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拥有7080万党员的执政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同时还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汇聚了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同时,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广泛团结着方方面面的社会力量,不仅在大陆、而且在港澳台以及海外都有很广泛的联系和较大的影响。通过发挥民主党派“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和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凭借民主党派海内外联系广的优势,搞活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依靠力量。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强大合力,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政治保障。

四、我国政党制度具有动员、扩大社会政治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的渠道的功能,是人民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法治途径

由于现代社会民众数量庞大、利益要求复杂多样,公民个人很难将自己的利益要求直接传递到国家政权系统之中,利益集团所表达的利益要求又往往过于具体和分散,难以直接形成具有普遍性的公共政策。因此,实现民主的根本途径是人民的参与过程。参与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亲自充当政治管理的主体,而是人民向政府表达利益的一种方式。政党代表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并具有重要的利益综合功能,政党将其所代表的民众的意见和要求加以综合,变成党的政策主张,通过政党的力量,使民众的要求成为对权力机关的压力,是实现不同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进行政治参与的工具和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我国政党制度以协商式民主为特征,是人民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法治途径。

在政治协商制度下,民主的原则和精神并不只是反映在投票和表决手段上,它也同时表现在事前的充分协商和反复讨论上。“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这说明,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不仅要求国家权力的运用要受人民根本利益的制约和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而且还要求国家重大的方针政策、计划的制定也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成员通过反映社情民意,围绕现实生活中的重点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论证,提出有创见的思路和可操作的对策,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国家政策的制订过程中、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以及在执行结果的反馈中进行协商。这种广泛的协商,体现了民主与

集中的统一,是现代文明的政治参与形式,具有包容各界、联系广泛、人才集聚的优越性,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良文化传统。通过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表达享有民主意志的一定政治形式。在我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缺少民主参与经验,不具备直接普选条件的情况下,协商与选举相结合,就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特色。政治协商是民主地、平等地、真诚地、反复地讨论、协商的一种制度,这种协商虽不是一种法律程序,但在现阶段的中国是一种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民主程序。

五、我国政党制度具备高度的社会整合功能,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过程的前期阶段,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影响下,引发了国内社会的深刻变革:社会形态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的市场经济转变;社会结构由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向多阶层逐渐分化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生产资料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并存;国家结构在社会主义结构下,实行“一国两制”等等。一系列的社会转型与变革,使国内形势呈现出: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发展变化快;地区差别、行业差别拉大;就业问题、贫富悬殊问题突出;腐败问题严重;利益分配不均,社会保障措施不健全,存在不安定隐患等特征。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后发展”特点和赶超性质,社会变革过速,使社会原有的价值体系与社会控制机制遭受空前冲击,随着利益格局剧烈碰撞和调整的变迁,大量新的社会利益集团分化不断出现,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出,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同时我国又是人口众多的多民族的超大型社会,地区间的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全球化的趋势又给现代化过程中的稳定问题增添了不确定性。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从一元向多元发展,成员独立思考、自主抉择的自由度增加,主体的内在力量逐步得到发挥;新旧观念的冲突激烈,社会主导观念受到冲击,集体主义、整体观念和献身精神有所弱化,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有所发展,许多社会成员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弱,行为上无所适从,精神上无所寄托,导致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动员力下降。在此形势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维护社会稳定,尤其需要政治体系具备高度的社会整合功能。

我国政党制度的领导核心一元性和结构多元性有机结合和统一的格局,在社会整合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和浴血奋战而夺取政权的政党,其权威性因此会在相当长的一定时期内继续保持,由于有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使动员和组织的政治方向和目标十分集中和明确;各民主党派因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特殊性,各自联系着特定的对象,在制度化与政治参与中充分发挥参政党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反映和代表着特定群体的特殊利益,由于有多党派的合作,在动员和组织上减少了强制性,增加了示范性,扩大了动员的群众基础。通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一方面,可以使现代化过程中不断被激活的政治资源在各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下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不断增长的社会政治参与需求被有序地整合进政治体制内,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得以避免。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能够理顺人民群众的情绪,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工作,及时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减少阻力、形成合力,使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得到化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彼此之间的亲密合作,按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通过不同形式的政治协商,解决各政党之间的利益差别和由此引起的各种矛盾,必然会促进各党派所代表的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团结与合作,从而把各类社会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合力。这样一个由强势政党为主导的政党制度和相对集中的政党结构,既坚持对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又让各个阶层人们的意愿都能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得到反映,有利于政策稳定、政局稳定、人心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并使社会力量得到有效整合,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和长治久安的政治局面,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离不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责任编辑:廖继红)

(本章完)